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夹角;④目标的凸出部位应配置暗斑点,凹进部位应配置亮斑点,斑点的中心应在凸凹角上,避免斑点在角部形成对称;⑤目标朝向天空的表面应配置较多的暗斑点,背光表面和阴影
部位应配置较多的亮斑点,在目标的孔、口部位应配置最暗的斑点。仿造迷彩。仿造迷彩是在目标或遮障面上仿造背景斑点图案的多色迷彩。仿造迷彩适用于固定目标(建筑物、战备工事、桥梁等)和在一个地方停留较久的活动目标(车辆、修理所、固定发射点的坦克、火炮、导弹的盖布等)。由于它能使目标上的斑点成为背景斑点的延续部分,所以,在多色背景上,仿造迷彩的效果比保护迷彩要好。
仿造迷彩的使用比变形迷彩复杂得多,必须事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其内容包括斑点颜色、形状、尺寸、配置以及背景的伪装处理等等。仿造迷彩斑点的尺寸应大体符合周围背景斑点的尺寸。其形状应模仿背景相应斑点的形状,使其成为背景斑点的延续部分。其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在目标上相邻的迷彩斑点应保持明显的颜色差别;(2)线形斑点应自然弯曲,并与目标轮廓线相交成10—50 度的锐角;(3)目标与背景相联斑点的颜色应与背景颜色近似,使其与背景融合;(4)各面之间相邻的斑点,不应被目标轮廓线所分割,并要避免对称配置。
背景的伪装处理是仿造迷彩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只靠在目标上设置斑点无法使目标的各个面都与背景吻合时,就要适当地改变目标周围背景上的某些斑点。比如,增大某些背景斑点之间的颜色差别(尤其是亮度差别);增大某些背景斑点的尺寸和斑点的数量;改变某些背景斑点的轮廓;增添某些原来背景上没有的斑点,等等。
仿造迷彩斑点的颜色、尺寸、形状、配置和背景处理等是互相联系的,在研究仿造迷彩的图案时要作全面的考虑,统一解决,以提高仿造迷彩的隐形效果。涂色以后,还应在预定的观察距离(高度)检验隐形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迷彩隐形伪装的主要材料是涂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新型伪装涂料陆续问世。比如,人们在揭示“变色龙”色素细胞秘密的同时,研制出了光变色涂料。外军研制成一种军服上的防原子变色涂料,在普通光照射下呈军绿色,在核爆炸光辐射的照射下,能在0。 1 秒后变成白色,以减少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还有一种用于海上目标伪装的双层涂料,在光源的光谱成分改变时,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晴天呈浅灰色,阴天呈绿色,夜间或红外线照射下呈黑色。这样,舰船的颜色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与水面背景相融合。据说美军正在试验一种新的涂料,其色彩和图案,能根据需要连续和可逆地进行改变。
除了光变色涂料外,反雷达涂料和反中红外涂料也早已问世。反雷达涂料涂在目标表面以后,能吸收和散射雷达波,将目标的雷达波反射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电波就非常微弱,从而使雷达难以探恻到目标。与中红外侦察相对抗的热伪装涂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绝热涂料。把它涂在发热目标的表面,便能吸收热目标辐射的红外线,并把吸收到的红外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起到荫蔽目标的作用:另一种是漫反射热伪装涂料。将它涂在发热的目标上,能将目标的热辐射扩散出去,从而有效地降低目标的显著性。
(三)遮障隐形伪装
人工遮障是利用制式器材或就便材料制作和设置的妨碍敌人侦察的伪装设施。人工遮障是一种重要的隐形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了对付空袭,曾使用人工遮障把汉堡市近郊的一座飞机制造厂全部荫蔽起来。他们在
这座工厂的房顶上覆盖伪装网,网面配上与周围背景相协调的图案,结果成功地蒙蔽、欺骗了英航空兵。德国对汉堡火车站的伪装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他们在车站大楼上部架起两道很长的掩盖遮障,模拟通往车站街道的延长部分,从而把车站大楼分割成为几个小建筑物,并消除了车站大楼所特有的阴影,使汉堡火车站长期未遭到英军航空兵的袭击。
人工遮障由遮障面和支撑构件组成。支撑构件由竹木或金属支柱、控制绳等组成。遮障面根据遮蔽目标的性质、背景和反光学、反雷达、反红外侦察的不同要求,采用性能不同的伪装材料编扎而成。按其用途和外形的不同分为以下五种。
水平遮障。水平遮障的遮障面与地面平行,架空设置在目标上方。它四周敞开,便于目标机动,能有效地对付敌人的空中侦察。通常设置在敌人地面观察不到的地区。当设置不显著的水平遮障时,遮障面的轮廓、斑点图案和反射光波、雷达波的物理特性应与周围背景近似一致,并消除遮障面在背景上产生的阴影。在敌人可能实施倾斜侦察的地方,遮障面从目标边界延伸出去的长度应等于遮障高度的1。5—2 倍。为了节约遮障面,可采用以下方法:①降低目标在地面的高度;②选择靠近建筑物、林缘、树丛或其他地物的位置配置目标;③对于高度较大的目标,采用中间高、周围低的阶层式结构。对遮障面要进行防火处理。
垂直(倾斜)遮障。遮障面与地面垂直的遮障叫垂直遮障;与地面倾斜的遮障叫倾斜遮障。主要用来对付敌人的地面侦察。通常用于没有天然遮障或远离天然障碍的地区。垂直(倾斜)遮障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遮蔽目标的具体位置、种类和数量;遮蔽门桥渡口的位置和道路上的运动目标;还可用来遮蔽筑城工事、国防工程作业、后方军事目标及其施工作业等。对付光学侦察的遮障制作比较简单。欲使其具有反雷达侦察的作用,遮障面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密度。反雷达隔绝遮障通常用内部纤维较密、电波不易穿透、吸收性能好的材料,如新鲜树枝、小圆木、木板、稻草、高粱秆、苞米秸、芦苇等就便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厚度。一般高粱秆、芦苇、苞米秸的厚度应达到8 厘米,干稻草和谷草的厚度应达到12 厘米。
掩盖遮障。掩盖遮障的遮障面四边与地面或地物连在一起,用来对付空中和地面侦察,伪装部分堑壕与交通壕、人员掩蔽部、技术兵器掩蔽部与掩体、掩体或掩蔽部外的战斗车辆、运输车辆等等。根据目标所处地形,可以设置成凸面、平面和凹面三种形式。凸面掩盖遮障通常用来掩盖高出地面的目标。如射击掩体内的火炮、集结地域的坦克、车辆和物资堆列等。遮障面通常直接覆盖在目标上。设置时,要防止遮障面暴露出目标的轮廓。根据目标和周围背景的情况,可以设置成某一段地形、土丘、路堤、树丛或石块的形状。为此,其外形应与背景地形相协调,其表面粗糙状态应与背景的表面相近似,坡度应尽量缓和。设置柔性遮障面的凸面遮障时,为了不暴露目标的轮廓、形状和便于在遮障内部活动,可用制式杆件或就便材料支撑遮障面,使其形成起伏的表面。平面掩盖遮障的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用来隐蔽不高出地面的目标,如堑壕、交通壕、露天掩蔽工事和目标的接近路等。应注意把遮障面改造成为不规则的矩形。其方法是折叠伪装网的四角和恰当地布置伪装网的各个部分。平面掩盖遮障的伪装网用于掩盖较深较窄的壕沟时,应编扎成密集型的,否则,难以消除底部的阴影。凹面掩盖遮障的遮障面用伪装网制成,设置方法简单,通常用来伪装配置在冲沟、雨裂壕坑内的
目标,其外形与原来的地貌相似,具有较好的隐形伪装效果。
变形遮障。变形遮障是以歪曲目标形状及其阴影的方法伪装目标的一种遮障,使用在有地物和明显斑点的地形上,主要用于活动目标的隐形伪装。这种遮障由几个扇形面组成,其骨架可由钢筋或细管制成,骨架的各个部分用铰链固定在车体上,骨架上系结涂有迷彩的伪装网或伪装布。它平时成收拢状态,不妨碍活动目标的机动;需要时能迅速从收拢状态展开成工作状态。为了有效地歪曲目标的外形和阴影,遮障面应成不规则形状,其边缘应不规则地下垂。在活动目标(如飞机)的停放位置,可以设置一些可移动的支架式变形遮障,用于临时伪装活动目标。其底部做成可收放的三脚架,或装有滚轮的移动架,以随时变换其位置,适应不同的需要。变形遮障也可用于固定目标伪装。其方法是在目标上方或近旁设置变形物,模拟其他地形地物的外形,用来改变目标的平面和垂直形状及其阴影,以对付敌人空中或地面的目视和照相侦察。
反雷达遮障。反雷达遮障是专门对付敌雷达侦察的遮障。分为隔绝遮障、干扰遮障和散射雷达波的伪装网。通常用来荫蔽桥梁、渡口的位置,道路上运动目标,军队集结地域,交通枢纽以及后方目标等。
隔绝遮障通常利用树枝、束柴等就便材料或全属板(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而成。当雷达波对目标进行探测时,树枝、束柴等就便材料对雷达波起着吸收散射作用,使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回波非常微弱,从而使目标得到荫蔽。当采用金属板或金属网构成遮障面时,雷达波碰到金属板(网)就会产生镜面反射,反射波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到反射角的方向,而沿着入射角回到雷达接收天线的回波非常微弱,这样雷达就无法发现目标。
干扰遮障通常由强烈反射雷达波的金属箔条或角反射器组成,能将雷达波强烈地反射回去,在雷达荧光屏上产生大量的光标,使目标的光标“淹没”在于扰遮障形成的光标之中。当集结的坦克在设有干扰遮障的区域运动时,干扰遮障在敌人雷达荧光屏上产生的光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敌侦察雷达不易发现集结和运动的坦克。
反雷达伪装网能同时对付光学侦察和雷达侦察。其外观与普通叶簇式的切花薄膜伪装网一样,但薄膜中含有金属纤维和磁性颗粒。由于这些金属纤维和磁性颗粒的作用,入射的雷达波便产生散射,使返回到雷达接收天线的回波变得很微弱。这样,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与周围地物的回波比较接近,目标就能得到荫蔽。据实验,用这种伪装网覆盖坦克,可大大衰减坦克的雷达回披,使之与背景的回波相近,从而取得良好的隐形效果。
除了以上五种遮障以外,还有反中红外遮障和多谱伪装遮障。反中红外遮障是一种能够荫蔽目标红外辐射的双面衰减材料,由软织物面和硬底构成,也可以用软泡沫塑料和金属热反射层构成气垫装置,由于在软泡沫塑料和金属热反射层之间,夹有很薄的空气层,故将这种遮障置于目标上方,并与目标距一定的距离,便能通过对流和气冷的方式,有效地衰减和扩散目标的热辐射,使材料表面变“冷”,从而使目标与背景之间热辐射的差异不易被中红外侦察发现。
多谱伪装遮障是伪装遮障中的佼佼者,能有效地对付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雷达的侦察。这种遮障由漫反射层、透水材料层、绝热层和垫材组成。漫反射层合成纤维的颜色、亮度和表面粗糙程度,按照自然背景的要求设计,能够很好地融合在自然背景中,不易被可见光和近红外侦察发现。绝
热层的合成橡胶或泡沫塑料中包含大量气孔,使绝热层具有很好的绝热性能。绝热层底面设置的垫材,使遮障与目标保持一定的间隙,提高了绝热、衰减的能力,可以防止中红外侦察。绝热层内加入的金属纤维和磁性粒子,可以散射和吸收雷达波,使目标的雷达回波与背景的雷达回波相近,从而达到反雷达侦察的目的。
(四)烟幕隐形伪装
烟幕是人工造成的烟幕屏障,用以荫蔽目标和迷感敌人。由于它能显著地降低敌人的“视力”,所以在战场上有广泛的用途。在古代战争中,人们常常利用自然雾来荫蔽军队的行动。但是,自然雾受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的限制,当需要时,它往往不肯“屈尊”:不需要时,又会悄然降临,给军事行动带来不便,所以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用人工方法制造烟幕。到了18 世纪中叶,人工烟幕研制成功,并立即运用于战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烟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量的经常使用的作战手段,在荫蔽军队战斗行动、保护有生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战役中,苏、美、英、德都广泛地使用了烟幕隐形手段。仅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消耗的发烟器材就有数十万吨,苏军在强渡顿河、第聂伯河、尼斯河、奥得河时,曾使用烟幕有效地迷盲了德军的观察所和炮兵阵地,从而荫蔽了渡河行动,大大减少了兵力兵器的损失。在1943 年10 月强渡第聂伯河战役中,苏军在69 个渡口、30公里的正面上实施了烟幕伪装,使河面成为一片云海,德军无法分清哪里是渡口、码头,哪里是河岸、河心。德军为轰炸渡口共出动2300 多架次飞机,只有6 枚炸弹命中目标,命中率仅为千分之一。
1943 年,美军在意大利的伏尔特河制造了一条长5000 米,高1600 米的烟墙,成功地掩护了军队渡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烟幕曾一度遭到冷落,但是,烟幕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出色表演使其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战争一开始,埃军就向苏伊士运河东岸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发射了大量炮弹,同时,施放大面积烟幕,使以色列炮兵无法观察目标,只能盲目射击。为了保障部队渡河,运河中的小艇同时施放烟幕,在烟幕的掩护下,埃军迅速架通了横跨运河的11 座浮桥,两座水面桥和50 个门桥,秩序井然地渡过了运河,向东岸开进。由于烟幕的作用,埃军横渡运河时只付出很小的代价。总结这次战争的经验,人们认识到,现代战争不能没有遮蔽,而烟幕是提供遮蔽的有效手段,所以,现代战争不能没有烟幕。
目前,各国装备的发烟弹药和器材主要有:发烟炸弹、发烟炮弹、发烟火箭、发烟罐、发烟车、航空发烟器和发烟手榴弹等。
烟幕按用途分为迷盲烟幕、遮蔽烟幕、地域烟幕三类。
迷盲烟幕。迷盲烟幕是为妨碍敌观察、侦察、射击和其他行动而构成的覆盖敌人目标的烟幕,主要以各种火炮发射发烟炮弹或发烟火箭弹构成,也可从空中布洒发烟剂或投掷发烟炸弹来构成。使用迷盲烟幕是一种主动式隐形方法,它能使敌人发现不了目标,从而降低其武器的命中率。据试验,用烟幕迷盲敌射击阵地,可以使其射击效果降低90%左右,并使其指挥控制造成困难,还能生产心理杀伤作用。
遮蔽烟幕。遮蔽烟幕是在敌我阵地之间构成的烟幕,用以对付敌地面侦察,遮蔽军事目标的配置和机动。主要通过发烟罐、发烟机来构成,也可以发射发烟炮弹来构成,还可从空中布洒发烟剂来制成。遮蔽烟幕按遮蔽战斗队形的位置,可分为正面烟幕、侧面烟幕两种。
地域烟幕。地域烟幕是为掩蔽重要目标(如桥梁、渡口、车站、隘路、仓库、工业基地、机场、城镇等)和部队的行动而构成的覆盖这些地域的烟幕。主要以发烟车、发烟机或发烟罐来构成,也可用就便发烟器材发烟来构成,或以制式和就便发烟器材结合发烟来构成。地域烟幕能有效地妨碍敌地面和空中的侦察,大大降低敌火力效能,限制敌机掠地飞行。
烟幕的缺点是本身暴露,持续时间较短、且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