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29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9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这桩事情,前年,我在香港讲经,深圳有个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这个年轻人他听了我讲这些事情,他发心实验,他说我来试试看,看看三年是不是真的能往生。他在深圳闭关,找到向小莉护持他闭关,三年。他就是一部经、一句佛号,一部《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每天诵经一部,其余的时间都念阿弥陀佛,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就预知时至往生了。真的,这是现身说法,真走了,给我们做很好的榜样,他没有生病,走得那么自然、那么潇洒。我们看到这个样子了,听说这个世间什么这个灾难那个灾难好多,极乐世界那么好,要不要去?三年时间就够了,一点都不假!黄忠昌能不能不去?当然能,这个在佛家讲生死自在,极乐世界自己看到了,你就可以做选择。我们在慧远大师传记里面看到,这是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他在江西庐山建了个茅蓬,一百二十三个人,志同道合,就是根据《无量寿经》。因为那个时代,《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净宗经典最早翻译的就是《无量寿经》。他就根据《无量寿经》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真不容易,他们住在山上不下山,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当然成就的时间不是同时的,有先走的、有后走的。远公大师在往生前告诉大家,他要走了,他说极乐世界他曾经在定中见过三次,他说这次极乐世界这个境界又现前,他第四次看到,告诉大家我要走了。而且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后面跟著就是庐山莲社前面往生的这些同参道友,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迎接他,缘真成熟了。慧远大师不会骗人。
  我们看了这些文字记载、这些资料,太多了,你能不相信吗?能不动心吗?首先要觉悟,这个世间太苦,佛菩萨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功夫成就了还不走?就是长者在此地讲的,那些人有住此界者,不走的原因,还有许多他可以帮助的人,那就不能走。这些人跟他什么缘分?相信他,听他的话,那就不能走。就是说,你成就了,到极乐世界,多带几个人去,带的人愈多愈好!不要自己成就了赶快走,那个赶快走的是没有缘分。你说黄忠昌这个年轻人,他虽然两年十个月功夫成就,我们相信他见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可以不走,他不走谁相信他?他要来讲经说法来劝导众生,没人相信他,你胡造谣言,你胡说八道。太年轻了,没人相信。没人相信,自己真的就走了,这一走大家相信了,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你看,他这一走也度了很多人,让许多人对净宗这个法门生起信心,亲眼看到他的,这就是无量方便。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只为一桩事情,帮助有缘众生,没有其他任何事情,其他事情统统没有。帮助一切众生也不执著帮助的相,如果是说我帮助很多众生往生,你又著了我相,又著了人相,又著了帮助众生这些事相。没错,他是往生了,你又堕落了,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在前面讲过,随缘不变,这是菩萨,这是真功夫。帮助别人,那些人都成就了,将来自己肯定成就,绝不堕落,这是真成就。所以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不要忘记这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要学佛号在心里头不间断,真的是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
  你要细心观察这个世间,你就发现这个世间太苦,纵然你有福报,你今天享受,你那个福报能支持多久?这个世间一切真的是无常!头一个寿命有限,你要想长寿,长寿怎么样?长寿要受老苦,生老病死苦。还有长寿有福报的,得个老人痴呆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他有福报,有很多人伺候他、照顾他,这样活个十几二十年,那叫什么福报!这都是我们亲眼看见的。他为什么不早点走?他福报没享完,躺在那里享,享完他就走了。我在过去讲经讲过这个事情,他如果是聪明的话,他把他的钱财捐献做慈善事业,他的状况就是两种,一种他有寿命,他病好了,另外一种,他寿命到他就走了,他不受这个罪。所以学佛的人懂得,绝不用这种方式来享受福报。每天三、四班护士照顾,你晓得要花多少钱?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了解佛法的知道怎么做法,他真正念佛,你说老人痴呆症请这班护士,这班护士天天给他念佛,给他回向,对他有好处。不过痴呆症很麻烦,给他念佛,他有没有听进去?他有没有真的跟著念?真听进去、真跟著念,那不痴呆了,那他智慧现前,决定往生。
  我们再看,下面回归到《华严经》,「於此佛华严一乘法门」。《大方广佛华严经》,古来祖师大德判教,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古人讲三乘,大乘、小乘、一乘。一乘是什么?一乘是佛乘,就是你一生成佛之道,大乘是成菩萨,小乘是成阿罗汉、辟支佛。就好像学校三个学位,一乘,他一定取博士学位,一乘是博士学位;大乘是菩萨学位,硕士学位;小乘是学士学位,声闻、缘觉。《华严》是一生成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它就是用的净土法门。所以《华严经》到最后,诸位能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出自於《华严》。隋唐时代,那个时候中外的高僧大德共同肯定的,佛讲一乘经,三部,不多,讲成佛之道的,第一部是《华严经》,第二部是《法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梵网经》很可惜没有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就是「梵网经菩萨戒本」,就是这一品传到中国来,其他的也都失传了。所以现在一乘经,我们中文的译本,就是《华严》跟《法华》,这两部经最后都是指归净土。所有大乘经,佛几乎都把它结归在净土。
  我记得我出家没多久,住在临济寺,我在临济寺只住了一年多。曾经有台湾大学学佛的同学带了他们一个老师,日本人,是台大的客座教授,来访问我。这位教授是日本的法师,我那个时候正在跟李老师学《楞严经》,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我修净土,念佛法门。他的态度很傲慢,用很轻慢的口吻说,《楞严经》跟净土有什么关系?我们都知道,一般讲《楞严》与禅有关系,《楞严》与密有关系,五会楞严神咒是密宗的。它问跟净土有什么关系?当时我就回答他,他学佛没学通,我问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跟净土有什么关系?我就把他问倒了,问得他是面红耳赤。《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章,「大势至圆通章」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全经的核心,这个怎么没看到?你说大势至你没有看到情有可原,观世音菩萨太明显了,你都没有看到,你这个佛不是白学了?
  《楞严经》我不晓得诸位有没有念过?释迦牟尼佛让参加法会的这些大菩萨们,向大众做个分享,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成就无上道的?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用什么方法成就的?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各人自己修行经过,都成无上道。为什么说二十五?二十五代表圆满,这二十五是六根、六识、六尘,这就十八界,再加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二十五大类,每一个菩萨代表一类法门,这二十五个法门展开就是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观世音菩萨是耳根,排列的顺序,头一个就是六根,六根第一个是眼根,第二个就是耳根。按顺序排,观世音菩萨排列在第二,可是观音菩萨没有排第二,观音菩萨排最后,排第二十五。为什么?你看唱戏的时候,最好的这出戏一定放在最后,压轴戏。这个太明显了,他没有按照顺序排,从第二个拉到最后,这太明显了。可是大势至菩萨就没有那么明显,大势至菩萨在七大里头,七大里头他是见大,应该排的顺序是七大里面他是第六个位子。最后一个位子是弥勒菩萨,代表识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所以他们两个交换,这个一般人看不出来。你看本来大势至菩萨是列在第二十三,弥勒菩萨二十四,他跟弥勒菩萨两个颠倒,弥勒菩萨摆到二十三,他摆到二十四,观音菩萨摆到二十五。所以,实际上是两个特别法门,很多人没有留意到,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都是净土,你说与净土有没有关系?我这样一分析,这位教授没话好说了。很难得,跟著一起来的有四位同学,他们对净宗也能生信心。观世音菩萨是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个法门是专门对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人耳根最聪明,我们看看不清楚,听听明白了,耳根比眼根要利。可是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范围广大精深,他是度遍法界虚空界的,再用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两个法门合起来,你往生净土就决定了,而且决定是高品位的往生。能够念到理一心不乱,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你可以直接生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楞严经》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
  「华严一乘法门,以无住无作任性法门。」无住,放下执著,放下见思烦恼;无作,放下分别;任性,任是自自然然,随顺性德。也就是说从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能做得好吗?不起心不动念做得比什么都圆满,真的是究竟圆满。为什么?起心动念加上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就会出问题;不起心不动念,没有自己的意思,全部是性德,就是无作的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在处理事情,你跟诸佛如来所处理的没有两样。我们想学,我也不起心不动念,你想想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我不起心不动念」,这不就起心动念了吗?所以不行。佛菩萨真的没有起心动念,我们不起心不动念是假的,自己以为没有起心动念,实在是自己起心动念。这桩事情在我们六道里头,特别是哪里?无色界天,他们真的在那里学不起心不动念。实际上,「我不起心不动念了」,还是起心动念,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他连阿罗汉都证不到,没有法子,依旧要搞六道轮回。
  「所有其生,任无依智幻生身,称真法界,於一切众生前,对现色身,然其体相无去来,然亦不作神通变化之事,虽然普现三世一切业果,在刹那之中,然亦不住三世远近及刹那之见」,这是一段。「所有其生」,这是说他在生平当中,我们讲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就是他在一生当中的活动,「任无依智幻生身」,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也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在这里头加进去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加在里头。如果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就跟这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是什么?这是佛菩萨的应化身。重要这一个字,关键就是「任」,任是什么?随顺自然。随顺什么?随顺无依智,随顺幻生身。无依智是智慧,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性德。用我们现代科学里面的话来讲,无依智是信息,幻生身是色相、是物质,就是无依智是精神,幻生身是身相、是物质。无依智里头有信息,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第三句「本自具足」,那就是无依智。本自具足是什么?本自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幻生身是无量的相好。你要随顺!我们今天这个「任」没有,我们这个任里头加上了妄想分别执著,那就让它变化,变成了六道、我们现在的身体、我们现在的妄想分别执著;无依智变成妄想分别执著,幻生身变成我们现在这个烦恼的业报身。我们过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识。如果真的认识清楚,我们再不去搞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那就是「称真法界」,这就不是假的。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佛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称真法界,跟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一样。
  「於一切众生前」,这是讲应化,应现化身。或者像释迦,像在中国出现的这些祖师大德,应身,在这个世间住几十年,住持正法,教化众生。化身,像周邦道的夫人见到地藏王菩萨,那化身,短短的十几分钟之后不见了,再也找不到,这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对现色身」,你要知道真相,现前这个色身,「其体相无去来」,加一个字诸位就更好懂,实实在在没有去也没有来。这个事实真相幸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有多少个念头?「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要懂得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个现象,你就知道,所有一切万法,不但是我们身体,所有一切法都没有体相、都没有去来,为什么?它太快了。弥勒菩萨也说,这个境界太微细,讲念跟识,包括形相,太微细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掌握住它,你也没有办法留住它。它的速度,现在我们科学上是用秒做单位,如果以秒做单位,我们弹指一秒钟能弹几次?至少弹四次。再乘四,那就变成一秒钟里面有多少个念头?念头就是生灭,有多少个生灭?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单位是万亿,万亿是兆,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能控制?你怎么能掌握?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真正放下。不但对於物质放下,物质是色相,放下了,它是假的,幻相: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精神,也放下了。都不可得!无来无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无来无去。「然亦不作神通变化之事。」有没有神通?有。有没有变化?有。为什么不作?一作不就有为了吗?不就又著相了吗?就不是任运,就不是自然。所以诸佛菩萨示现一些神通瑞相,绝对没有意思,绝对不是我想现一个让大家感到惊奇,不是。他一有这个,这都是凡情,这都是心不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这种行为。神通变化,你自己细心去体会,我们眼能见是不是神通?耳能听是不是神通?我们身体动作是不是神通?是,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整个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神通变化吗?不都摆在我们眼前吗?
  下面说,「虽然普现三世一切业果,在刹那之中」。我们世间人执著的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造业,业有染有净、有善有恶,造作果报都在刹那之中,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都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不是真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是相续相,是不是真的相续相?不是真的。我常常跟大家谈这个问题,我说相似相续相,为什么?每个念头都是一个独立的相,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我们今天讲起心动念,在科学里面讲这是能量;见闻觉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的信息;外面这些万物,是物质现象。所以现在科学家也肯定,他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之外什么都没有,能量、信息、物质。这其实就是佛在经上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这三细相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永恒不变,那是真的。有没有永恒不变?有,自性是永恒不变。你见到自性就见到永恒不变,你跟永恒不变合而为一,真正把自己的本性找到了。本性在我们净土宗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性,永恒不变,就是惠能大师所讲的这五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