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艺术家万岁 >

第4章

艺术家万岁-第4章

小说: 艺术家万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于有用、有益、提高生命等生物学价值的一般范畴之列……    
    〖JY,2〗〖HTF〗——尼采,《强力意志》,第804节〖HT〗〖HK〗艺术 家无法回避的是:作为人群中的一员,他对这个群体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他无权力对自己 的任何发现守口如瓶,他走向成熟的道路不允许他对同甘共苦的族类不闻不问,他个人的命 运与同伴的命运、同族的前途息息相关,袖手旁观会使他感到羞耻。他的天职便是把自己的 祖先的、同代人的良知化铸为艺术的“逼肖”,艺术的美,让这美时时刻刻伴随着人类的 行伍,像一支随军的歌队,不歇地用歌声激发、呼唤、催熟人类的“审美本领”。在人类浩 浩荡荡地开过的历史驿道上,艺术家的身影和声音,总是令去者和来者都受到抚慰,都感到 振奋,都得到清洗。    
    意大利电影表演艺术家索菲亚·罗兰说:“一个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培育一种淡淡的哀愁。 ”〖HT5”F〗[《生活和爱情》,269页]〖HT〗她所说的“淡淡的哀愁”,同尼采所说的 “突 然说话的审美本能”是同一种东西,它们有一共同的内涵,我命名这内涵为“美的情绪”。     
    人类跋涉无尽的长途,大自然为人类准备好的除去天籁之音、花草之气、日光月光星光,便 是险关、峭壁、沼泽、沙漠、黑夜、严寒或酷热、饥饿和蚊虫。人若想战胜厌倦,渡过难关 ,继续披荆斩棘的行程,就必须有那么一股不散的内心氛围,一切苦难进入这氛围都会化为 流淌着的,令人泣下又令人拳拳难舍的“美的情绪”。艺术家的使命,便是用他的琴声、歌 声、舞姿、绘画、诗词、小说、电影、戏剧来帮助人们制造或保持那种内心氛围,使人类在 “淡淡的哀愁”中顽强地发展下去。    
    艺术家不仅要建设和保卫自己的艺术乐园,而且要把这乐园向全人类开放。 就如使徒,不息奔走,永生劳顿,传递的是“上帝”的福音,接受他所传递的福音的人,不 只是他的亲朋故旧,更多的是他根本无从谋面,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陌生人”。    
    作 为使徒的艺术家,在长年的戎马倥偬、风餐露宿的艺术人生中,养成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 ,也养成了一种严峻冷峭的性格。尝遍甜酸苦辣,阅尽人世沧桑,他的心愈发柔韧。怀揣着 “上帝”的大慈大悲、大善大爱,但同样是用双腿赶路的人,因此他对人类的感情便具有了 非凡性和“平凡性”两个层次。艺术家是人不是神,依此看他的一切情感都是凡人的情感。 正因如此,他常常在平凡的人和事物内部发掘出许许多多平凡而宝贵的品质,作为艺术的原 料。艺术家又不是一般的人,他是自然和人类的使徒,使命感使他常常处于超凡忘我的境界 ,他对同类所抱的情感已远远超过日常的个人的亲疏、恩怨与爱恨。他面对的是全世界和全 人类。    
    〖JP2〗平凡和不平凡,平凡中的非凡,非凡中的平凡,都在艺术家的心里获得了信 誉和版权。在童年的天真和游乐之上,在本能的恐惧和期待,原初的半睡半醒、似梦似真之 上,还有艺术家的成熟的使命感。这使命感使赤子的一切已经化作圣·埃克絮佩利《小王子 》中那颗小小的星球,小小星球上的惟一一个“人”,小王子,以及他对惟一的一朵玫瑰 花的深情和守护,化作他与玫瑰花“闹意见”离开星球又在地球上苦苦思恋那一朵玫瑰的动 人故事;已经融入黑泽明的影片中,形成鄙弃平庸无能、歌颂奋斗精神的一贯主题。    
    


第一部分第2节 天赋之上(7)

    黑泽明的影片《生存》中的渡边勘治,长年任某市政府的市民科长,每天除往文件上盖章外 ,无所事事。当他身患绝症、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一生过得庸碌无为。在一个玩 具厂的女工的启发下,他利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垃圾遍地的穷街陋巷附近为儿童修建了一 座小公园,并坐在新修公园的秋千上,扯着嗓子断断续续地唱着一支过时的流行歌:“生命 是短暂的,热恋吧姑娘……”结束了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生。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黑泽 明把个人生存的境界与人类生存的境界联系起来,把自我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与自我之外的世 界联系起来,揭示出颓唐、“死亡”的原因在于人生的肩上没有使命,而“新生”和活力的 源泉则恰恰是伟大的、负有使命的爱。    
    任何艺术作品中,都包含着艺术家的自我写照 的成分。在各种关于孙悟空的传说和艺术作品中,孙悟空“西天取经”,一路上保护唐僧( 象征保护信仰和追求),历尽千辛万苦,斩妖除魔,开山辟路,终于抵达西天圣地,取得真 经,“普度众生”的情节,表现了众多无名艺术家对自身天性的理解和把握。尼采说:“只 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HT5”F〗[《悲剧的诞生》 ,105页]〖HT〗他还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HT5”F 〗[同上,前言]〖HT〗这是对艺术家而言和对普通人而言都可以成立的观点。尽管在 现实 生活中,尼采的话还远没有得到事实的反复印证,但那唐僧所取得的“经书”不正是一种类 似于艺术的东西,靠它便可以为众生慈航普度吗?“西天”毕竟是虚无缥缈的去处,实实在 在的艺术倒可以使人“自救”。艺术家怀着良知和爱心,为自己也帮助别人建立着尼采所说 的“人生的审美评价”系统:只要人生是艺术的、美好的,其他一切便全无所谓了。日本电 影演员田中绢代把艺术视为她惟一的真正人生,而把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看成“戏剧”,看成 可有可无的小事。对于20世纪初意大利举世无双的音乐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来说,音乐“是宇 宙万物的初始和终结,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是道德的指南,是工作的动力,是欢乐和痛苦的 源泉,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武器,是评价周围事物的准绳。”〖HT5”F〗[朱塞佩·塔罗齐, 《音乐是不会死亡的》,48页]〖HT〗托斯卡尼尼一生讨厌荣誉、掌声、欢呼。“音乐!只 有音乐是他永远热爱的对象。音乐宛如一位忠实的情人,从来不曾把他抛弃”,直到他白发 苍苍,“音乐还在为他歌唱,慰藉着他的心灵”〖HT5”F〗[同上,185页]〖HT〗。 使徒的爱是一种对使命的爱。艺术家爱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因了这使命而生 活得充实、丰富、痛苦而又欢乐;艺术欣赏者因了艺术而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因为爱自身、爱人类、爱自然,艺术 家深藏起赤子的根性,走上了使徒的道路;因为使徒的使命,艺术家必然采摘艺术的花朵插 在胸前,快快乐乐地去传播“福音”。无论多么艰苦、多么漫长、多么渺茫的前途,他都不 畏惧,他都会勇往直前。——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经过艰苦而漫长、布满挫折和 失败的道路,才像旭日东升那样出现在生活的山野之上的。    
    〖BT2〗百年多病独登台    
    〖HTF〗〖GK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HT〗〖HK〗    
    这是盛唐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题为“登高”。这首诗产生的历史背景,已经被历史的 巨轮远远地抛在 了烟雾深处,诗人的人生体验却连同表达这体验的诗篇一起,像摄影机做“推”的运动一样 ,一直给人逼近而真切的“认同感”。


第一部分第2节 天赋之上(8)

    宇宙间,流星陨落,新星初起,混沌不化或月朗天清 ,都是任何生物无力阻止或催促的。在人间,四季轮转,死生相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便是地球生命的真实景象——具有永恒意味和哲学意味的景象。在这景象 中形同一片叶、一滴水的个人,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无依无恃,只能“任凭雨打风吹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撇开杜甫个人的生活遭际,这句诗概括了艺术家这 个群体最敏感的、体验最深刻的人生主题。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我一生一世只是这颗行星上的旅居者,而不是土生土长的人。”〖 HT5”F〗[佛兰克·赫理斯,《萧伯纳传》,53页]〖HT〗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对人世 一 生都抱着一种莫名的羞怯和恐惧,“要他与别人接触中表现他的内心世界总是一桩困难而没 有什么希望的事情”〖HT5”F〗[玛丽·西顿,《爱森斯坦评传》,17页]〖HT〗;他只好 借助一种近乎做戏的“小丑”型的伪装来为人处世,“因为通过这种角色他仿佛容易和人接 触”〖HT5”F〗[同上,11页]〖HT〗。俄国艺术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自供说:“我时常想 像自己是个为全人类幸福发现了新的真理的伟大人物,我怀着了解自己身价的高傲心情来看 待其他的凡人;但是,说也奇怪,每逢我接触这些凡人,我对哪一个都感到忸怩不安,我对 自己的估价愈高,我就愈是不但不能向别人表达自尊的意识,连不为自己最简单的言语行动 感到惭愧,都觉得不习惯了。”〖HT5”F〗[《童年·少年·青年》,184页] 〖HT〗这些艺术大家在艺术上是“上帝”,在现实中却总是不自如,不自在,就像地球上的 旅徒,人类的客人。“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HT5”F 〗陶渊明,《杂诗》其一〖HT〗]这,大概道出了艺术家骨髓中的人生感吧。    
    艺术家面对嘈杂的人世,面对无谓地纷争着的人群,面对自然的凋敝,面对流逝、消亡 和永恒,不能不兴起无限慨叹。一切都仿佛刚刚开始,沉甸甸的使命还压在心头,还有那么 饱满的爱没有分发,但他已不知谁是他应找的对象,人生之旅的目的又是什么。他处于一种 深刻的、无从解脱的矛盾之中。他对一切感到陌生,因此他便愈发渴望,愈加努力,想与世 界熟谙起来;他越是寻求,越是感到自己离人世远而距另一个无形的世界近。童心所看到的 ,是一个“梦”的世界;使徒所走过的,是一条现实的道路;作为“客人”,一切都如过眼 云烟。    
    他无法随俗而歌而饮,又不愿辜负人世相邀的一片盛情,跃跃然,想为人世这间大客厅提一 些“合理化”建设意见,并留下点什么礼物。他看到人们欢笑,受到感染,便也笑出来,却 在笑声中掺进了在风餐露宿的生涯中养成的羞涩。与奔走着、争夺着、拥抱着或扭打着、哭 着或唱着、舞着的人群相比,他更年轻也更苍老,更纯真又更复杂,更欢畅且更愁苦。真的 ,他感到一种不和谐,一种深深的、无法改变的不和谐。他只能尽全力在表面上装出“入乡 随俗”的样子,但他的心还是不安地在现实的门外徘徊。    
    在人间酒宴的划拳行令、杯盏交错的喧声中,艺术家品出了“人生如梦”和“对酒当歌,人 生几何”的生命况味,对世上的一切,他无怨亦无恨。一切都那么短暂,如风扫残云。蓦地 ,他产生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便是悲天悯人的艺术家的常态了。    
    


第一部分第2节 天赋之上(9)

    他仿佛被世界放逐到 一个岛上,虽不免有淡淡的悲伤,但因此得以远远地、冷静地重新审视宴饮的世界,也便心 泰神安。18世纪法国雕塑家乌东的名作《坐在安乐椅里的伏尔泰》,把伏尔泰瘦弱而苍老的 躯体安置在一张安乐椅中,让一件肥肥大大的长袍从他消瘦的肩上经由安坐着的腰和膝部, 倾泻到地上,像一川瀑布;紧抿着的嘴唇,似乎品尝了人世的一切滋味;微微翘起的嘴角 ,透出一抹彻悟者的讥笑;高、大且尖的鼻子,悬守在嘴巴之上,像是在警觉地嗅着嘴唇上 那抹讥笑的气息;右眼圆睁着,黑眼球在眼角紧盯着从右侧走过来的历史和幻梦;左眼含着 笑意,正视着流逝和永恒;秃而高的额头上,扎着一根象征智慧的绦带;整个头和身体 ,都向前倾斜着,手按在椅子的扶手上,随时准备支撑起瘦削的但仍充满内在精力和智慧的 身体。这雕像的整个姿势和神情,表现出一种对现世的洞识和对另一世界的梦想而引起的空 幻:他已离开安乐椅的靠背,似乎要对世人说出他的最后也是集大成的一句至理名言,又似 乎要以这种嘲笑的表情告别自己智者的一生,也告别人类展示给他的历史,昂然傲然,归诸 他的哲学、他的艺术。伏尔泰虽已垂垂老矣,但矍铄的精神风貌,那嘲笑的表情,流露出的 却是大智大慧者参透世情后的大慈大悲。    
    阅尽人间春色秋色,踏遍世上荆棘坎坷,艺术家的自我世界愈发坚固,愈加丰富。与此同时 ,他对现实的现存的事物产生了更大的怀疑,有时是彻底的怀疑。这种状态,使艺术家只能 相信由自我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只能更深地走向艺术,而离现实的、人造宝石般的光华愈来 愈远,最后,建立起足以不受现实伤害的并把光热无酬地送给现实的艺术星座。    
    在艺术中,他找到了家园,他不再 感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HT5”F〗《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HT〗],他 不 再被旅情羁思所困扰,他感到自己重获了青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记 忆,深厚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人生素养,也促进了他深入艺术的步伐。他仍喜欢在他的作品中 表现客愁与迷惘,孤寂和惆怅,但那已情同于游子回到故园向慈母讲诉已成过去的思乡和历 险。    
    萧伯纳 感到自己不是星球上“土生土长的人”,安徒生到任何人家去玩都要下很大决心才能走进门 去,比起世俗的应酬罗丹更喜欢呆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种种事实表明,艺术家只有走进艺术 之中才能获得解放、自由和舒畅。玛丽·西顿描述道:“爱森斯坦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自 己充满信心。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游移不定,充满孩提似的恐惧,这恐惧勾起了青年时代那 可怕的心境。在他身上,既有这股逆流的陈迹,更有与之对抗的健康的思潮——一种要在精 神上丰富自己性格的持久欲望。他是奇异而充满矛盾的。他渴望得到一种神秘的优美感来把 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升到完整的平衡状态。”〖HT5”F〗[《爱森斯坦评传》,44页]    
    艺术使爱森斯坦夷平了作为普通人的游移不安,艺术满足了他要在精神上丰富自己性格的欲 望,艺术使他获得了神秘的优美感,并得以在那种感觉里完成思想意识的平衡。    
    艺术家仿佛天生多疑多虑,多灾多病,天生无法安居现实,天生必需另一世界的支持。艺术 消弭了他的疑虑和灾NF9CC,支持了他的信念和生命,接引他的心灵回到精神的故乡, 并倾听他的经历,他的欢乐和苦难,他的梦境和理想。艺术用精美的银盘收起他的歌、他的 笑和他的泪。    
    艺术是艺术家的母亲、情人、老师、知己、战友,是艺术家的房产、土地、桥梁、道路和森 林,是艺术家的摇篮、故居、学校、工厂和纪念碑。    
    艺术是赤子的天然乐园,赤子心使 艺术家无意中或者说是本能地跑进了这个乐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