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36章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36章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擒故纵的一种形式是表面上作出让步,迷惑对手,让其丧失警惕性,实际上却暗中进了一步。所谓“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又所谓“新瓶装旧酒”。换了瓶子向对方退步,可酒还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因为对方肯定猝不及防地毫无还手之力了。    
    欲擒故纵作为对抗策略之一,要求我们与别人打交道中示以假像,令对方失去防备,这种方法在商业谈判中运用得比较多。    
    作为常识,人们知道摊牌前双方的意图一般是保密的,因为谁掌握于对方的“底牌”,谁就操纵着整个谈判过程。示假隐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却能有效地迷惑对手。    
    我们在公德范围内有理、有利、有节地采用类似的方法是可以的。又如趋利避害,以长击短,作为对抗策略,作为人生智谋的普遍法则,也是可以运用的。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10)

    有人一张借款给人的字据找不到了,非常着急,找到单位的小刘问主意。小刘悄声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几天后,那人笑嘻嘻地说:“借据扑来了。”    
    原来,那人照他的主意发了封电报,要借方快速寄还2100元。    
    然而,借方实际只借了1200元,看电报后很生气,回信说“我只借你1200元,正准备还你。你不要昧着良心瞎说……”    
    实际上,小张的主意就是让他故意把1200元写成2100元,露出破绽,让借方更正。也就等于补写了借据。有了“借条”后,债主便写信道歉,说写成2100元是笔误,请求谅解。    
    如果不是布下这样一个欲擒故纵的迷魂阵,恐怕麻烦就很大了,将来打官司都未必能赢。    
    有时候如果用退出来要挟对方,谈崩了就可能弄得鸡飞蛋打。所以,有经验的处世老手都会不择手段地掌握对手的真正意图,摸清了底牌,便掌握了主动权。    
    这时再以什么方式取胜,已是技术问题了。以退要挟达到进的目的,便是常用的一种。    
    可是在许多情况下,对方的底牌很难摸清楚,可以用分析和推断来把把对方的脉。如果对手实在是打持久战,那么冒点风险以退出恐吓对方,也值得一试。也许他比我们更不愿意关系破裂,真是如此,你即使表示退出也仍然有余地。    
    请君入瓮毒攻毒    
    以静制动的高级境界之一是自己不用费很大的力气,而是以毒攻毒,使敌自败。    
    以毒攻毒最早典出唐代神清的《北山集·六·讥异说》:“彼盖不知执事净命以声止声,良医之家以毒止毒也。”宋朝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也记载:“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    
    在官场和生意场中,用恶毒手段来对付恶毒手段,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要小看了这种手法,也不要非议它的残忍。因为它往往收到拔本塞源,彻底根治的效果,非正面整治所能及。如果用之有道,“以毒攻毒”也就不“毒”了。所以宋人罗泌说:“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魏文侯当政时,西门豹做邺地方长官。到任后,他召集父老乡亲,寻问百姓疾苦。    
    父老们说:“我们苦的是为河伯娶媳妇。”西门豹问原因何在?乡亲们说:“邺地的三老廷掾年年向老百姓征税收钱数百万,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亲。其余的钱与祝巫平分。到给河伯娶亲时,巫婆看到谁家有漂亮女子,就说她应当做河伯的媳妇,接着命令她洗澡,更换新衣服,同时在河上建一个小房子,布置床帐,让此女住在里面。几天之后把斋戒的房子浮在河上,飘数十里连人带房子就沉下去了。民间传说,如果不给河神娶媳妇,就会发大水,把老百姓淹死。为此,许多人家都带着女儿远逃,所以城中越来越空。”    
    


克敌智谋第16章 以静制动的智谋(11)

    西门豹说:“到那时,望你们来告诉我,我也想看看给河神送妻。”到了约定时间,西门豹去了河边,三老、官属、富豪们、官员们、老百姓都聚在这里,围观者几干人。那个大巫婆是个老婆子,有女弟子十人,跟随在她身后。    
    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来。”见过要嫁的女子后,他四下回头对三老、祝巫和百姓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向河伯报信,换一个漂亮女子,后天送去。”于是立即命令随从抱起大巫婆扔到河里。    
    过了一会儿,说:“她怎么去了那么久?那么让她的弟子去催催吧!”又把一个弟子扔到河里。过了一会儿,又说:“弟子怎么去了那么久?”又让另一个人去催,共把三个弟子投入河中。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去的这些都是女人,不能禀报事务,麻烦三老为他们禀报事务。”又把三老投入河中。    
    西门豹头上插着笔,弯着腰恭敬地对着河水站立了好长时间,旁观者都很惊恐。西门豹回过头来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报信,有什么办法?”又想让廷掾与一个富豪去催。他们都叩头至流血,面如土色。西门豹说:“那么就等一会儿。”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河伯不娶媳妇了。”    
    邺地的官员民众惊恐万分。从此不敢再说给河伯娶妇之事。    
    为河神娶妻,让神保佑自己不被淹死,是个大问题。愚昧的百姓习惯于此事已经很久了。若直接指明这种做法的虚妄,人们肯定不信,只有亲自看到那次聚会,看到西门豹头插着笔,弯着腰那恭敬的样子,才能使众人明白河神本无灵性,而那些欺诈百姓的人,由于怕死,投他们去河中为河神娶妇,他们也不敢。因此这种弊端,永远被革除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巴拿马运河最早不是由美国开凿。19世纪末,一家法国公司跟哥伦比亚签订了合同,打算在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境内开一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主持运河工程的总工程师就是因开凿苏伊士运河而闻名世界的法国人雷赛布,他自以为这一工程不在话下,然而巴拿马环境与苏伊土有很大的不同,工程进度很慢,资金开始短缺,于是公司陷入了窘境。    
    美国早在1880年就想开一条连贯两大洋的运河。由于法国先下手与哥伦比亚签订了条约,美国十分懊悔。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公司的代理人布里略访问美国,向美国政府兜售巴拿马运河公司,要价一亿美元。美国早已对运河公司垂涎三尺,知道法国拟出售公司更是欣喜若狂。然而,美国却故作姿态,罗斯福指使美国海峡运河委员会提出报告,证明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省钱。报告指出,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的全部费用不到2亿美元。在巴拿马运河的直接费用虽然只有1亿多,但另外要付出一笔收买法国公司的费用,这样,开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支出将达2亿5千多万美元。    
    布里略看到这个报告后大吃一惊。如果美国不开巴拿马运河,法国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了吗?于是他马上游说,表明法国公司愿意削价,只要4000万美元就行了。通过这一方法,美国就少花了800万美元。    
    罗斯福又用同一计策来压哥伦比亚政府。他指使国会通过一个法案,规定美国如果能在适当时期内同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将选择巴拿马开运河,否则,美国将选择尼加拉瓜。    
    这样一来,哥伦比亚也坐不住了,哥驻美大使马上找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签订了一项卖国条约,同意以100万美元的代价长期租给美国一条两岸各宽3公里的运河区,美国每年另外付租金10万元。    
    美国人采用请君入瓮的智谋,成功地骗了法国人和哥伦比亚人,只用了很少的代价,就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和使用权。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1)

    左右逢源就根据形势发展选择自己的立足点,既可向左靠,又可向右摆,或根据自己的利益来推动事态发展,使自己居于不败之地。    
    居其中双管齐下    
    双管其下的典故出于宗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他说:“唐张说员外画山水松石名垂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    
    无论是政坛还是生意场上的角力,实际上都遵循力学规律。这样,如何在不同的力量中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而形成对自己最大的助力和最小的阻力,是智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战国时,韩国的公子韩咎与人争夺王位,还没有最后决出胜负。    
    当时韩咎的弟弟在周国,周国想重用他,但是又不知韩咎是不是能成功。如果他不能当上君主,周国也就不能再收留他弟弟了。周王一时觉得左右为难。    
    这时,綦母恢说:“不如用百辆兵车送韩咎的弟弟回国。如果韩咎能成功夺位,成为君主,就说这百辆兵车是给他的弟弟做护卫的;如果韩咎失败,不能当君主,反而被人抓了起来,那么就说这样做,是向韩国献上逆臣。    
    这种作两手准备的方法是执其两端用其中的最佳谋略。它与一箭双雕有相同的功效,但方式有所不同:不是发一枝箭射中两只雕,一举两得,而是打了左面打右面,各个击破,当然,两面都有成效,所以仍然是“两得”。    
    唐朝对官员的选任有很严格的程序,就是科举得中,还要经过吏部考选。李林甫钻营当上了吏部侍郎,掌握选考官吏的大权。不久,就干出了一件巴结权贵,捞取政治资本,表面装得正直不阿,暗地里作奸的事来。    
    吏部每年考选官吏,放榜公布。这一年放榜前,玄宗的弟弟宁王派人交给李林甫10个名字,实际上也就是打了个条子,要他对这些人委以官职。李林甫接过名单,一脸为难地说;“王爷一定知道这事不好办,何况一下子开出10个人来!”    
    不等宁王有什么表示,李马上又转口说,“王爷把这件事交给我,说明王爷抬举我。王爷是皇家,为皇家办事。还能怕担责任?”一席话说得宁王十分舒服。    
    李林甫又接着说:“王爷,不如就这样吧!为了维护朝廷的法纪,也压压别人借机行私,请你允许我从这10人中任挑出一人,当众驳回,留到下次列为榜首,举荐个好职位。”    
    李林甫一副忠诚恭顺干练的模样,让宁王把他看成是忠心为朝廷办事,又能效忠于自己的人。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2)

    出榜那天,李林甫当众说:“某人托宁王说情,这是败坏朝廷法度,不能容忍!此人不能选。”话一落音,人人吐着舌头传说:“李连宁王清面都敢驳回,真是清明。”    
    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玄宗龙颜大悦:“朝中有这样的大臣,一定要大大地重用。”    
    在处理一个问题,同时兼顾到几个方面,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而且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圆满。恩威并施,刚柔相济,软硬兼用,都是双管齐下智谋的最好注脚。    
    双管齐下需要精明的头脑,充分的信心。对方法的选择尤其要独具匠心。在这种智谋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是从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去处理一个问题。    
    在实施这一谋略时,必须慎密考虑,小心地行事,在多种方法中分出主次,或以刚为主,或以柔为主,或以赏为主,或以罚为主,都要依目的而定。此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弄巧成拙,变成顾此失彼。    
    除劲敌一箭双雕    
    唐玄宗晚年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催两位宰相想办法。    
    当时共同辅政的两位宰相是李适之和李林甫,接到皇帝的圣旨,二人都很着急,但李适之急的是开源节流,而李林甫急的是独揽大权。    
    李林甫看着李适之像热锅上的蚂蚁,顿时想出一条既能讨好唐玄宗,又能把李适之搞下台的的计策。    
    散朝之后,李林甫装作无意中说出华山有金矿的消息。他看到李适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达到了,便扯开话题说别的。李适之忙不迭回到家,洗手磨墨写起奏章来,陈述了一番开采华山金矿、以应国库急用的主张。    
    唐玄宗见到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来商议。李林甫闻听,故意作出欲言又止的样子,玄宗催促他:“有话快些讲!”    
    李林甫故作神秘:“华山有金矿老臣我早就知道。只是这华山是皇家龙脉所在,一旦开矿破了风水,国运难测”    
    玄宗听罢点头沉思。当时风水之说正盛行,认为风水龙脉可泽及子孙,保佑国运。而今听得李适之出了这样的馊主意,玄宗心中当然不高兴。    
    自此,玄宗对李林甫倍加信任,而见了李适之就觉得不顺眼,最后找了个过错,把他革职了。李林甫的计策终于得逞了。    
    说起一箭双雕,玩得更出色的则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才10岁,朝廷大权由三个人分掌,宫内有太监冯保,宫外有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在三个人中,张居正志向最大,也最有智谋。他为了实施自己的政纲,想出一条除去劲敌的计策。    
    他先与冯保套近乎,拉关系,称兄道弟。明代一开始便接受唐宋两代太监乱政的教训,前期对太监限制很严,太监名声不佳。冯保见张居正与自己亲近,自然喜不自禁,视为知己,遇事都与张居正商议。    
    


克敌智谋第17章 左右逢源的智谋(13)

    第一步成了,张居正就开始了第二步。他派一死党扮作太监模样,混进宫去,在上朝的半路上装作要刺杀神宗,众护卫拿住刺客。但无论怎么审讯,那利客都不讲谁是主使。冯保无奈,只好向张居正求教。    
    张居正装模作样地说:“这刺客扮作太监模样,分明是要嫁祸于您。权要大臣中,惩与谁有过结呢?”冯保想了一下,仅要大臣就是指张居正自己和高拱了。冯保想起高拱对自己轻蔑的眼光和与自己的几次争辩。分明是他想要整死自己。于是回去继续审问。    
    回去升堂,冯保对刺客说:“我已知是高拱派你来的了。只要你招出高拱是主谋,我便不杀你,还保你做官。”刺客忙点头承认,画押写供。神宗见利客招供,心中生气,但念高洪是前朝老臣,于是暗示他告老隐退了。    
    张居正又让制客翻供。神宗听说刺客翻供,亲自审问。刺客说原先的供词是一太监审问时教给自己说的。他指一下站在神宗身旁的冯保说:“就是他!”    
    神宗嫌冯保拿刺杀皇上的案子当儿戏,竟用来作打击政敌的圈套,心中生厌,自此也疏远了冯保。    
    张居正用离间计让冯保打败了高拱,搞倒高拱后又通过翻供,让冯保自食其果,终于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实现了自己的大计。    
    活稀泥两面圆场    
    在工作和生活中,权力倾轧的游戏司空见惯,经常遇到两位你都不能得罪的人斗法,作为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但陈树屏常能巧妙处理,一头也不得罪。    
    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潭二人及其它官员。座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