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21章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21章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下官员依计行事,蜀王果然没有借机生事,从此也有所收敛。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1)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的出击准备。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鉅的力量。    
    举世皆醉 何以独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唯有韬光养晦,善于保护自己,避凶就吉,才能养精蓄锐,待机而动,成就一番事业。《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据,以存身也。”    
    在历史上,有多少大英雄不明白这一点,最终玉石俱焚,为后人留下无穷的遗憾,岳飞就是这样一位。    
    岳飞,字鹏举,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文武双全的儒将。曾有人把他和范仲淹并提,称赞说:文人如范仲淹,始足以讲武;武将如岳鹏举,始足以谈文。    
    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就长跪着秦桧的铁像,并写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实际上,秦桧比岳飞还冤枉。岳飞的死,我们第一要骂宋高宗自坏长城,第二要从岳飞自身找原因,第三才轮得到骂秦桧这个帮凶。下面我们从岳飞和韩世忠等将领的比较来分析一下。    
    宋高宗自毁长城,并不是头脑发昏,而是由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传统决定的。宋代吸取唐代武将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的教训,开国后即以重文轻武为传统。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宋高宗并不觉悟,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    
    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当道者所特要防备的。另一方面,岳飞不懂得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知非不处的策略,处处为宋高宗所不容。即使没有秦桧,岳飞仍将屈死,因为他不自觉地身处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危险之中。    
    岳飞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经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政治上进取的志向。    
    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    
    韩世忠被罢官之后,杜门谢客,绝口不再谈打仗问题。他常常骑着驴、带着酒,后面跟着一两个童仆,在西湖一带游乐,并找人商议买新淦县的官田营利。宋高宗闻之大喜,就把这田赐给他,并御笔亲书,并给他的村庄起名叫旌忠。    
    每一个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会心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明白韩世忠的买田的用意:高宗不能同英雄豪杰推心置腹,颇疑诸将有野心,有功之臣如果不能顺从他的心意,就难免杀身之祸。    
    韩世忠能够仿效别人买田宅,塑造一个求田问舍的形象,但岳飞却不懂这种与世沉浮的智谋。    
    岳飞死后被抄家,仅有现金一百余千,其它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余串。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与同时诸将真有天渊之别。    
    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危机之一。    
    岳飞得民心。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干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2)

    岳飞的悲剧给我们的教训是:一定要学会与世沉浮。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既要成就一番事业,又要避免被环境所吞噬,就要用到与世沉浮以自保的智慧。    
    纣王因为通宵饮酒,弄不清几月几日,问左右的人,都说不知道。    
    纣王又使人问箕子,箕子对家人悄悄说:“做天下之主而使一国都没有时间和月日的概念,天下就危险了。一国人都不知时日,只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险了。”于是就借酒醉为由,推说不知道。    
    庸人当道时称作“群醉”。既然大家已醉了,箕子何必独醒呢?观察箕子为人的机智,便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比干和屈原过于执拗。在举世皆浊的情况下,不可独清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由此获得曲径通幽的机会。菩萨可化身妓女来点化好色的世人,与世沉浮中自有一番慈悲心在其中。    
    屈原同箕子相反,时刻准备指出自己顶头上司楚怀王的错误。但是说自己的长处,便似乎是在揭别人的短处。显示自己的明白,便似乎是在暗示别人的胡涂,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便是在声明;我与你们不是一群类。如此便难免招庸人忌恨。在庸人堆里讨平安,就要向箕子学习。    
    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各色人等交往,与无处不在的危险相遇。尤其是在法律并不完善的环境里,陷阱与雷区更是防不胜防,轻则被人“穿小鞋”,重则召来杀身之祸。保护自己的生命和事业,需要韬光养晦的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或目的,这是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以保护自己,以待今后东山再起的良谋。受得住委曲,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要在危难中能够保全自己的,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善于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以忍为攻,这才是为人处的最妙智谋,也是一个人博大胸怀的具体体现。    
    有效地隐蔽自己    
    有道是: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在很多情况下,实力与地位与发展都不是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蔽起来,韬光养晦等待机会。所谓“韬”原意是指剑和弓的外套,韬光养晦是说故意将才华掩藏起来,收敛锋芒,使别人不注意自己。    
    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百步之内射柳叶能够百发百中,因此人们都赞颂他是后弈再世。    
    这时有一个从他身旁经过的人对养由基说:既然如此善于射箭,孺子可教。养由基听到后,不高兴地回答:“人人都说我射箭技术高超无比,可是你却只说孺子可教,你替我射一箭试试。”    
    过路人笑了笑说:“我当然不会教你出左手屈右手的等各种各样的射法,我只是想向你建议:既使你射柳叶能百发百中,而不会适时休息,过段时间你肯定会气力衰退,弓拉不开,箭锋偏弯,到时一箭射不中,那么你就前功尽弃了。”    
    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时是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潜伏着,等待猎物出现。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完全彻底地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数,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给予致命打击,让他领略后发制人的厉害。    
    韬光养晦有时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对手软弱无能,趁其不备而攻杀之。有时是为转移对手的注意力,让他奔东边去,而自己却在西边出击。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做出假相来迷惑敌人,让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行动。;敌强时,不急于攻取,须以恭维的言辞和丰厚之礼示弱,使其骄傲,待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它。;    
    过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地将自己暴露无遗,毫无还手余地。    
    善良诚可爱,善于在险恶世道中保存这份善良,则更为可贵。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3)

    韬光养晦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若不婉顺,那么事情就受阻;若不隐藏,就有危险出现;若不欺骗,就可能被敌人消灭。    
    宋朝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他的意图。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弧苦。想要把亲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便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依赖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一位老总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五年打基础,五年打天下,用它十年或二十年,终有一天,在哪里积累就在哪里成功。”这里的积累,可以说就是一种伏藏。    
    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露出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而另一种,也是更为高杆的即“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少。因为这样可能使对手容易摸情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和对策,或者触动某些人如妒忌等不便说明的心理。    
    明朝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放下其历史功过不说,就其个人成长而言,却不能不让人佩服其韬光养晦的功夫。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他打听到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想利用与夏言同是江西老乡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两人并不相识。严嵩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却不死心,准备了酒筵,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真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极好的印象。    
    从此夏言很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是极有心计的人,不露一点锋芒,耐心地等待时机,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只是暗中在寻找、制造机会,以将夏言一下子打倒。时机未成熟他是不会露出狐狸尾巴的。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4)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项香叶冠,分赐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饲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值道的“高人”。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腰舆(一种小车)。    
    几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马上一改他往日的谦卑,勾结皇帝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世宗时,世宗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世宗的话,似乎勾起了严嵩的什么难言之隐,只见严嵩全身颤抖,匍伏在地,痛哭不已。    
    世宗见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怜念之情骤生、连连催问。看见世宗怜悯,痛哭的严嵩反而变得嚎啕恸天了。    
    世宗在一边既动情又义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朕为你做主,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这下严嵩才装出深受鼓励后已无顾虑一般,将平时所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世宗闻听了,便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怒起来,马上下令罢免了其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聪明反被聪明误    
    苏东坡曾经有一首诗说:人皆生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子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虽属东坡先生自嘲,但却饱含辛酸,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才华超群而又锋芒毕露,不能见容于朝中群小。    
    苏东坡的坎坷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如何才智超群出众的人,都应该保持不露锋芒的态度。更何况很多人并不具备东坡先生的才气,而又四处夸耀本领如何高强,这种表面上的聪明,更是一种危险的无知,因为到头来他们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战国时宋王对丞相唐鞅说:“我处罚的人很多了,但是大臣们越发不畏惧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鞅说:“您所治罪的,都是一些犯了法的坏人。惩罚他们,没有犯法的好人当然不会害怕。如果您要让你的臣子们害怕,不如不区分好人坏人,不管他犯法没有犯法,随便抓住一下就治罪,这样的话,大臣们就知道害怕了。”    
    宋王恍然大悟,深深地点了点头。不久,宋王就下令把唐鞅杀了,大臣们果然很害怕。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5)

    世上自作聪明的人,特别是那些没有任何道德品行的人,往往就像唐鞅这样无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智谋的人虽然足智多谋,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毕露,要知道:一个愚笨的人,不会对他人造成威胁,也就不会招来忌恨。相反,一个表现过于精明的人,财必会引起他人警惕,并招来忌恨。    
    在战国时期,魏文候手下有员将领叫乐羊。有一次乐羊领兵去攻打中山国。这时,恰恰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场。    
    乐羊悲愤已极但并不气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