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谋串串烧-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场。
乐羊悲愤已极但并不气馁,毫不动摇,他竟然坐在帐幕下喝干了一杯用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魏文候知道后,对堵师赞夸奖说:“乐羊为了我,吃下他亲生儿子的肉,可见,他对我是何等的忠诚啊?”
堵师赞回答说:一个人连儿子的肉都敢吃,那末,这世上还有谁他不敢吃呢?“
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候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是,从这开始,总是时时怀疑他对自己的忠心。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时表现太过火,反而不如甘心做一只迟钝的乌龟。
装愚示傻法是对付强硬对手的有效武器,试想,当你和一位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的人对峙时,你即使有再广博的学问、再丰富的数据、再严谨的逻辑、再高深的理论、再精辟的见解、再锋利的辩词,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好比一个人运足了气挥拳朝你打来,你不仅不还手,还后退走开,对方的尴尬可想而知,肯定比自己挨一巴掌还难受。
春秋末期,齐国的隰斯弥曾经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望。三面的视线都畅通无阻,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木所挡住,田成子也没有说什么。
隰斯弥回到家里,让人把树砍倒,斧头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不让砍了。他的管家问:“您为什么变卦了?”
隰公说:“有句谚语:知道深渊有鱼的人命运不佳。田成子有隐晦的秘密,事端重大,而我又表现出了解得很细微,我一定身处危境。看来不砍不会有什么罪过,而察觉到他人没有说出来的秘密,那罪过就大了。所以不能再让人伐树了。”
聪明人要装出愚争取主动。反之,若对方以我为智者对待,便会多方防备,我反而不易得手。此当为自恃聪明者戒。
在与人交往时,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了解他,尤其是秘密。假如不可避免地碰巧撞破了秘密,一定要显得不明就里,一无所知,千万别显出明白的样子。忘记了这一点,必然会惹火烧身。
某报曾载一小故事说,同有两位才学相当的秘书常为某领导拟文稿。甲秘书的文稿因常有瑕疵,要领导改动后才被采用,乙秘书的稿子却总是无须改动便被采用,然而得到提升的却是甲秘书。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6)
虽然这则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桩笑话,但我们却不难体会出甲秘书的苦心,而乙秘书,却只能做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剧人物。
不可越雷池一步
田单做齐国的宰相时,有一次过淄水,有老人淌水过河,被冻得打颤,田单解下皮衣给老人穿,引起了齐襄王的反感,说:“田单这样施惠于人,是不是想夺取我的江山?不早些准备,恐怕他就要先下手了。”
田单知道后,很恐惧,一个以串珠玉为生的匠人对他说:“我可以为您求解脱。”
于是他去对齐襄公说:“大王不喜欢宰相做好事,这会抢夺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您不如表扬田单的慈善,下令说:‘我担心有人在挨饿,田单就收容饥民到府上;我担心有人在受冻,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他们穿。他的这种行为使我很满意。’田单做了这样的好事,大王能表扬他,这样一来,感激田单做好事,也就等于你大王做了好事,人民就要感谢你了。”
从此以后,人们在街谈巷议时都说:“田单所以会爱拥民众,那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呀!”这也许就是晏子说的:“从礼制上讲,个人做好事不能超出家族的范围,朝廷的命官不管皇帝的私事”
东西昂贵到极点,就意味着要降价便宜,便宜到极点,就意味着要涨价,政治也是这个道理。至于沉重到极点不能再加负荷,那么其势头一定倾向于变轻。
唐德宗时,王叔文常侍候太子下棋。有一次,在下棋中间议论起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
太子说:“我正想劝谏皇上,废止宫市。”在场的人都称赞太子的胆识,只有叔文默默无语。
其它人告辞后,太子留下王叔文,问他为什么不吭一声。王叔文回答说:“太子的职责是侍候皇上吃饭,早晚给皇上请安,不能非议其它的政事。陛下在位已有多年,如果怀疑太子收买人心,你拿什么话为自己辩解?”
太子听后,大吃一惊说:“不是先生提醒,我哪里会想到这些?”从此对王叔文格外宠信。
处于权力中心的人,遇事留一定余地,使自己能够伸缩,这才是韬光养晦的高杆手段。
三国时,曹操曾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贾诩知道这是曹操的家事,无论怎么回答都有离间别人骨肉的嫌疑。曹操追问:“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
贾诩答非所问地说:“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
曹操问:“谁?”
贾诩答道:“袁绍和刘表,”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7)
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曾有废长立幼之念,使得兄弟阋墙,家国不宁。曹操哈哈大笑,轻拍着贾诩的肩膀:“先生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
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不仅巧妙地帮助曹丕确立了地位,而且也没有越过干预曹操家事的雷池,避免了猜疑。
狄青是宋代名将。他任枢密使的时候,非常爱惜士兵,士兵们每次得到军衣、军粮,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给我们的。”
朝廷对此极为不满。当时文彦博在中书省执掌政事,他建议派狄青作两镇节度使,让他离开京城。狄青向皇上陈述说:“我没有功劳,怎么能接受节度使这一职权呢?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去呢?”
仁宗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向文彦博转述了狄青的话,并说狄青是个忠臣。潞公说:“太祖(赵匡胤)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但他得了军心,所以才发生了陈桥之变。”
仁宗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十分同意。
狄青却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又到中书省找文彦博为自己辩解。文彦博直视着他回答说:“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狄青一听此话,惊恐得倒退了好几步。狄青离京作了节度使,朝廷每月两次派遣宫中的使者去慰问。狄青每次听到使者来,就整日疑心重重,不到半年就惊惧身亡了。
不做无谓的牺牲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有起伏,有高低潮。遭遇曲折之时,应该平静地接受这种现状,冷静地等待,等待时机到来,而不做无谓的牺牲,这样才能显出一个真正英雄的长远眼光、全局观念和宽阔胸怀。
春秋时郑穆公的女儿夏姬,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是当时的名女人,陈、郑等好几个国家都亡在她手里。据说她好几十岁了还不显老,许多诸候都被她迷住了。
最初她嫁给陈国的大夫御叔,丈夫死后,她和陈灵公及朝中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搞得朝廷乌烟瘴气。陈国的大夫泄冶看不下去,就向他们提出规谏。
陈灵公自知理亏,无颜面对泄冶,就买通一个刺客把泄冶刺杀了。
后来,子贡就这件事情问孔子:“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朝纲,泄冶因为规劝而招来杀身之祸。泄冶的行为与纣王时代的比干相同,能不能说泄冶的做法合乎仁道呢?”
治事智谋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8)
孔子说:“不能这样说,因为比干之于纣王,从私人关系方面讲,他们是皇亲,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从公的方面讲,比于是皇帝的老师。比于是为保住殷商的宗庙社稷,所以他下决心牺牲自己,希望用自己的一死使纣王悔悟,所以比干当时的心理状态,是真正的仁爱之心。泄冶就不同了,他只是陈灵公的部属,地位不过是个下大夫,并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在陈国这样一个政乱君昏的国家,聪明人本应挂冠而去,可是泄冶没有这样做。他以如此低微的地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想用区区一身,纠正国家领导人的淫乱昏庸,死了也是白死,一点用处都没有。象他这种作法,爱国之心还是有的,至于说到忠与仁却毫不相干。他所做的只是无谓的牺牲而已。”
这位泄治也真够冤枉的,莫名其妙被刺杀,又被孔子扣了一顶无谓牺牲的帽子。
东汉陈寔字仲举,才名和德行为世人所崇尚。
汉灵帝刚继位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张让的父亲死了,灵柩送回颖川安葬。虽然颖川郡的官吏乡绅都前往迭葬,名士们却谁也不愿去参加。只有陈寔一个人单独前往吊唁。后来太监得势,再次诛杀党人,张让看在陈寔的面上,保住了许多党人的性命。
陈寔这样做并不是怕死,因为他曾经自愿入狱。汉桓帝的时候,党铜之祸发生,逮捕了二百多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陈寔却说:“我不进监狱,众人就无所依靠。”
竟然自动到监狱中,请求将自己囚禁。后来遇到大赦才获得释放。这件事与佛祖舍身饲虎相近,但却更为入世也更加高杆。狄仁杰事奉武则天,陈平和周勃事奉吕氏,都是出于不做无谓牺牲的心理。
辛弃疾流落在江南一带,豪侠的气概却一点没改。一日,陈同甫来拜访他,走到附近的小桥,陈同甫催马跳跃三次,马却三次退避。陈同甫大怒,拔剑砍了马头,徒步前行。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了,十分惊异,随即叫人去探问,这时陈已经到了他门前。于是辛与陈结成好友。
十几年后,辛弃疾在淮当上了统帅,而陈同甫还是贫穷失意。一天陈去拜访辛弃疾的司令部。他们共同谈论天下事,辛弃疾酒醉后说起南北布局,军事要略。他说南边可这样吞并北边,北部也可那样吞并南部,钱塘一带不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如截断牛头山的道路,国内无援兵,决开西湖堤坝,满城都被淹等等。
喝完酒,辛留陈同甫在房内过夜。陈同甫夜间思虑辛弃疾平时稳重少言,今天酒后失言,醒来一定会后悔而杀人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掉。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因势利导法
从言与行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善于运用智谋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人善于谋划长远的用人治事之道,因而常采用的是行而不言的智谋。另一种则是善于为人出谋划策者,可以称为谋士。
如果说为自己所进行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深谋远虑,的确需要用沉默来掩盖的话,那么对于谋士,口若悬河则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因为他必须用语言来说服别人听从和实施。
《战国策》开篇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所说的就是谋士的这种才能与智谋的威力。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管仲很着急,但是毫无办法。
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上有没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蠪一类出没;在西北方的墙脚下有泆阳鬼;水中的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上的鬼叫夔,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
听到这里,齐桓公赶紧重整衣冠,坐起来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形状呢?”
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戴着红帽子。委蛇特别不喜欢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谁如果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
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顿时笑逐颜开。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委蛇呀!”
齐桓公的病一下子就好了。
对于齐桓公的病,管仲坦诚相待,直言相告,却没有办法解决;但是皇子告敖却能满足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就是因势利导策略的作用。
因势利导的关键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有选择地用后者去引导前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向学者贡禹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
但是,贡禹对这些问题不置一词,他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2)
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变相地将恭维融入建议之中,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
汉元帝博得了纳谏的美名,龙颜大悦,提拔贡禹在自己身边,专门提意见,贡禹也因此得以巧妙地劝谏元帝。
有人批评说:“就当时的形势而有,谗佞专权是急待解决的大问题,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
实际上,如果贡禹一上来就提一大堆实质性的意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招来忌恨。他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分寸,专门把他能够和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既解决了问题,又得到了赏识,不能不说一位智者。
汉朝田叔被任命为鲁国丞相,刚一上任,就有一百多群众状告鲁王强夺民产。田叔抓住了他们其中领头的,鞭笞了二十下,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们:“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他只会赏赐给你们财物,哪里会抢你们的东西?”
鲁王听说后,十分惭愧,拿出抢来的东西,让丞相给百姓赔偿。田叔回答道:“大王,您自己找人赔偿吧,不然的话,是大王做恶事而丞相做善事了啊。”
鲁王还喜爱狩猎,田叔常常随从。鲁王总是让田叔回去休息,田叔出去以后,常常露天坐在外面等候,始终不回去。
有人问他,他说:“我们的大王还在外边暴晒,我自己为什么回屋休息呢?”鲁王因此悔悟,就不大出外游猎了。
田叔掌握了鲁王的心理,能够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行纠正他的错误,收效明显也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