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 书
(晋)郭璞著
… 页面 2…
目 录 ·1·
目录
内篇………………………………………………………………01
外篇………………………………………………………………25
杂篇………………………………………………………………41
… 页面 3…
葬书 ·1·
内篇
△葬者乘生气也。
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
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礴乎大化,贯通
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陶侃曰:先天地而长存,后
天地而固有。盖亦指此云耳。且夫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
惟循地之理以求之,然后能知其所在。葬者能知其所在,使枯
骨得以乘之,则地理之能事毕矣。
△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五气即五行之气,乃生气之别名也。夫一气分而为阴阳,
析而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于地。行则万物发生,聚则山川
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
… 页面 4…
葬书 ·2·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荫,
由本而连枝也。故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
则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恶则反
是。蔡季通曰:生死殊途,情气相感,自然默与之通,今寻暴
骨,以生人刺血滴之而渗入则为亲骨肉,不渗则非,气类相感
有如此者,则知枯骨得荫,生人受福,其理显然,不待智者而
后知也。或谓抱养既成,元非遗体,僧道嗣续亦异所生,其何
能荫之有?而不知人之心通乎气,心为气之主,情通则气亦通,
义绝则荫亦绝,故后母能荫前母子,前母亦发后母儿,其在物
则蒌薮螟蛉之类是也,尚何疑焉。
△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父母子孙本同一气,互相感召如受鬼福,故天下名墓在在
有之,盖真龙发迹,迢迢百里,或数十里结为一穴,及至穴前,
则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嶂层层,献奇于后,龙脉抱卫,砂
水翕聚。形穴既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于
其中矣。苟盗其精英,窃其灵秀,以父母遗骨藏于融会之地,
由是子孙之心寄托于此,因其心之所寄,遂能与之感通,以致
福于将来也。是知人心通乎气,而气通乎天,以人心之灵,合
… 页面 5…
葬书 ·3·
山川之灵,故降神孕秀以钟于生息之源,而其富贵、贫贱、寿
夭、贤愚靡不攸系,至于形貌之妍丑,并皆肖象山川之美恶,
故嵩岳生由尼丘孕孔,岂偶然哉?呜呼!非葬骨也,乃葬人之
心也,非山川之灵,亦人心自灵耳。世有往往以遗骨弃诸水火
而无祸福者,盖心与之离故也。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汉末央宫一日无故钟自鸣,东方朔曰:“必主铜山崩应。”
未几,西蜀果奏铜山崩。以日揆之,正未央钟鸣之日也。帝问
朔何以知之,对曰:“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
也。”帝叹曰:“物尚尔,况于人乎?昔曾子养母至孝,子出
母欲其归,则啮指而曾子心痛。人凡父母不安而身离侍侧,则
亦心痛,特常人孝心薄而不自觉耳。故知山崩钟应,亦其理也。
”
△木华于春,栗芽于室。
此亦言一气之感召也。野人藏栗,春至栗木华而家藏之栗
亦芽,实之去本已久,彼华此芽,盖以本性原在,得气则相感
而应,亦犹父母之骨葬,乘生气而子孙福旺也。夫一气磅礴于
天地间,无端倪无终穷,万物随时运化,本不自知,而受造物
者亦不自知也。
… 页面 6…
葬书 ·4·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
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乾父之精,坤母之血,二气感合则精化为骨,血化为肉,
复藉神气资乎其间,遂生而为人。及其死也,神气飞扬,血肉
消溃,惟骨独存。而上智之士,图葬于吉地之中,以肉乘生气,
外假子孙思慕一念与之吻合,则可以复其既往之神,萃其已散
之气。盖神趋则气应,地灵而人杰,以无为有,借伪显真,事
通阴阳,功夺造化,是为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
△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丘垅为阴,冈阜为阳,丘言其高,骨乃山之带石者。垅高
不能自立,必藉石带土而后能耸也。冈者,迹也,土山为阜,
言支之有毛,脊者垅之有骨,气随而行则易见,支无石,故必
观其毛脊,而后能辨也。然有垅而土,支而石,垅而隐,支而
隆者,又全藉乎心目之巧以区别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 页面 7…
葬书 ·5·
谓生气随支垅体质流行,滔滔而去,非水界则莫之能止。
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前后左右环围,然后从能藏风而不
致有荡散之患。经云:明堂惜水如惜血,堂裹避风如避贼。可
不慎哉!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高垅之地,天阴自上而降,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
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气适当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
其城郭密固,使气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阳自下而升,生气
沉潜,不畏风吹,(缺)出在旷野,虽八面无蔽,已自不觉。
或遇穴晴日朗其温和之气自若,故不以宽旷为嫌,但取横水之
有止,使气之不行也。此言支垅之取用不同有如此。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支垅二者,俱欲得水,高垅之地,或从腰落,虽无大江拦
截,亦必池塘以止内气,不则去水稍远,而随身金鱼不可无也。
倘金鱼不界,则谓之雌雄失经,虽藏风亦不可用。平支之地,
虽若无蔽,但得横水拦截,何嫌宽旷。故二者皆以得水为上也。
… 页面 8…
葬书 ·6·
△经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水流土外,谓之外气;气藏土中,谓之内气。故必得外气
形横,则内之生气自然止也。此引经以结上文得水为上之意。
△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
其深者犹有聚。
高垅之地落势雄雌,或去或止,各有(缺)作自(缺)一
地可尽其力量也,而好龙多从腰落分布枝蔓于数十里之间,或
为城郭朝乐官曜禽鬼捍门华表罗星之类,皆本身自带不可为。
彼既流行,而余者非止也,但当求其聚处,而使之不散耳。平
支之龙,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旷阔,其为城郭亦不过高逾数尺而
已,且去穴辽远,朝山一点,在乎云霭之表,人莫不以八风无
蔽为嫌,又岂知支垅气隐若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也。但得横
水拦截,使之有止耳。此言支垅之气盛者如此。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
上句言垅,下句言支。高垅之地,阴之象也,气在内强刚
… 页面 9…
葬书 ·7·
而沉下,故言涸燥当深葬。平支之地,阳之象也,气在外弱柔
而浮上,故言坦夷当浅葬。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高垅之葬,潜而弗彰,故深取其沉气也。平支之葬,露而
弗隐,故浅取其浮气也。得乘者,言所葬之棺得以乘其生气也。
浅深世俗多用九星白法以定尺寸,谬也,不若只依金银炉底求
之为得。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
中而为生气。
阴阳之气,即地中之生气,故噫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
雨,凡所以位天地育万物者,何莫非此气邪?斯盖因曰葬乘生
气故重举以申明其义。愚尝谓能生能杀,皆此气也,葬得其法,
则为生气,失其道则为杀气,如所谓加减饶借吞吐浮沉之类,
并当依法而剪裁之,不致有撞杀冲刑破腮翻斗之患也。
△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 0…
葬书 ·8·
气本无体,假土为体,因土而知有此气也。水本无母,假
气为母,因气而知有此水也。五行以天一生水,且水何从生哉
?生水者金也,生金者土也。土腹藏金,无质而有其气,乾藏
坤内,隐而未见,及乎生水,其兆始萌。言气为水母者,即乾
金之气也,世人不究本源,但以所见者水尔,故遂以水为天地
之始,盖通而未精者也。
△经曰:土形气形物因以生。
生气附形而有,依土而行,万物亦莫非(缺)也。此引经
结上文有土斯有气之意。
△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气行地中,人不可见其始也,则因地之势而知其行,其次
也,又因势之止而知其聚也。
△葬者原其起,乘其止。
善葬者必原其起以观势,乘其止以扦穴,凡言止者,乃山
川融结奇秀之所有,非明眼莫能识也。片玉髓云草上露华偏在
… 1…
葬书 ·9·
尾花中香味总居心,其止之谓与。或谓粘穴乘其脉之尽处为止,
然则盖倚撞安可以止云,不知古人正恐后世不识止处,故立为
四法以乘之,夫盖者止于盖,倚者止于倚也,撞粘莫不皆然,
唯观义之所在,高低正侧,何往而非止乎。
△地势原脉,山势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
平夷多土,□斗泻多石,支之行必认土脊以为脉,垅之行
则求石脊以为骨,其行度之势,委蛇曲折,千变万化,本与定
式,大略与丘垅之骨,冈阜之支略同。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千尺言其远,指一枝山之来势也;百尺言其近,指一穴地
之成形也。
△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原其远势之来,察其近形之止,形势既顺,则山水翕合,
是为全气之地。又当求其止处而葬之,斯尽善矣。止之一字最
谓吃紧,世之葬者,不乏全气之地,但于止处则有昧焉耳。夫
… 2…
葬书 ·10·
千里来龙,五尺入手,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奇峰耸拔,秀
水之玄,皆不为我用矣。若得其传,知其止,则如数二三、辨
黑白。人或见其莽然,可左可右,可移可易,而不知中间自有
一定不易之法尺寸不可迁改者,指南云立穴,若还裁不正,纵
饶吉地也徒然,高低深浅如葬误,福变为灾起祸愆。
△宛委自复,回环重复。
宛委自复,指其势而言,或顺或逆,即委蛇东西,或为南
北之意也。回环重复,以其形而论,层拱叠绕,即朝海拱辰之
义也。全气之地,其融结之情如此。
△若踞而候也,
如人之踞然不动而有所待然。
△若揽而有也,
如贵人端坐,器具毕陈,揽之而有余。
… 3…
葬书 ·11·
△欲进而却,欲止而深,
上句言拥卫之山,须得趋揖朝拱,不欲其潜逼冲突而不逊
也。下句言潴蓄之水,必得止聚渊澄,不欲其斗泻反背而无
情也。
△来积止聚,冲阳和阴,
来山凝结其气,积而不散;止水融会其情,聚而不流,斯
乃阴阳交济,山水中和也。
△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水深沉则土壤高厚,气冲和则草木茂昌。程子曰:曷谓地
之美?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乃其验也。
△易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 4…
葬书 ·12·
气像尊严,若千乘之贵;拥簇繁夥,犹万金之富。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为上地也。
堂局完密,形穴止聚,则生气藏蓄于中矣。善葬者因其聚
而乘之,则可以福见在昌后裔,如万物由此气而成化育之功,
故为上地。
△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支龙贵平坦夷旷,为得支之正体。而土中复有支之纹理,
平缓恬软,不急不燥,则表里相应。然却有支体而得垅之情性
者,直如掷抢,急如绷线,谓之倒火硬木,此阳中含阴也,法
当避杀,粘唇架折而葬。刘氏所谓直急则避球而凑檐是也。阳
者为弱,本宜凑入,奈何性急,要缩下一二尺缓其急性,苟执
支法扦之则凶,此支龙之至难体认者,故景纯谓支龙之辨盖言
此也。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此言平支行度体段原其始则气势随之而行,乘其止则气脉
… 5…
葬书 ·13·
因之而钟,观势察脉则可以知其气之融结矣。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隐隐,有中之无也;隆隆,无中之有也。其体段若盏中之
酥,云中之雁,灰中线路,草里蛇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
伏而难见,然其吉则无以加矣。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势
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引经以明上文支龙行度,言平夷之地,微露毛脊,圆者如
浮沤,如星如珠,方者如箱如印,长者如玉尺如芦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