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武林宝典 >

第15章

武林宝典-第15章

小说: 武林宝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江湖Jia留美学生



  小的时候,没有比“江湖”这件事更吸引人的了,所以着迷武侠。“快意恩仇”四个字,读来真有说不出的痛快。那时候大部分的武侠电视剧都是港台拍的,射雕神雕,小李飞刀……那时候的电视剧放到现在看,就会觉得非常粗糙,室内布景,泡沫塑料,女侠统统一字眉,还有两片腮红……可饶是如此,八三版的射雕仍然比央视版的好看,因为香港人故事讲得好。
  可是金庸上了年纪,有点登堂入室的情结,十分喜欢央视那样把他的小说拍得像四大名著一样。名山大川,气势磅礴,当然是好事,可是问题出在气质不对。当《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弟子在群山中以典型的央视腔四处呼唤“大师兄!大师兄!”的时候,感觉分明是《西游记》的再版。
  罗嗦了这么多,才引到正题上:武侠,和任何体裁,如果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很容易变得可笑。不如且放下身段,放松取乐一番,倒另成一番境界:“武林外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常常就是那个小饭馆。据说“佟湘玉”是“金镶玉”的翻版,因为是“冒牌”的,所以点金为铜。白展堂应该是展昭和白玉堂的复合体,李大嘴自然来自恶人谷……客串的配角也都有来历,断指轩辕虽然是个老太太,分明带着恶赌鬼轩辕三光的影子。这样一来,我就总觉得,在同福客栈里仿佛有两个江湖,除了在明处的那个以外,影影绰绰的还有另一个江湖。
  那个影子般的江湖,是我们熟悉的传说。传说由于被重复叙述了太久,渐渐失去了味道,于是开始虚张声势。而《武林外传》则是关于传说的传说,它在片言只语、衣袂裙角中将那另一个江湖半藏半露,使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是嬉耍,也是致敬。而在这圆熟的喜剧里,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个生气勃勃的江湖又回来了。




庶民的胜利,草根的狂欢(1)



  木木影视爱好者
  作为一个在京谋食的陕西人,白天粉刷门面,见了老板低眉顺眼,见了下级横眉冷对,二十四小时被汽车尾气熏着,回到家,头昏脑胀四蹄发软。一天到头,最大的乐事就是端一碗油泼面,就一瓣蒜,坐在地上看《武林外传》。一边看一边乐,冷不丁听见屋子里自己嘎嘎的笑声,竟然觉得有几丝陌生。
  三十大几的人了,对所有跟粉丝腐竹沾边的事情都有些天然的拒绝。其实何止是对影视作品、八卦秀场,恐怕对很多人与事,都看开了,看淡了,丧失了童年时代的热情。《武林外传》也不是集集都看,但是端了碗坐在电视机前,就走不开了。
  记得之前看《六人行》时,也有这样的感觉。到了第十季瑞秋要去巴黎,钱德勒夫妇领养了孩子并且乔迁新居,眼看着在戏剧里生活了十年的老友即将分离,我也一把鼻涕一把泪。当时奇怪为什么一部美国式的肥皂剧,讲着英语,飘着奶酪和洋葱的味道,隔着一个太平洋,竟然就把一个中国人的心俘获了;相反很多中国的情景剧就只能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看《武林外传》,让我重新找到那种轻松、向往和依恋。
  《武林外传》里有一个回合是“佟湘玉煞费良苦心,莫小贝梦游影视城”,在情景喜剧里玩时空自然很新鲜,但真正令人心动的还是中间的感情。“小贝调皮,受到众人训斥,她索性将众人大骂一顿之后,离家出走。靠在门边,小贝做了一个怪梦,在梦境中,一切似是而非,人还是那些人,但时代已经变了,在这个奇怪的年代中,她再也不是被大家呵护宠爱的小姑娘了,两相对比之后,才发现,原来大家对自己竟是如此的关爱,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将上来……”小贝扑到佟掌柜怀里,拖着哭腔叫一声嫂子,竟然听得我眼泪哗哗。虽然只是卡通式的叙述,多少还有些说教和概念,但是演员真挚的表演,以及这个关于“关爱和被关爱”的命题,还是碰触了自己的心。家破人亡,被名义上的嫂子收养,但是到头来也知道,光有一口热汤,人是不能活的。
  另一回合“受委屈伙计装叛变,求生意老板充大方”,对门的怡红楼东西好吃,又便宜,抢走了同福客栈的所有生意。佟掌柜急火攻心,慌不择路,百般努力却始终不能力挽狂澜,只好把气撒在伙计身上。伙计们受尽委屈,不得已假装集体跳槽。佟掌柜深感世态炎凉,她表面坚强,一转身对着邢捕头嗷嗷大哭。
  当伙计们重新回到她的面前时,佟掌柜的表情又是害臊又是感激,还有一份被人疼爱的安心和骄傲。端着一碗面的我,也只好就着面条唏嘘起来。平日在外刨食的艰辛,人间冷暖,对纯朴友情的渴望与拒绝,一瞬间竟如鲠在喉。
  如果说所谓的“70后标签”,可以让你对台词里的典故和包袱会心莞尔的话,那么《武林外传》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则是真正让我抓狂的。小人物的艰难、算计、梦想,世故与天真,以及对感情的懵懂渴望,完全照应了在都市里穿梭的现代人。捕头的帽子是可以带一带的,但是帽子底下还是燕小六;李大嘴可以和娄知县攀亲挂故,但是不妨碍他在一个并不景气的客栈里做大厨,遭遇积贼老板的克扣;郭芙蓉可以是名门闺秀,动辄“排山倒海”,但是爱情来了她和普通的女孩毫无二致,惶惑、欣喜、疑神疑鬼、方寸大乱。
  当然,假如照抄都市小人物的生活,《武林外传》就少了些梦幻色彩,也少了让观众坐在地上傻乐时遐想的空间。“为骗财书商耍手段,欲销赃掌柜吓破胆”里,迂腐穷酸的吕轻侯遇到黑心肠的书商范大娘,原本承载了众多人梦想的小说手稿,变成一只烧手的山芋。“我曾那么接近幸福”,霎那间梦想却灰飞烟灭,灾难从天而降,现实变得比过去还要残酷。按照契约规定,毁约者需支付三千两银子的赔偿金,秀才顿时傻了眼,情急之下,佟掌柜拿出一包首饰抵债。遇到这样的情境能有贵人出手相救,原本就是白日梦。但是情况很快又急转直下,范大娘被抓,首饰被发现是赃物,官府正在着力会审,磨刀霍霍,准备找出幕后同党!
  我一边看着起急,一边猜度财神在有限的时间里,该如何处理这个天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被邢捕头用三言两语化解的:范大娘仍旧颐指气使,咆哮公堂,口口声声说自己“上面有人”,结果锦衣卫领会错了,以为房上有人,纷纷上了屋顶,将衙门压塌,范大娘当场被压死。邢捕头到头也没明白,范大娘临死前说上面有人,到底是有什么人。




庶民的胜利,草根的狂欢(2)



  看到此处,不禁和主人公一起在心里啧啧叫好。按照这班人的心性,不管有无武功,都不能做那杀人灭口的勾当,更没有身世背景,“上面有人”,来为自己开脱,大风大浪来了,只能几个人抱成一团等死。这个结局既化险为夷,又照顾了大家的情绪。假如没有风里雨里的走过,假如没有一年四季紧紧接着地气,假如没有体会过小人物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和恐惧,恐怕不能有这样又机巧又自然,又刻薄又天真的段子吧。
  我在一篇报道里看到,早年间财神在北京混饭吃,单位附近有一家餐厅“半亩园”,当时在“半亩园”吃顿饱饭对他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后来财神“发迹”了,还讨得一房媳妇,有一次小两口在上海逛街,无意间看见一家“半亩园”,欣喜地冲进去,点了好几个凉菜,又要了一堆葱油饼和炒面,不但吃饱了还吃剩了,走的时候连包都没打。想来这段描述不是杜撰,因为有同福客栈的风范。
  尚敬在很多访谈里都提到,做情景喜剧,就要做最底层的人。《都市男女》已经是小人物了,不但地位卑微,甚至胸无大志,浑身都是毛病,贪小便宜尤其是一绝,为了省电在办公室焖米饭,为了省水带了暖瓶上班,从办公室罐纯净水回家。但是《都市男女》还在写字楼,男男女女还做的是一些写写画画嘴皮子蒙人的事情,到了《武林外传》,人物和环境的设定更加彻底,更加平民化。除了秀才,其他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子曾经曰”,不但遭来人的唾弃,连狗也会狂吠不已;老板娘、厨子、杂役、跑堂的、片警儿。地点干脆变成客栈和厨房,烟火缭绕,仿佛古装地方版《炊事班的故事》。
  也就是这一帮人,在这样的一个场景里,他们的零鸡狗碎,他们的争吵,争斗,谈恋爱,小梦想……却登陆标榜严肃高雅的CCTV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而且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说到了播出的高潮阶段,要在节目后跟广告,必须托关系走后门。百度上和《武林外传》相关的帖子超过五十万篇,大大超过主创们的预期。《人民日报》、《国际先驱导报》、《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也相继作了报道。用一句落俗套的话来讲,“《武林外传》成了一种现象”。
  与那些风风火火、动辄好几千万的“央视大戏”不同,据说当初导演和编剧刚有了“武林”创意,还不知道用谁的钱来拍的时候,有一位投资人找上门来,请他们做一篇倡导健康理念的命题作文。用财神的话讲,“必须每一集都把故事揉到一个病症里去。”这就是后来的《健康快车》。导演和编剧一商量,《健康快车》可以做,但是前提是做完《健康快车》你接着投资《武林外传》。
  这段插曲让人联想到伊索寓言中《赫尔墨斯和雕塑匠》,工匠神赫尔墨斯想知道自己在人间享受怎样的崇敬,便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塑匠的作坊。他问赫尔墨斯的塑像多少钱,雕塑匠说,你要是买宙斯和赫拉的那两个雕像,我就把它白搭上送给你。然而《武林外传》的结局却是令人惊喜的,甚至是皆大欢喜。观众痴迷,集体享受观赏和心有戚戚的快乐;原本藉藉无名的演员开始片约不断;财神的价码肯定要涨了;导演找钱也不那么费劲了;情景喜剧被重新定义……而我,一个小人物,一个并不忠实的观众,在这场热闹的游戏里,在一片戏耍和唏嘘里,又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很久都没有影子了。
  每当我又在报纸上看见银行行长贪污的时候,哪个公安局局长勾结黑社会的时候,每当我看见小贩被城管追着落荒而逃的时候,或者我自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时候,除了“以头抢地”,我干脆端一碗面,看一集《武林外传》。笑过、哭过、沮丧过,然后带着新的憧憬,接着过日子。歌里怎么唱的,“要向上看不向下看,要向前看不向后看”,“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可是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细数《武林外传》人物谱(1)



  (节选)柳梢青
  《武林外传》中最喜欢的,是三个人,掌柜的,老白,小郭。或者为了切题,换句话来说,我花痴的,是掌柜的,老白,和小郭。
  在中央八台看最后两集时,一来没太在乎,二来演员都不是熟脸(到后面才看出来是当年《炊事班的故事》那些演员),光笑了,没仔细欣赏演员。等到从头看起时,才注意到演员的长相——鉴于在下的审美观点十分之奇特,如果下面有些令诸位读者不适的滥美之词,还请各位海涵见谅。嗯,如果大人们对着央视《三国演义》里面的曹丞相能够心悦诚服地大叫“帅啊”的话,那估计我的这个花痴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第一个注意到的,是小郭,穿着男装夜行衣,抱着长剑,冷着一张脸,满脸都是年轻人天生的骄傲和强装出来的青涩的冷漠,令人心一惊,那是一种透过屏幕直扑到面上来的真正的天真。然后她上楼,在房间里紧张地寻找,脸上沾了灰土。跑堂的指出来,她一回头,自己都被吓得惊呼一声。后来换回了女装,不加掩饰地,嘴咧得大大地笑,脸皱成一团地苦恼,自作聪明地得意洋洋,气急败坏地连连跳脚,有点疯,也有点傻。
  我自认为不会评论演技,也不想评论演技,只是觉得,她或许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或许她只是一个在我身边,隔着一堵墙蹦蹦跳跳开开心心玩自己游戏的女孩子,我看见她,只是因为我走过去,不经意间转了一下头。
  然后我便不得不停下来,远远地站着看她,看她疯疯傻傻,大哭大笑,再想这丫头怎么这么疯,疯成这个样子,而后突然醒觉,这是多少年前长辈摇头苦笑说过的话。只是我已经长大了,只是那一段时光已经远去了。
  于是就仿佛觉得,在那里的,不是摄像机的镜头,而是个可以看到多少光年之外的天文望远镜,我只是透过它,看见了许多年前的自己。
  所以看着她,希望她不要长大,可不看后面剧情也知道,她一定会长大,少不更事的锋芒终究会一点点消磨,又希望她长大,长大了,懂得事情多了,就知道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所以在屏幕外,不知道究竟是该哭,还是该笑。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只是看着她,看着她的时候什么都不去多想,到了好笑的地方就哈哈大笑,到了伤感的地方就沉默不出声。
  那是个可爱的游戏,而她,很美。
  真的,从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时候,就觉得,她很美。即使后面出来了个据说应该是美丽温柔又贤惠的祝无双,我仍然觉得,比起祝无双来,她才真正当得起“明眸皓齿”这句形容——当她手比成八字搁在下巴下,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地洋洋一笑时,没人能再拥有像她那样的天真的得意。
  (在节目里见到演员,本来年纪不算小了,又已经结了婚,却仍然是天真的。看她和腐竹们拍的合影,小小的脸,瘦瘦的,穿着件羽绒服,嘴咧得大大的笑着,手比作八字形放在最近的腐竹的下巴底下,眼睛晶亮,如不是站在中间又没出名,就是普普通通的朋友合影——其实,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朋友合影。又看她新注册的博客,写自己需要多么努力地厚着脸皮才能够面对突然多起来的记者,写自己又在什么场合出了丑。字不多,没修饰,透过那些字,几乎能瞧见打字的人在键盘前面俏皮地吐着舌头,笑得有点羞涩有点傻。)
  第二个是掌柜的。记得第一集里,互相叫板时,老白用的形容词是“风情万种”。刚开始看,只觉得,这段对话就是为了搞笑而生的。
  然而,到最后——
  额滴神啊,额实在是想不出来比这四个字更好的形容词了。
  仔细想想,如果说喜欢小郭,是因为第一集里大门打开看见她抱剑而立的那一眼,喜欢掌柜的,是因为哪一眼,或者哪一幕,我实在说不上来。
  只是在网上翻和武林外传有关的东西,看见别人的花痴帖子,里面贴着截图,图没完全打开,只能看见掌柜的头上斜插的一支簪子,忽然间心一跳,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穿白地碎花衣衫搭配着绿色长带,一手褰裳,腰身款摆着向客栈二楼走去的背影,然后一幕幕或静止的,或活动的,便纷至沓来一发不可收拾。




细数《武林外传》人物谱(2)



  就开始想,如果要我形容掌柜的,应该用什么词呢?可想出来的,不是丝毫不搭界,就是只沾一点边。
  看那个叫佟湘玉的女子眼波流转,颦笑嗔怨,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女人是连女人看见都会心疼的。原来第一集里那四个字,不是为了搞笑,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但仍旧无法说出个中的原因,也许花痴真的是件没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