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石传奇-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你们。我一定要帮爷爷怹完成心愿。”她对着他们嫣然一笑,然后盯住客厅一角一面大镜子,出神地望着。
网维又开始和典超闲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胡扯得没边没尽。等了好一会儿。卫建安兴冲冲从工作室里走出来。
“我都翻译过来了,你们看看吧。谁能看懂,我佩服他。”
他把一张手抄的白纸递给网维,网大侦探看一遍,又转给田珺。罗修凑过头去,看到纸上写着这么几排东西。
假 通
报 梯 去 河 秦
疆 思 雪 在 皇
场 君 如 玉 岂
千 若 花 树 无
山 风 寻 后 德
鸟 影 觅 庭 国
飞 马 上 前 破
绝 革 天 昔 山
“这不是诗吗?”田珺看出个所以然来。
“没错,是诗。秦皇岂无德。这句是唐于濆的《八达岭长城古诗咏》,首联是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卫建安那对贼溜溜的小眼睛瞅着田珺裹在旗袍里的曼妙身姿,一不留神,唾液横流,慌得急忙伸出手来擦擦嘴角。
“嗯哼。”网维假装咳嗽一声,“国破山河在是杜甫的《春望》,玉树后庭前是李煜的《后庭花破子》。”
“有趣吧,东一句,西一句,一会儿唐诗,一会儿宋词。大侦探你能搞明白这里面是什么意思吗?”
“嘿嘿。”网维怪笑起来,并不正面回答。“思君若风影是陈后主的,既不是唐诗,也不是宋词。”
卫建安瞪他,“反正这是你的迷题,和我没关系。”
“我已经解开了啊。”大师还是整着一张怪笑的脸,“罗修,你看出这些诗里面隐藏着的涵义了吗?”
罗修努力地想,念,念,想,没有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不及格。”网维批分道,“亏你还是从小学到大学的高材生,这么简单的东西都看不出来。田小姐,你呢,能看出些什么吗?”
她同样摇摇头,“除了唐诗宋词,我看不出其怹的东西,爷爷到底想要说什么?”
“典超,你呢?”
“你以为我是什么?”典超粗鲁地回答他,“既然你已经想出来了,还要我动脑筋干什么。”
“唉。”网维失望地抓抓头发,“现在公布标准答案,各位小朋友们认真听好了。”
每个人都是一脸的不服气,却都又无可奈何。
网维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把这些诗词重新抄写了一遍。
秦 皇 岂 无 德
国 破 山 河 在
玉 树 后 庭 前
昔 去 雪 如 花
寻 觅 上 天 梯
思 君 若 风 影
马 革 报 疆 场
千 山 鸟 飞 绝
“OK,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提出来,变成——秦国玉昔寻思马千。”
“秦国玉,昔寻思,马千?”罗修念叨着说,“秦国玉,好像有点宝贝的意思了,但是昔寻思,马千是什么意思?”
“笨蛋!”网维忍不住破口大骂,“结合标题起来再读。”
“标题什么来着,假通?”罗修发现网维的脸色更加难看,明白自己又弄颠倒了,“哦,哦,是通假。”
“哼,臭小子,故意拿我开涮是不是?”网维说,“你们都知道通假的意思吧。不知道的,重新回去读小学。所以这八个字的正确意思应该就是——”
他又写下八个字:
秦国玉玺,寻司马迁。
“秦国玉玺?”
“寻司马迁?”
屋子里的其他人瞠目结舌,那一个个不知所措的样子,愣在那像是秦国兵俑。
“秦,秦国,玉玺……”典超嘴不顺溜地说,“那是,那是,难道是那个传国玉玺?”
“不可能,怎么可能是传国玉玺。它在南北朝时期就丢了。”卫建安大叫。作为印章领域的名人,对于传国玉玺的历史,他了解的详细程度不比自己银行有多少存款来得弱。其实,更正确的说他是传国玉玺领域中,少有的“权威”之一。他曾经因为复制了一颗传国玉玺而得到过大奖。
“没错,就是传国玉玺。姜教授给了我们这个线索。如果在保险箱里锁着的东西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
“爷爷找到了最伟大的宝贝。”
“没错,伟大。完全不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贝。”卫建安吃哈的样子,活象吃错了药,“姜教授,莫非你们指的姜教授就是姜汉文老师。”
“是的。刚才没和你介绍,这位田小姐是姜教授的孙女。”
“是吗,是吗?你好,你好。”卫建安表现得稍稍稳重,伸出手和田珺相握。“没错,我曾经和姜教授就有关传国玉玺的问题交流过。”
“爷爷怹怎么说?”
“这个嘛,我和他的观点有些不同。我想我还是跟你们从头说说传国玉玺的历史吧。我现在对这个也有兴趣了。”
传国玉玺又名传国玺。始皇帝陛下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统一七国后,命人用宝玉制成。一般人认为该玉就是蔺相如怒发冲冠保护得来的和氏璧。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臣相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体字。后世皇帝都以得到它来证明自己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因此秦玉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种种神秘传说。
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始皇帝巡游途中,渡洞庭湖,路上突然风浪骤起,龙舟即将倾翻之际,秦始皇把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果然风平浪静,但玉玺就此失落。又过八年,有人把传国玺重新奉上。
公元前二百零七年,咸阳被刘邦军攻破,由秦王子婴跪捧玉玺在咸阳路边献给了后来的大汉皇帝。
再到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玉玺藏在皇太后长乐宫里,王莽派弟弟王舜追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玉玺在地上,崩坏了它的一个角。王莽之后只能命令工匠用黄金给填补上。
东汉末,黄巾起义,乱臣贼子趁势纷纷割据争霸,欲图不轨。凉州刺史董卓作乱进占洛阳,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挥军讨伐。孙坚率先攻破洛阳。一天上午,有士兵看到城南甄宫中一口井上聚着五彩云气。孙坚就派人潜入井下,在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脖子上得到一个小匣子。匣子里面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把它秘密藏在妻子吴氏处。后来又被袁术夺走。袁术以此称帝,旋即死。荆州刺史徐璆就携玺至许昌,传国玉玺得以重归汉室。
曹丕窜汉后,欲盖弥彰地想要掩天下众人之口,就又命人在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几个字,纯属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但后世还有更绝的,西晋灭亡后,北方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混战屠戮不止。传国玉玺也随着这些北方政权的更替而走马灯似地轮换。后赵石勒灭前赵,竟然又在传国玉玺的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字。也算是想象力丰富,但玉玺不久还是被想象力更丰富的东晋将军用计骗走,重新回到司马氏的手中。
宋齐粱陈四代后,传国玉玺被隋文帝杨坚得到,并重新统一大江南北。不料,儿子杨广是个笨蛋,好好的江山到了他手里,一下子就玩完。大业十四年(公元六一八年),隋炀帝被谋杀在江都(今扬州),萧皇后闻讯后带着太子元德携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部落。唐太宗初期,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只能做了几个假冒玉玺用来聊以自慰。直到贞观四年,公元六三○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皇后带着元德太子离开突厥返回中原,把传国玺献给李世民,太宗皇帝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又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元。天祐四年,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李柷,夺玉玺,建后梁政权。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玉玺转归后唐。又过十三年,儿皇帝石敬塘建立后晋政权,带领契丹军攻打洛阳。城破,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而死。
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此后历朝历代传国玉玺虽多有现身,但皆被认为是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做的假冒伪劣品。宋后所用的传国玺,被认为是宋徽宗命人所作。
卫建安的这番介绍可以说是详细非常。网维听着,一手拿着谜题纸,一手撑着下巴在那迷糊。许久,自言自语地问:“姜汉文的传国玉玺应该是从国外找回来的,如果说传国玉玺在后唐时已经失踪,又怎么会流到国外呢?”
田珺绞着她的手,看着茶几上玻璃杯里上下沉浮的茶叶,回答说:“不知道,没听爷爷说过。”
“这个么。”卫建安急忙把目光从姑娘的身上移开,笑眯眯地吮了一下口水说:“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ID为甲骨飞熊的人发的帖子。他的观点比较奇特:认为传国玉玺曾随眀建文帝流出海外,眀成祖命郑和下西洋,一方面是远航外交,巩固政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传国玉玺。”
“这个,那个……”
“因为时间已经很久,有两三年了吧,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甲骨飞熊前面说的有些邪乎,他说传国玉玺其实不是用和氏璧雕刻成的,而是用什么古代祭祀的玉石。当然这种说法,我不屑一顾。什么上古神诋,三皇五帝,姜子牙什么的,神神叨叨。不过后唐以后,他对于传国玺的流传推断就很有意思了。我刚才讲过,公元九百三十六年,著名的儿皇帝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从而建立后晋政权,又借契丹兵攻破洛阳。石敬塘对辽皇帝耶律德光恭顺之极,割地、供奉。即使如此,耶律德光还是时常责难,六年后,石敬塘死,侄儿石重贵继位。不久之后,后晋便与辽交恶,晋辽攻伐不止,在公元九百四十六年辽灭后晋。但接下去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耶律德光攻占汴梁后,以难治为理由,急急撤回北方,三个月后暴病而亡了。甲骨飞熊对此认为:造成后晋与契丹交恶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敬塘当时从后唐夺得了传国玉玺。为了不把它上贡给耶律德光就谎称失踪。所以称失踪是出于两手考虑:一方面,如果将来不能摆脱契丹的摆布,就一直秘而不宣,让传国玉玺永远失传;另一方面,一旦将来摆脱契丹人,建立独立的皇权,就找借口说玉玺被找到,以表自己寿命于天,可以名正言顺称帝。石敬塘临终之前找冯道面授机密,也是与此有关。随后石重贵敢冒大不韪与辽交恶,也是因为这一点。但终究玉玺还是被耶律德光夺走。耶律德光得到传国玉玺后,原本急急地回到北方,是为了宣布自己的正统地位,没有料到归途之中得病,回去后仅三月就暴病而亡。接下去辽国内部祖母与孙子争夺皇权,兵荒马乱,传国玉玺就此流落在北方。”
“这个看法也很有道理嘛。”网维好似梦呓,“但是女娲、伏曦……姜子牙。接着说下去卫建安,我想你还没讲完。”
卫建安站起来,走到窗边,倚着窗台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想了想又继续说,“接下去就有些胡编乱造了,甲骨飞熊认为真正的传国玉玺一直流失在北方。到了明初,朱元璋派徐达北伐蒙古,偶获传国玉玺。徐达将玺奉上。不想途中却被丞相胡维庸调换了假玺。胡维庸因为有了传国玺而有异志,怀叛逆之心。洪武十三年,公元一三八○年,胡维庸案发,其心腹带玺逃匿。朱元璋于是知道了这件事,为秘密追查玉玺下落,在洪武十五年建立特务机关锦衣卫,又在洪武二十三年重查胡维庸案,坐诛三万余人。徐达也因此事,在洪武十八年被朱元璋乘机赐鹅杀死。”
“鹅也能吃死人?”典超警官很奇怪地问,“鹅里下毒了?”
“不是。是这么个传说,传说徐达晚年得病生瘤,不能吃鹅,吃了就要一命呜呼。朱元璋知道了,偏偏赏赐了一头烧鹅给徐达吃。徐将军就这么流着眼泪鼻涕,一边感激皇恩浩荡,一边把朱皇帝赐的烧鹅吃掉,接着没几天就全身溃烂,发病死掉了。”
“网维说的没错,就是这个传说。甲骨飞熊在他的帖子中就提出观点,认为朱元璋是为了传国玉玺的事迁怒徐达。”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除了他老婆,没一个善终。还有他儿子朱棣也一样,十足的暴君,法西斯独裁者。”
“嘿,网维。这么说就不对了,明成祖文治武功都很非凡,是堪比秦皇汉武的一代英主。”
“他和汉武帝可以一起排座位,但和始皇帝陛下根本就没得比。朱棣是什么人?乌龟皇帝而已。”网维不买账地反诘说。
“怎么说是乌龟皇帝,他有戴绿帽子?”罗修八卦地问。
“不是啦,不是啦。你知道真武大帝吗?”
“武当山上那个?”
“没错,据说真武大帝是按照朱棣的相貌塑造的,朱棣自认为是真武大帝转世。真武大帝是什么,就是北斗玄武星君,也就是老乌龟。所以朱棣就是乌龟皇帝。”网维兴致勃勃地说他的谬论。
罗修和田珺面面相觑。
“唉。”卫建安叹了口气,“你这人的观点还真和甲骨飞熊像。”
“这叫心有戚戚焉。我们俩臭味相投,心有灵犀。”似乎网维同志一向喜欢不分褒贬乱用形容词。
“甲骨飞熊也认为朱棣是个暴君,相反认为建文帝倒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他认为传国玉玺经过几年藏匿后,在建文帝执政时,有人经方孝孺献给了朱允炆。可建文皇帝还没来得及辨别真假,他那个四叔叔就要清君侧,发动靖康之役。建文四年,公元一四○二年,南京城被燕王的军队攻破。建文帝也失踪了。”
“那么也就是说,传国玉玺此后就一直和建文帝在一起啦。好,把两个千古之谜扯到一块,倒也方便解决。”他回头看了一眼田珺手边的密码箱,说,“这个里面可能封存着两个千古疑案的真相呢?哈哈,我越来越喜欢了。那么甲骨飞熊对建文帝的下落也有推断吗?”
“嗯,建文帝没有死,而是逃走了。”
“这个几乎都被公认了,关键是逃走之后的下落,甲骨飞熊说了吗?”
“说了,他说建文帝逃到苏州,后假扮成僧侣跟船出海了。”
“那么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和传国玉玺罗?”
“他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建文帝没有去南洋,而是往东洋去,结果就不明不白地漂流到了南太平洋的某个小岛,后来又飘到了美洲。所以甲骨飞熊认为传国玉玺应该隐藏在美洲。”
“太不可思议了。”田珺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这会是真的吗?”
“我倒觉得非常有可能。”网维说,“如果他逃到苏州,再往其他地方逃的话,自然是乘船出海了。不是有报道说建文帝曾到过穹隆山。”
“我可不这么看。凭什么就往苏州逃,再出海啊。不是也有报道表明云南还是贵州,有朱允炆的后代吗?他为什么就不能往内地或者南方逃呢?”
“呵呵……所以说你不懂。”网维对老同学也毫不客气,“从理论上来说,除了北方确实往哪里逃都有可能。但从条件上来说,却只有从水路上逃。要知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朱棣的军队原是与蒙古对战,他的战马和骑兵能力都比朱允炆的脚力快得多。如果走陆路,建文帝根本没有可能逃脱,唯独乘船,他才有机会逃脱。而从苏州出海是最可能的。苏州在元末明初时是江南经济贸易的中枢,造船工艺也早在元朝就达到出海远航的要求。传说中的富商沈万三不就是出海经商发财的嘛。再者元末之时,苏州是张士诚的地盘,朱元璋建立皇朝后,对这里一直进行高压政治。对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