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好人」。如果这个人好,一党他也好,多党他也好,专制他也好,民主他也好;如果他不好,什么方式他都会利用,都会让众生受害受苦。所以还是佛讲得高明,要契机契理,佛这个话真是一丝毫的弊病我们都找不到,讲得的确是究竟圆满。地球虽然不大,每个地区因为过去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也不能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就不契机了。某些地方适合於君主,某些地方适合民主,某些地方适合一党专政,某些地方适合多党政治,你要懂得观机。
  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平兴旺、人民幸福,决定在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是什么?这一次我们在访问北京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九大宗教朝夕相处,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六天,我跟大家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哪一个宗教不是?仔细想想,仔细去观察,每一个宗教都是属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所以叫宗教教育。支撑安定、和平、幸福这四个支柱,像一个房子一样,这四个支柱,少一个,这个房子都会倒下来。而这四种教育,家庭教育是根,宗教教育是圆满;究竟圆满是宗教教育,但是根是家庭教育。
  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把教育疏忽了,所以世界才会大乱。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恢复安定、恢复和平、恢复秩序?必须还是把这四种教育找回来,你才能办得到,特别要紧的是家庭教育。所以古人讲得好,看你这个家庭会不会兴旺,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看什么?不是看到你有权力、你有地位、你有势力、你有财富,不是的,不看这些,看你家里儿孙有没有受过好教育。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观察社会、观察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判断它的兴衰,你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受的是什么教育?如果人人都明理、都如法,都受过良好教育,这个国家民族前途无量。
  我们中国人算相当幸运,诸位读历史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但是今天这四大文明三个没有了,只剩下中国。中国为什么没有被历史淘汰?中华儿女都受圣贤的教育,所以传了五千年,在这个世间还能站得起来,道理在此地。现在确实有了危机,危机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对於老祖宗的教学信心动摇了,我们去相信外国人的一套。如果把我们自己祖宗的成法抛弃了,去学外国人,我们华族的文明也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这是没法子避免的。今天讲到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世界和平安定,还有一线希望,这是中国人。中国人虽然对老祖宗的成法信心动摇,可是总还有一点根,学起来比外国人要方便多了。我们著重这个教育,加紧这个教育,这世界上就有一线的光明。中国得救,世界就得救;中国没救,世界就要毁灭。我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特别夸赞中国,决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是站在非常客观、公平的立场来说话,这些话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天王赞颂里面第一句话说:『众生罪恶深可怖』,这话是真的。此地「众生」是指六道众生,六道里面特别是指人道。罪恶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讲堂里常常提醒同学,「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就是「罪恶深可怖」。为自己就不能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伤害有大、有小,有有意、有无意,后果之严重很少人能够意识到。一句话、一个动作,究竟造成什么后果,必须具有真实智慧,佛家常讲「明眼人」他才能见到,我们一般人不容易见到,自己更是迷惑颠倒。
  我们这些出家人,我举这个为例子,穿上长袍大领,披上袈裟,我们的言语不柔和,我们的行为不端庄,「这是小事,这是我个人,与别人没有妨碍」,你不知道,你造成的伤害没有法子能弥补!什么伤害?破坏了僧团,人家一看,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这种样子,诸佛菩萨的面子丢光了。诸佛菩萨无所谓,他不计较这些,产生什么后果?十法界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你这个样子,对於佛的教诲丧失信心。换句话说,你这种言语造作的时候,把无量无边众生法身慧命断掉了,你有没有想到?果然是个聪明伶俐人,依教奉行,断恶修善。这也小事情,起心动念收歛一点,言语想到的时候不说。古人教人,「少说话,多闭目」,闭目养神,话多了耗气。言语多的人多半是短命,这个你仔细可以调查一下,寿命长的人一定言语少,言语多的人寿命长的人很少,伤气。所以我们一点善行,依教奉行,这是给佛脸上贴金。十法界众生看到你,「佛的弟子不错,佛教得好,我们应当向佛学习,作佛弟子」,你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起个念头,自己一定要知道,这个念头该不该起?这个念头对社会、对大众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个念头不能起;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个应当要起,所起的是善念。
  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这个都是罪恶深重可怖。专看别人的缺点,专挑别人的毛病,那怎么能跟人相处?佛菩萨教给我们跟这个恰恰相反,教我们专看别人的长处,专记别人的善处,别人的缺点、恶处不要放在心上,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心是善心,念头是善念,行为是善行,纯善之人,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由此可知,做恶人、做善人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所以要记住罪恶的根源是自私自利,如何能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念头转一转,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也好,活一个钟点也好,不是为自己活著的,是为整个社会活著的,是为一切众生活著的,决不为自己,这从根本上转。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根本就在此地。
  可是凡夫习气太重,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个常常能发现自己过失的人,在佛法里面叫他,这个人觉悟了、开悟了。什么叫开悟?他已经开始觉悟,知道自己的过失。没有开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专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过失他清清楚楚,自己过失是一无所知。这是我们的大病,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看到别人过失,不要去理会别人,马上回光返照:我有没有?借别人做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好处,回来想想我有没有这个好处?有,要发扬光大;没有,赶紧学。看到别人过失,立刻自己反省我有没有?有,马上要改;没有,决定不要犯这个过失。这是佛家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四正勤」。我们说得明白一点,说得具体一点,希望同学们常常记住,「自私自利」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都是一切罪恶的大根大本。我们能够认清这十六个字,把这十六个字洗刷得干干净净,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你是圆圆满满的天真佛。
  罪业不能造,造了必定有果报。中国、外国,古人、今人都常说,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待我,我首先要如何待别人;儒、佛所讲的「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话不多,简单明了,千经万论都是在不断重复叙说这几句话而已。抓住纲领,掌握纲领,这叫善修、善学,决定能成善果。善恶的标准,佛对我们初学的人说得很明白,「十善业道」,这是标准。虽然说十条,每一条里头的境界、义趣都是深广无尽。第一条里头「不杀生」,必须在心地里头把损害别人的念头断掉,你这个善就有根。纵然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扰,也不起瞋恚,这个最平常看到的,蚊虫、蚂蚁、苍蝇,它来干扰的时候,你起不起瞋恚心?你会不会杀害它?菩萨心目当中它是众生,它也出来讨生活,出来觅食的,它没有犯死罪。我们慷慨布施它一点,不慷慨也不可以杀害它,总得要觉悟它是一条命。你杀死它,那个果报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这个业结在阿赖耶识里头,到来生来世它的业报受满了,它会转世得人身;我们的业报造多了,将来也会变成蚂蚁、变成苍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你决定不会去做这个恶事。不但不可以杀,连伤害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何况有伤害的行为?真正养成自己一片慈悲,慈悲是性德,我们真心本性里面原本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
  「不偷盗」,我们把这个话说得明显一点,绝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都是属於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太广了。为了方便自己,占别人便宜,占常住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譬如公家设置的公用电话,你投机取巧,使用这个电话不付钱,这是占公家的便宜。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几块钱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个罪结大了。你占一个人的便宜,你将来还债你的债主是一个人,好应付。你要是占公家的便宜,麻烦大了,譬如这个电话亭是政府设置的,政府的钱从哪儿来的?是国民税收里面支出来的;换句话说,你占他的便宜,打一次电话没有付钱,虽然只有三、四块钱,很少,可是你的债主可不少,这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你的债主,你将来可麻烦大了,你一个一个去还,你还到哪一辈子才能还得清?所以公共设施要爱护,公共设施决定不能轻易损坏,轻易损坏都是属於偷盗范围里面。用轻慢心,你就是不尊重这个地区的人民,你对他大不敬。所以这里头要细说,跟诸位讲,说不尽!
  寺庙里面的便宜更不能沾,为什么?十方常住。现在十方道场不多,但是居士林、净宗学会是个十方道场,这是大家诸位在此地能够明显觉察到的。这个道场不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律都欢迎,决定没有分别。你到这边来听经,到这边来念佛、来共修,这边常住都欢迎,十方道场。十方道场结罪范围大了,不是这一个世界,十方世界。所以常住里面的公物,你有意无意去损坏、去占它的便宜,你的债主是十方三世一切学佛的在家、出家同修,这个人数无量无边。所以佛在经上讲,你造五逆十恶重罪,佛都能有办法救你,你窃盗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都救不了你;为什么?你的债主太多了。你能够爱惜常住物,爱惜,你是尊重常住,你是尊重虚空法界一切佛子。诸位要明了,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大善,一念迷大恶。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经听得不少,念得不少,为什么毛病还是转不过来?习气太重。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不怕麻烦,一千次的重复,一万次的重复,无数次的重复,一直要把我们唤醒,唤醒之后还要反覆叮咛,慈悲到极处,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领会到佛恩德之大。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真的可怖,这个「众生」肯定就是自己。『於百千劫不见佛』,这是果报,因为你有业障,所以你见不到佛。过去百千劫我们没见佛,如果见佛,那还会在此地吗?不在此地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修学,未来百千劫中还是不见佛。「见佛」有两个意思:在相上讲见诸佛菩萨,在理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才是真正见佛。事相上见佛不是真见佛,见到心性才是真见佛。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意思,见佛你才会接受佛的教诲,你才有转迷为悟的可能,这个「见佛」就是遇真善知识,遇到真正的佛法。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经典,遇到善知识了,我们不能接受教诲,那也是不见佛,不得佛法教诲真实利益。原因是什么?是罪业太深,佛家常讲「业障深重」,业障碍了自己。那怎么办?如何消除业障,开发自性真实智慧?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头一个条件是「亲近明师」。佛说得没错,可是事实上真困难,明师在哪里?你遇不到明师,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师,是我们一生修学成败的关键。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不在老师那个人,在我们自己的信心。你对於这个老师,有一分信心你得一分利益,有十分信心你得十分利益。《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得好,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他答覆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同样一个老师,他的学生很多,有些有成就的,有些没有成就的,甚至於有些还造恶的,背师叛道的,那都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亲近善知识它的标准,亲近自己心目当中所仰慕、所尊敬的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仰慕他、尊敬他,你就完全会听他的指导,百分之百的顺从,那你决定有成就。这个老师再好,佛菩萨转世再来,你对他没有信心,他讲的东西你不能依教奉行,那也是枉然!这个我们一般讲,你跟他没有缘分,佛法讲这个「缘」非常圆融。
  我自己一生,在求学的时代,我有三个老师。第一位是早年我跟他学哲学的方东美先生,他把我带进佛门。这一次我们到中国去访问,宗教局给我们安排到峨嵋山,原先我没想到,到了成都之后,听说有峨嵋山这个行程,我无量的欢喜。我说,那是我的老家,我学佛的因缘与峨嵋山有密切关系。方先生早年跟我讲课,末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您的佛经哲学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是在重庆;有一次他生病,在峨嵋山养病,他说山上又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什么都没有,除了佛经之外,没有东西可看,所以就天天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他是从这个地方学佛的。而且发现佛经是所有哲学里头最高的,特别是《华严经》,他赞叹《华严》是全世界最好的佛学概论。他讲得很具体,这部经里面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详细的方法,末后五十三参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世界上编教科书的,像这种方法的找不到第二种。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的佛法是从峨嵋山来的。所以我这一次有机会到峨嵋山「万年寺」去礼拜普贤菩萨的铜像,这个像塑造得非常庄严,过去我们只在图片上看到,这一次能有这个机会去参访,那也是感应。我们正在讲这部经,我祈求普贤菩萨加持。
  可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的人很多,我们成就不一样,什么原因?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不一样。我明白佛法之后,机缘很不错,有朋友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这个老师非常慈悲,教学的方法极其高明,我跟他三年,接受他的指导,我的佛学根基就是这三年当中奠定的。诸位晓得亲近章嘉大师的人太多太多了,我能有一点成就,什么原因?尊师重道,我对老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他座下十年,没有别的,就是听话、尊敬,心目当中所仰慕的、所尊敬的。同样的话,别人说我不听、不会接受,老师讲就会接受、就会相信。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你要想成就,你懂得亲近善知识。而亲近善知识的心态,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古人所讲的师资之道。老师跟学生这当中的道理,你懂得,你明白,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业障再重也能够消除得了,没有消除不了的罪业,只要你肯依教奉行,你就会感应,遇真善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