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6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因,你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我?」佛菩萨是天天帮助你,说实在话佛菩萨对得起众生,众生对不起佛菩萨。天天在教导你,天天在提醒你,但是你不肯回头,你听不懂;或者说你听懂了,实在讲你懂得不够彻底、不够透彻,不起作用。所以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为什么叫你多读多听?读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时候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什么意思?佛教导初学用真心去读,用真心去听,用真心去学,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学得好快。如果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你学得就会很慢,学得会很吃力,很不容易。不一样!
  因此能够接受佛菩萨教诲,能够随顺善知识的教导,他有善根。真正善知识是佛法修学的过来人,他明了、他懂得,他把他自己学习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你,决定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对於善友有丝毫的怀疑,听到别人一些闲言闲语,对他的信心打了折扣,那就难了。为什么?诸佛菩萨、真善知识,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私欲,这些人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你早一天成佛,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希望你的成就高过我,这是真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他不二」,你的成就是我的成就,你没有成就就是我没有成就。障碍你的成就,实际上是障碍自己的成就,世间愚痴的人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觉悟的人绝对不会干这个事情,觉跟迷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下手。念念成就众生,众生纵然有过失,绝不把它放在心上,知道那个过失是必然的,那个过失会有无数次的重犯;要不然众生很好度,为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诸佛菩萨把这些众生的习性一语道破。
  我们现在仔细观察,果然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但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愿不能退转,我们看到众生一切都不如法,要是退心了,那就错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我们的愿心更坚定、更加强,永无退转,我们向不动地的菩萨学习。又何况就是凡夫讲经说法,九法界一切神灵、娑婆世界六道的鬼神都来听;我们眼前面对著这些人众,他们学习得不如法,鬼神当中有如法的,九法界神灵大众当中如法修行的更多。所以我们要把心量拓开,我们念念当中与他们起感应道交,念念我们心观照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不是面对这几个人讲,这几个人全部都退心了,我的愿心不退,我的「为人演说」绝无退转。没有人听,我摆个录音机,我讲录音机在听。你说录音机是死的,我说录音机是活的;《华严经》里头常讲「一毛孔容纳虚空法界」,这个小小的录音机比毛孔大多了,那里头怎么知道没有容纳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事情是你幻想的,不是事实!」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这个录音机小盒子里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在这里听,那就果然就是了。
  一般人讲经说法,他的思想只想著这一个讲堂里面的大众,换句话说,他的听众就这么多,都在讲堂里头。如果你的思想能够扩大,你想到「我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神灵都在我这个道场」,果然没错,这个地方娑婆世界六道的众生都在。你能够像《华严经》上这些大菩萨,他们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位诸佛刹土里面无量无边的十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不漏;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如你所想像的!心量不能不大,我们修行的功德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充满虚空、遍法界。所以诸佛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大福大智,我们如果明了、懂得,我们也能修,纵然不能修到像他们那样的分证位,我常讲我们也可以修到观行位、相似位,对我们自己来讲,有大利益!
  『此无等地咸宣说』,这一句前面四个字是叹地,赞叹这一个地位,就是第八地。「咸宣说」三个字是结,说法做一个总结;「咸」,没有不宣说的,也就是说「无量刹海」、「一切愿行」没有不宣说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说实在的话,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看到这个字样,真的就像古德常讲的「依文解义」,那是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思想非常狭义,很狭窄,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是尘说刹说,虚空法界、万事万物无一不宣说,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觉察。如果你要是深入《华严》,深解义趣,你就明白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不是在经本上,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在说,只是你没有法子体会。如果你能够体会得到,你再把这个经本展开去对照,你渐渐不知不觉的也能契入华严境界了。这些话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希望大家善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九卷)  2001/12/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49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第十首:
  【无量境界神通力,善入教法光明力,此是清净善慧地,劫海所行皆备阐。】
  这首偈是赞颂九地菩萨,九地是「善慧地」,他是法师位。在五位当中,五位是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其中第九位都是法师位,十信里第九信,十住里第九住,十行里第九行,十地里第九地是法师位。也是以弘法利生为事业的,他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出来了。『无量境界神通力』,因为他教化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微尘国土,每一个国土里头,这个国土是佛刹,无量无边的九法界的众生。他要是没有这样大的德能,怎么能够教化这些众生?所以第一句就显示出「无量境界神通力」。第二句赞叹他教学方法的善巧,『善入教法光明力』。既然是法师了,我们晓得,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他修的是什么法门?十波罗蜜;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自己要真修,修成之后才能够教别人。
  既然要修十波罗蜜,不能不知道「七最胜」,我们曾经在前面说过,但是七最胜比较少讲到,四摄六度讲得多。我们必须要晓得,这个七最胜,发愿从事於教学的同学一定要很认真的学习。我们离开它的名相,记住它里面的真实义。第一个条件,一定要是「菩萨种性」。我们有没有具备?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菩萨?什么叫做菩萨,名词的含义不能不清楚。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了。菩提萨埵通常翻成菩萨,是什么意思?古德翻译为「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翻译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古今这两种翻译,我们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大道心就是觉悟,觉心才是大道;拣别不是迷惑,迷惑是凡夫。我们是不是常常在求觉悟?觉要怎么求?破迷就觉了。迷是情、是识,我们如何把情识转变成智慧?这个讲法实在讲,现在人听起来还是不好懂,换句话说,我们一般人常讲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能把感情转过来,我们理智用事,那就是觉。要用现代人的说法,菩萨种性始终是理性的,始终能守住理智而不用感情。在日常生活当中,感情能随顺理智,这个好,绝对不是理智忘失了,完全随顺感情,那个麻烦就大了。
  菩萨种性的人就是觉性很高,我们平常讲悟性,这个人悟性很高,而不是感情用事的。佛法里面讲,我们讲席里常常说,随顺佛菩萨教诲,这是菩萨种性;随顺烦恼习气,那是凡夫。我们这样说法,我想对於我们初学同学会有帮助,这很清楚、很显明。举例而言,就用十地所修的「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为我们说出,教导我们我们能够随顺十波罗蜜,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就是菩萨种性。不再随顺悭贪,放弃悭贪,随顺布施、檀波罗蜜,放下恶业,随顺持戒波罗蜜,放下瞋恚,随顺忍辱波罗蜜,日常生活当中不离六波罗蜜,这个人是菩萨种性。要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说,这个人喜欢布施,喜欢持戒,能够忍辱,勤奋精进,这就对了。
  第二个条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与「菩提心」相应。菩提心,简而言之,与「真诚」相应,真诚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伪都不夹杂,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唯一真诚;与「清净、平等、正觉」相应,这三条就是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深心是自利,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心地没有不清净的,清净就不会污染,平等没有高下,正觉不会感情用事,这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加个大字就是没有条件的,对一切人事物的爱护,我们现在讲尊重、爱护、帮助,这些是回向发愿心,绝对与这个相应。我布施与菩提心相应,持戒相应,忍辱相应,精进相应,起心动念、一切作为没有不相应的。我们要记住,一切时、一切处不离菩提心,不失菩提心。
  第三个,「慈悯一切有情众生」。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去照顾他们,照顾里面最重要的帮助他觉悟。为了帮助他觉悟,我们自己必须要示现一个觉悟的形象,形象要鲜明,要让他很容易看出来,我们讲的跟我们想的、做的完全一致,这个形象好。不能说是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想的是另外一套,全部脱节了;那是凡夫,那不是佛菩萨,那个与菩萨种性、大菩提心完全脱节了。这是古人所谓的言行一致,这是「意乐最胜」。
  第四个,「事业最胜」。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事业,佛陀教育的事业是第一殊胜。佛陀教育的事业,是现代世间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但是「佛陀教育」是这个教育里面最完备的,为什么?它教学的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超凡入圣,这个事业才真正叫最胜。
  第五个,「善巧方便最胜」。这就是善慧地,法师地位他所示现的。示现的模范,示现的典型,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大藏经》里面,古人为释迦牟尼佛写的传记有两种:一种叫《释迦方志》,一种叫《释迦谱》,学法师的人不能不读。近代也有一些用白话文写的《释迦牟尼佛传》,实在讲不如念《大藏经》里面的《释迦谱》和《释迦方志》。我早年刚接触佛法的时候,章嘉大师介绍我读的就是这两种书,那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八相成道叫「巧便最胜」,世尊把「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做出来给我们看,把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他一生当中表演出来了。我们要学佛跟谁学?跟释迦牟尼佛学就没错。他是我们最敬的一位导师,他的示现就是教导这一个地区、这一个时段中的一切众生。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一万年,按照中国古人的记载,末法第一个一千年也过去了。所以我们要想作法师,从事於这个行业,决定要以世尊为榜样,换句话说,决定要学习世尊。他存的是什么心?他真的示现七种最胜,菩萨种性、依大菩提心,意乐一生教化众生。中国古人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一大乐也!」释迦牟尼佛的意乐超过这些人,为什么?这些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换句话说,他所教化的对象是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是普度众生,这个了不起,这实在是太伟大了,有教无类,不分国籍,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不分文化、男女老少、贤与不肖,只要肯学,佛统统都教,真的是英才也教,蠢才也教。这是佛是菩萨,凡人做不到,而且是义务的教育,无条件的教学。他老人家的事业那么样的殊胜,他对他的事业真正是圆圆满满的做到了敬业,这两个字他做得圆满。不但有言教而且有身教,身示范做出来给我们看,法师,好老师。
  我们跟佛的关系要清楚,我们跟世尊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菩萨、阿罗汉的关系是同学的关系。为什么?都是佛的学生。他们是前期的学长,我们是后期的学生,所以菩萨是我们的学长,阿罗汉也是我们的学长。佛法里面老师跟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依大菩提心,菩提心里头有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是我们要学的,决定要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不能有违背。
  第六个,「回向最胜」。回向是什么意思?把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功德供养给别人,自己不受用,功德、福德自己都不享受。佛经上常常讲的「回向三处」,这就是自己的求愿,我的愿望。回向众生,我所修积的福德,全部布施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在三种回向里头这一样是最重要的,这一个心要是没有,你回向菩提就落空,回向实际也落空。「实际」是什么?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性体。菩提是性德。回向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与性体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我一切作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自性性体相应,与自性性德相应。这三种回向,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很难讲,也很难懂,具体落实是在回向众生。如果你真正是这种意愿,「我把我所修的全部供养一切众生」,你还会跟众生过不去吗?你还会看到这个不顺眼,看到那个不满意吗?没有了。
  诸位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还要这个不满意,那个不称心,这是烦恼起现行,你已经远离菩萨道,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你是一般普通人,你不是修行人。修行人怎么会有这种念头?菩萨怎么可能会有这种行为?我们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得力不得力,都在这些地方检验,来检查我们自己到底有多少功夫。就像在学校念书,天天检查成绩。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每天上课都要考一考学生,除了学校月考、期终考之外,通常好老师是常常考学生。我们学佛的人,没有别人来考我们,我们自己天天要考验自己,我有没有进步;也就是我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我今天是不是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果然都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自自然然与性体、性德相应,这个回向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七个,「清净最胜」。那就是大乘经上佛常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地要不落痕迹。我们那个心应该是如何存心?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六度全修。《华严经》讲十度,十度齐修,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念头都没有,你的心清净了,这是净土宗的修学方法。做再多的好事,心里不要想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你著相了;纵然有了过失,心里很清楚,改过自新,后不再造,也不必去想它;善恶两边就离开了,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
  『此是清净善慧地』,善慧地的老师,「善入教法光明力」。『劫海所行皆备阐』,这是讲时劫之长,菩萨教化众生不是有期限的。在大乘教里尤其在圆教,无论你是在学习,时间没有期限,学成之后毕业了,成佛了,教化众生也是没有期限的。世间找不到这样的好人,找不到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学佛,就应当以释迦牟尼佛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型,我们照这个模型来塑造自己,成就自己,那就对了。最后一首:
  【法云广大第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