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一个31军老侦察员的战地日记 1947年-1950年 >

第15章

一个31军老侦察员的战地日记 1947年-1950年-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体力出了问题,当是就觉得全身从内往外寒冷打颤,一点力量也没有了。这时,救护船都靠近了大桥,开始我还可以举起手来,后来手也举不起来了,眼看着就要下沉了,水一口一口地往肚子里灌。还好,就在要下沉的时候,后面的救护船到了,将我救起,这时我离大桥还有100多公尺。上了船就觉得全身很痛,头发涨。上岸后,我被送到了军医院,休息了有两个小时。在回驻地的路上,突然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经军医诊断,说是肺部血管被海水冲破,就给了止血药片吃。说是问题不大,很快就会好的,只要血管不出血,就没事了。      
  第三十九章 首去金门    
    1950年2月27日    
    前几天吐血,今天不吐了。已休息了几天。今天,军侦察处来发竞赛奖品。我是二等奖获得者。觉得这是党给的荣誉。也和给了我一个新的任务,更好地完成游泳任务,提高技术,为完成期待的越海侦察任务努力训练 
    1950年3月2日    
    短期的游泳集训结束了。在这次集训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了游泳技术,还学习了英雄的战斗作风。这次来集训,我编在了92师侦察连二班。厦门越海侦察英雄胡维志的班长,张文升的班副。和他们相处了三个月,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学到了英雄的作风和经验,这对未来的金门越海侦察打下了思想基础和侦察技术的基础。今天,离开了英雄的班长和班副,回到了莲河自己的连队。回来后就听说要组织短期的游泳训练,准备完成渡海任务 
    1950年3月6日    
    今天,我们师侦察连的一排全部到小登岛的西端驻防,进行战前游泳训练。由于小登岛的前堡和后堡两个村庄。都被敌人炮弹炸坏,同时为了防炮,我们就住在小登岛西头的一些牛耳洞里。每天学习6个小时的游泳,由我和杨永宗同志担任教员。杨永宗被编在一班,我还在二班。今天上午到了后,就下水游。在这里训练,除了学习外,还得随时准备防炮。敌人一直不停地打炮。  
    1950年3月23日
    三排长孔庆林和副队长范友良、侦察员李树本、张明标,首次去金门越海侦察,我师的登陆点,没有完成任务。下午开会,进行讨论,然后重新报名。所有的侦察员都报了名。晚上,上级批了下来。这次的越海侦察,由指导员王俊上带队,侦察员有我和杨永宗,上次的只有李树本,我们四人前去完成越海去金门岛的侦察任务。在没有出发前,当晚,我们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思想、技术、物资、手段等等)。  
    1950年4月1日    
    经过几天的准备,最后定下了侦察方案,上级已批准。越海侦察,对我们年轻的部队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举,没有经验可循,连国民党军可能也没有料到的。抵近观察,在陆地,在战前,对我们侦察员来说,是家常便饭。而越海到敌占岛屿去抵近观察,是没有先例的,我们在这方面是没有经验的。虽说渡江的时候,我们部队也搞过渡江侦察,但那种情况相对容易的多,因为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可以迅速地撤离。但在海岛就不行了,一旦被发现,就没有机会了。所以,第一次失败,可能也有这方面的担心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战士具备了不怕死的决心,人间的奇迹是可以创造出来的。经过各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有成功的把握。于是,在3月30日晚上,我们四个人,驾驶着小方船(此船宽一公尺,长两公尺),向敌占岛屿大金门狮山右侧的凹部驶去。小登岛离大金门约有8里多路,经过两个多小时,在拂晓前,我们抵达了敌岸。为了在白天观察不被敌人发现,我们利用在小登岛观察好的一块礁石,作为我们的隐蔽地。我们将小船沉在了水里,人用海泥伪装,卧在石礁的隐蔽地方。这里,当面离敌人只有100公尺,敌人的岗哨在白天就在我们身边晃游。左边距敌200公尺,右边距敌1500公尺。由于敌人前面的滩头都用爆炸物和障碍物堵住,白天只要敌人看不到,天黑下来就不怕了。在这样的地点观察,一天都不能活动,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和忍耐性,克服一切的痛苦。天亮了,敌人的岗哨、障碍物都看的一清二楚。我们每个人将看到的一切都标在了要图上。任务一个上午就完成了,但是,完成了却不能走,得等到了晚上才能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过得非常的慢,同时由于卧的时间太长了,还老想睡觉,所以那个罪是没法说的。  天终于黑下来了。在天黑透了之后,我们才开始活动。我们起出了船,准备返回小登岛。在我们的船划出了不远时,起了东北风,开始风力不大,后来风越刮越大,浪头向我们的小船不停地打来,小船内的水就要满了。这时,划船的只有渔民出身的李树本一人了,因为我们都掌不住橹了。为了不使小船给风刮到金门,指导员向外掏水,我和杨永宗用木板帮助李树本划船。方向改向了大登岛。我们当时考虑的即便不能在大登岛登陆,也要在厦门市登陆。就这样,我们在海里与大风大浪搏斗了6个小时,终于在大登岛登陆了。  回来才知道,这一晚上,师部急坏了。师里派出了四条汽船到海里找我们,由于我们的船实在太小,海又那么大,天又黑,他们没有发现我们,我们也没能看到他们。就是看到了,情况不明,我们也不会去招呼的。师首长都是一个晚上没睡。  当我们在第二天早晨由大登岛回小登岛时,船还在两岛的中间呢,师长付小甫就开迎接我们了。我们胜利地完成了渡海侦察的任务。侦察清楚了我师准备渡海登陆地的情况。(滩头宽度,纵深长度;泥滩的宽度,纵深长度;地堡的数量,大小的配置;兵力的数量,障碍物的设施……这些都要搞清的,都要一清二楚地标在要图上。)我们四个人虽然受了点苦,但是这苦很值,我们是为将来的渡海登陆提供了胜利的保障。在我们四个人渡海侦察的同时,炮兵的两个营都没有离开过炮位,三条汽船的同志们将汽船的机器始终开着,随时准备抢救我们。      
  第四十章 三闯金门        
    1950年4月11日    
    昨晚接受了任务,越海护送关系(派到敌人内部去的。这种人两面做工作。)去大金门。领导指派我和杨永宗、李树本、霍长江四个人。
    我们四个加上关系,天黑下来后就从小登岛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航行,我们抵达了金门。在航行中,敌人的探照灯一直照个不停,有时,我们的船给他照着了,我们就马上来个左右航行,避开了探照灯。因为我们船小,在瞬间躲开,敌人反应不过来。  当我们在狮山突出部抵岸上路,接近敌人的铁丝网时,由于关系太紧张了,不慎发出了声响。敌哨兵听到了声响,就向我们打了一个弹夹的子弹。子弹从我们的头顶飞过,当时,我们全卧倒在地。我们趁着敌人换弹夹的空隙,立即向后退着爬行。由于我们很镇定,采取了这样的退的办法,敌人再没有打枪。光听到敌人在讲:为什么打枪?打枪的敌人说:“长官,有敌人!”“在哪?怎么没有?惊慌失措!”敌人的岗哨肯定是发现了我们,由于天黑,他射击后就失去了目标,又挨了一顿训,错误地认为是看错了。万幸!我们只好撤了回来,任务没有完成,但是也没有损失,从政治上来说,造成了敌人的错觉,会使敌人更加惊慌不安,草木皆兵。但是经过今天的行动,也为今后的越海侦察积累了经验。  
    1950年5月18日    
    金门守敌怕我军第二次登陆金门,在其滩头便于登陆的地方,都设上了爆炸物。由于敌方地雷缺,就把飞机用的炸弹改装后埋在滩头上。这是一种爆炸力强,杀伤面积大的爆炸物。过去,历次战役都没有发现敌人用这种爆炸物,这是一个新问题。怎样破坏呢?固然用炮兵可以破坏,但是炮兵不但是为数不多,他们还有压制重要目标的任务;就是炮兵多,你炮弹不能直接命中炸弹,它就不能爆炸。当发现此种障碍后,步兵都在为此而着急。怎样来破坏呢?登陆之后,一旦破坏不了,发生爆炸,那伤亡和损失会是很大的。伤亡几个人,在大陆还可以接着上去人,但是在海岛就不行了。第一次金门失利,就是运输部队上不去,眼看着咱们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就是不能上去支援,最后全军战斗到一个人而不复存在了。领导也为此而着急。后来步兵那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知道敌人这种炸弹的埋设和怎样的引导爆炸,我们就可以排除。步兵提出问题后,师首长就将这个意见转到了侦察连,问我们能否去金门将敌人的这种炸弹给搬一颗回来。这事哪叫搬啊,我们能搬回你步兵还用研究吗?经过我们全体侦察员讨论后,认为可以去搬一个回来。于是师首长就批准了行动计划。  上级决定由于荣队长和孙保山、我、李树本、杨永宗五人去。在出发前,我们用四天的时间,专门研究了爆炸物的性能、结构,通过研究,一致认为敌人利用炸弹作为爆炸物是肯定的,而不是另一种新的爆炸物。炸弹的引信是触发的,敌人一定是另安装了引信。由于其体积大,都暴露在外面,一定是用拉发或者电发、拌发,而不会是用压发的。只要我们的动作谨慎,就不会出问题。  昨晚我们五人出发了。经过在海里一个多小时,就抵近了敌人的滩头。我们悄悄地从海滩开始向敌人的纵深摸,当接近铁丝网时,看到了在铁丝网内有一个黑东西。我们就用铁丝钳子破坏了铁丝网,进入铁丝网后立即向黑东西前进,用很慢的速度摸进了离铁丝网大约有两公尺,我首先摸到了一根细铁丝,接着于荣也摸到了一根铁丝。于是,战友们都到了我们两后面,我俩就顺着铁丝向前摸去进,很快就接近了那个黑东西。  当我到了眼前一看,啊,炸弹!炸弹埋在土内约有三分之二,上部还用石块围着,其顶端有好多的细铁丝伸向四面八方,经清点,共有11根。为了慎重,我们查看了炸弹的引信。经细致查看,原来敌人是将炸弹的引信拿掉后,换上了美制手榴弹的引信,其11根铁丝都是捆在了拉火串销圈内。我们就用手将串销扳倒,将铁丝用钳子剪断(留下约12公分作为步兵训练用。)。炸弹埋在土里,我们没有带铁锹,就用手扒土,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土给扒开,把炸弹给搬出来了。在搬的过程中,为了怕在炸弹下方还有爆炸物,我们对它的底部做了全面的检查。我们用四个人搬起,两个人抬着向后慢慢退,一直退到了海水里。我的浮水衣捆到了炸弹上去了,万一被敌人发现,一个人拖着就可以先将炸弹带回去。我的水量比他们好,不穿浮水衣也能游回去,问题不大。我们找到了来时的小船,胜利地返回了小登岛。  我们用了6个小时就从敌人的眼皮底下给偷走了一颗炸弹,敌人一定很震动,很恐慌。虽然只是一颗炸弹,但是解决了步兵登陆不放心的大难题。同时,也给我们侦察兵积累了越海搬炸弹的经验。  
    
  第四十一章 再上金门(最后一节)    
    1950年5月23日
    金门守敌怕我人民解放军登陆金门,而他们不能早点发现,于是就在大金门管噢头狮山之间的海内,名叫西礁的一块小礁石上,每天派出一个小分队,担任警戒,以便能提前发现我们的登陆部队。这支敌人的小分队,早出晚归。我们发现了敌人这个举动,掌握了他们的规律后,领导就决定消灭他们。上级批准了我们的计划,决定从军侦察营和93师侦察连挑选出18人参加战斗。我们93师,由范友良副队长带领,有我、杨永宗、李树本、张明标、孔庆林6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军侦察营组成两个战斗小组。于昨天黑夜里出发。  送我们的小船到了离西礁大约还有100公尺,我们就下水游泳到了石礁。敌人这时还没有发觉我们,我们就分成3路向上摸。当我们摸到了西礁腰部时,就发现了帐篷。这时敌人还是没有发现我们,我们这时虽然看到了敌人的帐篷,但是没有发现敌人的岗哨在哪里。这时,我们的动作就更肃静,更警惕。这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在想,要出敌不意,消灭敌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瞪着大大地,手枪冲锋枪都是握的紧紧地。每个人都是胸贴地皮,向前摸进。根据领导安排,我和杨永宗、张明标在最前面,张明标居中,我居左,杨永宗居右。当我们三人摸到了离帐篷只有5公尺时,听到了帐篷里有鼾声。我想,敌人都睡觉了吗?不能!警觉告诉我,一定有岗!当我们三人又向前摸了一公尺时,这时已看到帐篷口了,就在这时,坐在帐篷口的敌岗哨发现了张明标,突然向我们发射了一个长点射,大约有8--9发。就在敌人开枪的同时,张明标同志的手枪也响了,打出了6发子弹。敌人开枪在前,当张明标举枪射击时,他的右前胸已经中了敌人的三发子弹。张明标同志在中弹的情况下,还是仍然用右手向敌人还击了6发子弹。将敌岗哨击毙。如此同时,我和杨永宗同志用冲锋枪向敌帐篷狂扫。我们射击的同时,军侦察营的一个组也到了,同时向敌帐篷猛射。我打了两个弹夹子弹后,看到兄弟组的人到了,就跑向了张明标同志。这时,张明标同志已经卧倒在地,仍坚持用左手持枪向敌帐篷射击,我来到他面前时,看到血已流了一地。我将他的枪夺下,让他用手按住伤口,我很快打开防水急救包,给张明标同志包扎伤口。这时我才看到,张明标同志的右胸靠肩处,被敌人打穿了三个枪洞。我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包扎好了。在我包扎时,枪声已停不响了。我们的人已冲进了敌帐篷。敌帐篷里睡着6个人,5个被击毙,一个重伤。在我们消灭帐篷里敌人的同时,军侦察一连的那个小组,绕到了敌后,发现了敌人的小木船一只。当他们向小木船靠近时,我们这边的枪就响了。枪声惊动了看小船的敌人,他们知道不妙,就从船内跳进海里,企图向敌金门岛游泳逃命。军侦察一连见敌逃跑,就追上去,要捉活的。纪百昌同志很快就追上了敌人,将这名敌人给捉了回来。这时我们在礁上战斗的同志已将战场打扫好,共打死敌人6名,活捉一名,战斗共时约20分钟。我们带着俘虏返回小嶝岛。在我们战斗时,金门守敌一枪也没放。后来才知道,他们有讯号规定,由于我们突然的袭击,敌人没有来的及发出救援信号。这次共击毙敌排长3名、班长3名,活捉排长一名,班长一名。到了小嶝岛后,重伤的敌班长死去了。我们回来后立即将张明标同志用船送到了莲和的医院救治。  
    1950年6月8日
    今天全连集合,由指导员王俊山宣布了师党委的批准决定,这次渡海战斗侦察连有功人员和等级,我为二等功。    
    1950年6月21日    
    连里决定让我担任小嶝岛至莲河的运输任务。我们共有三人,我和杨永宗、霍长江。从此每日驾驶两只桨的木船在海上航行。    
    1950年7月3日    
    接到通知,去检查体格,到空降兵去。准备进入朝鲜。二等功以上的人,身体合格就可以去。侦察连我和杨洪赫两人合格,于今天到了师部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