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884-"新北京 新奥运"知识讲座 >

第7章

5884-"新北京 新奥运"知识讲座-第7章

小说: 5884-"新北京 新奥运"知识讲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成和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等,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但究其本质,人文精神以追求人格完善的态度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以及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它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座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座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北京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都和世界名城,皇城根下所形成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北京人。    
    人文素质是市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包括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和潜在素质等。智力素质是通过科学知识传授得来的,可称为科学素质;非智力素质和潜在素质是通过教化和修养得来的,可称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培养和完善的。每一个年龄段,任何学历的人都有人文素质培养和修炼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识,不加强自我修炼,人文素质就可能退化,甚至变质。     
    3。人文奥运的理念    
    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更是人类精神和文明的光辉典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力和美,是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神圣的。它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不仅仅体现的是公开、公正、公平的体育竞技精神,更包含着人类对自身发展的一种精神追求。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二部分人文奥运解读(2)

    “人文奥运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倡导体育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一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拥有12。4亿人口的中华大地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二是通过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权利,加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三是以奥运为契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增进56个民族的团结。”这是北京奥申委对人文奥运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将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互相发展的盛会,将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的盛会,将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和爱”相统一的盛会。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入中国、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和交流方面,将起到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至少可以从如下3个方面到奥林匹克文化中去寻找补充中华文明的养料,并将中华文明注入到奥林匹克精神中去。    
    (二)人文奥运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奥运地位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其客观依据,这就是它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独有的地位和作用。    
    1。领域独有,不可替代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灵魂。人文奥运是北京乃至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它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为底蕴,展示了北京乃至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将浸润中国人的心灵,奥林匹克运动将强健中国人的体魄,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当奥林匹克精神照亮这个焕发着青春的东方古国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撰写新的历史篇章。特别是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在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态度上;在理解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赢,什么是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应该坚持、捍卫,什么应该摒弃的观念和行动上,人文奥运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提升素质,启迪智慧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奥运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以今日高度自动化社会中鲜有的健与力,在感官上给人们以生命的刺激和美的享受;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以公正原则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团队合作张扬人们的集体主义;以强烈的认同感强化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全世界青年周期性的同场竞技,昭示五洲四海之内,皆为连根的兄弟姐妹。奥运会呈现的不仅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它体现了体育运动对人的精神教化,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的文化功能。奥运会这些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功能不是通过生硬的说教进行的,而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通过竞技运动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完成的。如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有7000人参加表演,占巴塞罗那人口的3。5‰;悉尼奥运会参加开幕式演出的多达12697人,占悉尼人口的3。7‰;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有9000多人参加表演,占雅典人口的3‰。在这种罕见规模的奥运文化氛围中,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提高。    
    3。塑造个性,和谐发展    
    在体育运动中我们看到,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有个性的人。因为个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展示,也是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和富有生气的表现。社会文明的进步客观上也要求人的个性要得到张扬。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能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如果我们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自己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精神素养,就不能使其人格得到和谐的发展,其结果只能是成为一个不太完整的人。体育运动中的运动员也是如此,即使是冠军,如果忽视了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精神素养,也可能成为只具有工具意义的人,成为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其实,从科学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同时也是出色的思想家、哲学家。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无不是在自己专业的沃土上勤劳耕耘的同时,也在人文精神的“肥田”中吸取养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并且在吮吸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根植于心灵的、对待终身相伴事业的一种情怀和关爱所组成的哲学信念。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兴奋剂的诱惑时,不同修养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有着截然不同的举动。其原因就是有修养的人们成功地保持了个性,塑造了完善的人格,在精神上超越了狭隘的利益纠缠,摆脱了功利的束缚。因此,加强人文教育,明确其培养健全人格、塑造个性的意义,对于培养新型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和谐成了人文奥运的灵魂,成了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二部分构建和谐北京

    二、构建和谐北京    
    (一)机遇与挑战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在21世纪头20年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    
    1。时代与机会    
    2。市情与使命    
    (二)建设和谐北京    
    1。发展模式的转变    
    2。“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鞭策    
    3。北京奥运的机遇    
    三、弘扬人文奥运理念,    
    促进北京和谐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构建和谐社会具体化、目标化,特别是针对北京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几大突出矛盾和问题,找出了破解之道,明确提出了北京“十一五”时期要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目标。我们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安全等现实问题开始,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入手,促进首都社会和谐。为达此目的,《建议》提出积极推进人文奥运工程,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文奥运,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实践,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我们要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之风,营造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健康向上、诚实守信、安全稳定的环境,向世界展示首都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反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摒弃把人作为发展工具和手段的以物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强调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肯定以人为本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处处讲求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由此,我们必须对人有所了解。    
    (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人际沟通    
    恰恰由于人的差异,决定了人际沟通的重要。2005年12月12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财经》年会闭幕式发表演说时称,构建一个和谐的北京,最核心还是以人为本,而与市民最大限度地沟通,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1。善待每一个人    
    2。提高沟通能力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二部分主讲教师简介:刘金龙

    第六讲平安奥运与首都安全稳定第六讲平安奥运与首都    
    安全稳定主讲教师简介:刘金龙,北京奥组委安保计划评审组专家,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治安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治安秩序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多项公安部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参与编写了《治安管理》、《治安秩序管理教程》、《治安管理学教程》、《危险物品双向实用手册》、《巡警案例评析》等多部教材,发表了《德国警方反恐怖工作机制及对非和平性集会游行示威的处置》、《对外来人口加强法制宣传的几点思考》等多篇论文。    
    引言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体育赛事,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是综合性的盛会。安全,已经成为奥运会成功的重要标志,安全威胁是构成奥运会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平安奥运”是我们的承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增强大众防范意识,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对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在进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周期后,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安全必须事前防控,而不是事后处置;必须整体防控,而不是部分防控。必须明确整体防控的基本定位,消除可能影响奥运安全的各种隐患。奥运会在组织、运行和管理方面都有既定的模板,北京市在筹备工作中,坚持灵活运用奥运规则,充分借鉴成功经验,探索既符合中国实际,又能满足奥运安保需求的安全管理服务模式。目前,北京市公安机关已初步研究制定了适合北京实际的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操作规程,并将建立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信息灵敏、指令畅通的安保指挥体系。    
    据预测,2008年,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政要官员、参赛人员、企业商人、新闻记者以及观光者,从世界各地云集北京,在全市范围活动。除奥运场馆和重大活动场所外,他们的足迹会涉及北京各景点、商贸中心、文娱场所以及大街小巷各个角落。近年来,在公共安全领域,来自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庄严承诺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其中,“平安奥运”应当充分保障该规划的实施。要吸取9·11事件教训,强化北京人的危机意识。2008年奥运会是一项影响巨大的国际体育赛事,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因此大力加强全民的安全观点,进行系统防范是当务之急。要树立安全文化教育的观点,奥运安全文化应成为一种时尚及责任。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灾害和事故隐患,应分别制定预案;根据可能出现的情景确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与应急措施,并在奥运会前组织演练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并限期实施。


《新北京新奥运知识讲座》 第二部分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一、建立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确保奥运会安全(一)历史教训    
    1。慕尼黑事件    
    1972年,奥运盛典来到了战后的联邦德国,德国人力图通过此次盛会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繁荣、和平与稳定。1972年慕尼黑的奥运会是想办成一个新德国的奥运会,当时,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建了一个能容纳10000人的奥运场馆,一个292米高的电视转播塔,是历史上第一届向全世界直播的奥运会,德国人雄心勃勃地想办一届世界上最好的奥运会。然而,他们忽视了安全保卫工作。8名手持机枪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攻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奥运会陷入一片混乱。恐怖分子打死了2名以色列人,并拿人质做要挟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在押的政治犯,以色列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在双方强硬的僵持之中,联邦德国警方决定将恐怖分子及人质用直升机送到机场,计划趁恐怖分子登机时,用狙击手将其逐个击毙,营救人质。但解救行动失败,经过激烈的枪战,9名人质、1名警察与恐怖分子一起丧生。应该说此次联邦德国政府在安全保卫工作上存在严重漏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非常失败的一次行动,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亚特兰大事件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也发生了重大的安保案件,虽然亚特兰大政府对奥运会的场馆采取了严密的保安措施,但是在人们交换纪念品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却发生了爆炸案,有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公园里的人立即四散奔逃,影响极大。    
    后来美国有关方面把发生爆炸的邮包拿来复原以后,发现里面有大量的铁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此案至今未破,因为当时在现场并没有留下足够的图像证据为警方提供线索。    
    3。其他灾害对体育赛事的干扰    
    1932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2届世界杯足球赛,由于天气炎热,不少观众中暑晕倒,运动员们疲惫不堪,加时赛不得不延至次日。    
    1988年尼泊尔加德满都体育场因狂风和冰雹引起骚乱,拥挤践踏导致73人死亡,数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