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

第31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第31章

小说: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逻
辑性,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精练程度。

不同题材的论文,体例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法与风格。
但是,一般论文大体上的结构,可以由下面几部份组成。
题目应以醒目、简练、明确的语言反映论文阐述的中心内容,使

读者由此迅速判断有无阅读价值。例如: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1)(雷树人)
《使中学生从物理课学到一些研究方法》(2)(董振邦)
《中学生学习〈电场〉一章的心理分析》(3)(王致亮)
《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与物理教学》(4)(乔际平)
序言一般的论文都在文章的开头非常扼要地说明一下,为什么要

研究这个问题,写这篇论文,想解决什么问题,这篇论文在物理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这是论文的主体部份,正文的安排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
分明、详略得当。要求作者正确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充分
利用第一手材料,详细、完整、而又重点突出的论证自己经验或研究成
果,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论文的水平。使人们读后受到启发、感到有新
意、有收获,对改进物理教学有帮助。

概括性结语在正文后面用简短的语言,简要概括论文的要点,或
对研究成果未尽善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如果这篇论文或研究成果在撰写与研究过程中,得到某位专
家、名师的指导,或研究单位同志们的大力协助,有必要的话,可以在
最后附一句表示感谢的话,这也是个礼貌问题。

附录通常把详细的原始数据、实验记录、公式推导等不便于放入
正文中的资料,以附录的形式放入文章的最后。

参考资料在附录的后面,应该按主次顺序,有序号的列出撰写论
文,或作专题研究时,自己亲自阅读,并对论文有重大参考价值的主要
文献,以便别人考证或进一步继续进行研究。引用报刊、杂志文献一定
要写明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作者姓名、单位等。引用的一些重要
观点与结论最好说明页码。

5.如何撰写质量高的论文
如何理解质量高?我们认为衡量一篇经验文章或教学研究论文质量
的高低,有两个主要标志:即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学术价
值,指的是论文对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理论问
题,与暴露出的矛盾问题,急待解决的一些教学规律问题,在理论上提
出的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对某些问题有创见、有新意;方法上探索出
某些行之有效的、符合教学规律、认识规律的好方法,并为物理教学专
家认可的。所谓社会价值,指的是论文对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问
题有推动与促进作用,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影响,对物理教学中存在
的某些难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为广大物理教师所承认的。要达到以上要
求教师应该做到:

(1)要有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随时注意观察、总结、积累第一手材
料,并细心地加以分析、归纳、整理。另外,要有物理教学研究的基础,
在“研”字上下功夫。
(2)不要停留在经验积累的阶段上,而要努力学习物理教学论、物理
方法论,物理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的理论,要用这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
教学工作,指导研究工作,指导经验文章与研究论文的撰写。
(3)随时注意查阅有关资料,积累资料,学习别人的经验与研究成
果。经常与外界交换信息,了解物理教学、教改动态,把握住研究方向,
站在物理教学改革的前沿,千万不能闭关锁国,孤陋寡闻,把自己封闭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今的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改革,应该是一个
“开放系统”,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写出的经验、论文才有水平。
(4)要有一定文字能力,把问题说清楚,并注意提高写作水平。写作
能力不强,这大概是理科教师的一个弱点,这也是物理教师不愿意动笔
的原因之一,必须加以克服。
6.撰写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写作之前要有写作提纲,它是论文的框架,也是写好论文的必要
条件。编写提纲时,要确定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内容,论文应该划分
几段,各段落要说明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注意各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
(2)文章结构要严谨。简明、朴实,层次清楚,逻辑性、针对性强。
要说一个问题就把它说清楚,说透彻、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
(3)经验性文章,要把自己的经验突出出来,内容要具体,并使之条
理化,要把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利别人学习或推广。论证性

文章,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论据充分,最好要有典型事例,或调查研究
的数据为依据,避免发空议论。研究成果性文章,要比较详细地说明自
己的指导思想,阐明研究方法及简要过程,研究成果要做到真实,完整
而且准确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水平。

(4)要有诚实的科学态度。任何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真
理,应该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做到
恰如其分。对自己的经验或研究成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在文章结尾
部分交待清楚,以便别人在你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别人对自己文章提出
质疑时,要谦虚、谨慎、据理说明。对别人文章的观点、理论有不同的
意见,也应该以理服人,采取商榷、讨论、研究的态度,各抒己见,百
家争鸣,这才是学者的风度。
(5)初写文章的同志,大都是经验性的,体会性的,或知识介绍性的
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就事论事,只写出自己是如何做的,有什
么体会,只回答了“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
题就应多实践、多研究、多学习,从根本上下功夫。
三、论文的评价

有关物理教学内容的文章,一般可分为教学经验、教学研究文章、
学术性论文,这不是绝然划分的,它们之间有区别,有联系,对它们的
评价,可有以下标准供参考。

思想性文章的观点、内容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符
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否有利于贯彻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目
的、要求。

学术性用理论物理的观点说明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性问题没有
科学性错误。文章的基本观点、指导思想、研究方法有新意、有创见性,
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见解。能从现代物理教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出
教学基本规律。

实用性对解决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参考价值,对物
理教学改革有指导作用。

怎样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君伟凌瑞初

一、物理课外活动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参加学科讨论、制作科
技模型、观看实验表演、进行现场参观、阅读课外辅导文章、参加各种
竞赛,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
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
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
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
课本,但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


物理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物
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1.物理课外活动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
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
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
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
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
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照相机
原理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摄影小组活动,学生会对照相机的原理更加
深刻地理解。学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
自制望远镜,学过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等等,学
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中,看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
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了一些物理规律、原理以后,要使学生更加深刻
地理解这些规律、原理,光凭做习题是不行的,可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
搞一些小制作。例如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可让学生自
制一个测力器;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让学生自制一个浮沉子;学过
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自制杆秤等等。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实验
还可让学习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小实验,例如用大小广口玻璃瓶两个、木
板、铁丝自制一个量热器测定物质的比热;自制验电器、指南针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
生的能力。

2.物理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
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
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
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
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
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
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
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
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
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
生会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和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
生的体验。”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
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物理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
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
知欲望。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而
从这一点上看物理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
到提高。

二、物理课外小组活动
的组织与指导

(一)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组织原则

1.师生共同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物理课外小
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
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兴趣,发挥其特长。对不同的学
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意培养少数“尖
子生”,必须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通过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来吸引更多
的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兴趣,
发展其特长。同时搞好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需要发挥物理教研组全体老
师的力量,每个老师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不同,就可以给学生提供
较多的,各具特色的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一个好的教
师群体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保证,是搞好物理课外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
课外活动只有一、二个教师去搞,势必带来力量不足,内容贫乏,形不
成声势。

2.活动性、实践性原则
物理课外小组的组织应该注重活动性、实践性。枯燥乏味的说教是
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是课外物理小组活动的基本
特点,老师在辅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既动
脑,又动手,否则就失去意义。从找资料,定课题,阅读文献材料、做
实验、搞制作、观察、记录到获得成果,都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能
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
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同时在活动中学生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课外
阅读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检
验理论的指导作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认
识结构,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
题或经历失败,只要老师指导得当,善于启发,及时鼓励,反而更加能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锻炼意志。学生在实践中,能亲身体验到自我创造的价值。

3.自主性原则
物理课外小组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这是一个学
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应处于主人的地位。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
而教师只是作为媒体从旁起传导、咨询和帮助的作用。各种活动都要放
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述关系的处理,旨在调动两个积极性,既有
教师的积极性,又有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改革最终要形成教师爱教、学
生爱学的局面,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抓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增强他们的求
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在发展兴


趣的基础上,能够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师
生的感情,使学生形成优秀的气质特征,这是素质教育的很好途径。

4.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的原则
开展物理课外小组活动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更多更好的
条件。从客观上讲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城市和农村学
校的物质条件、教师的配备情况都有差异,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
宜开展活动。主观上应想办法创造条件,作为物理教师首先应该有积极
性,要明确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主观
上的努力可以弥补一些客观上的不足。客观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
量,图书、实验室的设备,物理教师可以动手自制设备和教具来满足活
动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争取社会的支持。

(二)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

物理课外小组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根据学校
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学科小组
这种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又有密切的联系,有一
定的研究专题和中心内容。这种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