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宝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a——原注)
《武林外传》选取了中国特有的武侠作为题材,这在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上是绝无仅有的。虽说是一部武侠题材的情景喜剧,其实它不过是借了武侠这个外壳来看社会。同福客栈虽说武侠云集,既有传说中的“盗圣”,又有衡山派掌门,还有关中大侠,但他们其实只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说到底同福客栈更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同福客栈里的众多故事其实是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投射,在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考学压力,又有家庭暴力问题,连商业恶性竞争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无厘头风格的台词是这部情景喜剧区别于国外情景喜剧及以往中国情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色。以往的情景喜剧都是从传统的相声艺术中吸取营养,这部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年轻观众极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还有郭芙蓉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另外,强烈的拼贴感也是成就这部后现代风格情景喜剧的重要因素。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后现代风格的解构和现实主义的教诲、对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所有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就拼贴成了这部“中国式情景喜剧”。
…
中国情景喜剧的突破(2)
…
中国情景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随着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优秀的创作人才逐渐加入到情景喜剧的创作队伍中来,情景喜剧不再是英氏一枝独秀,作品总体水平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借用英达的一句很乐观的话:美国情景喜剧的今天就是中国情景喜剧的明天。
…
《武林外传》和“馒头血案”
…
——后现代活力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近些天许多人都在谈论CCTV8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武林外传》,它的搞笑的风格引发了轰动效应。而同样搞笑的“馒头血案”的网络奇观也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搞笑的风气在主流的电视媒体和活跃的网络媒体中都占据了中心的位置。
这里的“搞笑”一面是对于已出的宏大作品的“戏仿”;一面是当时即景的随兴发挥。这些都让人忍俊不禁,开心不已。这些作品和现象其实也是近年来的持续不断的风潮的表现,这种风潮正是网络文化持续展开的结果。《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就曾经是当年的网络红人,今天转战电视,自然带出了网络文化的特点。《武林外传》没有一般武侠片的血雨腥风、国仇家恨,而是剑出偏锋,通过颠覆武侠的类型来提供新的可能。而“馒头血案”则是对于鸿篇巨制的《无极》的网络玩笑,反而在网上引发了比《无极》更大的轰动效应。这说明网络拉动的新的文化风尚已经掀动了潮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这些现象当然会引发剧烈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文化的堕落,也有人认为是新的前景的展开。它们的意义的确不能不引人关切。
其实,这正是十多年来学界一直争议的中国是否存在的“后现代”文化的明明白白的表征。这些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混淆古今中外,混杂南北东西,追求一种平面性的、没有深度的想像力;对于过去作品的放肆地挪用和戏拟,绝不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往往看的时候淋漓尽致地“过把瘾”,看完后就没有太多意味深长;这些都是后现代性的最鲜明的特点。今天这些曾经在“小众”的文学里表现的东西已经成了大众的消遣。这说明其实当年争论的问题自有现实给予我们回应。后现代有没有早已不在话下,后现代主导日常生活文化的时刻已经是不由分说地来临了。
这当然一面有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另一面当然还是中国内部生活的变化所致。尽管这些作品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但无论如何它们提供了一个轻松、乐观、充满想像力和灵活性的中国人的形象。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高速成长,“和平崛起”的过程其实也是和我们的文化中的这些新的景观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现象。中国近年的成功其实正是和社会发现了平常生活的价值和乐趣,并且激发人们通过努力追求这些价值和乐趣紧密相关的。普通人追求平常的乐趣的努力其实也是中国发展的可贵的动力之一。所以,这些搞笑作品的出现当然不是经典性的文化展现,但它们却是一百年来我们的充满悲情和苦难的文化中难得看到的新的东西,它的文化意义显然不全是消极的。搞笑、轻松一面可能使得我们的文化出现肤浅化,这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但另一面也让我们充满乐趣和拥有平和的心态,让我们在剧烈的竞争和奋斗的处境中得到一种放松的和谐感。
它们的出现其实说明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由中国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奠定的基础,一个可以告别“现代性”的“悲情”,更轻松、乐观地面对自己和世界的机遇。它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替代那些鸿篇巨制或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追问,但它们的存在也自有其价值。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既喜欢《亮剑》这样的黄钟大吕式的历史表现,也可以喜欢《武林外传》这样的逗趣之作。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弄《武林外传》,那也会迅速地被公众抛弃,但我们也不能就对这样的作品简单地、过度负面地评判。当下文化的丰富性正是通过这样的不同侧面折射出来的七彩的光芒。看起来有些无序,还需要更多的规范,但毕竟已经展现了新的“后现代”的活力。我们首先需要的是阐释和认知的耐心,而不是简单地下结论。
从今天看来,我们的“知识”和思考方式往往在面对这些作品时没有什么办法,出现一种简单化。这是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我们的思维方式缺少对于这些新的现实的应对之道。这些可能在未来长期伴随我们,新的文化形态在召唤和催促我们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路向。
生活之树长得太快了,我们还得快思考才行。
…
用流行的瓶装主旋律的酒(1)
…
孟静《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央视八套正在播出的《武林外传》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是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它已经超过了2005年央视收视亚军《京华烟云》(收视率为8。51%),达到了9。49%,仅次于10。3%的《亮剑》。
直到接受采访时,导演尚敬还大呼意外,他关切地问记者:“那个收视率是怎么得出来的?我都糊里糊涂的。”虽然对数字半信半疑,但活生生的例子让他欣喜若狂。《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他时,讲到全办公室的人都在谈论这部剧;剧中几个主要演员突然接到大量戏约,在此之前他们全是寂寂无名的部队演员;网上论坛上冒出大量的《武林外传》“粉丝”,追捧的热烈言辞达到了“肉麻”程度。“《武林外传》台词必成2006年流行语,宁财神(编剧)是天才。”“兄弟们,要为我报仇啊!我是看《武林外传》笑死的。”“因为有了《武林外传》,现在上班都觉得很幸福,因为回家它就在等着我哩!”一个讨论《武林外传》台词的贴子几天里就有三千多条回贴,而且这都是在没有事前宣传的情况下。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编剧宁财神的爸爸看后说:“这写得什么乱七八糟!”宁财神的好朋友,网络作家俞白眉的爸爸则诧异地问自己的子女:“你们到底在笑什么?”尚敬说,他目前接到的反馈,十个看过的观众中会有一个很不喜欢,另外九个很喜欢,不存在中立者,这在以往的电视剧也是罕见的。
批评的声音全都集中在“看不懂”、“不理解”这个层面。宁财神不讳言,这部电视剧是给四十岁以下观众看的,这群人在收视人群中一向被归为小众;制片人郝亚宁超过了四十岁,他认为自己就能理解剧情,不过前提是心态年轻,能够接纳流行文化。
恶搞武侠上央视
《武林外传》被观众定义为“大型室内社会讽刺喜剧”,媒体则评论它为颠覆武侠。八十集的戏全部集中在一个叫“同福”的小客栈,主要人物七八个,每天在屋里聊天、吵架,中间夹杂着两对年轻人的爱情,具备一切情景喜剧的元素。它吸引“粉丝”的最大原因还是台词,基本上包含对如今所有流行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解构、嘲讽和玩笑。
比如有一集,演员们齐喊“大风!大风!”;厨师作临终诀别状:“如果上天允许我说三个字,那一定是——少放盐”;剧中人会突然唱起王菲的歌,还会来一段《开心辞典》的智力问答;花痴老板娘倾诉衷情时的台词是“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你看云的时候离云很远,你看我的时候离我很近”。英语和各地方言更是频频出现。凡此种种笑料,必须是对网络和流行文化熟稔的人才能会心一笑,否则如堕云雾中。尚敬告诉记者:“我们用玩笑的方式向流行文化致意,对广告、综艺晚会、第五代导演、周星驰等一切时髦的事物致意,但不是晚辈向长辈半跪的方式,而是像片头歌里唱的那样,‘哥们儿,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宁财神对播出后的反响颇有些措手不及的意外,他从网络写手转向编剧后,越写越觉得局促,到了《武林外传》,他决定不管怎样冒险,也要选择这个“小众”题材。因为他给观众定下了一个底限,能符合条件的人有多少?这些人能不能坐下来看电视都是未知数。以剧中的人名为例,全部取自经典武侠作品:佟湘玉(金镶玉)、白展堂(白玉堂和展昭)、祝无双(陆无双)、郭芙蓉(郭芙)……想要理解这些名字的用意,必须看过《新龙门客栈》、《七侠五义》、《神雕侠侣》等等。但是宁财神没想到,他设置的门槛并没有使收视人群下降,反而引来同道中人的狂热喜爱。在他的笔下,大侠也要吃饭穿衣,他们从超能力的神坛走下,变成唠叨、抠门、可怜又可爱的平民小青年。
尚敬执导过几部情景喜剧,以《炊事班的故事》影响最大,另一部宣传健康知识的《健康快车》也曾在央视播出。他的班底除了编剧,全部来自军旅,按道理选择题材是受限制最大的。尚敬曾在央视春节晚会当过十年的小品作者,对尺度的把握非常熟练。他坦承地说:军旅喜剧限制非常多,部队的炊事班绝不可能像电视剧中那么可爱,所有艺术都是高于生活的。相比之下,《武林外传》虽然同为“主旋律喜剧”,运气却比“炊事班”要好,它得已成为央视八套2006年的开年大戏。
…
用流行的瓶装主旋律的酒(2)
…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央视怎么会选择这么一部荒诞又恶搞、剑走偏锋的戏,尚敬透露的秘诀是,央视并不难上,只要摆好主旋律与后现代娱乐的关系。《武林外传》贴着鲜明的“寓教于乐”标签,尚敬总结说:“这叫后现代喜剧形态+传统教诲。主旋律并不拒绝多样化和流行文化,只是这种教诲是用有趣的形式而已。”郝亚宁也说:“《武林外传》的故事有诚实纳税、反暴力、反传销、提倡环保、尊重知识,央视在节日气氛下正适合播这样的戏,本来计划是先拍三十集在‘五一’播出,后来考虑到春节档更适合喜剧。”观众为什么没有对这种教诲产生反感呢?尚敬的法宝是把教训口吻改成善意玩笑。
尚敬在春晚剧组呆的七年中,从1996年到2002年,主要给黄宏写本子,他写过《花盆儿》、《鞋钉》、《小站故事》等小品,也不止一次得过观众最喜爱作品一等奖。郝亚宁说:“尚导深知央视的尺度,性和政治绝对不能提,时弊是可以针砭的。”《武林外传》中有一集“鸡王争霸赛”就嘲讽了大赛黑幕。宁财神举例说,他曾经遇到个书商,经常对他炫耀:“咱上面有人。”他把这句词用在了剧本里,一个老太太被县衙抓起来,她和兵部尚书说:“我上面有人。”结果众捕头以为房顶有人,纷纷上房,压塌房梁,压死了老太太。宁财神认为这也是对体制的解构,只不过他讽刺的是那种狐假虎威的人,并不会有任何问题。
春晚的审查环节当然要比一般的情景喜剧严。尚敬表示,很难用语言形容。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次审查中会处于紧张状态,一紧张就变形了,当然不可乐;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就会加上紧箍咒,很多题材不敢触及。正因为有了这种把握,制片方自己也毙掉了《武林外传》中的一些内容,像关于灵魂附体内容,已经拍完一集,还是拿掉了。
尚敬也认可写小品的精短喜剧训练让他受益非浅,在《武林外传》中就有模拟传统相声的部分,大多数演员操着一口自己的家乡话,也是相声、小品中常用的“倒口”手段。
社会的进步、艺术的悲哀
现在的观众已经很难被晚会相声和小品逗乐。宁财神非常崇拜赵本山,他说:“无论赵本山这几年的小品怎么重复,没有创新,至少他能让我结结实实地笑出来。”但是只有这一个人,春晚的其他语言类节目根本无法让他发笑。和宁财神一样的年轻人并不少,他们越来越难逗乐,尚敬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艺术的悲哀”。他的解释是:媒体有一定的审查尺度,这使得节目都是过滤过的,喜剧力量散发不出来。姜昆为什么在八十年代极火呢?文革时期人们思想是禁锢的,文革后有一定的解放,姜昆他们的相声中的调侃让禁锢已久的观众异常新鲜。
现在的老百姓在底下看到的东西远比电视上可乐,例如短信、网络笑话,语言的魅力在民间智慧下被发挥到极致,这也使得喜剧创作者开始转向新的思考。以情景喜剧为例,王朔时代完全依靠语言取胜,目前则有人提出“情节喜剧”,即在情节推动中设置笑料。宁财神举了一个中国人比较熟悉的美国喜剧为例:“《六人行》强在科学管理,它的台词单段扒出来并不好笑,它的笑点在停顿、表情和承接上。他们一周拍一集,之前有试拍,编剧要给演员示范,让他们充分领会什么时候该有怎样的表情,完全以潜台词逗乐观众。”《武林外传》有过这样的尝试,演员中没有大腕,不存在档期问题,导演会让演员演上十几遍,直到找到感觉为止。过去的室内喜剧,人物关系在几十集中是不能前进的,英达就举过《编辑部的故事》为例,从头到尾,李冬宝和戈玲都没有确定关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编剧通常有很多人,缺乏统筹,感情戏会使下一个编剧无法接手。
《武林外传》的一百六十小集全部由宁财神完成,他得以让人物谈恋爱并有进展。“每集之间有连续,不像过去的系列剧没法讲命运。连续剧用三十集完成一个起承转合,情景喜剧必须一集内完成,难度很大,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四集讲一个故事了,还可以像说书一样留下‘扣’,这个扣让第一次观剧的人也能明白。”
尚敬有些无奈地说:“喜剧应该是个少爷,穿得漂漂亮亮的,人见人爱,可他现在是乞丐,到处找人要播出时段。不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