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楼兰 >

第1章

楼兰-第1章

小说: 楼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新疆若羌县东北部,有一处被称为罗布泊的地方。它干涸以前,面积曾经达到过5604平方公里,沿岸生长着大片胡杨林。当中原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时,罗布泊沿岸已有了远古居民,他们的生活依赖于渔猎或游牧。楼兰就位于罗布泊的西岸,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从西向东流出沙漠,经过楼兰注入罗布泊,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滋养着楼兰王国的子民。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岸,北纬40°29′55″,东经89°55′22″处。这里气候恶劣,一年中八级以上大风天气有一百多天,夏季高温可达五十多摄氏度,冬季严寒可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楼兰古城周围是广阔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其遗址范围分布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地当中国与西方交通孔道。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穿过白龙堆,即进入楼兰地区。由此西北行可达焉耆、龟兹,沟通丝路北道;西南行为丝路南道,经且末、精绝、于田、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楼兰地处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地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在这一带经常摆动,它们和罗布泊一起造成了一片广阔的河流冲积及湖相平原。这些河湖沉积受力影响,形成风蚀土墩雅丹地貌。    
    楼兰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四面城墙尚存断垣,其断垣东面残长约为333。5米,南面为329米,西面和北面都是327米,全城占地面积为108,240平方米。墙垣均为夯筑,夯土在间隔80厘米处中间夹有红柳枝和芦苇秆,其构筑方法基本与敦煌附近的长城一致,残存的断垣,高约有3米左右,城垣宽度约为5。5米~9米。城坐北朝南,在南北城墙中间各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南北城门。城中间有一条从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城的水渠,水渠宽约16。8米,深约4。5米,这可能是城中用水的水源。城中间有一组建筑占地东西长约12。5米,南北宽约18。5米,中间有3间土坯砌筑的房子,这是城中惟一用土坯砌筑的建筑,房顶和门都已无存,房内也空无一物,只留下了4堵土坯墙竖立着,在此房间的东西两旁可见到有废弃的遗址,遗址上有许多粗大的木料,地面上有一圆木柱上还竖着一根高耸的圆木柱,在房基处发现埋入地下的粗大木料,长约6。4米,在木料上还见有残存的涂红漆,这里应是一间很高大的木框架结构的房屋。在这一组房屋前面有一小广场,正对着南城门。在城的东部是佛寺区,有一座高大的佛塔,塔顶部已塌毁,但其残高仍有10。4米,佛塔的外形与古代印度的“堵婆”相似。古楼兰城中的佛塔,其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塔身为圆柱形,用土坯夹木料垒砌而成,中间填实土,可惜塔顶已毁,无法见其原貌了。在佛塔的南面还连接着一片大型建筑遗址,在遗址区地面上也有许多乱置的粗大木料,其中有数十根木料可达4。65米~5。3米,宽约为0。3米,厚为0。2米,这些木料都经过精细的加工,凿有排列有序的榫孔,在此还发现一段装饰木柱,高约1米,柱头和柱身都被旋成很漂亮的圆弧形,这可能是一段栏杆子。20世纪初斯文・;赫定和斯坦因等人曾在此发现雕刻成各种花纹的装饰木板和木雕佛像,这里应是一座佛寺遗址。城的西部和南部是成片的居住区遗址,西部遗址区是由一座座住宅组成,其中一座住宅内可看出有厅堂,左右或前后有厢房,后有花园,其结构是木框架,四面的房墙均用红柳树枝扎成篱笆后外涂墙泥筑成。这种构筑法,至今仍在新疆南疆一带盛行。城的南部的房子基本上是由一排紧密连接的倒塌的住房组成,单间的房屋很小,一间接着一间。在楼兰城外,可见到有3条干涸的河道。有开垦农田的遗迹,在距城五六公里的范围内还可看到有成片的胡杨林,胡杨树虽已干枯死去,但其主干仍保留原状。在楼兰城北面,离城四五公里处,还有一座佛塔遗址,这座佛塔,残高有七八米,也为圆柱形,佛塔身下有用砖铺的台基,其塔顶为一平台,平台中间有一个圆台基,台基上部已损坏,其下部还可见到有彩色壁画的残迹,在台基四周为一围廊,在围廊上曾发现有彩色佛塑像残片,看来这座佛塔顶部的台基上可能原有一座佛的塑像。    
    可以想象当年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河水在流向罗布泊时,在楼兰城外曾有数条支河流过,楼兰城外河边绿树成荫,城内街巷纵横、商旅辐辏,来自长安、贵霜、安息、大宛、康居等国派出的使者、商旅在此歇息,人们在楼兰城内,使用着汉朝钱币和中亚各国的钱币,用来购买各自喜爱的商品,这里有色泽艳丽、柔软滑润的中国丝绸,有神奇、变幻莫测的中国铜镜,有五彩斑斓的大宛琉璃,有奇香扑鼻的各类香料。这个楼兰城遗址,应就是当年楼兰国的都城。


第一部分 茫茫沙海中的神秘遗址第2节 遗址发现始末

    1865年,斯文・;赫定 出生于瑞典首都。那正是被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吞没的时代。整个欧洲陷入了一片向地图上的空白点进军的狂潮。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进行艰苦卓绝的航程,一个无名之辈,有可能因为测绘了某条河流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度而一夜之间名扬天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斯文・;赫定从小就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的这一年,距离俄国著名探险家 普尔热瓦尔斯基 被埋葬在伊塞克湖边仅隔两年。这位野心勃勃的俄国人此前曾到过中国的西北部考察,并挑起了欧洲关于罗布泊位置之争的轩然大波。论战的双方主要在他和 李希霍芬 之间进行。普氏认为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泊,比中国地图所标的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要偏南一度;李氏认为,普氏所发现的所谓罗布泊,可能是塔里木河改道形成的大片冲积水域,真正的罗布泊在中国地图上所标的位置是正确的。1888年,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即将启程前往中国新疆的途中患伤寒病死去,为伊塞克湖畔留下了一个名叫“普尔热瓦尔斯克”的城市。    
    1893年,年轻的斯文・;赫定继承了他在柏林大学的老师李希霍芬的事业,来到中亚地区进行考察活动,他的目的之一就是探察罗布泊的位置。1895年斯文・;赫定组织的探险队从新疆的喀什出发到巴楚,然后沿着叶尔羌河到达麦盖提,他的计划是从麦盖提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到达和田河畔,然后向北到达塔里木河边。这一次的探险活动,由于错误计算了路程,在探险队只剩下两天饮水的时候,才发现在他们的面前,向东的道路仍然是一望无垠的黄沙。他们在沙漠中挣扎前进,断水之后,他们喝骆驼的血和尿,在沙漠中连走带爬,整整度过了11天,才到达了干涸的和田河畔,在这里找到了一个积水池挽救了性命。这一次探险活动,使他们丧失了全部资料和设备,有两个考察队员没有从沙漠中走出来,8只骆驼有7只死在沙漠之中。就在这一年的年底他又从喀什出发,经莎车、叶城,然后穿越沙漠,沿着克里雅河向北到达了塔里木河畔,沿塔里木河向东寻找罗布泊。他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与中国地图所标的罗布泊在同一纬度上有一带小湖,湖岸长满了芦苇,在库木奇克地方,河水所形成的湖可以驾小船。他从此向南到达阿布达尔村,他见到在这里塔里木河分为数条支流,东面有芦苇水塘和淡水湖。1899年斯文・;赫定又一次组织了对罗布泊的探险考察活动,这次他从喀什出发,在麦盖提买了一只船。他们的船在塔里木河下游的巴什库勒和羊基勒湖附近停了下来,然后人员上岸沿着库鲁克塔格山麓,找到了孔雀河干涸的河床,在牙当布拉克的干河床两岸,他们发现了大量的贝壳、陶器碎片和石器等,在这里他们还多次遇到了野骆驼。他的发现证实了在普尔热瓦尔斯基所发现的罗布泊的北面有一条孔雀河干涸的古河道,由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汇流处的河流改道,才导致河水南流,致使罗布泊向南移。普尔热瓦尔斯基所见到的南罗布泊,实际上是喀拉库顺湖。斯文・;赫定还认为只要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汇流的河水复返故道,南移的罗布泊则又将北移,他给罗布泊取了一个名字叫游移湖,或称彷徨湖。斯文・;赫定对罗布泊的考证,曾长期影响着中外学术界。    
    斯文・;赫定1899年的探险活动一直延续到1900年的春天。斯文・;赫定测定了孔雀河河床后,又沿库鲁克塔格山向东,在这里他发现了一行石冢和塔,在库班恰克和布鲁图布拉克发现了泉眼;在清代所记载的“营盘海子”的地方,他们又发现了一座高约8米的泥塔遗址和一座房屋的残垣与古墓地。考察队由此从阿尔提米锡布拉克(今称阿斯廷布拉克)向西南行进,深入沙漠,地面沙沟深有两米左右。后来在一座高约两米的小山包上,又见到了几座木屋的遗迹,拾到了中国的钱币、铁斧和木雕,在此东南方还见到有三四座泥塔。至此,斯文・;赫定为减轻旅途运水运粮的困难,将原来探险队的8个人和14峰骆驼,减少到只留4个人,带了4峰骆驼、1匹马继续向南,想由此穿过罗布泊。他们一行4人,其中有在罗布泊地区雇请的罗布土著人奥尔得克当向导。他们来到了一个有几棵活杨树的地方,想在这里挖取泉水,突然发现奥尔得克将铁铲丢在前夜宿营的山包上了,6年前由于缺水险些丧生的情景又回到了斯文・;赫定的脑海中。时已半夜,荒漠上黑如泼墨,但奥尔得克还是骑马回去寻找了。老马识途,奥尔得克的坐骑把他带到了前夜的木屋遗址处,铁铲找到了。不料在回归途中,狂风大作,一霎间飞砂走石,难辨东西南北,等他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已是在一座古城中的高泥塔下,塔附近的残垣断壁下有雕刻精美的木板,又有官署民舍的遗址……困居在沙漠中的斯文・;赫定到第二天还不见奥尔得克回来,以为他被风沙吞噬了,只得挣扎着再往前行。谁知到了晚间,奥尔得克终于赶上来了,他不仅带回了铁铲,而且还带回了他发现古城的消息和几块雕刻精美的木板。当斯文・;赫定看到了这些雕刻得极为精巧的涡卷纹和树叶纹的装饰木板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在这死寂的荒漠中,竟有这等显示高度文明的精致木雕。斯文・;赫定很想马上返回古城,但他的探险队的给养已经用完,只得离开了这里。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做了充分准备后,仍由奥尔得克当向导,沿着一年前的道路,终于找到了这座古城。斯文・;赫定见到了高大的佛塔和各种房屋遗址,他在佛塔的前殿中还掘出了一尊直立的佛像和一个雕刻精致的佛木座。他在后来的报告中写道:“古城中住房都是木头造成的,墙垣是柳条编的,或是在柳条上再涂泥土,门框和木柱都还立着……”斯文・;赫定在古城中重要的发现,是在城中的土坯残垣下发现了一批汉文木简,纸文书和一百多枚卢文书写的木简。除此外,他还发现古城中遍地都有破碎的陶片、古代中国的钱币、丝绸和毛织品残片,还有各类小铜饰品、玻璃器残片等。当时的斯文・;赫定还不敢肯定他究竟是发现了一座什么样的古城,因为他既不认识汉文,也不能识读古老的卢文。他将古城中出土的汉文和卢文木简带回到了瑞典,交给了威斯巴登地方的卡尔希姆来先生进行研究。希姆来在研究卢文木简中发现简文中有数处都提到有“Kroraina”这个地名,他认为这就是古代楼兰的音译,他在报告中提出了这座古城就是古楼兰城。希姆来死后,斯文・;赫定发现的文书木简又交给了莱比锡克地方的康拉德教授,他将斯文・;赫定所发现的汉文文书整理出版了《斯文・;赫定在楼兰所得的中国文书及其他发现》一书。    
    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地区探险,发掘楼兰城内13个地点,获取大批汉魏和罗马古钱币、具有中亚希腊化风格的建筑木雕、两枚卢文木简,大量魏晋木简,精美的中原丝织品等一百五十余件。这一消息发表后,震惊了世界学术界,他所发现的楼兰城被称为是“沙漠中的庞贝城”的再现。


第一部分 茫茫沙海中的神秘遗址第3节 名称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时,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各绿洲上出现了许多小王国,这些王国依托着从帕米尔东面的各山脉融化的雪水滋润的绿洲,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其中,地处罗布泊畔的神秘的楼兰王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楼兰之名,最早见于汉代。《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记述,楼兰王国在汉初为月氏王廷所控制,到了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76年),月氏王为匈奴击破西迁,楼兰又为匈奴统辖。西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一封信,信上提到楼兰这时为匈奴人所征服。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为巩固对西域的控制,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自敦煌设亭障至盐水,并先后设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在西域开辟屯田。罗布泊北岸发现的烽燧遗址、汉简及屯垦遗迹等即西汉以来的遗存。西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大将军 霍光 遣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将楼兰国易名鄯善。楼兰国虽已消失,但楼兰城继续存在。魏晋时期,楼兰曾是中原王朝西域长史的治所,该设置一直到十六国前凉时期。约在4世纪中叶,楼兰城神秘废弃,以后漫成一片茫茫沙海。    
    “楼兰”一名在西汉通西域之前至西汉元凤四年指楼兰国。元凤四年楼兰国易名为鄯善后,东汉至前凉时的“楼兰”则是指楼兰城。对于楼兰城名称的来源和“楼兰”一称起源问题,学术界有三种意见:第一种同意《水经注》提出的城名来源于国名;第二种意见认为,卢文“Kroraina”是迁移到此地居住的人们带来的,是表示“土地”的词,原名产生于遥远的印度。而这些“迁移到此地居住的人们”,则始于2世纪末叶(公元175年以后),卢文亦随之传入。但“楼兰”一称西汉之前就已存在,因而“楼兰”一称不可能源于卢文Kroraina。它应是当地土著民族起的名称。第三种意见以冯承钧为代表。他认为罗布泊古称牢兰海,可见国与湖名同一称呼。由于牢兰海是该区最大的集水中心,其南北两岸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门户,因而牢兰海在周边民族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而国本湖名顺理成章。


第一部分 茫茫沙海中的神秘遗址第4节 历史的幻影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汉代早期丝绸之路,曾有过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西行,经罗布泊西北岸至楼兰南下,再沿丝路南道西行;另一条经楼兰后,西行至焉耆,沿丝路北道前行。楼兰扼守南北两道之咽喉,汉使、商旅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楼兰。当年的楼兰,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330年前后,这里城郭巍然,而人烟断绝。一种被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是: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没有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