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

第25章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第25章

小说: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要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而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一个战略。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安全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树立一个观念。即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扎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愿望;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问题,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对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进行核算,用绿色GDP真正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形成三种思想。一是“天人一体”的思想。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惟一性,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地球这个今日惟一可供生息的家园。二是主动适应的思想。牢记人类对于自然界绝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类民族一样,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之前首先想到自己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调整自然界本身的平衡。三是环保第一的思想。强力发展绿色科技,并将绿色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绝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而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时修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格防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二是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三是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着手,紧紧围绕弘扬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重点,大力建设生态安全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可持续的文明发展观。四是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减灾忠告少一些“征服自然”的愚蠢悲剧

    由清华大学学生黄德与北京大学毕业的两位朋友王荣涛、张伟华组成的登山队抵达贵州省六盘水市,攀登六枝县毛口乡板瓶村的老王山,距崖顶100米处黄德因手中所抓的石块受力脱落,坠落百米山崖,当即丧生,时为2004年7月2日。人们在为之惋惜的同时,自然会想起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昆仑山海拔6178。6米的玉珠峰。来自广东的王涛、邝君咏、周虹骏和北京的任玉昆、王海亮五名登山队员永远长眠在那里。这些执意登顶显示人本力量的勇士,最终被沉默寡言的玉珠峰接纳为己有。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2002年8月7日,5名踌躇满志的北大山鹰社学子林礼清、卢臻、雷宇、杨磊、张兴柏在攀登海拔7292米的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因恶劣气候长眠于海拔6000多米的西峰白雪下。自然与人生又一次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彰显了神秘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人们在追问攀登的意义,人们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省察一次次登山悲剧背后的社会心理诱因。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情结在作祟?     
    20世纪人们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显示了人类的力量”。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上,当年的媒体曾经这样写道:此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吓不倒压不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在那个“人定胜天”、喝令三山五岳开道的年代并非夸张的语言,而与此一脉相承的是至今人们不能忘情于这种“征服自然”的情结。在挑战某峰超越极限的喧嚣中,甚至在电视台播出的某协会的慰问信中,还出现了“人类征服自然”这样的语言。其实,人类的这种“征服”情结可能与生俱来,诞生于人类早期的困境、与自然的血肉相搏之后的短暂的愉悦和长远的利益回报。而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力空前绝后:几百年长成的参天古木,人可以只消三分钟让它轰然倒地;几万年才形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化为焦土一片;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养育的物种,人可以几十年令其断种绝迹。具有数十亿年龄的地球在出现才几千年的人类文明面前日益显得软弱可欺。     
    就说2000年春天的那次登山悲剧吧,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就敢当登山队员,一个中途加入的没有野外装备的队员愿望最为强烈,因为5月10日是他的生日,他把生日和登山的成功疯狂地联系在一起。一个队员在因天气变坏队长要求下撤时,不愿放弃即将到手的登顶的荣耀而执意前行,“如果今天不登顶,这次就没有机会登顶了”。另一组也是不听指挥,继续攀登,失去了规避风险的最佳时机。盲目、浮躁、冒进、轻敌,人性的脆弱酿成了这次事故。事实上,大自然更像一个大智若愚的长者不屑于与人类斤斤计较,因为他只要动一个指头,就可能让人类碰得头破血流。沙漠化、水源枯竭、干旱、洪水、气候变暖等,这些灾害只是自然对人类无知狂妄的一种回敬、一种惩罚。因为自然与人类总希望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而只有这种相互依存才是双赢的结局。这里应记忆住一份“珠峰日志”的话“也许登山者来时抱的是一颗征服自然的心,但走时带去的却是一颗被大自然征服的心”。多次走过地球三极的李乐诗,无以表达对自然的挚爱心迹,竟说出:“大自然,是我的情人。”意大利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后,面对沙漠跪下静默良久,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它允许我通过。”     
    正是这样,面对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是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面对一棵参天的古树,人们放下斧锯,而是铲除杂草堆肥浇水,让它长得更大更高;面对一泓清澈的净水,人们拒绝排放污秽,使之“春来江水绿如蓝”,只有到那时,人类才算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力量,什么叫征服,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和谐。    
    


城市减灾忠告面对事故灾难,最可怕的是麻痹

    一座“险”了几年的大桥终垮塌    
    2004年6月10日清晨6点50分左右,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村民胡韬突然听到辽河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水响,他发现眼前的305国道大辽河田庄台大桥的一段桥面已经消失了,桥下水面还在波动。6月12日,胡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听到声音时就想,肯定是这座险桥塌了!”大洼县平安农场曹菜村村民何秀云亲眼目睹了大桥垮塌一刻。她告诉事故处理指挥部:当时,她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到河对岸的营口市水源镇上班,骑到大桥中间时,看到前方桥板开始平行下坠,导致一辆四轮农用车也随之落入水中。而何秀云当时距桥板断裂处不足3米。此时,她又发现对面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卡在断桥边缘,同时发现河里有人浮出水面奋力挣扎。她立即高喊“快救人!”等到落水者上岸后,她才离开现场。发生事故的305国道大辽河田庄台大桥连接营口与盘锦两市,大桥北起第15孔桥板脱落,桥板脱落处距水面8。4米,河水水深14米。    
    事故发生后,由于目击者反映共有三辆车落水,当地紧急组织盘锦、营口两市及鲅渔港的潜水员下水搜救,海军旅顺保障基地防险救生船大队也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事故现场搜救人员达到200多人,并采用了彩色图像声纳设备进行探测,搜索范围共7万平方米左右。通过连续两天的水下搜寻,没有发现落水车辆。根据当地公安部门对目击人员重新进行核实的结果,加之未接到寻车寻人的报案的情况,事故处理指挥部认定大桥桥板脱落造成一辆农用车落水,两名落水人员逃生,是一起无人员死亡的意外事故,搜救工作也告一段落。当地发布的无人员死亡的结果无疑让人松了一口气。这座大桥早就是一座险桥,但一直未得到有效整改,并且来往超载车辆只要缴罚款,就畅通无阻。一直这样险下去,垮塌是迟早的事情!有人这样评论:“田庄台大桥垮塌不是意外,零伤亡的结果才是意外!” 305国道大桥垮塌让人震惊,无人死亡的结果让人欣慰,但事故本身的背后却再次让人思考。    
    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一次次事故之后,管理部门对责任人“严肃查处”,具体部门“痛定思痛”、“停产、停业整顿”,但已发生的悲剧却已无可挽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法司司长黄毅说:“305国道田庄台大桥垮塌事故虽初步认定无人死亡,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这起事故让我们看清楚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整改。”一个几年前就存在安全隐患的大桥,直到垮塌才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黄毅司长对此评论说,这说明在安全问题上,各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还有很大距离。在最近的督察中,仍然发现各地有不少已经发现安全隐患,但缺乏整改措施的情况。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但愿这次大桥垮塌事故给我们实实在在敲响警钟,绷紧心中的安全弦,杜绝类似“意外性事故”的发生。    
    最不该忘记的却最容易忘记    
    2004年1月出版的星河著科幻作品集《空间错落有致》给我们一个假设: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因为某种原因——也许是自己的核战争,也许是天外飞来的小行星,也许是别的什么突发的灾难——面临崩溃时,人们会如何去面对?莫非真的会像科幻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有英雄献身去阻止灾难的发生;或是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让部分人进入地下防护设施,由冷酷无情的计算机扮演遴选幸存者的上帝角色?而幸运获选的人们与不幸被排除在掩体门外的人们竟能平静地接受这种抽签的结果并严格遵守?真的十分怀疑。因为灾难的来临永远是那么突然,就像飞机在天空中蓦地撞上飞鸟,就像汽车在小雨里身不由己地冲向护栏……很多时候灾难根本不在我们的预测之内,却又是那么真实迅速地发生了,而那时的人们几乎无法用理性来思考问题。     
    也许面对突发的灾难,《潮啸如枪》中的场景才是真实可信的:严厉而睿智的部落长否定了以抽签方式发放应急所用的“营养面罩”的意见,而是发到谁就是谁;幸运的人们亲眼看到另一群同类在汹涌的洪水中挣扎着死去;一个好心助人的小姑娘的“营养面罩”被大人们争相抢夺,却无人愿意再归还给她……面对这些,部落长的话语冷静而透彻:“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靠团结和互助渡过难关的,但每次也都因此踩熄了文明的火种。”所幸这次,正是由于有了部落长的果断和冷酷,才在洪水之后让更多的人生存了下来,文明也才得以延续。     
    其实,当我们为那些被洪水淹没的高台上的人群悲伤时,我们也许只是在自欺中悲天悯人——就像很多人热衷于追究悲剧的原因只是因为悲剧没有降临自己身上一样,远观的位置令我们能够深深地体味幸运,感悟现实生活的美好。但是,一旦这样的悲剧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去考虑其他人的生存与毁灭吗?也许,不去抢夺他人的“营养面罩”、不把他人推向洪水已是我们勉强能够保存的文明特征了——事实也许比这更坏。     
    面对灾难的态度人类从来就是不一样的。有道是:泳者易溺;康者易疾。这是因为泳者、康者自我意识中的优越感起作用,从而失去了警惕性的缘故。同理,居安而易忘危。    
    人们常常会这样:最不该忘记的却最容易忘记。无论是一个天天向上的人,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民族,最容易忘记“居安思危”;因而养成麻痹大意、松懈懒惰,甚至是报喜不报忧等种种心理惰性。“敌存灭祸,敌去招过。”于是,在突发的危难面前,就会或不以为然或惊慌失措,都无以从容而有序地应对,其结果常常带来个人与国家无法估量的命运悲剧。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世界大同作为人类理想,还仅仅停留在令人向往的理论上。此外,当今科技的进步还不足以完全认识与把握大自然,所以天与人自己都还是制造灾难者,随时随地发生灾难不可避免。2003年春夏陌生的“非典”偷袭人类就是再一个明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2003年全国“抗非”取得“送瘟神”的全面胜利。然而,重要的是“送瘟神”之后,我们要铭记“居安思危”,并把它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理智地总结教训是把付出巨大代价的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所在。宋人杨万里有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皆如此,如果以为战胜一次艰险,就可以尽享一马平川的顺畅,而料想不到你是刚刚进入万山圈里,不知前面还有多少高山要爬,那仍然是没有从坏事中引出好结果来。    
    对此,我们还要向成立于1802年的国外老字号企业杜邦学些危机应对理念。终日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有200年历史的杜邦,走到今日靠什么?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查布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    
    (1)“别人从事故和问题中看到的可能是对企业声誉、领导形象的影响,而我们从中则看到了机会。事故给了我们完善的机会。”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在面对事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承担行政或法律责任,于是灾害发生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无承担责任的诚意,更缺少改正不足的决心,最多只是象征性地做些指示和表态,搞些虚张声势的检查和整改,可这种所谓的大动作除了能起到转移视线、掩人耳目的作用之外,从长远来看对工作的改进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一阵闹腾过后,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取决于态度和决心,在杜邦,我们有一个信念,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避免。”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