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远征军 >

第4章

中国远征军-第4章

小说: 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的进攻;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政村率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第五 
十三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独立第二十四旅团。其中第十八师团部署在密支 
那、孟拱、孟关地区,专门对抗中国驻印军,第五十六师团部署在滇西怒江 
西岸,专门对抗中国远征军,其它师团、旅团分别担任阻击中国驻印军于缅 
北,阻击中国远征军于滇西的持久作战任务。 
     就在中、美、英首脑机关制定反攻计划的同时,中国驻印军就为打通中 
印公路作出了诸多的尝试。 
     1942 年冬,新编第三十八师曾派遣一个先头团配属一个炮兵营进入列 
多,并以 1 个加强连的兵力深入缅甸。不久,日军开始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以 1 个营的兵力包围了这个连达 40 天之久,双方经过几次交战,日军伤亡惨 
重,知难而退。这个先遣连为以后的部队反攻取得了进行丛林战斗的一些经 
验。 
     当时在原始森林中作战是一种特殊的战斗,看不到人烟,在茫茫林海中 
前进,全靠每人一把砍刀开路。树高林密见不到太阳,就要靠特别的指北针 
修正方向,一天也走不了几里路。日军的防御阵地,都设在要路两侧的密林 
中,形状为圆圈形,里面挖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还在大树上用沙包筑成一 
些小碉堡。面对日军的这种阵地,驻印军只有先用各种大炮进行全方位的轰 
击,把日军阵地的森林炸得枝叶尽秃,只剩下一根根枯焦的木桩后,日军的 
阵地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在炮击的同时,步兵挖掘沟壕前进,围绕日军阵地 
构筑包围工事,然后用迫击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机枪、手榴弹一齐向 
日军阵地射击,这样,才能彻底消灭日军。 
     新编第三十八师陆续进入野人山区的第一一四团和第一一二团,掩护 
中、美工兵修筑中印公路。1943 年 10 月,驻野人山的第一一二团,由防守 
转为进攻。根据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为了在缅北前线建立空军补给基地, 
第一一二团从塔家普出发,向新平洋推进,掩护工兵部队修建飞机场,作为 
反攻基地。为了确保新平洋基地的安全,部队必须向东南推进到大龙河和更 
的温江的右岸一线,建立沿河据点。 
     第一一二团进驻新平洋后,只留下一个连担任警戒,团主力向临干萨坎 
以东以南的于旁、加滚、卡道和大龙河与塔卡内河的交汇点前进。当部队进 
入于旁附近 600 米的高地时,发现高地前面有一块东西长 600 多米、宽约 100 
多米的林空,部队停了下来,并派出尖兵连搜索前进,当尖兵连越过林空进 
入森林之后,进入了日军的一个加强排的埋伏圈,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 1 个小时的战斗,日军全部被歼灭,而尖兵连除有几个重伤兵幸存下来 

外,也全部牺牲。 
    日军的主阵地在于旁林空以北森林中的东西两侧,约有 2 个连的兵力, 
他们的炮兵阵地摆在大龙河的南岸。于旁位于大龙河的右岸,是孟拱到新平 
洋的必经渡口,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一天傍晚,日军 1 个营的兵力,突然包围了于旁后面的驻印军阵地。这 
是第一一二团指挥所,但只有一个特务排的兵力担任警戒。在日军的猛烈攻 
击下,于旁高地阵地被突破,第一一二团的李克己营的第二连、迫击炮连的 
1 个排被困在长约 200 米、宽约 10O 米的范围内,粮食、弹药、饮水都成了 
问题,官兵们就想方设法就地找水,战斗中千方百计地节约弹药,打退了日 
军一次次的进攻,坚守阵地 50 多天,为部队的反攻赢得了时间。 
    12 月,孙立人率第一一四团增援于旁,第一一四团彭克立营第三连担任 
占领于旁高地的攻击任务,在空军的支援下,飞机连续几次向日军阵地投弹 
后,各种火力的炮火集中轰击高地的日军阵地,日军的火力点和掩体被驻印 
军的炮火摧毁,经过 4 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高地的日军被歼灭。第一一二 
团李克己营第二连,奉命攻击日军最后的主阵地,他们也采用集中火力摧毁 
日军火力点的办法,歼灭了主阵地之敌,取得于旁大捷。 
    1944 年 1 月,新平洋飞机场修好了,中印公路通车至新平洋。新编第三 
十八师全部及新编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到达这里,史迪威的总指挥部和前 
方基地也推进至此。史迪威、孙立人到于旁阵地向官兵们祝捷并颁勋授奖。 
然后命令新编第三十八师左进攻打太白家,第六十五团右进进攻打洛。新编 
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沿大奈河南岸利用森林作掩护,开路前进,出其不意 
地迂回到百贼河的日军后背,将日军包围,经过激烈的战斗,于 1 月 25 日, 
全歼日军冈田大队 700 余人。日军大队长冈田中佐跳河自杀,第六十五团乘 
胜进攻打洛;2 月 1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占领太白家。至此,驻印军全部肃 
清了大龙河及大奈河沿岸的日军。 
    1 月至 2 月上旬,新编第三十八师的 3 个步兵团、2 个山炮营、1 个重炮 
营和其他师直属部队,全部投入战斗,攻打下一个目标——胡康河谷的军事 
重镇孟关。孟关距于旁约 50 公里,是缅北的军事重镇,地处胡康河谷要冲。 
日军第十八师团集结了 7 个步兵营、2 个山炮营、1 个重炮营、1 个战防营于 
孟关地区,在孟关及其外围据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据险固守,阻 
止驻印军的进攻,以掩护日军第十五师团即将对英帕尔的进攻。破坏驻印军 
反攻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计划。 
    史迪威决心乘驻印军攻打打洛、太白家胜利后的斗志,不待英军从英帕 
尔发动进攻,也不等远征军横渡怒江而进,立即挥师南下。令新编第二十二 
师主力由康道渡过大奈河,直趋孟关;新编第三十八师自左翼迂回切断日军 
后方交通,对孟关的日军形成夹击之势。 
    廖耀湘遂命第六十五团第一营自打洛出发,经大树班向伦京迂回,团主 
力自西南方向侧击腰班卡,他亲率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横渡大奈河。2 月 23 
日,新编第二十二师攻占了腰班卡和拉征卡等日军据点,摧毁了日军的左翼 
防线后,乘胜直趋孟关,3 月 5 日,新编第二十二师攻占了孟关。 
    与此同时,孙立人率新编第三十八师主力于 2 月 9 日从太白家出发,向 
东作大规模的深入迂回,该师第一一四团和第一一三团担任主攻任务,第一 
一二团为师的预备队,在炮火的支援下,第一一四团和第一一三团全体官兵, 
从南、北两个方向向日军中心阵地夹击,日军的外围据点一个一个地被摧毁、 

占领,进入瓦鲁班以南地区。两个师完成了对日军第十八师团的包围态势, 
随即兵分两路,一路穿过密林绕到瓦鲁班南面,切断日军的后方交通,一路 
自东南围攻瓦鲁班。3 月 9 日,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首先攻占了瓦鲁 
班,与新编第二十二师会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乘胜前进,9 日,一举攻占了 
高沙坎,胡康河谷的日军全部被肃清。此次战役歼灭日军 1500 多人,还缴获 
了大批武器、弹药、车辆等物品。驻印军进入孟拱河谷。 
    日军第十八师团集结其第五十六联队及第五十六师的第一四六联队退守 
胡康、孟拱河谷的分水岭——坚布山。日军携带着 30 多门大炮,在坚布山隘 
构筑工事,企图固守。坚布山北起丁高沙坎,南至沙杜渣,全长 50 余里,两 
边都是崇山峻岭、高树密林,只有一条狭窄的路由深谷中经过,沿途山上都 
有日军据守。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辟道前进,对坚布山的日军 
南北夹攻。19 日,攻克了这个天险,驻印军继续南进,相继占领了高鲁阳、 
沙杜渣,从而驻印军占据了缅北天险,孟拱河谷大门被打开。 
    孟拱河谷是沿孟拱河两岸谷地的总称,它纵长 70 余里,东西约长 7 里, 
河谷两边都是 1000 英尺以上的峭壁。孟拱城位于水陆交通中心,有孟拱河、 
南英河作天然屏障,与密支那、卡盟互成犄角,是军事重地。这里每逢雨季, 
山地泥深过膝,平地顿成一片汪洋,水流汹涌,因此易守难攻。日军以第十 
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主力和新增援的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六联队全部布置在 
孟拱河谷,企图凭借山川有利地形,逐次抵抗驻印军前进。 
    中国驻印军决定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歼灭这股日军。以新编第二十二师 
附战车营沿公路突破日军的纵深地带,夺取甘马因;以新编第三十八师由东 
面向日军后方迂回,进行夹击,夺取孟拱。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战车、空军的 
帮助下,迅速击破了瓦康、瓦拉渣、马拉高各地的日军。5 月 1 日,该师进 
至英高塘东西之线与日军对峙;新编第三十八师先后攻占了高利、马兰,5 
月初占领曼平后,以第一一二团从山林中开道前进,绕过瓦兰。26 日,该团 
秘密迂回到甘马因南面的西通,并向守在这里的日军进攻,一举歼灭日军 900 
多人,切断了甘马因至孟拱的交通。 
    新编第二十二师附第五十师第一四九团和战车营,从 6 月 1 日将日军第 
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六联队 8000 多人,包围在索卡道地区。经过 
9 昼夜的激战,歼灭日军 6000 多人,日军残部泅水南逃。16 日,攻占了甘马 
因,与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会师后,又攻占了沙貌,切断了盘踞在孟 
拱的日军后方联络线。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四团于 6 月初由曼平南下,于 
6 月中旬攻占了孟拱以东 12 里处的巴陵杜,切断了孟拱到密支那间的公路和 
铁路交通,与占领西通的第一一二团及由甘马因进攻孟拱的第一一三团相配 
合,对据守孟拱的日军第五十三师,第二师团各一部及炮兵第五十三联队约 
7000 多人,构成三面合围之势。经过 3 天的激战,日军渐感支持不住,残部 
泅水脱逃。25 日,全歼日军,攻克孟拱。至此,除了密支那以外,缅北的日 
军大部分被歼灭。 
    密支那是缅北的行政中心和缅北铁路的终点,城西和城北都有飞机场, 
公路四通八达,伺中国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密支那北与葡萄、孙布 
拉蚌,东与瓦霜、洪劳,南与八莫,南坎,西与孟拱、英多,都有公路相通, 
密支那是一座水、陆、空俱备的交通枢纽城市。密支那周围多山,中间是一 
个小平原,地形稍有起伏,遍地都是幼年林和耕地,缺少隐蔽。为了夺取密 
支那,1944 年 4 月 21 日,中美编组了 3 支混合突击队,分别是:H 支队由美 

军亨利上校指挥第五十师第一五○团、美军第五三○七团第一营、兽力辎重 
团第三连、山炮一连;K 支队由美军金尼逊上校指挥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八 
团、美军第五三○七团第三营;M 支队由美军麦吉上校指挥美军第五三○七 
团第二营、克钦突击队。各队分别于 4 月 28 日至 30 日由孟关南下,经悬崖 
峭壁,入丛林密集的库芒山区开路前进,深入日军的后方。5 月 16 日,H 支 
队的美军一营到达密支那西郊巴马提,控制了伊洛瓦底江渡口,第一五○团 
同时到达密支那西机场以南的南圭河并切断密支那至孟拱公路。17 日晨,第 
一五○团向密支那西机场发动攻击,守卫机场四周的 100 余名日军从睡梦中 
惊醒,仓惶抵抗后向市区溃退,第一五○团乘胜向市区进攻。20 日,攻入市 
内火车站,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在通讯联络中断的情况下,第一五○团因 
伤亡惨重,补给不上,又无炮火和空军支援,日军乘机反攻。经过几次拉锯 
战,车站又被日军夺去,第一五○团退守西机场。 
    此时,M 支队已占领密支那北郊的锡塔普尔、K 支队占领密支那东北的遮 
巴德,第八十九团也全部到达、中美混合突击队的力量占优势。但由于美军 
指挥上的失误,多次对密支那进攻,都进展不大,各线支队因气候恶劣,地 
形不利,奉命在现驻地构筑工事、搜索敌情。 
    6 月 15 日,各支队采取坑道战术,利用强攻和坑道并用的战法,才有所 
进展。7 月,中美联军加强了空中支援,密切步、炮兵的协同,对要攻取的 
目标,先由空军进行“地毯”式轰炸,再由炮兵施以密集的火力射击,彻底 
摧毁日军的防御工事后,步兵再突入日军阵地,肃清残敌,密支那城就这样 
一块一块地被攻占。7 月 31 日,密支那市区大部分被中美联军占领。 
    8 月 2 日,日军残部在密支那城北负隅顽抗,第五十师派出轻装敢死队, 
分组潜入日军阵地的后方,将日军的通讯设备完全切断,3 日拂晓,各部队 
向残存的日军发动了总攻击。日军残部过江逃窜,没能逃走的日军,大部分 
用手榴弹自杀。5 日,所有残敌被肃清,中美联军占领密支那。 

                     八、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 
                                     
    中国远征军重新组建后,立即着手准备滇缅战役,这时的中国远征军都 
换上了新式武器装备。1944 年 4 月,滇缅战役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远征军 
司令部也由楚雄推进到永平、保山间的一个村镇里。远征军为策应驻印军攻 
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攻击集团, 
第二十集团军由第五十三军(辖第一一六师、第一三○师)、第五十四军(辖 
第三十六师、第一九八师)及第六军的预备第二师组成,由栗柴坝、双缸桥 
间渡河,以腾冲为攻击目标,以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为防守集团, 
第十一集团军由第七十一军(辖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新编第二十八师)、 
第二军(辖第九师、第七十六师、新编第三十三师)、第六军(缺预备第二 
师,该师由第二十集团军管辖,辖新编第三十九师)组成,负责防守怒江的 
东岸;又以新编第三十九师、第七十六师、第八十八师各派一个加强团渡江 
攻击,以策应第二十集团军的攻击。 
    腾冲是滇西的战略重镇,也是对外开放的商埠。日军占领腾冲后,在这 
里设立了滇缅战区总司令部,驻有步兵第十五军的一个精锐师团,日军在这 
里进可以越过怒江窜扰昆明,退可以直达缅北中心密支那。 
    预备第二师(辖步兵第四团、第五团、第六团、直属队)担任此次战役 
的先遣任务。该师原属第十一集团军第六军建制,1943 年秋,预备第二师曾 
在腾北一带打游击,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地形并负责掩护远征军失败后撤 
退回国的伤残人员的安全,第二○○师戴安澜师长的遗骨就是这时被运回国 
内的。不久,预备第二师改属第二十集团军,驻扎在保山及怒江东岸的漕涧 
一带。预备第二师的任务是强渡怒江,占领渡口阵地,然后越高黎贡山,占 
领腾北桥头,以便集团军主力包围并歼灭腾冲守敌。 
    怒江源于青藏高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间构成怒江峡谷,谷深流急, 
水势汹涌。该师把渡江地点选在漕涧的西边,这里是保山经高黎贡山至古永 
或腾冲的石板骡马大道的中间渡口,江面宽约 300—400 米,水深约 20 米。 
当时日军在渡口两岸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