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军事欺骗 >

第22章

军事欺骗-第22章

小说: 军事欺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ā@肟酥髡匠。V菩卸旧硪簿筒怀善湮V屏恕GV普绞趸褂幸桓鲋匾卣鳎阂陨偾6啵匆约荷倭勘ηV频写蟛勘ΑL热粲靡桓鐾徘V埔桓鐾拧⒁桓鍪ηV埔桓鍪Γ褪チ饲V频囊庖濉6陨偾6啵鸵拘斡诘校沟泄怨允芮!
  以分散的小部队伪装成大部分,采用牵牛战术,拖着敌人大游行,而主力部队则隐蔽、休整、待机破敌,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常用的方法。1947年冬,我陈赓兵团挺进豫西以后,敌李铁军兵团急欲寻我主力决战。而我主力部队急需休整,于是决计由第13 旅伪装兵团主力,牵制敌人。为了造成我主力部队出动的声势,该旅故意分成多路行军,展开宽大的推进正面。行军到半夜,不见敌人跟进,就停下来,绕路回到原来经过的村子分头驻扎。每到一个村庄,就张张扬扬,修锅台,点烟火,搞得远近皆知。消息传到敌营,老奸巨滑的李铁军派出一个旅来跟踪盯梢,试探虚实,主力仍不轻举妄动,直到我伪装部队摆出主力部队的架式攻打镇平县城,李铁军才率众出动。这时,我伪装部队又从镇平撤出,和尾追而来的敌人保持一定距离,打打撤撤,走走停停,促使敌人紧追不舍。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伪装部队索性白天行军,故意在大路上搞得生土满天,并不时扔掉一些散乱的背包,制造大部队行军的假象。担任后卫的分队每准备打一场小阻击战,都构筑大量工事,以便撤退后让敌人“参观”。就这样,一连几个月,李铁军始终把我只有一旅之众的伪装部队当成主力,被我牵着转圈子,搞得精疲力尽。
  以小部队牵制大部队,能否牵得住,关键是看装得象不象。小部队把大部队的行动特征逼真地模拟出来,敌人才会信以为真,乖乖地跟着走。同时,要注意保密,防止敌人查明底细。
  从以小示大,还可派生出虚而示实、次而示主等法。两军对恃,虚弱之处留置部分兵力,不仅能够牵制对面几倍于我的兵力,甚至能把其他方向的兵力也吸引过来。总之,要努力造成这样一种效果:使敌人感到我之存在对其构成莫大威胁,不可等闲视之,置之不理。这样,才能把敌人牢牢地牵制住。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前,在加莱对面实施了一系列以次示主的欺敌活动,使德军误认为加莱是真正的登陆方向,而诺曼底方向的所有行动只是盟军精心策划的佯动,从而把防守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师和六个步兵师抽调到加莱地区,大大减轻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的压力。登陆战役发起以后,多佛尔地区的假集团军按兵不动,使德军认为加莱地区将有更大规模的登陆,因此,不敢抽调加莱地区的兵力增援诺曼底方向的抗登陆作战。德国情报部门对巴顿集团军的存在深信不疑。直到七月底,他们还认为:英伦三岛上可能投入战斗的盟军部队,要比已经在诺曼底登陆的部队多得多,这些部队配有强大的海空力量,除非这些部队投入战斗,否则谁也不能肯定,盟军的主要攻击地点不会是加莱。就这样,防守加莱方向的重兵被牵制达几个星期之久,完全无所事事,而防守诺曼底的部队却被盟军登陆部队一口口地吃掉。研究二次大战史的专家们高度评价盟军牵敌示形的作用,认为:没有加莱方向的牵制行动,就不会有诺曼底登陆的成功;驻守在加莱方向的重兵集团如果在登陆发起后的三日内扑向诺曼底海滩,对盟军将是一场灾难。
  苏军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进攻战役中,创造了许多牵制性示形的范例,颇
  值得借鉴。其共同特点是:①主要突击方向的战役准备,采取多种伪装措施,利用夜暗秘密地进行。②在次要方向显示军队的集结。假集结地域设置大量兵器模型,构筑假的油料和弹药仓库,修筑假道路和桥梁、渡口,铺设专门对付敌空中侦察的假铁路。以专门的无线电台模拟集结地域的通信联络。为了活跃模拟地域,通常压出履带和轮式车辆的车辙;不时移动模型;在敌机与敌炮兵袭击之后,有专门人员模拟火灾;指定专门的游动火炮活跃假炮兵阵地。③在次要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一般他说,这些牵制性示形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目的。例如,1942 年夏秋,加里宁方面军与西方面军对敌“中央”集团军群实施的牵制性进攻,使敌误认为苏军将在这里,而不是在西南方向准备冬季战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给“中央”集团军群调来了12 个作战师和一些兵种部队。1944 年5 月,白俄罗斯战役发起前,苏军在战线的南翼显示了一个拥有八至九个师的假集中地域,吸引了德军的注意,使其错误地认为苏军的主突方向将在战线的南翼,因而将其当时拥有的30 个坦克、机械化师的24 个配置在普里波亚物河以南地区,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在主要方向上的兵力,保障了白俄罗斯战役的顺利实施。
  在战场这个大棋盘上,敌我双方力量分布的空间位置一旦相互交插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局面。我牵制敌,敌亦牵制我,究竟谁占主动地位,一要看兵力对比;二要看对主战场和主要作战方向所起的作用。前者的价值准则比较简单,用于牵制的兵力越少越好,牵制的敌人越多越好。而后者则比较复杂。只有胸怀全局,善于从各种力量联系的网络中观察问题、权衡利弊的指挥员,才能找到最好的牵制目标和牵制方法。(七)以稳住敌人为目的的安敌示形
  调动敌人需要示形,稳住敌人也需要示形。如果把前者称为动敌示形的话,后者即为安敌示形。
  《孙子兵法》中有“安能动之”的说法。意思是把凭障驻守之敌变为运动之敌。安敌与动敌相反,其任务是把运动之敌变为驻止之敌,或使驻止之敌保持驻止状态。在流动性大大增强的战场上,动敌不易,安敌亦不易。战场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我选定了作战对象,并立即开始进行进攻准备。但是,警觉的敌人见事不好,未等我完成作战准备即远走高飞了,一场策划好的战斗只好中途夭折。在军事上,时间与战机紧紧相联。战机虽不是战斗力,却是战斗力发挥的杠杆。稳住敌人的目的,就是使敌人放松警惕,放慢节奏,在无所作为的等待观望中失去战机。
  安敌示形与诱敌示形不同。诱敌示形的目的是使敌由静到动,由此至彼,采取的是增大信息刺激强度的办法。而安敌示形的目的是稳住敌人,拖延时间,采取的是减少信息刺激强度的办法,避免过分刺激敌人。安敌示形也不同于牵敌示形。牵敌示形虽然也把当面之敌牵制在原地,但其目的是配合地场造势,保障主力部队或主战场的作战。而安敌示形的着眼点是当面之敌,其目的,有时是为了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借机摆脱敌人;有时是为了争取时间,做好进攻准备,吃掉当面敌人;有时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到达,实现力量对比的转化;有时是为了不使打击目标轻易跑掉。。牵敌示形主要是示强,安敌示形主要是示弱。用硬的一手可以限制敌人的机动,但不能稳住敌人。稳住敌人,只能靠示形欺骗来完成。
  安敌示形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示之以弱,使打击目标看不到面临的危险,因而不作逃避之打算。战场上的运动,就敌我相对位置的变化而
  言,一种是趋远运动,一种是趋近运动。前者是为了避开对方,后者是为了接近对方。避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意识到面临危险。对于此种敌人,条件允许时,可以用切断退路的方法限制其机动。然而,最好的办法还是示弱,使敌人对我力量和决心作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判断,因而感受不到面临的危险,从而保持静止状态。1948 年底,平津战役发起前,毛泽东电令平律前线,放慢进攻节奏,对傅作义集团采取“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策略,是为了稳住敌人。当时,我军战役准备尚未完成,如果华北敌人西逃、东窜、南撤,都将影响我就地歼灭华北之敌的战略企图。我军的示弱使蒋介石迟迟不能作出让傅作义集团放弃平津南撤的决心,加之傅作义集团对作战结局抱有幻想,从而实现了我抑留敌人于华北的企图。
  二是示之以迟,使敌认为我远未做好作战准备,因而处于松懈、不备状态。安敌示形的“安”,不仅指按兵不动,也包括使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不作迎战之准备。安敌示形就是要造成这样一种效果:当敌预见到必有一战时,通过有计划地示迟,使敌认为时间还早,不必急于作迎战准备。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这种、策略。章邯认为,修复栈道这样大的工程,只派几百名老弱士兵还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完成;在栈道修好之前,汉军是万万来不了的,所以丝毫不作防御准备,结果被“从天而降”的汉军打得措手不及。
  三是示以虚形,使敌认为我仍在其掌握之中,借机悄然摆脱敌人。处于相持状态的弱军,欲摆脱敌人,最怕阵脚一动,敌人乘势掩杀。所以,脱离接触时须设法稳住敌人。其方法之一就是示以虚形,外表看,一切照常,实际只留下一座空营。我国五代后梁时,梁将刘。。与晋王李存勖在魏县对峙,准备大战,当刘。。发现李存勖把主力调到魏县而太原空虚时,想撤军偷袭太原。为了悄悄把兵撤走,而不遭到敌人的追击,刘。。让士兵训练了一批毛驴,能够象士兵一样在城墙上来回走动,然后又扎制了一些草人,穿上士兵的衣裳,插上旗子,绑在驴背上。于是毛驴驮着草人整日在城墙上来回走个不停。李存勖连日只见城墙上旗子晃动,却不见城中有任何动静,感到不妙,派兵侦察,才知刘。。的大军已撤走两天了。在此例中,没有“毛驴哨兵”的虚形掩护,敌人是不会在城外静坐以待的。
  (八)以诳骗敌人为目的诳敌示形
  诳者,欺骗之谓也。然而,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欺骗。其要义是逆行反施,以此示彼,在对立的两极中反示意向,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一极,而自己的用意却在另一极。诳敌示形追求的效果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主要方法似可分为远近之变、方位之变、明暗之变、虚实之变、生死之变等五种。
  远近之变——远而示近,近而示远。远而示近和近而示远,都是孙子提出的“诡道十二法”之一。采取这种诳敌方法,既可掩盖我真实企图不为敌所知,又可调动敌人就我范围,顾此失彼。这样,我就可以乘敌兵散势虚之机,在我所选定的作战地点(远处或近处),出其不意,突然攻击,奇袭歼敌。公元前205 年,韩信奉刘邦之命率兵进攻魏王豹,用的就是远而示近的示形之法。当时,魏王豹率众据守安邑,得知韩信来攻,忙把大军调到蒲坂(今山西水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见临晋关不易通过,便在临晋陈放大量船只和渡河器材,显示欲在此处渡河的假象,把魏王豹的注意力吸引在这里,尔后亲率主力悄然北上,从夏阳方向东渡黄河,袭击魏
  王豹的后方安邑。魏王豹大吃一惊,急忙率军还击,被韩信活捉。与韩信相反,春秋末期的吴越笠泽之战,采用近而示远的示形方法,也取得了成功。由于敌人认为对方一般不会舍近求远,所以,在近处示以实形吸引敌人,而在故意料之外的远处实施袭击,常可收到奇袭的效果。尤其在古代,把“劳师袭远”视为用兵禁忌,远而示近比近而示远更易奏效。然而,在实战中,究竟是示远还是示近,要看我在何处打击敌人更为有利。首先确定作战方向,然后根据作战需要反示意向。英美联军在定下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心以后,为选择登陆地点颇费了一番脑筋。法国北部适于登陆的地域有加莱地区、诺曼底的塞纳湾地区和康坦丁半岛。加莱地区距英国最近,从多佛尔至加莱仅有21。4 海里,便于航渡和支援,但德军防御最强,且缺少内陆通道,登陆和向纵深发展进攻均较困难。康坦丁半岛虽易登陆,并可占领瑟堡港,但半岛地形狭窄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展开作战。诺曼底的塞纳湾虽距英国较远(从怀特岛至诺曼底约53 海里),但仍在战斗机的有效掩护范围之内,在该地区登陆还有以下优点:①德军防御薄弱,登陆容易成功;②康坦丁半岛作为塞纳湾的屏障,湾内浪小水深;③海滩广阔,除少数地段有陡壁和礁石外,海滩遍布砂砾和卵石,便于登陆;④陆上地形开阔,地形起伏不大,交通发达,利于向纵深发展进攻,能建立同时容纳26—30 个师的登陆场;⑤冈城东南有机场网,可供夺取后使用;⑥南有卢瓦尔河,东有塞纳河,只要把河上的桥梁炸毁,就能切断德军的陆上增援。英美联军在反复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定下了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的决心。此后,在加莱方向连续实施了一系列佯动措施,成功地欺骗了德军,达成了登陆战役的突然性。
  方位之变——示形于东,攻击于西。战争历史表明,以同样大小的力量,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能取得最好的打击效果。兵书上所说的“惊前掩后,冲东击西”(惊扰它的前面而袭击它的后面,佯攻它的东边而突击它的西边),就是指的在作战方向上欺骗敌人,即声东击西。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之一,也是古代兵家经常采用的佯动误敌方法。公元29年,汉将耿弇奉命讨伐割据一方、自称皇帝、与刘秀政权分庭抗礼的张步,就是用的声东击西之法。张步得知汉兵前来进攻,即令大将费邑领兵以主力屯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另带一部兵力进驻于齐河及其以南的泰山钟城等地,建立联营数十座,严阵以待。耿弇采用围城打援战法,大败费邑,连克敌营四十余处,占领济南郡。张步为阻止耿弇继续进攻,以一万乓力据守临淄,另派其胞弟张兰领精兵两万扼守临淄西北的西安城,两城相距40 余里,成犄角之势。汉军进至画中镇,恰在两城中间。耿弇根据西安城小,但兵精粮足、戒备森严,而临淄虽大、易攻难守的实际,采取声东击西战法,声称首先夺取西安,并限令部队五日内做好攻打西安的准备。张兰得知这一消息,日夜不停地修筑营寨,积屯粮草,赶制弓箭,决心长期坚守。临淄守军仗着城高池深,本来就存有轻敌之心,见汉军忙着做攻打西安的准备,更加放松了戒备。耿弇见时机成熟,便出其不意地挥师东向,首先攻占了守备薄弱的临淄。临淄一失,西安顿时孤立,张兰被迫率兵弃城而逃,汉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西安,取得了“击一二得”的胜利。
  声东击西,意在击西,偏偏示形于东。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示之以不攻,总的目的是为了诳骗敌人,使之把注意力和兵力转向我不攻之点上。击西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东的可信性。戏作过了头,反倒令人生疑。因此,用迂回曲折、含含混混、似是而非的方式显示声东之假象,才
  能使敌上当。1796 年德军在意大利北部同奥地利和皮埃蒙特(当时意大利境内的一个王国)军队作战中,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先击败奥军一部,后又给皮军以沉重打击,迫使皮埃蒙特与德国媾和。拿破仑在和约上特意加上“法军有在瓦兰察附近渡过波河的自由”一条,暗示法军将由该地渡河进击奥军。奥军果然中计,将大量部队集结于瓦兰察对岸至帕维亚地区,进行防守。拿破仑以一部兵力在瓦兰察方向佯动示形,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