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 >

第3章

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馅椭笳鹁盟皇泵挥心芄坏髡葱奶K砩咸嵝炎约海彩掠僭虿淮铮刹幌朐僖鹗裁础拔蠡帷薄
  胤禛连忙过去拽着佟妃,笑吟吟地说:“皇额娘,您一猜就猜着了,师傅说,如果皇阿玛叫儿臣,儿臣就要这么回皇阿玛。”然后偷偷瞧了一眼佟妃的脸色,发现佟妃脸色稍霁,暗暗心中舒了一口气,接着道:“皇额娘,皇阿玛封了儿臣一个固山贝子,贝子以前谙达们告诉过儿臣,但是固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儿臣上山去?”
  佟妃至此再无疑虑,忍俊不禁道:“固山贝子就是连在一起的,那是咱们满洲的爵位,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傻孩子,那些太监们都是小半瓶醋,居然还在你面前晃荡,以后再听到他们胡说八道,就把他们都叉出去。”
  然后又仔细叮嘱道:“以后师傅教你的,也得看怎么说,你要是真得这么在你皇阿玛前面说了,你皇阿玛一准知道这是你师傅教的。这可是讨大没趣了。”胤禛点点头,躬身道:“儿臣记下了。”
  这时,佟妃却又伤感起来,道:“你皇阿玛要你去大名寺修行,你小小年纪,就要离开额娘。”说着,不由得泫然涕下。胤禛此刻就算是满脑门不爽,也只能装天真了:“额娘,儿臣还从来没有出过宫呢,儿臣想出去看看,只是儿臣舍不得额娘,额娘陪着儿臣出去好不好?”
  佟妃苦笑着说道:“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皇额娘这辈子怕是要终老与此了。”胤禛心中暗暗叹息,嘴上却道:“那儿臣就去求皇阿玛,让额娘陪儿臣一起去。”佟妃一把搂住胤禛,道:“你有这份心,也不枉额娘疼你一场。”
  


5。诤臣
更新时间2006…6…21 21:33:00  字数:2099

 几乎是与此同时,上书房中,康熙和顾八代也发生着一场争论。康熙看着这位脸色已经惨白却还是踞地跪诤的臣子,心中既好气又好笑:“文起,朕问你,朕只是把四阿哥送去大名寺修身养性,怎么就成了朕效法梁武帝了呢?”
  听到康熙近似责问的语气,顾八代十指用力地的叩着地上的金砖缝,正色道:“皇上御伋以来,循世祖之道,尊儒以安天下世子之心,循礼教,使天下万民不再视我满洲如狄夷。皇上圣明如斯,应知得天下之心,才能得天下。梁武帝,立佛而废政,君王所不取,皇上切不能不以此为鉴啊。”
  听顾八代把自己与昏庸之君梁武帝相提并论,就算康熙有再好的修养,也不免怒火顿生,康熙眉头紧锁,冷冷地问道:“你是在指责朕立佛而废政?”
  顾八代闻言心中一凛,却还是头皮一硬,说道:“奴才不敢。但是皇上送四阿哥去大名寺修行,奴才以为不妥。”
  康熙眼中寒光一闪,道:“朕倒是弄糊涂了,什么时候有规矩说臣子可以管君父的家事了?”
  顾八代这时抬起头,声音低沉,却十分坚定:“天子无家事。”
  康熙闻言又一阵冷笑:“好一个天子无家事。朕问你,是不是朕委了你侍讲,让你做四阿哥的启蒙师傅,你就觉得晋身有道,准备着为四阿哥的将来打算了?”
  顾八代垂头听着这诛心之言,半晌没有言语,再抬起头来,已然是黯然泪下。
  康熙见状心下也是一阵凄然。
  顾八代哽咽几乎不能言语:“皇上,奴才受祖上恩荫,自小就在世祖驾前听用,后蒙皇上厚恩,简拔奴才立于朝堂之上,而后又委以启蒙皇子的重任,奴才即便万死不能报一分。奴才除了尽心教导,岂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看到这里,康熙不由也动了感情,道:“文起不必多心,朕没有疑你的意思。只是,朕不明白,何以送四阿哥修行之事会引起你这诸多联想?”
  顾八代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道:“皇上以为这是小事,其实不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虽然只是送四阿哥去修行,众朝臣,甚至全天下人却会说,皇上重佛法而轻礼教,子侄不学儒学这一立身根本,却整日青灯古佛。还有,”顾八代说到这里却又欲言又止。
  康熙摆摆手,道:“不要有什么顾忌,今天就你我君臣两个,朕不会因此而罪你。”
  顾八代叩首以谢,道:“皇上的上谕中,言陈四阿哥深肖世祖章皇帝,然而朝野一直议论,以为世祖遁世而殉佛非我大清之福。”说到这里,顾八代只是深深叩头,却不再言语。
  上书房中一片寂静,康熙注视着眼前这位臣子,良久,说道:“文起,你还是只肯对朕讲一半啊。这份上谕一出,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朕无非循先帝旧例,从而对朕的举动不以为然。可还有一部分朝臣难免会擅度圣意,以为朕属意四阿哥,如此,必定引起储君变更议论。这便是你不敢对朕说出来的。是不是?”
  顾八代顿首道:“皇上圣明。奴才不是不敢说,而是作为臣子,奴才不该、也不便对立储之事妄作评论,此事,当是主子乾纲独断才是。”
  康熙不禁微笑,反问道:“那为什么对四阿哥修行一事朕就不能乾纲独断了呢?”
  顾八代坦然道:“皇上既然下旨奴才教导四阿哥,奴才就要尽本分,奴才希望四阿哥能好好习读圣贤之书。”
  康熙笑道:“你啊,算是今天让你主子领教了什么叫诤臣了。但是朕一言九鼎,不能朝令夕改,也罢,朕就为四阿哥在大名寺找一名替身和尚,也算是替四阿哥在寺内修行。你还是做你的试讲学士,好好的督导胤禛,他天资聪颖,但观其文章,确有些个奇思怪想,有偏正道。朕要他带发修行,本就是要磋磨他的心性,如此一来,只能由你这个师傅负责了。”
  顾八代大喜,道:“奴才领旨,奴才一定不负皇上重托。”康熙摆摆手,叫进一名当值的太监,要他们把四阿哥带来上书房。
  不多一会,胤禛随着太监进来,脚步簌簌有声,见了康熙,打下马蹄袖行礼问安:“儿臣恭请皇阿玛圣安。”
  康熙叫了声“伊立。”(满语:起来),正准备吩咐胤禛给顾八代行礼,胤禛已经抢先一步,单膝跪地道:“胤禛给师傅请安。”
  顾八代有点慌了手脚,以前在无逸斋之时,每次他都迎出门外,就是怕四阿哥给他行礼,怕坏了规矩,不像这次,胤禛动作太快,自己没有拦着,连忙道:“四爷快起,奴才当不得的。”
  康熙心中暗暗称赞胤禛知礼,口中却说:“文起,就受着吧。以后这就是规矩,凡是皇子进学,一律向师傅行请安礼,太子也不例外。”
  顾八代只好侧身受了一礼。
  康熙待礼毕之后,对胤禛说道:“朕本来要你出宫去大名寺修行,意在历练,我爱新觉罗子孙,不能象前明诸王一般,只知酒肉财宝。你志向颇高,但阿玛不想让你做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你要懂得阿玛的心思。”
  胤禛垂头答道:“儿臣知道了。”
  康熙展颜一笑,道:“你知道什么?不过,朕的话说得深了。明天,你去南书房,顾师傅会给你解释给你听。”
  胤禛闻言,心中大乐:“看情形,这代表康熙多半改主意了,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出家做和尚。考其根源,康熙心意变换,势必和自己这位顾师傅有关。看起来,此人倒是自己未来可以依靠的臂助。”
  


6。反思
更新时间2006…6…22 21:26:00  字数:1599

 胤禛这些日子有前后两重天的感慨。顾八代自从与康熙在上书房交谈以来,对他的教导更是用足了心思,每日几乎都督促胤禛研读经书,尽管才开蒙不久,四书每一章却足足要诵读一百二十遍才算过关,据闻是康熙的要求,因为:“盖不如此,礼义不能贯通。”康熙对此早就有训示:“朕之宫中,从未有不读书之子。”而且,在讲习中庸一篇时,顾八代饶有深意地望着胤禛,道:“四爷,格万物不离中庸之道,四爷天资聪颖,更因体察皇上教导的一片苦心,凡事不悖其礼,四爷可记下了。”
  一番话让胤禛开始捉摸起来:听话听音,顾师傅这是在提醒自己呢。一准是上次康熙和他说了什么。自己因为来自近六百年后,思想和当时有差异也是理所应当。可能在不经意之间,比如说话或作文时这种差异就会流露了出来,长此以往,是相当危险的。会不会就是因为自己的表现已经有了离经叛道的意思,康熙才准备送自己出家学佛呢?
  一个人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生存之道在于顺应,而不是急于改变环境。更而况自己现在势单力薄,就算身为康熙的“儿子”,也不能与天地相抗,与世间所有人对立。而且,目下身处康熙中期,看着歌舞升平,实则波涛汹涌。
  此时,阿哥党争的好戏还没有上演,可是几位嫔妃和外戚勋臣之间早已互相拉帮结派以谋后着,这也就是为什么佟妃要牢牢把自己拴在身边的道理。虽然她现在圣眷正隆,但是膝下无子,老来无靠。有了自己,最不济也可以指望自己封王之后老有所养,而且就佟妃的作派看来,她也很想把自己推到太子位上,以期将来的皇太后之荣。
  可是,如果自己真的也想如历史发展一般最终成为雍正皇帝,现在起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一步错,恐怕万劫不复。历史完全可能不再重复,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因为太子早立,是朝野人心所向,且康熙平时对太子也呵护有加,绝不可能希望任何人凌驾于太子之上,他现在要的就是一个众皇子之间兄友弟恭的局面。虽然在重臣之中,康熙偶然也会倚重那些独立不群,嬉笑怒骂的才子,如高士其之类,但是以师徒一脉相承而言,他更希望子侄辈能老成持重。因此,从他为皇子选的师傅就可以看出,他中意的都是谨慎,且人品端方之人,
  顾八代看到胤禛出了神,轻咳了一声,问道:“四阿哥在想什么?”
  胤禛自失地一笑,道:“我在想师傅刚才那番训导,还有皇阿玛告诫我的道理。前些时候,我读书不精,有些地方想得差了,以后还请师傅多加提点。”
  顾八代欣慰地看着胤禛,道:“四阿哥真是天资聪颖,不过一言就已经体察到了紧要的关节。提点不敢当,这是奴才应尽的本分。”
  胤禛摆摆手:“师傅以后在这里不要自称奴才,我听着心里也不受用,再说,圣人言,天地君亲师,我在这里是学生,虽然你是满洲镶黄旗下,但是只要不是人前,我都以师礼尊你。”
  顾八代这些日子和胤禛早晚相处,也知道这个孩子的思维远超于同龄之人,听到这话也不觉诧异,只深深一辑,道:“顾八代愿竭尽全力,必不负皇上和四阿哥。”
  胤禛心说,象师傅这样的读书人,洁身自好,又刚正不爱财,唯有诚意对之,方才能收其心,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胤禛也是一辑回礼,师徒二人相对一笑。
  又读了片刻的先帝撰写的《资政要览》,胤禛突然道:“师傅,我有一个想头,不知是否可行:皇阿玛本要送我去修行,我以为皇阿玛实际上是要我耐下心性,反省自己,我想请师傅代奏皇阿玛,请大名寺中我的那位替身和尚,那位大师,入宫授我以佛学,我也能从中受益。师傅这里所授的四书五经,我会努力研读以修身,大师传佛法与我以养性。师傅以为如何?”
  顾八代沉吟了片刻:“此事也无不可,只是最好不上折子,只是由我私下借着皇上验看四阿哥窗课之际建议皇上,入宫教授一事也应改为替四阿哥为皇上颂佛祈福,顺带教授。”
  胤禛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就有劳师傅了。”
  


7。成长
更新时间2006…6…23 20:41:00  字数:1756

 春去秋来,转眼之间就过了半年。每天胤禛的日程都是一模一样。起身,卯时去南书房,先读国语(满语)半个时辰,这已经够他受的了,心里恨不得问候满文师傅、大学士法海的祖宗十八代。然后胤禛开始背诵儒家经典四书及五经,并遵照康熙“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每背一遍,画一记号,背足遍数,由顾八代师傅检查,一字不错之后,另划一段背诵。
  辰时(上午七至九时):康熙御门听政之后,就会来至书房,挨个检查所有进学阿哥的情况,这是,康熙就会拿起书本,令阿哥们背诵,一字不错才能过关。否则,轻则斥责,重则罚跪。胤禛尚算勤勉,但也被罚过一次,跪在书房外的石板上整整一个对时。被允许起来时,已是双腿酸软,如同被万蚁噬咬一般,恨不能把双腿剁了。可见,做个金枝玉叶也并不容易。
  巳时(上午九至十一时),胤禛在师傅的督导下伏案练字,书写汉字数百、满文一章。午时(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胤禛用午膳并赐师傅饭食,这时的胤禛可以稍稍放松,往往会向师傅讨教一些时政,顾八代也是言无不尽。一对老少就以康熙的言论和文稿加以研习。胤禛把这个视为是学习帝王之术的途径,而且言为心声,这样更容易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位皇阿玛。饭后不休息,继续危襟正坐,背诵新课一百二十遍,然后由师傅检查。中间还要学习蒙语两句。
  未时(下午一至三时),这时才是每天胤禛最愉快的时候,总算是可以出去放放风了。太子率所有皇子和伴读的宗室子弟至户外庭院内与侍卫练习布库,胤禛也就是在这时候结识了一群蓝翎子的三等侍卫,其中有内大臣佟国纲的儿子鄂伦岱,算来是胤禛的表兄,清初首席汉臣范文程的孙子范时铎,以及大将军图海之子诺敏。
  这些都是勋戚或者功臣恩荫之子,选入宫来充作侍卫历练几年,通常都会放出去,或为京官,或驭地方。胤禛非常很看重他们,借着习练的机会,与他们聊上几句。这些人除了鄂伦岱以外,其实习文者居多,充实宫掖宿卫,也无非因为根正苗红而已。所以侍卫们很喜欢这位小阿哥,因为胤禛没有架子,从不盛气凌人,摆出一副主子姿态,而是和这些年龄稍比他稍大七八岁的小侍卫说笑在一起。
  大阿哥胤禔见状大是不以为然,往往摆出一副长兄的样子训斥胤禛,说主奴须泾渭分明,不可不守礼法。有一次胤禛实在忍不住,便反驳道:“大哥,他们都是勋臣之后,而皇阿玛说那些朝廷重臣是国家柱石,当厚待之。我只是遵循皇阿玛圣训,有何不妥。”气得大阿哥脸色铁青,寻了个因头罚胤禛站在日头里,一站就是两个时辰。
  几个侍卫知道之后,替胤禛鸣不平的同时,对胤禛也都有了一份感佩之心。
  申时(下午三至五时),康熙帝再至学堂,令诸皇子进前背书、疏讲。酉时(下午五至七时),通常还需要弯弓射箭,既为体育,又能习武。
  康熙也时不时到小校场巡视,有时候也会亲自指导众皇子,在几位阿哥之中,大阿哥已经十二岁了,长得身量颇大,且旅力过人,开得硬弓,但准头却不佳,五箭只中其二。太子虽不善射,但也还过得去,胤禛和太子略同,比三阿哥胤祉稍强。
  胤禛虽然人矮,用的小弓,但是准头却颇好,已能射得五十步外的靶子,五箭之中能中其三。康熙看看这个又瞧瞧那个,手也不由得有些发痒。自大阿哥手中接过弓箭,要侍卫们把箭垛放在二百五十步开外,十箭居然全中红心。胤禛啧啧称奇,心中不由慨叹,康熙还真不愧是帝王中的楷模,马上的功夫甚是了得,难怪每次康熙狩猎之时,都收获最丰。
  这时天色已晚,一天课业才得以结束。阿哥们上书房,不论寒暑,除三大节,康熙寿辰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