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50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每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产品,为下一次生产过程准备了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再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都无法进行。所以,任何社会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从生产规模方面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的划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27A【解析】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其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8B【解析】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所以能实现扩大再生产,只是因为实行了资本积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重新资本化,用作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新进行。所以,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9A【解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指不变资本的比重的不断提高。同比例扩大和同比例下降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30C【解析】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第二种是通过信用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包括社会闲散资金)集合成为一个大资本,那就是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    
    31C【解析】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重要杠杆。    
    32B【解析】资本集中是把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起来,形成大资本,其后果是在社会总资本量不变的前提下,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资本积聚是通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的规模,因而它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量增加。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误选A选项在于混淆了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这两个概念。    
    33B【解析】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由一定比例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资本技术构成指资本由一定比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根据题意,棉花价格的变化引起的是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其中并未涉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4D【解析】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35C【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即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即k=c+v。    
    36C【解析】同33题。    
    37A【解析】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掩盖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8B【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9B【解析】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40C【解析】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如果把利润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成了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并进而表现为全部所用资本的增加额。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误选A、B选项的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掌握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误选D选项的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搞清楚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区别,即没有搞清楚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与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生产成本)的区别。    
    41A【解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42C【解析】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    
    43C【解析】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4B【解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平均利润,就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其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要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反之,则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要小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水平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基本一致。    
    45B【解析】部门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在追求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而,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46B【解析】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直接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选项D的说法则过于笼统。    
    47D【解析】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分别占有生产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他们凭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占有,而参与对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48B【解析】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    
    49A【解析】借贷资本家凭借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获取利息收入,所以借贷资本家不会放弃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但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必须向职能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    
    50B【解析】利息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51A【解析】由于银行也是独立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所以银行资本的自有资本部分也要求取得与其投入资本相适应的社会平均利润。    
    52D【解析】股份公司是通过募集股份或发行股票形式募集资本,把分散资本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经营的企业,它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但在这种资本组织形式中,单个的私人资本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或者说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私人资本。    
    53B【解析】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6/5%=120元。    
    54B【解析】股票本身没有价值,其买卖价格的实质,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由以下两大因素决定:一是取决于股息与利息的比值,二是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依据上述基本原理,股票价格并不代表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额,也不是股份公司盈利的一部分。并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的是整个股市的波动,就某一种具体股票来说,它的价格变化不能说成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晴雨表。因此,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误选D选项说明考生没有搞清楚某个股票价格变动与整个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整个股市的波动才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晴雨表。在其他两个干扰项中,A项说的是股票的面值,C项说的是股票的收益,显然与股票价格不是一回事。    
    55D【解析】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在市场上按价值出售,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出让给土地所有者。    
    56C【解析】在建筑地段地租中,土地位置起决定作用。    
    57B【解析】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某些地块具有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稀缺性。    
    58D【解析】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的有限性造成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此,只有D选项才是正确的。误选A选项是因为考生混淆了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误选B选项在于考生不了解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源泉而不是资本主义地租产生的原因。    
    59B【解析】级差地租是由土地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绝对地租是由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所导致形成的地租,垄断地租是由自然条件特殊而产品稀缺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又分成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的自然差别(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对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地租。显然,在繁华地段开设店铺多交的2万元即不是绝对地租,也不是垄断地租,而是属于级差地租,确切地说是指级差地租Ⅰ。    
    60D【解析】在一般情况下,在剩余价值的分割中,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获取的利润从总体上看应是平均利润,借贷资本获取的利息少于平均利润。误选C的原因在于不了解银行资本家兼具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特点,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竞争的结果,银行利润也要取得平均利润。    
    61B【解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调整的根本原因。    
    62D【解析】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得垄断利润,凭借其垄断地位,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因此垄断资本家在某一领域内的统治地位是其制定垄断价格的基础。    
    63C【解析】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垄断组织可以随意抬高或压低商品价格,垄断资本主义依然属于商品经济,价格依然受商品价值的制约;另一方面,垄断出现后,自由竞争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些商品交换领域中,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因而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并不否定价值规律,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64C【解析】金融资本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形式,它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形成。    
    65C【解析】选项A、B、D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其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66C【解析】选项A国际卡特尔是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选项B混合联合公司是战后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只有选项C跨国公司才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误选A在于对“战前”和“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的混淆,误选B在于对战后“国内”和“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的混淆。    
    67C【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不是国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居优势。从表现形式看,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作用。    
    68A【解析】战后垄断组织的变化和发展主要就体现在混合联合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69D【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越来越难以解决它所面临的各种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支配地位,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D以外的其它选项尽管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作用,但都没有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70B【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资本主义。但由于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私人垄断资本的本质属性,其目的依然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它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71C【解析】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也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看中的也正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72B【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本题中剩余价值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120万元减去资本家的预付资本100万元,即2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20÷20×100% = 100%。    
    73D【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所有资本家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4A【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则利润率也越高;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二者按相反方向变化;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生产出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75A【解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76D【解析】从表面来看,商业利润来源于商品的买卖活动,但这只表明了商业资本家取得利润的途径,并不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7C【解析】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如果利息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利润,他就不会去借入资本。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无利可图。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和零之间摆动。    
    78D【解析】银行利润作为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其来源依然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79B【解析】资本主义地租指的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大地主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80D【解析】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等,都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目标。只有选项D才是对其实质的正确表述。    
    81A【解析】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