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朱孝远 >

第3章

为什么欧洲最早进入近代社会--朱孝远-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资本家那样,不仅是政治上成熟,而且还注入了资本,所以它不是带来了很大的

    现成的生产力,反而是破坏了生产力,所以这个起点和,后一个过渡的起点和前一个

    过渡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前一个几乎,当然历史要往前追溯一千年,那个时候人几乎

    是被动的,无可奈何的,所以我们后一个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所以我这里再一次强

    调,那个人的心态,人的精神,在某种情况下确实起很大的作用,一个是积极的,一

    个是消极的,所以是不太一样。 

    观 众:朱教授您好,我想请教你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说欧洲的封建制度有一

    个缺点,就是它缺少文化上的凝聚力,但是现在不少学者都这样认为,在中世纪的时

    候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条就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条就是欧洲认同感的孕育

    ,正是因为这种欧洲的认同感,所以才有了今天欧盟的产生和发展,然后我就想问您

    ,您觉得这种欧洲的认同感是不是在中世纪孕育和产生的?

    朱孝远:很好,你这个问题提的相当的深刻,也许超出我的能力来回答,但是总的我

    可以把你的问题,所有的并在一起,就是到底是分还是合?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也是

    以分为主的,所以欧洲一直没有统一起来,一直没有我们中国所有的那种民族凝聚力

    ,它虽然有基督教的那个教义,好象是一个松散的基督教文明,但它没有统一,所以

    真正说欧洲一体化的运动,我们现在用的一本教材《欧洲史》呢,是1992年编的,有

    14位欧洲的历史学家编的。他们就要克服一个做法,就是以往的历史书,都是强调民

    族性,强调了冲突,而不强调统一,事实就是这样。那么中国情况有所不一样,中国

    的文化是自然的向周边地区流动的,也没有像人为的,比如说人为的流动,所以这里

    面你的问题实际上提出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互补的问题,所以究竟是强

    调文明冲突论呢,斗来斗去或者比大小,是东方文明好还是西方文明好?我们有三个

    优点,你有四个优点,还是优秀的文明是在共同的吸收自己的优点上面共同创建新文

    化,实际上这使我想到东西方文明,很有互补的地方,西方文化里面强调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强调深度、精度,东方文化里呢,强调文化思维、形象思维、强调广度、

    经验,具体;西方文化是分析型的,东方文化是综合型的;西方文化是断裂性的发展

    ,快而不稳定,东方文化是渐进性的发展;西方文化是智者的文化,总是比智慧,结

    果征服世界,东方文化是仁者的文化;西方文化强调一种个人性,东方文化里面有一

    种集体性。所以文化之间的这些关系怎么处理,怎么来进行互补,我觉得,以及这样

    互补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我相信,这些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以后的课题要

    做一个叫“西方学——西方文化的结构与张力”,以便系统的来考察国民性、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文化传统,这么一些相当富有挑战意义的问题。

    观 众:您刚刚讲了东西文化可以互补,但是东西方人的思维惯性,都不是那么容易

    互相渗透的,这个就有个问题,就是说,欧洲这么早的进入近代社会,而中国的封建

    社会却延续了这么久,这当中是不是跟中国人、跟西方人的这种思维,一种横向跟纵

    向上的思维方式有关,也就是说中国在那个时候为什么不能尽快地进入那种破产工厂

    的角色,希望您就这个问题解答一下。

    朱孝远:对,我刚才就是过多的强调了西方的那个腐败的一面。比如有十大缺点,封

    建制度容易崩溃,实际上它还有其他一些优点。你比如说,经典作家就说过,中世纪

    的西方有一种民主政治,因为它这个民主政治是不自由的民主政治,所以呢,因为它

    不是一种纵向的集团,而是一种等级集团,等级集团它说,骑士就是打仗的,农民就

    是种田的,贵族就是打仗的,僧侣

    是祈祷的,它是一个个等级,所以它这个里面有一种就是独立发展的这样一种趋势,

    多元化的趋势,而中国不是横向的等级,中国是纵向的,中国也有等级制,它是纵向

    的,从力量对比来看,中国的封建势力比较强大,而进步力量要在里面成长起来。也

    比较困难,所以导致中国东西方封建社会不同的后果。但是从思维方式来说,我觉得

    也有各自的特点,这个特点我觉得还是两种类型的特点,东方人的一些思维方式,西

    方人不具备,西方人的一些思维方式东方人也不具备,这里面正好扬长避短。实际上

    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德国总是出一流作家的作品,它把二流、三流

    、四流作家的作品都消灭在摇篮之中,结果却出不了超一流作家,而美国就是出一流

    作家的作品,也出二流、三流、十流作家的作品,所以他不仅培养一流作家,也培养

    一流作家的肥料,它能够出超一流的作家,所以我们刚才举到,德国和俄国反思的不

    同,东欧的那些国家的人的不同,所以我们的关照范围一定要大,在很大的关照范围

    来思想问题,我们就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

    观 众:朱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您认为现在中国到底处在什么阶段,是在近代社

    会,还是处在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还是已经完成了这个过渡,而进入了现代社会

    ?谢谢。

    朱孝远:中国现代社会相当地关键,这个时候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现在中国的文

    化发展就到了拼底蕴和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看,我

    觉得中国也是奔那个现代化,但是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现在,从我回到

    北大来的几年里,我觉得中国人的心态变化之快,完全出乎我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的

    想象,刚回来的时候,非常谈政治,一回来就谈效益,我一到南方去,人家说你效益

    如何,我说效益极差,效益极差你还行啊?过一会儿人家不谈效益了,人家就谈社会

    了,再过一会儿就谈文化了,说你在看什么书,你在写什么书啊?到了现在,他要谈

    30%的文化,20%的社会,10%的经济,百分之多少的政治,所以中国的天下之大,

    但是在几年中间,人之心态变化如此之快,说明中国发展的速度真的令人震惊,所以

    我感到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之快,然后我们有的时候研究历史的,老也赶不上发展的

    速度,这么一个情况。

    主持人:好,接下来看一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下面这位网友叫“哭泣的美人

    鱼”,他说,我看过一篇北大哲学系陈来教授写的文章,他说中国文化传统并不必然

    与现代政经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相冲突,这是陈来教授的话,陈来教授还说,战后东

    亚儒家文化圈的高速现代化和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证明了中国文化完全有

    能力在开放的文化空间中实现现代化,但我的看法是,这个“哭泣的美人鱼”的看法

    是,儒家文化绝不可能是现代化的催化剂和推进剂,反而总是起着制动作用,如果把

    现代意识比作发动机,儒家文化不过是刹车片,一个是进步,一个是反动,我估计您

    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而反对陈教授。

    朱孝远:没有啊,我和陈来先生……

    主持人:是一伙的?

    朱孝远:应该是一伙的,因为他研究的是朱熹,而我又是朱熹的后代,所以我对

    他不仅是特别的崇拜,而且我觉得他为我们的祖宗而研究,我觉得特别好。这个我不

    谈了,但是这里面的问题不在于这么来谈,我们觉得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实际上

    是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新儒学的问题,新儒学的问题,实际上是

    在西方,像杜为名教授,他们的西方学,实际上,为什么在西方现代的文化里面会对

    中国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们感兴趣的一些兴奋点,我们要知

    道,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是老子,甚至感兴趣的是禅宗,也就是中国的文化底蕴里面,

    有一种叫“大音息声”,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要“舞弄无弦之琴以寄其意”,中国最

    好听的音乐是听不见的,最好吃的食物是吃不见的,那个很玄的东西,过去西方人不

    注意,现在注意到了,这是非常好的东西。另外,他们还对我们的孝道,西方父母代

    沟之间,经常有激烈地斗争,看到中国的年纪很大的先生,老先生,老太太,在家里

    这么有权威,他们羡慕得实在不得了,所以他们也注重中国的伦理,所以我们说他们

    是高科技,他们高情感。然后,我们还注意到,他们对我们中国发展的延续性的发展

    ,很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互补,一种客观事实,我觉得,我们不要

    做比较,什么东方啊,西方啊,我们应该整合起来来看,以便创造现代的新文明。

    主持人:好。

    观 众:您刚才谈的过渡期一共有三个阶段,那么在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

    几件大事的发生,那么这里头涉及到文化,涉及到意识形态,涉及到政治制度,宗教

    的改革等等,那么对于其中,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因为您说过渡期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大崩溃以

    后,经济完全毁坏了,然后才有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经济它是怎么样恢复的?

    谢谢。

    朱孝远:首先,经济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然后,正是在早期革命以后,

    也就是16世纪以后,欧洲的发展是迅速的,有这么一些制度上的保证,一个就是产权

    明确了,过去封建财产的产权关系是不明确的,这块土地农民说是我的,领主说是他

    的。所以土地不买卖,产权明确,第二个情况,就是农奴的兴趣,农奴都废除了,自

    由农民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农业的投资,对工业的投资增加了。第三是分工开始了

    ,第四市场是规模经济生产了,第五叫做原工业化,就是工商业者,他们现在就是搞

    了prot…industrialization(原工业化),还有商业革命,所以,这么一些因素,还

    有就是新航路的开辟,那么为什么要有圈地运动呢?主要就是尼龙的问题,养羊,养

    羊可以好,养羊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也挺残酷的,把农民的地都圈起来,不让他们

    种粮食,以便追求效益,这就是因为资本的生产它是以追逐利润为起点的,它不管你

    是种粮食还是养羊,谁能赚钱就干什么,所以这里还有,有些农民生活还是倒退了,

    但是从总的来看,他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所以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旋转,经济

    结构大旋转,是和社会结构大旋转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在今天的谈话里面,我主要

    突出了人的主动因素的分析,而对被动因素的分析是分析得比较少。

    主持人:好,在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之前,我最后难为您一下。我希望您能用一句

    话告诉我们大家,欧洲为什么最早进入了近代社会,只能用一句话。

    朱孝远:我觉得,就是在世界范围来看,它过渡的阻力最小,而这个阻力最小,

    使得欧洲最早进入了近代社会。

    主持人:尽管数起来是两句话,实际就是一句话,因为它阻力最小。好,追求进

    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道别,下周同一时间再会。谢谢朱教授。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