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段「释名」,释是解释,名就是「十住品」,「十住品」是什么意思,也得先把它说清楚、说明白。《疏》上讲「释名者,慧住於理,得位不退,故名为住」。他解释确实很简单,可是非常重要。由此可知,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开智慧,不是别的,如果智慧开了,你自自然然就住於理。这个理是什么?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大道理,这是我们一般讲法;在佛法里面讲法,理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本性。住是什么?住是你安住,安住在理上,就是我们中国佛教禅宗里面常讲的「明心见性」,理就是性,见性就成佛了。所以十住菩萨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民国初年我们佛门有位大德,在家居士,江味农老居士,他一生专攻《金刚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经》,替《金刚经》写了一本注解叫《讲义》,《金刚经讲义》。这个注解在佛法里面,它算是权威性的、代表性的,真正是集《金刚经》古今注解的大成,我们学《金刚经》有这部《讲义》就足够了,这里面是包罗万象。在《金刚经》里面经文许多地方都讲到「诸佛如来」,江居士解释这个诸佛不是说很多很多,不是这个意思,诸佛是说什么?就是说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阶级的这些菩萨,《华严》称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
天台宗的六即佛,他把佛说成六大类,第一类是「理即佛」,讲的是理,慧住於理,理就是自性;从自性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从理上讲。从理上讲你是佛,现在你要修行证佛果,那怎么证不到!当然可以成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这个说得好、说得透。我学佛为什么会能成佛?我本来是佛,《华严经》说得好。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变成凡夫?这桩事情它的根源,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说破了,「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我们是佛,但是我们现在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东西都叫做烦恼,统称为烦恼。妄想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烦恼无量无边,佛把它归为这三大类。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现在变成烦恼,变成这些东西了。我们现在要学佛,学佛是为的什么?不为别的,学佛是让我们回归自性,所以说回头是岸,回归自性,见性成佛,那就真的是佛,不是假的。
到什么时候才能见性?十住就见性了。所以要晓得,十信位在十法界,这个前面我们学过,你看从初信位到第六信是在六道,没有出六道轮回,是我们现前的境界。第七信位就超越轮回,七信位相当於小乘阿罗汉,你只要到这个阶层,六道就没有了。不但是六道,包括十法界,佛说得很好,这些境界都不是真的,假的。《金刚经》最后一首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不是真的,是假相。我们不知道是假相,以为这是真的,在这里面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干这些事情。七信位就超越,六道就没有了。七信、八信、九信、十信,这四个位次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没见性,比六道高出多多,比见性菩萨还差一大截,为什么?四圣法界里面执著没有了,就是见思烦恼他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就是分别他也没有,也放下了,但是他有妄想,就是无明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是在最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这个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给他起个名字叫相似即佛,很像佛,修得不错,很像,但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他妄想没断。
如果他把妄想放下,妄想是什么?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很不好体会,我们凡夫所谓是心浮气躁,听到这句话,起心动念好像是懂了,其实不懂,起什么心?动什么念?我们平常讲,我喜欢这个东西,起了贪心,动了想拥有、想占有这个念头;不是的,佛法里讲的起心动念不是讲这个事情。这个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它是烦恼的根,叫根本烦恼,它是烦恼的根,什么时候你才能够发现它?大乘教里面佛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可深了,那么深的禅定当中才发现到这个极微细的波动。那个波动才是大乘教里面讲的无始无明,《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无始妄想,才看到这个。这个东西断了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真的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是梦里明明有十法界,觉悟之后十法界没有了。没有了,是什么境界?这叫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叫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实在说,它也不是真的,但是它也不假,所以说,真的、假的都不能说,为什么?说真说假,你又分别,你又执著,那你就错了。那个境界里面只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他决定没有起心动念。那个境界存在,那境界美好,一丝毫欠缺都找不到,可是他不会起心动念,他才能证得这个境界。
所以一切众生他所住的国土,地球是我们现在所住的,我们是依这个地球而住,依这个地方生活。依凭的地方很复杂,也太多了,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这个现象都是从心想生,所谓相由心生,也可以说相由念起,起就是生,有念就有相。这个相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有念就有,无念就没有。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现代所谓科学跟哲学终极的目标,没有人能够说得出来,没想到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把它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宇宙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宇宙是依报,我们生活环境;我是正报,禅宗里面参话头也常常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说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佛把这桩事情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什么时候开始有宇宙,什么时候开始就有我。这个说法跟近代这些科学里面讲的进化不一样,这个进化确实是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这个说法,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让你一点疑惑都没有。
诸位如果要想知道,都在《华严经》上,在《华严经》上,那真的知道了吗?我们可以说,有少数人真知道,大多数人还是迷迷糊糊,不甚清楚。这是什么原因?佛讲得很清楚,你没有听懂,你没有能理会,原因是你自己本身有障碍,叫业障!障住你,你自性里面的智慧不能现前,德能不能现前,相好不能现前,这就苦不堪言。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就是让我们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恢复起来而已,这个东西是本有的。所以中国老祖宗也非常了不起,你看《三字经》上前面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两句话很多人都把它解错了,以为那个善是善恶的善,其实错了,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赞叹,我们讲太好了、太圆满了,一点欠缺都没有,是这个意思,它不是善恶的善。有善恶的善它就不善,善恶没有,不但没有善恶,连染净都没有,那才叫真善。这是什么?这就是自性,这就是佛性,这就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
我们现在是迷失了自性,再依自性产生一个虚幻的现象,这个虚幻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虚幻的,不是实在的。《般若经》上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般若经》大家涉猎得不多,但是《金刚经》、《心经》常常读诵,《心经》就说得很明白,「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物质现象,空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是一不是二,这现代科学家也证实了。佛的教学是希望我们彻底通达明了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把这个搞清楚之后,什么障碍都没有,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大学问,这是大事因缘,这不是小事。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那一定要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我们读书好学,求的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智慧是你自己本有,智慧从什么地方显现?悟,我听讲或者我看东西悟出来了,那个悟是智慧,所以它不是学来的;讲学你所得到的,你放在记忆里面,那是知识。知识也能解决问题,解决是局部,很有限,而且有后遗症;智慧解决问题,那是全盘性的,它没有后遗症。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来,清净心怎么来?心本来是清净的。
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开悟了,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老人家说出来了,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你看,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有生有灭的,自性没有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重要,它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具足无量无边的德能,具足无量无边的相好,样样具足,没有一样是欠缺的,整个宇宙的信息都在其中,我们讲过去未来十方三世,统统具足,圆圆满满。我们是迷了,如果觉悟的话,随手就拈出了。第四个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心是定的。我们现在这个念叫妄念,不是真的;真念叫正念,正念是不动的,那就是能大师所讲的第四句话。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就是宇宙是自性变现的,我们是从宇宙开始,我们也就跟著一起变现出来,这真是大学问。
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是从守规矩来的,就是持戒,所以佛法的教学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规矩从什么地方学起?现在大家疏忽了,所以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智慧不开,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基础疏忽了,基础是持戒。戒学的根本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古人重视,所以古人修行,无论在家、出家,有成就、有开悟证果。现在没有,别说证果没有,连开悟都没有,什么原因?我们细心观察一下,不必观察别人,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心浮气躁。心浮气躁说明一个什么现象?妄念太多,这是散乱心,散乱心不生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勤苦学习,在佛法学了几十年,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佛学,就是佛法里面的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一定从清净心里面透出来,所以佛法的修学,它的枢纽就是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方法,八万四千种门道,修什么?都是修禅定。所以诸位要知道,绝对不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宗派法门不是修禅定,那你就完全搞错了,是用不同方法修禅定。我们的净土宗,我们净土宗用什么方法修禅定?用持名念佛修禅定,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什么念头都没有,心定下来了,心就专注在阿弥陀佛,用一个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妄念全部打掉,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如果你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打妄想,那就完了,你把你功夫全部破坏掉了。念佛,内不起一个念头,外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念佛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定是体,慧是用,一定要先得定,你才能开智慧。
你要想开智慧,你就不能不学戒律,戒律一条一条都叫你放下。它总归纳为十桩事情,「不杀生」,把伤害众生这个念头放下,不但是不杀他,连起一个杀他、伤害他的念头都不可以,这叫持戒。「不偷盗」,不偷盗是决定不能有占人便宜的念头,为什么?占他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虽然没有偷盗的行为,还有占便宜的念头,你的盗心还有。你有偷盗的心,没有偷盗的行为,也就是你还有偷盗的念头,还想占便宜、还想控制、还想占有,这都属於盗心,所以讲得很微细。「不淫欲」。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欺骗别人,「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这是口四。意是念头,念头里面「不贪、不瞋、不痴」。佛只提出这十个纲领,这十条是所有一切戒律的基础,无论在家出家学佛都不能离开,要在这上面下功夫。用这个尺度来衡量,我们就全不及格,不是真的学佛,真的学佛要从这里做起,做到圆满就明心见性。所以现在我们看,不但看我们这个地区,看全世界,这些年来我走过许多国家地区,跟我们佛门同修也结下法缘,但是认真反省,在家,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所以佛法衰了,佛法衰的原因在此地。戒没有了,佛法就没有了,佛法变成学术,变质了,智慧变成知识,变质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连六道轮回生死问题都不能解决,只能够得一点人天福报。如果用错了,那你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首先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
我们再想,为什么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十善业做不到?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会自然想到世尊在经上给我们讲的净业三福,给我们讲这三条。这三条是一切法门,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一切法门最高的指导纲领。不能小看它,只有三条,只有十一句,一句四个字,你要是违背这个纲领,那就难怪你修学功夫不得力。你修一辈子,你的功夫都不会得力,为什么?你违背了这个纲领。这个纲领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这些年来常常讲儒释道三个根,三个根从哪里讲的?就是这一条,你看孝亲尊师儒的根,在哪里?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报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业因果报世世代代绵延不断,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讲得详细;后头修《十善业》。所以我们把《弟子规》丢掉不学,《感应篇》不学了,所以《十善业》也学不成功。像盖大楼一样,第一层是《弟子规》,第二层是《感应篇》,第三层是《十善业道》,你没有前头两层,你怎么能盖第三层!《沙弥律仪》是第四层。我们真的要觉悟,要把毛病找出来。
实在讲,我们的智慧德能绝不输给古人,为什么古人能成就,我们不能成就?古人是从第一层盖起,他有这个基础,一层、二层、三层盖上来;我们现在要盖空中楼阁,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都不要,我们从第四层盖起,你怎么盖法?所以搞一辈子都搞不成功。这就说明我们为什么不开智慧,原因在此地。我们如何能够契入佛境界,能够功夫得力?咱们到经典里面找,佛真的慈悲,说得很清楚,我们本身有障碍,有三障、有二障,这是都把它归纳,无量无边的障碍。还特别给我们说了三重障,有三种最重要的障碍要先把它断掉,这三种重障要是不除掉的话,不但你入不了佛门,佛经你看不懂、你听不懂,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或者说你曲解了如来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把如来真实义解错、扭曲了,所以一定要依照这个次第去学习。
我们真的想这一生当中有一点成就,那你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弟子规》不难,我们过去在汤池做实验,要求老师在四个月时间当中能够把它落实。它只有一百一十三桩事,文字不长,一千零八十个字,讲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汤池的老师令我们由衷的感佩,他们两个月就落实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落实之后,我们那时候三十七位老师,就分头入乡入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