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6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三十三岁出家,四十三岁、五十三岁完全不一样,这个相好、体质是修来的。怎么修法?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讲得很多很多。佛教我做的,我一定把它做到,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佛教我忍辱,不能忍也要忍,学久了就变成自然,就若无其事,得自在快乐!舍不得也得要舍得,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忍人之不能忍,为人之不能为,要把自己这个难关瓶颈突破,突破之后海阔天空!我们不敢讲得大自在,小自在是真有,愈学愈欢喜,愈学愈接近美满,幸福美满的人生。在世间人来说真善美慧是有名无实,唯有真正修行人,真正如教修行,他才能体会得到。真善美慧不是在这个社会上有什么高的地位、有多少财富,与那个毫不相关;富贵贫贱、五欲六尘远远的离开,远远的离开是从心地上离开,毫不沾染,事相上一切随缘,随缘当中念念为大众示现好形象。为什么要做这种示现?帮助他觉悟。
  我学佛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起心动念我会想到「释迦牟尼佛会动这个念头吗?会起这个心吗?释迦牟尼佛会做这些事情吗?」佛不能做我就不能做,佛欢喜做我就欢喜做。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我学印光法师,我真的学;以后我读《无量寿经》,我就学无量寿佛,我就学本师释迦牟尼佛。都要找一个榜样,向他学习,找到这一个模型,依照这个模型塑造自己,把自己塑得跟他很像,这是讲到修福修慧。
  第三句这具体说出来了,『往昔修行诸度海』,佛的相好怎么来的?在十信位修十波罗蜜,十住位又修十波罗蜜,十行位、十回向、十地位,位位都是修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性德;把无量劫来迷失的本性,逐渐圆满恢复过来了。『皆佛相中明了见』,修因证果都在佛相里头见到了。这一次马来西亚有一位同修托人转告我,他送我一百尊佛像,这个佛像我在新加坡净宗学会看到了,造得非常庄严。他送一百尊给我,我就请他分一半到此地来,另外一半送到香港与大众结缘。供养佛像一定要庄严,从佛像上能够见到佛的智慧、相好、光明,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什么都重要。
  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很好,第一句「见福相」,第二句「了福因」,第三句「示因体」,第四句「明见处」,说的是佛,赞叹的是佛,我们自己在这个地方要用心去体会。为什么?我们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相?每天照照镜子,跟佛的相好做个比较;每天拜佛跟他比较一次,早晚课诵跟他比较比较,我今天这个相好有没有进步?具体而言,我今天有没有十波罗蜜的心?心里头有没有?有没有布施供养的念头?有没有布施供养的行为?布施供养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亲疏,遇到的人物都是有缘,没有缘遇不到。对一切人有没有供养的念头,有没有供养的行为?
  「我哪有那么多东西供养?」告诉你,见人恭恭敬敬合掌,和颜爱语,「南无阿弥陀佛,你好吗?」这是供养,不要花钱。这是什么供养?用我的形象来供养。我这是什么形象?六波罗蜜的形象,我们不讲十,十你还记不住,通常大乘法讲六波罗蜜,六波罗蜜的形象、四摄法的形象、六和敬的形象,我们用这个来供养。我们用守法来供养,我们用忍辱来供养,我们用禅定来供养,用精进来供养,这叫真供养,如教修行供养。常存此心,常生此念,常行此行。对一切众生,一定要依他的愿望、依他的希求,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满足他。在这里面需要分别的就是邪正、善恶,邪法恶法我们不供养,善法正法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这些地方我们应该好好的来学习,认真努力学习。所以学佛修行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修学的大道场,是菩萨学处。
  第十首:
  【如来功德不可量,充满法界无边际,及以神通诸境界,以佛力故能宣说。】
  最后这一首偈,是善勇猛菩萨总结赞叹佛德的深广,第一句是讲「数多」,『如来功德不可量』,我们在经文上要留意,它没有说佛,它说如来。佛经大多数用如来都是从性体上说,用佛多半是从形相上讲的。用如来意思非常亲切,为什么?我们都有,如来是讲我们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里面具足的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充满法界无边际』,这个功德就是说的三大类,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无量德能、自性本具的无量相好,自性里头圆满具足。这三种都是充满法界没有边际的,不仅是智慧德能,智慧是觉性是明了;德能,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太虚空当中星球的运行,现在科学家在望远镜里面所看到的星球的生灭,看到一个新的星球出现,老的星球消失,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大能。小到一个原子、一个电子、一个粒子里面四大的运作,这是佛讲基础的物质,具足四种性质,这四种性质我们称之为四大。第一个它有体积,你能看得很清楚,佛用地大这个名词来代表;第二个性质它有温度,所以佛称为火大;第三个性质它有湿度,称它为水大;第四个性质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就称它作风大;地水火风是基本物质的四个特性。现在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我们说地大他说物质,我们讲火大他说带阳电,我们说水大他说带阴电,我们说风大他说它们运动的速度很大,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这是什么?自性的德能,大德大能。这一个大一个小,演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自性的德能,我们常讲万德万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特别是德能这一方面,「唯识所变」非常明显能看得出来,还具足无量的相好。这个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充满法界虚空,十法界依正庄严。
  『及以神通诸境界』,这是讲自性本具的德用,清凉大师在这里提示「深广」,德用深广,用神通用境界来显示。我们从小的范围来观察,从自身去观察,看看自己,看自己这一天把范围缩得最小,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十几个小时;我们在这十几个小时当中会起心动念,念头没有法子计算,前念生后念灭。念头又非常复杂,有善、有恶、有无记,佛讲经说法,把无量无边的念头归纳为这三大类,每一类里头不晓得有多少头数。我们这十几个小时的活动,这些念头支配了我们的言语,支配了我们的行为。善的念头引导我们修善业,恶的念头引导我们造恶业,我们知不知道?不知道,这一天糊里糊涂过去了,真的是古人所讲「醉生梦死」,在佛法真正修行人、祖师大德眼目当中,可惜这一天大好光阴空过了。佛法应该怎样生活?佛在经教里头给我们讲得太多了,佛教导我们三业纯善,与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相应,你得的果报就像前面我们所见的佛的相好,福相!身是福相,行是福相,果是福相,居住的环境是福相,无一不是福相。
  你要问这真能做得到吗?这是理想还是事实?给诸位说,是事实。事实在哪里?华藏世界是事实,西方极乐世界是事实,要再真的告诉你,我们现前这个生活环境是事实,你不会承认。为什么?不是你的境界。你哪一天成佛了,不要成太高的佛,华藏世界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成佛了,这是成佛最低的你就得到了,你才恍惚大悟,眼前这个世界原来就是华藏世界,眼前这个世界原来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心转境界。我们现在为什么见不到?我们心没有转过来,没有能把恶转成善,没有能把染转成净,没有能把迷转成悟,所以我们今天所看的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变形的世界。好像我们是好眼睛的人,眼睛一点毛病都没有,戴起有光度的眼镜,戴起眼镜感觉到天地都转了,外面一些景光都不对了。不是我们眼出了毛病,是那个眼睛镜片出了毛病,也不是外面境界出了毛病,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就出在那个镜片,真的是这个样子!
  这个眼睛比喻我们的自性,自性没有毛病,外面境界是我们自性现的现象,「唯心所现」,它没有出毛病,毛病出在镜片。我们这个镜片是什么?我们镜片是八识五十一心所,戴上八识的眼睛把华藏世界看扁了,把极乐世界也看错了,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就在你眼前不认得了。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阿弥陀佛又何尝不遍一切处?在这个经上我们所读到的,「法身菩萨遍一切处」,为什么?他们证得法身,法身遍一切处;他们证得报身,报身遍一切处;他们的应化身,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也是遍一切处。他所化现的不仅是化现一切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他化现动物植物,我们就不知道了,他化现自然形象我们就更没有办法捉摸了。尽虚空遍法界,无不是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的变现,我们到哪里找佛?会的当下就是!不会的,那就是十万八千佛国土了。
  特别是学《华严》,经上讲得太多太多了,太深太广了,虽然我们不能契入境界,这些事情听说了;以前都没有听说过,现在总是听说了。听说之后有心人就念念想契入这个境界,我们要见佛的神通,我们见佛的境界,佛的神通无量无边,佛的境界也是无量无边。在《华严》这部大经里面真的是简单扼要,佛给我们一些开导,这么多的人物来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里面所说的异生众、同生众,到这个地方是个总结;这里头你要是问,到底有多少人参加这个法会?我老老实实告诉你,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生都没有少。经上所说的是代表的人物,世主是这个世间各个族类的代表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族类全部在其中,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没有在这个法会之外,九法界众生都应当知道,我们确确实实在大方广佛华严海会之中,然后你才晓得这部经对我们关系多么密切!这个经的内容就是讲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告诉我们我们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是个错误,一真法界是纯正。
  我们在十法界里头犯了哪些错误?这些错误就是违背了性德,迷失了性体。违背了性德,这个错误同样的无量无边,为什么?一迷一切迷,一错一切错,所以搞到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修行不能证果,为什么?无量劫我们的修行都是枝枝叶叶。譬如这棵大树,我让你把大树砍掉,你是真在做了,这棵大树比喻我们的烦恼,你怎么断?一片一片叶子真干,这边叶子摘掉了,那边叶子又长出来了,永远断不了。会断的人从哪里断?何必寻枝摘叶,根本挖掉不就完全解决了?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我们生生世世的错误就是不知道根本,都在枝叶上做功夫,做得不究竟,当然谈不上圆满了,烦恼习气总是断不尽。
  什么是根本?这个不遇真善知识,难了!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第一天跟他见面,他就把根本教给我,难得!根本就是「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你真的明了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看破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总代表的是《般若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中国这几千年来流行最广,这是看破的根本。你不在这两部经上下功夫,你怎么会看得破?你看不破,你怎么会放得下?过去一般读书人,不是佛教徒、不学佛的都读《金刚经》,把它当作修养的课程来学习,有好处。经典里重要的句子都能背诵,遇到境界现前了,无论是顺境逆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生瞋恚。这就是放下了,把贪恋的心放下,把瞋恚的心放下,人家来刁难、来找麻烦,我们能够不与他计较,不放在心上,这都是放下了。你为什么能做到?你看破了。你要没有看破,你决定放不下。所以修行「慧为先导」,这样我们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当中,要用二十二年讲般若,没有别的,看破;因为你看不破,所以劳累释迦牟尼佛讲了二十二年。我们要在这里学看破,人生一场梦,人生很短促,何必造罪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跟人家过不去?那都是你过分的分别执著,本来没事,这是真的本来确实没事,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事。
  事从哪里来的?是你妄想分别执著生出来的。诸佛菩萨,我们讲法身菩萨圆初住以上的,本来没有事,他真的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他得到的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统统都放下了,什么都没有,原来什么都有了,你得的是大圆满。你要是什么都想具有,你什么都没有,为什么?死了一样也带不去,不但死了带不去,就现在你也带不去,活著你也带不去。我常常勉励同学、提醒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死一次,你不觉悟?你躺在床上睡著不就等於死?睡得很熟的时候,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晓得,等於死了,每天死一次。你还怕什么死?死已经养成习惯了,睡跟死没有两样!所以想想哪一样是真的?哪一样值得留恋?哪一样值得认真?常作如是观,你就会觉悟。常作如是观的人,修行道场什么地方都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没有一处不是道场,还要建立什么道场?道场在心地上建立,觉悟就叫道场,迷惑就不叫道场。你住在这个净宗学院,觉而不迷这是道场;如果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哪里是道场?我们去逛百货公司、逛游乐的场所,如果能保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就是道场。我们要仔细观察,《五十三参》里面善财跟这些善友是怎么修的?我们才能恍惚大悟,会修的人二六时中从来没有离开华藏世界这个大道场,不会的人那就没有法子了。
  我想了很多年,从我出家那一天起,我在笔记本上就画了个图,这个笔记本现在还在,放在新加坡。我这一生当中想一个小小的修行道场,真正有几个志同道合,在这个小环境里头学习慧远大师、学习觉明妙行菩萨。菩萨那个道场小,只有十二个人,个个成就;远公大师的道场比较大,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也是个个成就。净宗是大乘,大乘一定是兼善天下,不是独善其身。现在我们住在一个小地方,利用高科技的工具我们可以做到兼善天下;我们不出山门,我们在摄影棚里面弘法,利用网路、卫星就能做到。所以我心目当中人不要多,远公大师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可以打对折六十个人,初创的时候二三十个人就行了。将来有志同道合的来参加,名额限到六十个人。到这个道场来修行,要发心尽形寿我们一生不离开这个道场,每天在一起讨论经教,如教修行,解行相应,这是菩萨生活。把我们所修行的成果,从网路、从卫星供养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众生,供养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一一刹土当中微尘数的众生。我想了几十年,佛菩萨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世间人也常说心想事成,我们不能不知道,会有感应的。
  冷气太冷,你们冷都知道披上厚衣服,不知道我也冷。这是什么?自私自利!学佛哪里学?就在这上学。我可以不要戴这个帽子,我能忍受,我做个样子给你们看,把你们自私自利、粗心大意揭穿开来,告诉你们学佛就在这些地方学。佛法是生活,生活是佛法;生活跟佛法脱离了,我们学它干什么?那没有用的东西,所学非所用。学了一定要有用处。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形容说,佛弟子那个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