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22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痴所覆,流转於险道,佛为放光明,离垢神能证。】
  这是离垢光明主空神他的赞颂。离垢就是远离烦恼,远离一切污染,叫做「离垢」。众生很可怜,『痴所覆』,贪瞋痴,三毒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是痴,如果他不愚痴,他就不会起贪瞋烦恼。为什么起贪瞋烦恼?愚痴,没有智慧,不明事理真相。随顺贪瞋痴,那就『流转於险道』,险道是三恶道,感得三途苦报。要靠谁来帮助他?除佛以外没有人能帮助。佛慈悲,能在恶道里头现身,应以畜生身得度,佛现畜生身。我们在佛门一个小册子里面看到,《物犹如此》,这里面记载不少的公案,佛眼观察畜生道里面的畜生,看到有几只猪,这个小猪群,这猪可怜,佛也示现成一只猪,在这猪群里面天天跟这些猪讲经说法,这些猪都得度,这个例子我们能够相信。这猪群里头有能得度的,有不能得度的,什么原因?过去生中曾经学佛,临终时候一念错了,得这个身。但是佛法所薰修的,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佛法种子还有相当的力量,佛去帮助它,它行,它能接受。佛跟它说什么法门?决定是说念佛往生法门,这个法门是究竟度脱,畜生里头念佛往生的不少。
  谛闲法师早年在温州头陀寺做住持的时候,他庙里头一只大公鸡往生,他把这个故事常常讲给大家听。大公鸡每天跟著大家一起念佛,有一天大家念佛念完了,这只公鸡还在佛堂,它不走,香灯师要关门,赶它走,它跑到大殿当中,面对著佛像,叫了三声,死了,站著死的,所以老和尚把它当作出家人一样,荼毗安葬在山后。我们想到这只公鸡,前世一定是个出家人,修行的功夫也不错,临终一念之差变畜生身,它有灵性,它还知道念佛。过去我们在台湾,好像是在高雄,哪个地方我记不得,有一只狗,也是每天跟著出家人上早晚殿,它上早晚殿,到大家打三皈它就走了,以后被一个出家人发现,大概它从前是这个庙里面的住持和尚,为什么?打三皈他就走了。有一天把这只狗叫来训它一顿,「你现在是畜生,不是方丈,课诵没有做完,不可以离开。」把它训了一顿之后,果然就乖乖的,到课诵完了跟大众一起离开。好像以后过了几个月之后往生了,所以有人说它的前生是这个庙里头的老和尚,它有灵性,它修得还不错。为什么堕畜生身?执著这个寺庙是他的,舍不得离开,所以只有投畜生道,还在这个寺庙里头。这些故事很多,我们听了很多,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能度他,佛知道前因后果,佛知道他生生世世的行业,所以佛说法契机,能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三卷)  2001/7/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空神偈颂第九首:
  【智慧无边际,悉现诸国土,光明照世间,妙音斯见佛。】
  这是深远妙音主空神他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我们看到他得的法门是「普见十方智光明解脱门」,这是表说法,我们在赞颂里面学习。『智慧无边际』,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学了佛之后才晓得,人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在求觉悟。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常常也反省,也在思惟,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他老人家最后的结论,一句话:「不如学也」,学就是觉悟。我们在佛法里面看到的,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个阶位,无非是步步高升,提升自己的品位。怎么提升法?提升自己的觉性,这是非常明显的为我们显示出来了;儒家没有这样明显的启示,在佛法里这么样的明显。我们真正要觉悟到,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皆是菩萨学处!菩萨这个名号是从古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由此可知,真正发心求觉悟的人,这个人就叫做菩萨。佛法里头殊胜,用现在的话来讲,他真的是民主自由开放,佛不专制,佛不执著,佛的经典决不是说非佛所说的不能称为佛经,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五种人说经他都承认,五种是五类,每一类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说一切众生所说的只要与佛的宗旨相同,佛都承认这是经,跟他所说的没有两样。什么样的原则?从觉性里面说的就一样,从迷情里面说出来的,那跟佛就不一样,佛的迷情断尽了,所以说他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实在讲,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叫它做「情」,悟的时候叫它做「智」,所以转迷为悟,转情识为智慧。迷情作主,这叫凡夫;智慧作主,这叫圣人、叫佛菩萨。由此可知,转凡成圣跟转迷成悟、转情成智,说法不一样,境界意思完全相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智慧无边际」,我们的迷情也是无边际;下面讲『悉现诸国土』,迷悟都一样。现在的关键,如何转迷为悟、转情为智,这个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自己要晓得转,同时也要帮助别人转。世间迷的人多,悟的人也不少,如果悟的人遇到缘,他成就很快,确确实实能在一生当中完成人生的目标。《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是什么人?他是表法的,善是表有善根,他有善心,他有善念,他有善行,这个人有善根;财表福德,这个人有福报,有福报他才能遇到缘,殊胜的机缘,才能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修学环境。最胜的缘无过於这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要是遇到了,哪有不一生成就的道理?所以佛法确实是当生成就的佛法,特别是《华严》。中国过去确实有几位高僧大德想办个华严大学,由於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繁,没有能办成功。《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轮,它的教义分开来就是大小乘十个宗,合起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无比的殊胜。一定要用真实智慧,「悉现诸国土」。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至少要示现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光明,光明就是觉悟,觉悟的生活,觉悟的工作,觉悟的应酬,觉悟的生活,一定要照世间,「照世间」就是佛在经典上常讲的为人演说,这就是『光明照世间』,妙音菩萨修学这个法门成就的。我们再看下面这一首,最后一首:
  【佛为度众生,修行遍十方,如是大愿心,普现能观察。】
  主空神末后的这一首,是光遍十方主空神,他得的法门是「不动本处而普现世间解脱门」。本处是什么?是讲的真如自性,是说的如如不动,就是讲自性本具的定慧,定是福,慧是智。「遍十方」就是度众生,这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诸佛菩萨他们生命的意义就是广度众生,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修行是修给众生看的,真修它有实效,让众生明显的看出来,命运转了,《了凡四训》里面讲改造命运。诸位想想这个世间人,哪一个不关怀自己的命运?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不管是信宗教不信宗教,亘古以来,没有一个众生不关心自己的生命,不关心自己的命运,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念头改造命运。他不知道怎么改法,觉悟的人知道,觉就改了,迷就改不了。所以佛为一切众生展现出一个觉悟的样子,那就是『修行遍十方』,在一切时一切处面对一切众生,展现一个修行的榜样;因为能够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得到圆满的果报,福慧圆满。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事业,究竟圆满的善行,是佛行、是菩萨行,是佛菩萨的生活。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选择了这种修行的法门,这是无量劫来希有的因缘,自己要明白!自己真的明白,自己才充满了信心。信自己,信老师,信道德,这个道就是佛菩萨所传之道,我们真信,依照这个道修行,成就无量无边的德能。
  修道是因,德是果报,德能是果报;经典上常连相合起来讲,德相,德相是果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连世间人看相算命都常讲,「相随心转」。这个相广义的说,不但我们身相愈转愈好,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看人爱,人看人欢喜。佛以相好摄受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见了佛,舍不得离开他,听他教诲,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不是自受用。要有自受用,他还有我见、我相。没有,完全没有,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全是他受用,没有自受用。我们初学的凡夫,我执没破,我见没断,念念当中还有自己,这个不要紧,只要你觉,为什么?破我相我执,那是上一层的功夫,世出世间的学问总是要从基础下手。今天纵然还有我见我相,没有关系,只要认真肯学、肯求觉,我执我相决定是随著时间而降温,不知不觉当中潜移消融,不需要刻意去断,自自然然就没有。到几时你自己感觉得没有了,你的悟性就大开,教下讲「大开圆解」,宗门讲「大彻大悟」,这个时候利益众生那是肯定的。
  第三句讲『如是大愿心』,这个大愿心就是四弘誓愿。诸位要知道,四弘誓愿第一愿是目标、目的,后面三愿都是佛菩萨的示现,就是「修行遍十方」。「烦恼无尽誓愿断」是转恶为善,「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转迷为悟,「佛道无上誓愿成」是转凡为圣,诸佛如来作如是示现,普现菩萨看出来了。诸位要知道,他能看出来,他入这个境界;他不入这个境界,他看不出来。我们在般若会上看到须菩提尊者,在世尊日常生活当中,须菩提亲近释迦牟尼佛,到般若会至少亲近有十几二十年,十几二十年常常在一起,都没有看出来,这一天突然被他看出来了,这赞叹著「希有!世尊」,他看出来了,入佛境界;他要不入佛境界,天天跟佛在一起,看不出来。不是佛这一天特意给他作表现的,佛天天如此。我们哪一天看出来,哪一天你就入佛的境界了。
  下面我们看第五段主风神,在前面我们读过,这个一般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主持各种运动这些的人才。风就是风气,在佛法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风神他是代表方便法门,佛家教学的根本,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主风神特别代表方便。方便的力很大,大风,连千年老树都能把它的根拔起来,显示出方便的威力。他们的德行,佛总结一句说:「皆勤散灭我慢之心」,这一句我们总得要把它记住,这在事相上,它所表的这个境界也是很深很广。请看经文:
  【复次无碍光明主风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无碍光明」,风总是表无障碍的。诸位要知道,遇到障碍要懂得方便,方便就通过障碍,就破除障碍了。一般用风、用水来做比喻,老子所谓「上善若水」,水能不能挡住?这里把它挡住,它从旁边流了,它不一定要从这边流,你这儿挡住,它从这边流,这边挡住,它从那边流,它总有去处,这叫方便;「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最终水一定流到大海,这就是归元是大海,无二处,方便真的是有多门。风比水就更为明显,风所谓是无孔不入,极其微妙的小孔,风都能穿过,水穿不过,风还能穿过。我们从这些表法意思里面去体会,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法,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法。
  菩萨『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以方便风,合智日光。智入深法而无障碍,身入世间而无影像。」我们要学,我们要能够懂得将自己的智慧方便入甚深教海。我们的身要入世间,为人演说,「而无影像」是什么?不执著自己,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这就是无影像。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像风一样,没有障碍了。障碍从哪里生的?著相,著相你就生烦恼。总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示现给我们看,有佛就有魔,魔是什么?魔是对佛所作所为嫉妒的人。世间迷人多,心量小的人多,看你做好事得福报,他心里难过,他要想种种方法来折磨你、障碍你,这就是魔。佛菩萨确实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把自己的姿势降到最低,还有人嫉妒,社会大众认同赞叹你,不嫉妒你了,什么人嫉妒?同行相嫉。提婆达多要不出家,就不会嫉妒释迦牟尼佛,他出了家,出了家看到佛受这么多人尊敬,他看到难过,他想取而代之。所以这句话总要记住,「同行相嫉」。世尊已经在同行里面表现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他一生不建道场,不作住持,不作领导人,虽然有不少人跟他学,成为一个僧团、这个团体,释迦牟尼佛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大家在一起同学,大家在一起都是同参道友,这个完全降低了。我们在经典上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个姿态高高在上,我是领导人,你们是被领导的,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念头。不要说没有这种态度,念头都没有,他心目当中确确实实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他流出来的是一片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偶尔也有同学来跟我讲,某人说法师的坏话,我听到这个话立刻就制止,不可以说,不但不能说,心里头有这个念头都不好,为什么?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破坏了,这是自己受损失。如果你再宣扬,你把佛教形象破坏。佛教我们,破和合僧的罪很重,和合僧是一个僧团,比僧团更大的是我们佛教在这个世界上的形象,这不能破坏!永远记住「家和万事兴」,他纵然对我有误会、对我有批评,甚至於真的恶意的毁谤,都不要紧,我们听而不闻,不放在心上,自己反省,改过自新,修养德行,把自己往上提升。假以时间,对方将来他慢慢听到了,我们是这样态度,会感化他。如果听说别人毁谤,我们听了心里成了怨恨,错了,我们必定往下堕落,为什么?把自己的清净心破坏了,自己再有瞋恚心、再有报复心,那就不得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自害害他,我们学佛学到哪里去了?学佛的人决定不去毁谤另外一个人,至少这是起码的功夫,你真的学到了!看到别人恶行恶事,佛教我们怎么做?默摈,默摈就是不说,一句话不说,看到别人善行,赞叹,别人不善的时候决定不说,佛教给我们的,他老人家自己这么表现的。绝对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自己心里头,让我自己纯净的心变成不清净,纯善的心变成不善,这个不是自己在造业吗?我们修成纯净纯善,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得生。常常想到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世间人有一个什么小小过失,何必去计较?何必放在心上?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身入世间而无影像」,就是我们这个身心是透明的。我常说我们现在大环境不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非常严重,这个力量非常强大,如果不是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敌不过!我们要如何薰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加强薰修,日夜不间断,我们才能敌得过,才能不受诱惑。诸位一定要清楚,世间种种法都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你自己不想出轮回,可以,世间种种善事你可以做;如果这一生真觉悟,轮回太苦,无量劫来在这里打转,我这一生下定决心肯定要超越,那就非学佛不可,一定要接受佛法长时的薰修,我们才能有救。再看第二尊:
  【普现勇业主风神,得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
  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他说:「菩萨以求菩提之大心,持称真之供具,等虚空之广大,不碍事之繁多。而以全法之身,一念供无边之佛,如彼风力,无不成也。」这个话要加以解释,否则的话,一般人听到很难懂得它的意思。最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