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军事欺骗 >

第26章

军事欺骗-第26章

小说: 军事欺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指挥通信基本瘫痪,以军则乘机混水摸鱼,乱中取胜。3、以电子诱饵诱骗敌人,金蝉脱壳,声东击西
  设饵诱敌是调动敌人的一种策略手段。这里的“饵”,即对敌人有诱惑力的电子目标。以电子诱饵欺骗敌人的主要手法是:
  (1)以干扰箔条或红外诱饵诱骗敌人的探恻和制导系统。针对制导系统易受欺骗的特点,遇到红外制导武器攻击时,立即在来袭兵器的探测范围内施放红外诱饵弹。这种诱饵弹在瞬间辐射出比目标大几倍的热能,诱使“敌人”跟踪诱饵弹,真目标则趁机金蝉脱壳。例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突袭埃及的飞机内装有自动投放箔条和红外干扰弹的自动投放器,对付雷达制导的导弹和红外寻的导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对付雷达制导导弹,外军还研制了一种专门模拟空中目标的角反射器。这种角反射器平时处于压缩状态,发射后被压缩的环箍立即恢复成圆形,将反射面支撑开来。飞机发现雷达制导导弹的跟踪以后,立即发射出数个角反射 器,形成几个强烈反射雷达波的假目标,诱骗导弹飞向反射器,飞机乘机脱险。
  (2)以无人驾驶飞机或导弹的佯攻,诱使敌开启雷达,发射导弹,掩护主力完成突袭。首先以无人驾驶飞机进到敌导弹杀伤区活动,诱使对方打开探测雷达,并发射导弹。然后,主战飞机进入目标区完成突袭任务。例如,1982 年的贝卡空战前,以色列派出加装了雷达回波增强器的无人驾驶飞机,模拟战斗机群的进攻引诱叙军SA—6 防空导弹的搜索和制导雷达开机,乘机查明了SA—6 防空导弹的工作方式、技术参数及其部署情况,尔后大批机群临空实施突袭,只用了6 分钟,就摧毁了叙利亚苦心经营多年的19 个导弹发射阵地。
  (3)以金属角反射器模拟机场、桥梁、坦克、飞机、舰艇等目标,诱使对方把导弹和炸弹倾斜在假目标上。在远离重要战略战役目标的地方,以角反射器制造假目标,欺骗敌人的雷达探测设备和飞机导航设备,能够使敌人的轰炸机找错目标,把炸弹投在假目标上,从而保护重要的战略战役目标。这种方法,也可用来转移敌人对主要作战方向的注意力。如,诺曼底登陆前夜,盟军用大量装有角反射器的小船和大型涂铝气球,用飞机、舰炮和火箭发射偶极子反射体,模拟大规模登陆行动,结果在德军雷达荧光屏上呈现出大型舰队在飞机掩护下向布伦方向登陆的假象,把德军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布伦、加莱方向,保证了盟军在诺曼底方向登陆的突然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电子手段和其他示形手段一样,单独使用往往不易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各种示形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敌人通过目视、照相、红外、雷达监视器材搜集到的假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使欺骗效果得以强化和巩固。
  三、进攻、防御和退却中的示形佯动
  (一)进攻中的示形佯动
  进攻者奇袭手段的达成,“是以敌人犯了重大的、决定性的、少有的错误为前提的”。防御者可能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莫过于对进攻失去警觉或对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在进攻作战中进行示形佯动的目的就是使敌人发生这种错误。
  1、多路佯动,使敌搞不清将在何处发动进攻
  多路佯动,即在不准备采取决定性攻击行动的地域故意显示力量,其目的是迷惑敌人,使之难以断定将在何处采取进攻行动。例如,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为掩护主力在马岛北部的圣卡洛斯港地区登陆所实施的佯动就是多路佯动。①登陆前,用飞机和舰炮连续轰击马岛南部的阿军,而置马岛北部于不顾;②登陆舰向圣卡洛斯港进发时,英军两艘航空母舰及其护卫舰和驱逐舰驶向马岛南部海域,制造可能在南部的斯坦利港实施登陆的假象;③不时袭扰斯坦利港、古斯格林和福克斯湾等地的目标,使阿军的注意力集中到南面和东面;④为了进一步迷惑阿军,英军先后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佯攻性登陆;⑤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时节,对达尔文港、福克斯湾以及斯坦利港地区实施了较密集的突击,对登陆兵主力上陆地点只进行了稀疏的炮击。这一系列佯动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欺骗效果。阿军在英军的多路佯动面前迷惑不解,无法判明英军的真正意图。当英军登陆部队突然在圣卡洛斯港地区上陆时,阿军惊慌失措,无法组织有力的抵抗,使英军轻易地夺取了滩头阵地。
  2、示助攻为主攻,使敌对主要突击方向作出错误判断
  “示助为主”即把助攻方向显示力主攻方向,诱使敌人把防御重点移向助攻方向,从而减轻主攻方向的压力和负担,保障主攻方向的顺利突破。“示助为主”是进攻作战中常用的佯动措施。它与“多路佯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多路佯动”是诱使敌人在有、无(进攻行动)之间作出错误判断,“示助为主”则是诱使敌人在进攻方向的主、次之间作出错误判断。当敌人确切地知道对其发动进攻不可避免时,就要设法使其把我主要突击方向视为次要突击方向,从而作出有利于已实施突破的部署调整和火力机动。在运用这一佯
  动方法时,指挥员应选择与主攻方向的地形条件相差不大的地段作为佯攻方向,并且要把佯攻与部队的假机动、假集结、假开进结合起来。否则,就可能被敌人识破。
  3、假转火力,诱敌暴露,待敌脱离工事后给予歼灭性打击
  当敌人的防御工事比较坚固,防护能力较强,敌人钻在洞内不出来时,我火力准备难以杀伤有生力量。可相机实施火力假转移,诱敌占领阵地,然后将火力移向前沿,给占领阵地的敌人以歼灭性打击。由于假转火力已经成为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佯动方法,所以,要用好此法尤其不易。在运用中需要把握三点:①炮火准备的实施要符合本军作战原则和火力运用常规。火力假延伸前的火力急袭要打得有声有色,时间不能过短,以免被敌看出破绽。②要把火力佯动与兵力佯动结合起来。在火力假转移的同时,应以部分兵力虚张声势的佯攻相配合,造成攻击发起的假象。单纯的火力佯动难以诱敌上钩。只有兵火相济,双管齐下,才能诱敌出洞。③要善于利用敌人思维上的可乘之隙。当敌人吃第一次火力假转移的亏以后,往往想不到会接着来第二次。此时,连续实施火力假转移就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敌人连续被诱歼,心有余悸,火力延伸以后,便迟迟不敢露头。此时可以乘机发起冲击,一举突破前沿阵地。
  (二)防御中的示形佯动
  防御中的示形佯动应围绕着隐蔽防御企图、增强生存能力和提高防御的稳定性而展开。其方法主要是:
  1、设置假阵地,以假乱真,使敌弃真就假
  实践证明,在隐蔽真实防御阵地的同时,构筑假阵地,设置假目标,诱敌弃真就假,对于隐蔽防御部署,分散敌兵力火力,增大防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假阵地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假阵地、假目标的位置应符合防御作战阵地编成和兵力部署的一般原则,并与防区的地形条件相吻合。由于敌军的情报分析人员往往依据地形的利弊条件判断己方阵地编成和兵力部署,因此把假阵地选在理想的防御地形上有利于使敌视假为真。②假阵地应具有真阵地的暴露特征。仿造射击时的闪光和音响,模拟人员、车辆在阵地上的活动,以汽油、发烟罐和炸药夸大敌炮击或空袭的效果,有助于增大假阵地的欺骗性。③假阵地上应配置必要的兵力兵器,以便于模拟各种战斗行动。④假目标的设置应隐蔽地进行,但阵地构筑作业过程不应完全荫蔽起来。在没有直接火力威胁的情况下,可以在假阵地上显示筑城作业。必要时,可以在向敌方向施放烟幕,用扬声器播放工程作业声响,迷惑敌人。2、欲守故失,诱敌占领,集火歼敌
  随着军队火力的增强和精确度的提高,火力战在防御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火力的作用,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可以有计划地放弃一些位置突出、不便防守的前沿阵地,诱敌占领,然后按预定方案集中火力大量歼灭敌人,重新夺回阵地。运用这种示形佯动方法要注意三点:①预期放弃的阵地应对敌有一定的诱惑力,且对防御的稳定性无重大影响。与防御安危相关的要点决不可用于诱敌。毫无价值的阵地,敌人也不会去占领。②准备放弃的阵地应预先构筑一定的工事,并埋设地雷,设置遥控爆破装置。当敌利用工事防炮时,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杀伤。③掌握好撤离的时机。要造成无力防守、被迫撤离的假象,撤得合情合理。不合逻辑的撤离不仅不能诱敌上钩,而且还可能暴露佯动企图。
  3、假死诈降,伺机归真,突然制敌
  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以后,选择适当时机,有计划地使部分阵地和火器逐渐停止射击,造成被敌歼灭的假象,待敌人进入阵地或越过阵地向纵深发展进攻时,乘敌不备,突然复活火力,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此为假死复活之计。用好此计、需注意三点①假死要合乎情理,使敌感到死亡有因,信而下疑;②复活要瞅准时机,迅速突然;③假死的阵地和火力点要选择在能得到主阵地兵力、火力支援的地形上,以火力控制进入假死阵地的敌人的数量,保证己方能在近距离突然复活,吃掉敌人。诈降与假死有异曲同工之妙。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为攻克达尔文港,派琼斯中校率精锐的伞兵营担任主攻。战斗中,英军的进攻一度受阻,琼斯亲率一个排实施强攻,经过激战,阿军的防御火力逐渐减弱,最后竟打起了白旗表示投降。苦战多时的英军不辨真假,急忙起立欢呼胜利,阿军趁此机会集中火力猛烈扫射,琼斯中校当场被击毙,英军遭到重大杀伤。
  4、故露破绽,诱敌穿插,夹击歼敌
  对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穿插迂回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防御者示形用佯的目的是巧妙地把敌人诱向配备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袋形阵地,各个歼灭。为此,在前沿阵地的某些部位要示敌以穿插之隙,在纵深预设袋形阵地的方向上要显示对敌有诱惑力的目标,使敌定下我所预期的穿插决心。敌人开始穿插以后,如果其穿插路线与伏击部署相吻合,可佯装没有察觉敌之穿插,纵敌放胆前进;如果敌中途改变穿插路线,则以威逼与利诱相结合的示形佯动手段使敌回到原定的穿插路线上来。如时间条件允许,也可以在新的穿插方向上迅速布置袋形阵地,伺机夹击敌人。
  (三)退却中的示形佯动
  退却是军队放弃所占领的阵地或地区向后转移的作战行动。
  其特点是脱离同敌人的直接接触和正面交锋,背敌趋远。为减少退却时遭受敌军攻击或追击的可能性,必须实施欺骗。其方法主要有两种:1 、以进掩退法
  在与敌对峙的态势下,当需要摆脱敌人、转移兵力时,可佯装准备实施进攻,迷惑敌人。等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防御方面后,部队相机撤出阵地。1979 年对越作战中,我某团1 营奉命从390 高地撤退。为了掩护 1 营的撤离行动,该团多次组织人员到前沿勘察地形,并组织民兵向390 高地运送粮弹,摆出一付进攻的态势。这些佯动措施使敌人产生了我准备进攻的错觉。就在敌人加固工事,准备应付我之进攻时,1 营利用夜暗安全地撤离了阵地。在部队后澈时制造进攻假象,要注意两点:一是我兵力与敌相当或略占优势。如兵力敌众我寡,敌人就很难相信我会真的组织进攻。因此,当我兵力处于劣势时,须首先造成我得到了大量增援或补充的假象,从而使敌人认为我具备发动进攻的能力。二是制造进攻假象要多种手段并举。如昼间组织部队前移,夜间悄悄撤回原地;实施无线电佯动;进行战斗侦察和炮兵试射;下达转入进攻的假命令;等等。大部队的撤退转移最好分批进行。先由部分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实施佯攻,主力趁敌人隐蔽防护和抗击我冲击时实施转移。主力转移以后,掩护分队迅速与敌脱离接触,跟上队伍。
  2、金蝉脱壳法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在军事上,它是摆脱敌人、转移或撤退的分身之法。其特点是保存其外部原形,抽去实际内容,走而示之不走,已走而
  示之未动,在敌不知不觉中摆脱敌人,转移兵力。宋朝时,毕再遇率兵与金兵对垒,因难以取胜,决定撤出阵地。为防金兵乘机追杀,宋军走时,所有旗帜仍插在阵地上,并将山羊倒悬起来,使其前蹄置于鼓上,羊急蹄动,连续不断地发出击鼓声,金兵见旗帜犹在,鼓声不绝,认为宋兵仍在此地驻守,因此数日不敢前进。待其发觉时,宋军已经远去。这个故事就是“金蝉脱壳”之一例。“金蝉脱壳”法与“以进掩退”法都是为隐蔽退却企图,使敌人不知我去向,但其运用时机有所不同。“以进掩退”一般用于由进攻转入后退,“金蝉脱壳”通常用于由防御转入退却。前者是兵力居于均势或相对优势时采用的方法,后者是兵力处于劣势时所采用的方法,二者不可移用。现代条件下,侦察技术日益进步,“金蝉脱壳”的难度相应增大,应特别重视反侦察措施的运用。①广泛使用假目标和音响、烟火等模拟器材,显示阵地上的防御迹象。在对峙状态下,敌对双方都会使用各种侦察器材监视对方的活动。阵地上留置的假目标必须具有同时对付敌光学、红外和雷达侦察的能力。②严格控制知密范围。退却的各项准备工作秘密进行。撤离之前,正常的防御活动不能中断。③巧妙地散布部队将在此长时间据守的假情报,麻痹敌人,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悄然撤离。
  第八章 军事欺骗方法(下)——诈骗法
  诈骗,即以诡诈之术骗人。在社会道德范畴内,诈骗为世人所不齿,然而,在战争领域中,它却是兵家公认的用兵信条。继兵圣孙武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军事名言以后,历代兵家对这一思想无不推崇备至。他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用兵规律的理解。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韩非说:“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司马光主张“抚士贵诚,制敌贵诈”。张预指出:“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这些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对自己人讲忠信、施仁义,与对敌人行诡诈是统一的。善用诈者胜,是军事斗争的一条普遍规律。即使是正义战争,也不能排除诡诈手段的运用。如果以为诈骗术只是反动军队的专利,正义之师与此无缘,那就大错特错了。
  诈骗,作为欺骗方法的一种,有一些与隐形法、示形法不同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它的“经济性”。诈骗法是投入最少、受益最多的一种欺骗方法。运用隐形法掩盖一个作战师的存在,或用示形法模拟一个作战师的存在,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运用诈骗法使敌人相信某地新组建了某个作战师或该师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则只需投入很少的人员、装备、器材,甚至一个受控制的敌方间谍、一封假电报、一条假报道就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效果来得快。精心编造的假情报可以径直送到敌军最高指挥官的书桌上。不象隐形法和示形法那样,要慢慢地诉诸敌军侦察人员的感官,使他们视真为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