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9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多乐少,有一点小安乐,能修行;吃过很多苦头,想出离,想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成佛选择在人道,这也是属於感应。
  菩萨现身说法,这是神通里头第一桩事情,然后应机施教,教化众生的功德才能够圆满。所以要晓得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根机不仅仅是这一生环境的孕育,牵涉到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婴儿,小孩初生应该都一样,应该都没有什么习气,可是你冷静观察,三、四个月的婴儿摆在一起,那个习气就不一样,你就能察觉出来了。如果没有前世习气的话,他怎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有的性情就是很善良,有的性情就是很残忍,有些看到小动物他爱护,有些看到小动物一定要把它杀死,从这个地方就观察到过去生中的习气。有些小孩对父母很好,很乖、很顺从,有些小孩对父母态度就不好,这还没有教,没有人教,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发现有过去生中带来的烦恼习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要细心去观察,都在眼前,都在我们周边。实在是我们太粗心、太大意了,对於圣贤的教诲还怀疑、还不相信,其实圣贤人讲的都是事实,就是我们生活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不是上根利智,是中等根性的人,说实在话,要不是古圣先贤常常这么说,我们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也疏忽了,我们也没有仔细去观察。听了古圣先贤教诲,再仔细观察,证实了,佛讲的话是真的,没有错!
  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下面『悉调伏』,最重要是自己。「调」是调理、调顺,「伏」是降伏,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绩效,成绩跟效果。佛菩萨用音声为教体,我们闻法明白这个道理了,调顺我们的思想见解,逐渐逐渐与事实真相相应。这个事实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之为「诸法实相」,与诸法实相相应,这样才能够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要断很难,我们能把它伏住,这就是功夫。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戒定慧是属於「调」,伏贪瞋痴,这是「伏」。戒定慧跟贪瞋痴是一桩事情,一个体,同一个体,两个作用,觉悟了就是戒定慧的作用,迷了就变成贪瞋痴的作用。所以贪瞋痴,诸位要晓得,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不能断,一断那戒定慧也没有了,同一个体。所以讲断贪瞋痴是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贪瞋痴没有了,戒定慧现前,转变;也就是说从迷转变成悟,是做一个转变,不是真的断掉了。所以佛经里头这些言语,我们要了解它的真实义。
  善的性跟恶的性是一个性,都是法性。觉悟了,这个性起用是善的;迷了自性,起用是恶的。所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就对了。我们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对於佛的教诲很难体会。经上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个恶人讨厌,为什么不憎?理搞清楚了,则恍然大悟,善跟恶不二,憎跟爱不二。所以觉悟的人,他不念旧恶了。为什么?他知道世间没有恶人,也没有恶事。恶人、恶事是怎么回事情?他迷失自性。什么时候他恢复自性,他就正常了,他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会像佛菩萨一样,不会去讨厌恶人,不但不讨厌,帮助他转恶为善,帮助他转迷为悟。
  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转不过来,转不过来也不讨厌他、也不怨恨他,还是欢欢喜喜对待他。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冤家对头,常常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是个菩萨,你是个觉悟的人,你绝不讨厌他,你绝不嫌弃他,你也不会去报复他,而时时刻刻去感化他。日久天长,假以时日,过个十年、二十年,他年龄逐渐长大了,想想一生所遭遇的事情,「某人真不错,我对他那么不好,他一点嫌弃都没有」,他就觉悟了。这个一念善根他就生起来了,如果再遇到好缘,他必定能得度,他知道悔改,他知道错了。年轻血气方刚,纵然有错,也不肯承认,年岁大的人就不一样。年轻的人疏忽来世、忽略因果,年岁大的人看到晚景不多了,所以对於来世,不管是有还是没有,总是希望最好是有,所以思想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佛菩萨教化众生是长时间的,他不是只求近效,他不是的。他用长时期来培养众生的善根,长时期的实行感化的教育,这是大慈悲心。
  佛教菩萨四摄六度,我们细细的思惟才知道,佛陀指导修学、教化众生的纲领,妙不可言。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还不休息,永无穷尽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都离不开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法是大乘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要学会了,能把四摄六度这十条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行为就是菩萨行;起心动念都与这十条相应,你就是菩萨心。存菩萨心,修菩萨行,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成就品位的高下,在乎你自己精进的努力;勇猛精进,你这一生成就的地位就高;稍有懈怠,你的品位就降低了。
  怎么个修行法?这是许许多多同修关心的。佛在净业三福里面教导我们「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方法、是秘诀。我们在哪里学菩萨?大乘经典上是菩萨行的典范,我们在经教里头学。熟读经教,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什么道理?这个「读」是专心读诵,我们过去讲过不少次,读诵的时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经,这是戒学;读诵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定学;有戒、有定,慧在其中;所以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的遍数多了,心清净了,心定了,定能开慧。
  我们现在劝初学的同修,一开端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跟从前没什么两样,依旧烦恼习气很重,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读诵不如法,一面读诵,一面打妄想。经虽然会背,妄念没有断,所以戒定慧三学的效果收不到,那就跟世间人读书一样。佛家读书跟世间人读书不相同,世间人读书目的在熟记,我念多我把它记住;佛法读经不是在熟记,是在修定,是在持戒修定,是在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然后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这是佛家读经跟世间人读书不一样。所以读经是修行,在家你所读诵,你悟出这些道理,这道理不需要人讲解,悟出来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也就是说落实在四摄六度里面,变成行为,自利利他,自自然然调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调伏了,人家看你,你变质了,变了样子,这种情形很多。
  我们最近听说,有一些同修从大陆回来,对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们批评,说他们变了样子。第一届在东北长春大佛寺的成兴法师、吉林的明彻法师,没有到这边来的时候,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说是发心学讲经,没有这个念头。从这里学回去之后,现在听说天天讲经,听众还非常踊跃。昨天李会长告诉我,明彻有个邀请函来,他现在在吉林那边建了一个大讲堂,这几年讲经讲出个大讲堂来,大概开光要请李居士去参加,也请了我,好事情!当地的这些人看到这个法师变了,跟从前不一样,跟一般法师也不一样,从仪表风度上一看就不相同。这是很明显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此地讲的调伏,此地讲的神通。果然在这一生当中,随顺佛陀的教诲,远离烦恼习气,他就是菩萨化身,他就给一般学佛的人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应该要做的。
  所以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一定要把世缘断掉,全心全力做一桩事。我们发心学经教,宣扬经教,我一生当中就干这一桩事情,行政事务的工作决定远离。为什么?那是操心,你要分心,分心这一桩事情做不好,桩桩事情都做不好。那寺院行政事情重不重要?重要。可是我们要想想,弘法人太少了,管理寺院经验丰富的人很多,既然有那么多人做,我何必要参与?我们今天要做人家不做的事情,我们来做,讲经说法很多人不愿意做。我们是不是智慧能力比别人强?不见得;我们看到这桩事情没人做,发心去做。自己做不了,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这李老师教导我的,至诚感通。专求感应,决定不舍弃,这一条路钝根的人也能走得通。
  在经典里面,周利盘陀伽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可以说他表演的是下下根人,这个路走通了,开悟之后也讲经说法,这是古时候的人。现代也有例子,诸位看看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当年晒蜡烛的法师,这是寺庙里的香灯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最大的长处是老实。寺庙里头一些年轻法师欺负他,常常拿他开玩笑,六月热天,人家晒经书、晒衣服、晒棉被,告诉香灯师:你的蜡烛都发霉了,拿出去晒晒。他老实就听话了,统统搬到外面晒,全晒化掉了。到晚上上殿的时候,他拿著蜡烛心来点,蜡都没有了,维那师问他:怎么搞的?他说:大家叫我去晒,晒成这个样子。维那师也不说话,告诉方丈,方丈听了之后,「算了,别当香灯了,成全他,叫他到育王寺去拜佛」。每天拜三千拜,他真老实,他天天一拜也不缺,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多,他开悟了,做了几首偈子送给老和尚看,果然没错,真的开悟了。以后讲经说法,做讲经的法师去了,至诚感通!
  我们学他学不像,他那个老实劲我们学不上,我们不老实。果然像他那种老实人,有善知识帮助你、加持你,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老和尚叫他到育王寺去,每天拜三千佛,那就是加持他。拜上几年他心定了,因定开慧,他的智慧现前了。这是说明下下根人,没有念过书,现在中国人讲没有文化的,也能够出来讲经说法。他也没有念过佛学院,也没有跟过讲经的大法师,他讲得头头是道,也没有把经的意思讲错。古往今来这些人有,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这些例子加强我们的信心,只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除掉,把自私自利的念头除掉,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法身大士加持,怎么会不成就?世间人常说「诚则灵」,凡是不能成就,我们真诚不够,真诚如果真的达到一定的程度,果德就现前。
  佛菩萨大心、大愿、大行,我们读了,我们看到了,要知道效法,要知道学习,这一首偈就没有白念,我们真得受用。这里面还有很深很广的义趣,那就是诸佛如来神通示现在一切众生之中,我们去体会这个意思。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定法可说,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於是我们就明白了。以这个地球来说,这个地球上居住的众生的种类很多,不要讲其他的众生,单单说人,人的种类就很多,不同的肤色,大家知道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居住在寒带的,居住在温带的,居住在热带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族类的差别更多,国土的差别,宗教信仰的差别,种种差别里面都有诸佛如来示现,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可是细细去观察,能够发现一些迹象,那就是必定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一类的人准是佛菩萨应化的。所以我们看看各个宗教的创始人,各个宗教里面的领导人、传教师,看看他们宗教的经典,果然依照他们经典来劝化、来修行的,都是诸佛菩萨示现应化的。这是经文里面的深义,我们要看得出来。看到《华严经》上参加法会的这么多人,不同的族群,想到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两样。这是大速疾力迦楼罗王菩萨,他为我们示现的,我们从这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三卷)  2000/9/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3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偈颂,第二首:
  【佛神通力无所碍,遍坐十方觉树下,演法如云悉充满,宝髻听闻心不逆。】
  不可坏宝髻迦楼罗王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普安住法界教化众生」,这是一个弘法利生的菩萨。从偈颂里面也明显的给我们说出来,这一位迦楼罗王是佛菩萨的化身。所以第一句就说,『佛神通力无所碍』,这是把能说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佛菩萨何以能说法?所说一切法都能够应众生的机,这是很不可思议。这个力量就叫做「神通力」,「通」是通达无碍,「神」在此地简单说神奇莫测,不是凡夫的常识智慧能够理解的。佛所证得是无碍的智慧,就如清凉大师在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四种无障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必须达到这样圆满的境界,才能够教化法界一切众生。如果我们的智慧能力有障碍,虽然发心教化众生,这个教化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说我们所教的这一些人,程度都不如我们,我们才有能力教他,我们能教凡夫。凡夫里面还有高级凡夫,我们没有能力教他们。
  佛教菩萨要不住的精进、不停止的精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教化众生也是充实自己的智慧德能,教学相长。这一桩事情我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到。世间许许多多的事理,我们没有办法接触,也想像不到,在教学当中、谈话当中,人家提出问题,偶尔谈到,我们才发现,我们这才明了,增长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德能。中国古德讲「学问」,这两个字说得好,我们要学习问。孔老夫子是圣人,但是他并没有舍弃学习,《论语》上记载「入太庙,每事问」。他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这么问?我们现在能体会得到,机会教育。他知道,跟著他后面一群人不知道,他这一问,主事的人来讲解,那些人都听到了,机会教育,这是菩萨示现。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许许多多菩萨、罗汉、长者、居士向佛请教,所请教的问题并不是他不知道,他也跟孔老夫子一样,见到世尊每事问,代别人问的。所以佛经里面讲问有四种,这叫「利乐有情问」,不是自己不知道。这是在学问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我们要懂得。这在佛法里面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不问怎么行?
  我们在学讲经、学智慧最得力的是解答问题,跟许许多多人在一起,他们提出许多问题,我们来解答,这学智慧。有的解答得人很满意,有的解答得人不满意,甚至於有些问题自己没有能力解答,就发现这个我还没有学到。在这种情况之下真正发现自己所学的不足,激励自己更认真、更努力的去求学。座谈会的方式,比讲经的利益更多、更圆满。
  法身大士、诸佛如来,智慧能力都达到圆满而没有缺陷的境界,『遍坐十方觉树下』。这一句我们不能够把经文看呆了,「遍」是普遍,是不是都坐在十方世界菩提树下?这个地方要没有菩提树怎么办?我们要懂得「树」的意思,不是真的去找一棵树,那你就全搞错了。树是代表树立、建树,是表这个意思。佛为一切众生树立什么?树立教学,树立正法的好榜样,要懂得这个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个树现代讲建设,树就是建设的意思。「觉树」这个意思就清楚了,这个建设是帮助社会大众觉悟的。诸位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建设?现在所说的多元文化的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叫做「觉树」。佛常常安住,「坐」是安住的意思,安住也不是身,是心;念念这个心安住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叫「遍坐十方觉树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