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生之道 >

第5章

生之道-第5章

小说: 生之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有得讲到,请阅“物理与玄理”一下。 

  现在所要说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既然是那么多,末了各说部的篇幅又是那么长。不要说 

  事迹,就是那许多的人名、地名、法宝名称已够繁琐,不容易弄清楚。而且若干篇作品,在 

  一天内同时续写,更多缠杂错误的可能。据我所知道,他并无备作查考的各部小说的人名等 

  简表,竟就随随便便地一篇一篇续写下去,记忆力之强,实是惊人。再者,他一天总要做足 

  十二小时的工作,脑力休息的机会,除睡眠以外,就很少了。一个人脑力能够“长期抵 

  抗”,同他一般久用不疲的,也不多见。 

  还珠楼主可算是个怪人,特别是他的头脑,怪得更出奇。有了那么奇怪的头脑,然后可 

  以产生像《蜀山》、《青城》那么神怪的小说。 

  五、写作态度和人生哲学 

  小说家不等于思想家,然而不能够运用思想的,作品就成了平庸的叙述,难有吸引读者 

  的力量。特别是神怪小说,说穿了无非是捕风捉影之谈,无中生有之境,更非运用思想不 

  可。至于思想上属于哪一条路线,思想的价值如何,那是因人而异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还珠楼主在作品中所透露的“思想面目”十分芜杂,差不多找不出中心点所在。说他是 

  儒家,他却把释家看得至高无上;说他是道家,他却很肯为儒家说教;说他是释家,他却是 

  对于游侠社会中人拔刀相助舍命全交的德性非常推崇;说他是阴阳家,他却援用声光电磁等 

  等作用而演为书中的各种“法宝”;说他肯接受科学,他却又是金木水火土说得光怪陆离。 

  其芜杂在此,其作品的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魔力的原因也在此。 

  他曾经给我一封信,说起自己的写作心情,他说: 

  (上略)惟以人性无常,善恶随其环境,惟上智者能战 

  胜。忠孝仁义等,号称美德,其中亦多虚伪。然世界浮沤, 

  人生朝露,非此又不足以维秩序而臻安乐。空口提倡,人必 

  谓之老生常谈,乃寄于小说之中,以期潜移默化。故全书 

  (指《蜀山剑侠传》)以崇正为本,而所重在一情字,但非 

  专指男女相爱。又:弟个性强固而复杂,于是书中人乃有七 

  个化身,善恶皆备。(下略) 

  这些话,不妨视作是他的写作态度。 

  在《万里孤侠》一书中,有一段议论。他说: 

  暗忖:“此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下流九千余里,无量生 

  民,安危生计所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旅客 

  羁人,由此过渡。如今两岸平沙,依旧黄流渡口斜阳,仍照 

  狂波。昔日往来争杀之场,只剩几处荒丘,一条浊流,胜概 

  雄风,于今安在?那鸡虫得失之迹,连点影子都找不到,可 

  见人生朝露,逝者如斯。即便时无刘项,遂尔称雄,幸博微 

  名,造成佳话;然而豪情长往,朽骨何知,至多供后人怀疑 

  笑骂,凭吊之资。有什么意思?” 

  这些话,不妨视作是他的人生哲学。 

  六、可以视作神话观 

  还珠楼主最风行于时的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视为神话。不过这种神话,并非古代 

  流传下来,而是出于他的创造罢了。 

  他的神怪作品,和现实世界隔离得非常遥远,故事的基础,不是建立在人间社会,而是 

  建立在仙佛妖魔鬼怪鸟兽虫鱼混合而成的一个不成其为社会的世外社会上面。虽然在书中都 

  给人格化了,而彼此之间的斗争(斗争就是故事的骨干),在形象和性格上面,都已超脱了 

  人间社会的羁绊。 

  在还珠楼主的笔下:关于自然现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之走,人可化 

  为兽,天可隐灭无迹,陆可沉落无形,以及其他等等;关于故事的境界者,天外还有天,地 

  底还有地,水下还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以及其他等等;对于生命的看法,灵魂可以离 

  体,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复活,自杀可以逃命,修炼可以长生,仙家却有死劫,以及其 

  他等等;关于生活方面者,不食可以无饥,不衣可以无寒,行路可缩万里成尺寸,谈笑可由 

  地室送天庭,以及其他等等;关于战斗方面者,风霜水雪冰、日月星气云、金木水火土、雷 

  电声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摄,炼成功各种凶杀利器,相生相克,以攻以守,藏可纳之于 

  怀,发而威力大到不可思议。 

  就像上面所说种种,都不是实际人间社会现象中所可见到,甚而至于想也想不到。虽然 

  科学万能,有许多玄想,今日果已成为事实,但以与“法宝”。“魔术”并论,终成异观。 

  在还珠楼主小说中:身剑合一,驾起遁光,在两天交界之间,急急赶去,瞬息千百里,望见 

  前面……(非原文,略仿其意而已) 

  读者所得到的,完全是一种神奇音渺,摸不着边际的抽象感觉,和现实生活中的记载: 

  “只见那只四发动机的大型飞机,升入高空,愈去愈小,片刻之间,没人云层深处,看不到 

  了,真是神速呀!”情味意境,截然不同。因为飞机有具体的形象,留在看的人的头脑中, 

  所以决不能像身剑合一来得“神秘”。你要叫还珠楼主把身剑合一的动作拍一张照像出来印 

  在小说里,让你看出一个所以然来,那恐怕一定办不到,于是就神秘了。 

  还珠楼主的神怪小说,和“尘世”隔得很远很远,和前人笔记中所写“飞剑取人首级百 

  里之外”那种剑侠,其色彩不知要浓重到若干万倍,实是长篇神话也。 

  七、从《封神榜》与《西游记》说起 

  中国最著称的章回长篇神怪小说,一部是《西游记》,一部是《封神榜》。《西游记》 

  以唐玄类取经为主要人物,《封神榜》以周武王灭纣为演述题材,虽然缺乏真确性,多少有 

  些依附。还珠楼主的神怪小说完全脱离正史,完全用他自己的玄想为主,海阔天空,无奇不 

  有,随意所之,怪不堪言。用神怪的范围作比较,《封神》、《西游》犹属小神怪,《蜀 

  山》、《青城》才是大神怪。看过《蜀山》、《青城》,觉得《西游》、《封神》笔墨的运 

  用不够肆畅,玄想的幅度不够广远,法宝阵势的应用和布置不够新奇;总而言之,有些拘谨 

  的感觉。同时可也觉得,《蜀山》、《青城》不无大不拘谨之感,不免有些芜乱。他那枝写 

  小说的笔好比一匹怒马,是给谁加上了一鞭,那匹马一声长嘶,立刻舞动四条腿,电一般 

  快,向着千山万水的前程猛冲而去,只觉得一路烟尘翻滚,尘头不住地向山高水深所在怒卷 

  而去。性急的人说:“马呀马呀,收住奔势,歇脚了吧。”那匹马兴头正酣,溜顺了腿,还 

  是奋鬣扬蹄,向高上高深中深的所在,绝尘飞驰而去。 

  还珠楼主真是大手笔,从他作品的文气而观,一口气就是数万言一泻而下,确有长江大 

  河,怒涛汹涌,奔流激荡的阔壮姿态,奇中逞奇,险中见险。那种莽莽苍苍淼淼浩浩的气 

  息,在别部章回小说中是不大容易觉察得到的。可是,别部小说中那种步步思量,程程回顾 

  的细密神情,他那里也不大有的。自《蜀山》、《青城》而下各部作品,虽然是章回体,可 

  是章回的迹象模糊得很,上回和下回,大都是硬生生地斩断,并无小作“关拦”之意。其 

  实,一集可说等于一回,而形式上一集中有好几回。大概就是因为这上面的关系,看他的本 

  文,顺笔而挥,胆魄甚大;看他的回目,就有些字斟句酌,刻划之痕相当深,似乎十分谨慎 

  了。 

  写神怪小说完全凭着玄想,在质和量双方,不论以前及现在,没有比还珠楼主色彩更浓 

  重了。《西游》、《封神》虽也神怪,性质和他还是差得相当远。再则,《蜀山》等作的山 

  脉河流地势等,和最近的实况不离左右,而近世科学上的研究,也往往通过了他这枝神怪的 

  笔,而加以化用了,这更是和以前神怪小说所不同的地方。 

  八、神怪与不神怪 

  我在前面说过,还珠楼主的神怪小说,在性质上杂而不纯,这不仅在哲理上如此,在事 

  迹演述上也如此。往往在神怪得海阔天空,不可控制的紧要关头,却插入了非常现实的材 

  料,决不能视之为神怪。此中有好文章,我很喜欢《蜀山剑侠传》三十四集第一回中,讲到 

  谢琳、谢璎二女扑灭以邪法捉弄川江纤夫的妖童那一段文字。择要摘录于下: 

  不消多时,便入川境。也是二女一时高兴,经过巫峡上 

  空时,偶然目注下方,瞥见层崖夹峙,江流如带,那么萧森 

  雄奇幽险的川峡,空中俯视,直似一条蜿蜒不绝的深沟,水 

  面既厌,当日天又晴和,江上风帆,三三两两,络绎不绝。 

  过滩的船,人多起岸,船由纤夫拉着。抢上水,动辄数十百 

  人拉一条长纤,盘旋上下于危崖峻壁之间,看去直似一串蚂 

  蚁在石边上蠕动。那船也和儿童玩具相似……这一临近,才 

  看出那些纤夫之劳,无异牛马,甚或过之。九十月天气,有 

  的还穿着一件破补重密的旧短衣裤,有的除一条纤板外,只 

  拦腰一块破布片遮在下身,余者通体赤裸,风吹日晒,皮肤 

  都成了紫黑色。年壮的,看去好一些;最可怜是那些年老的 

  和未成年的小孩,大部满面菜色,骨瘦如柴,偏也随同那些 

  壮年人,前吆后喝,齐声呐喊,卖力争进,一个个拼命也似 

  朝前挣扎。江流又急,水面倾斜,水的阻力绝大,遇到难处, 

  齐把整个身子抢仆到地上,人面几与山石相磨。那样山风凛 

  冽的初冬,穿得那么单寒赤裸,竟会通体汗流,十九都似新 

  由水里出来,头上汗珠似雨点一般,往地面上乱滴。所争不 

  过尺寸之地。 

  像上面一段文字,完全是现实的材料,忠实的描写,慨乎言之,十分动人。凡是长江下 

  游的人,曾从水道出入川境,一定明白,这不是谎话。这是好文章! 

  可是,这样现实的材料,经还珠楼主的笔一加装点,便变成了神怪之至了。他有他的 

  “历史”,他有他的“故事”,他有他的“原因”,他有他的“理由”,说来头头是道,叫 

  你顺眼看得下去。《蜀山剑侠传》三十集二回中有一段文字,如下: 

  要红发老祖在一甲子内,把老人故乡三峡中所有险滩一 

  齐平去。……哪知此事说来容易,做时极难。并且三峡前上 

  游两边山崖上,住有不少法力高强的修道之士,有的邪正不 

  投,有的不容人在门下卖弄;并且江中石礁都是当年山骨, 

  坚其如钢,好些俱和小山一样,矗立水中,为数又多。昔年 

  神禹治水,五丁开山,尚且不能去净,何况一个旁门左道, 

  事未办成,反结了许多冤家。 

  上面红发者祖的敌人,名曰枯竹老人,这是一段夹在描写斗法的热闹文字之间,近乎 

  “说明”文字。故事和前面所引“纤夫”一段,并不成直线连贯。川峡险滩的实境经他这么 

  一解说,倒也神怪得“振振有词”。所以在还珠楼主笔下,“神怪中不一定神怪”;反转来 

  说,就是“不神怪中都是神怪”。 

  九、写景与写情 

  还珠楼主作品抓住读者的魔力,是常常用恐怖的描写,压迫读者的情绪: 

  “已经够怕了吧?” 

  “没有够。” 

  “怕的还在后面呢!” 

  描写到极度紧张之处,真有压得你透不过气来的魔力。但是,无论你头脑中的幻想如何 

  丰富,故事间的玄理如何泛滥,笔力的纵送如何恣肆猛悍,要在千百万言长篇叙述之下,始 

  终像平地登山般一步紧张一步,步步相逼,越走越快,永不松懈半步,使得文字间的紧张程 

  度作无限的进展,在事实上决无此种笔力。还珠楼主虽已极其所能干此,还是免不了要有由 

  紧转松的时候。 

  到了那时,继着腥风血雨之后,忽然收拾风雨,来上一个“别有天地”。或者是谈情说 

  爱,或者是赏月品花,此中也有好文章。我觉得他的写景文章,常有佳篇,那是不必和神怪 

  的故事并观,而仍是十分动人的,现在录《万里孤侠》第一集二回中一段于下: 

  忽发现后问右侧有一土坡,上面种满青松,郁郁森森, 

  大都合抱以上,铁于苍鳞,映着将坠斜阳,倒影回光,松风 

  稷稷,发为清籁,景物似颇幽胜。心想林中定必凉爽,何不 

  前往一游。等到出门上坡,回顾西方地平线上,大半轮夕阳, 

  红光万道,火也似红。天空中的夏云,奇峰也似,堆积甚厉, 

  形态诡异。另一面,大半轮白月已挂松梢,赡魄始生,明辉 

  未吐,空林无人,光影昏黄。人家田畴,均在庄前一带。时 

  见村童野老,出没暮云烟雷之间。只远方瓜棚豆架下,聚着 

  些乘凉村民。庄后一带,并无人影。寻到松林小亭上去坐定, 

  见那亭建在一堆山石之上,高及林表,眼界甚宽,正是临风 

  四顾,极目苍茫。忽见亭后一片疏林掩映中,现出一段红墙, 

  相去约两三里。方想主人曾说庙在林内,如何相隔这远,莫 

  非另有小庙不成?正寻思间,忽听远远传来一声清馨。处此 

  幽境,又闻梵音,越觉尘虑尽蠲,悠然意远。一时引起清趣, 

  便顺松径,踏着斜月淡光,住前走去。行约二里,前面果是 

  一座小庙,钟鱼梵呗之声,隐隐随风吹送,仿佛庙中人正作 

  晚课。本心不想往叩禅关,扰人清课,只为明月青松,境绝 

  嚣尘,清风阵阵,暑退凉生,不舍回转,一路徘徊观赏,不 

  觉行抵庙前。 

  上面那段写景文章,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光景。在还珠楼主全部作品中,这种描写比不上 

  神怪性质的风景描写来得多。神怪风景的描写,除了把平时观察实境所得者加以融和之外, 

  更得配上作者头脑中的幻想。也摘录《蜀山剑侠传》二十五集第一回中一段于下: 

  脚底云彩便反卷上来,将五人一齐包没。眼望云外,黑 

  风潮涌,冰雪蔽空。云中通没一点感觉,飞行更是迅速。似 

  这样接连飞过了好几层云带,冲破三四段寒冰风火之区,寸 

  到了有生物的所在,渐渐林木繁茂,珍禽奇兽,往来不绝…… 

  由彩云拥着,又冲越过了一处云层。沿途景物,益发灵秀, 

  到处涧壑幽奇,瑶草琪花,触目都是。这才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