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29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9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尊在世,我们要感谢他的恩德,他做个最好的样子。你看他每天出去乞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财产,三衣一钵,什么也没有。什么人供养他,他都不要。给孤独长者、只陀太子供养他的别墅花园,不要,在那里讲个几年经,还给他,现在人讲是释迦牟尼佛他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们自己,我在这里用几年,你看他多自在。要学他那种行为、那种心态,我们念佛个个往生,一个都不漏。念佛人不能往生,那就是从前台中李老师讲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他常常说,他是举台中莲社做例子。每个人天天都精进在念佛,真正往生呢?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五个。为什么从前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现在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一万个念佛人,只有三、五个往生,这道理在哪里?不是法门有问题,不是佛菩萨说错了,不是!是我们自己没有把欲望放弃。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的麻烦就大了,五条都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你不能不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一切境缘什么都好,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就对了。现在这个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学佛的人,於人无所争、於世无所求,我们求的只是西方净土,我们向往的是亲近弥陀,这就对了。所以它有净化欲界的遍周力,遍周两个字好,不但人间适用,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适用。
  第二「定能显智慧同佛力」,定慧是一体,在经教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互用,定是体,慧是用,慧是体,定是用,它可以互为体用,跟佛果地上力用是相同。法慧是法身菩萨,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所说的分证即佛,他虽然没有圆满,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他的智慧德相跟佛完全相同,没有两样。为什么相同?佛证得什么?不起心、不动念,法慧菩萨是刚刚证得,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你们想想他同不同?也就是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佛。起心动念是妄想、是无明,分别就是大乘教讲的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三种烦恼统统放下了,这就是见性成佛,你的障碍完全没有了。所以他起的作用,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跟究竟圆满果地上佛陀起的作用没有两样。这个作用是什么?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能够与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起应。法慧菩萨与一切众生的感应道交,跟佛是相同的,没有两样,应以佛身得度他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现菩萨身,这个要晓得。
  现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了这么多年,也相当长的时间,我们讲到这里也超过四千多个小时。我们真的懂得一些,这不是我们证得的,是听佛说的,我们相信佛,佛没有妄语,我们能够信得过。佛给我们讲出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真相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体,惠能大师讲「能生万法」,万法是所生,能生就是自性,一体,这就是讲伦理,伦理讲到究竟圆满。伦理讲关系,我们跟所有一切众生,跟天地鬼神,跟十法界,什么关系?一体,比一家人还要亲密,一家人不是一体,这是一体。你看《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我们这个身体什么组织的?细胞。细胞是什么组织的?分子。分子是什么组织的?原子、电子。分到最后,叫基本粒子,夸克。那个东西是怎么回事?那是法性现的,就是弥勒菩萨讲的那极短的一念,法性变现,能生万法。那我们身上有多少这个基本粒子?有多少?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三种周遍,能量周遍法界,信息出生无尽,最后给你讲含容空有,那是讲心量大,包容空有。我们现在小心量,斤斤计较,那怎么行?三种周遍,在我们这个身相里头就不可思议,你说关系多密切。懂得关系,自性里的爱心生出来了,叫大慈大悲。你对於天地万物,你知道是一体,爱天地万物就是真正爱自己,糟蹋天地万物就是糟蹋自己,这是佛家讲的伦理。
  佛这些话怎么去肯定?自己要通过真正修行,你就会肯定了。真正修行是什么?《华严经》四分,清凉大师分的,信、解、行、证,你看第三分讲修行,修行也是举例子,举了多少个例子?两千个,法门讲了两千个法门。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品题,叫「离世间」,离是什么?放下。无量无边的法门,说个实话,就是放下。总的来说,你肯不肯放下妄想?肯不肯放下分别、放下执著?你要肯,因为什么?你不肯放下,那就是错误。你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修行,把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行是行为。所以修行不是说天天去念经、天天拜佛、天天烧香,那什么?那搞形式的。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做形式是干什么?做形式是表演,是接引没有信佛的人,它是一种手段。佛法不拉信徒,让你自己进来。你自己怎么会进来?要做出样子来给你看,你看了很欢喜,你就慢慢接近了。这个形式是招揽的一种手段,他也不劝你,就是做个样子给你看,你看到要好,你自然就会来问、来请教,然后就告诉你。你不问,不跟你说,为什么?说了没用处,你不相信。你自己肯来问,说出来的时候你会接受。它是接引众生的手段,所以表演也是很需要的。所以自己修行跟表演是两桩事情,我们做出那个样子,那是度众生的,这叫佛教的形象。可是我们现在这个形象不好,都没有做到,你看佛教给我们三皈、五戒、十善,都没做到。三皈、五戒、十善要都做到了,佛法真的兴旺起来,每个人看到都欢喜,每个人都想学习。所以大家一定肯定,学佛的人是最好的人,学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学佛的人是最快乐的人,这是要自己做出来,表演在外面,同佛智慧。
  所以自行化他是一桩事,化他是什么?化他是自己表演,你看佛在经里面常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是自己,是接受,佛给我们讲的道理、讲的方法、讲的境界,我们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之后就不能丢掉,你看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不可思议,我们接受了,接受之后真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不能把它忘记,那叫持。读,看著经本读经,这是读;不看经本,能背诵,那是诵,受持读诵。表现在外是为人演,演是身教,说是言教,身教重於言教,你做到了,你说出来人家相信;你没有做到,你说出来人家不相信。你说那么好,为什么你自己不做?你自己真做了,人家看到,是不错,他才会想学。所以你要真正把它演出来,他把演放在前面,说放在后头。演说不是为自己,为别人的。那你就晓得,我们是佛弟子,我们要报佛恩,怎样能报佛恩?只有为人演说才能报佛恩。你要不为人演说,不能报佛恩,为什么?佛佛都是为人演说。我学佛,不把它演出来,不做出来给人看,那怎么行?非常重要。
  第三是「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这个实在讲,这是法慧菩萨以上的他们才能做到。你看他所感得的,他在入定所感得的,十方同名法慧佛来加持他,跟佛同名号。那你就要晓得,我们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法慧菩萨的境界,到那个时候,你就见到十方同名阿弥陀佛无量无边来加持你,这是肯定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个现象。阿弥陀佛的名号最不可思议,为什么?它是自性的德号。这个名号,统统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无量觉,觉而不迷,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赞叹佛菩萨万德万能,真的一点都不假,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名号是这个意思。在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用「光寿」两个字,这个名号里头含的是无量光、无量寿。寿命是讲时间,光明遍照是讲空间,那我们就晓得,它这个意思是无量时空里面它全都包括了,一法也不漏,法法是圆满,没有漏失掉。
  一切法是一体,这个不但我们自己要明白、要觉悟。在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张了,不是像古时候居住在一个地方老死不相往来。现在我想台湾每个同修活动空间都是全地球,常常出去旅行,去观光旅游。我们哪一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常常在接触。接触要用什么心态?要用学习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去看看在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我们自性在那里起了什么变化?都是自性,除了自性之外没有一法,这个我们学大乘的都知道,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它是我们自体的一部分。就好比我们的身体,我们对身体每个器官,五脏六腑都要知道,知道它的功能。我们今天周游列国的时候,对於一切,就像知道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个外面五官、里面脏腑样样都了解。经典里面读诵的是书本上的,实际上去观察,知道「凡是人,皆须爱」,知道不同的文化决定有共同的融合点。为什么?它是一个性变现出来的,肯定有一个、有一点是共通的。
  所以我们发现,我这十几年来接触许多宗教,我也读很多宗教经典,我们从经典里面发现什么?伦理所讲的相同,道德是相同的,因果是相同,科学跟哲学也是相同的,有浅深差别不同。整个中心点是个爱字,你看佛家讲慈悲,基督教、天主教是神爱世人,伊斯兰教讲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仁慈博爱,这是共同点,哪有不能团结的道理?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如果整个世界上的人都能团结,都能够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你看这个世界多美好。他们宗教讲天堂,我们把天堂在地球上实现了。我们净土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能在地球上实现,不是做不到,做得到。我们在这里做天堂,上帝反不反对?我们在这里做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嫉不嫉妒?绝对没有,希望你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所以三种周遍,第三个那一条重要,那一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他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有,容纳万有,那不就是量周沙界吗?那么大的心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嫉妒、没有障碍,这是佛的教育。所以佛教育才真正讲到究竟、讲到彻底。我们以这个理念跟不同宗教往来。我原本想的还要通过辩论,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想到这十几年来,所遇到宗教,一说,大家都能接受,这个好难得。所以宗教不能只讲形式,形式是接引,接引过来之后一定要受教育,经典的教育。好像学校,我们不能只是招生,那个形式是招生,招生来不上课,不行,这招生招进来的时候要上课。现在的宗教变成什么?招生,用很多手段来招生,招来之后不上课,於是就产生许多门户之见,造成不协调、不和睦。这就是什么?把学生招来的时候没上课。如果要上课,每个宗教都好,没有一个宗教经典教你做坏事、教你做恶人的,没有。
  所以说定、三昧,这是自性本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我们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就是代表佛的形相、佛的名号现前了。你看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现身所用的;换句话说,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这些众生,此时此地的众生,教他什么?他缺乏什么,你就教他什么。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仁慈,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缺少仁慈,都是自私自利。仁者爱人,仁是两个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仁。缺少这个。慈是慈悲的意思。所以释迦,你看看这个意思,我们要把它做到,真正做到仁慈的人,口里念释迦不行,要做出来。牟尼是寂灭,就是清净的意思,对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对别人大慈大悲,推己及人。你看他这个名号就是在此时此地教学的指导原则,我们把它做到了,我们不是跟释迦同名同号了吗?这不就现前了吗?佛菩萨没有名号,佛的名号是性德。我们的性德,德能无量无边,所以一个名号没法子包容,要用许多名号来说明它。
  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我们怎样修法。地藏菩萨是孝悌,孝亲尊师,地代表什么?心地。心地怎么样耕耘?地能够生长万物,我们心地能生长万法,用什么?孝亲尊师。我们把孝亲尊师做好,地藏菩萨现前了。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时时刻刻伸出援手帮助苦难众生。今天这个世界,众生最大的苦难是什么?是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全世界。我们今天能把宗教里面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恢复,这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都得把它演出来、做出来,才管用。文殊菩萨表智慧,无论干什么事情,理智做主宰,不能用感情,这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你看这个名字,希望人人都是贤人,人人都是圣人,所以普贤菩萨代表是实践,真干,他代表修德,佛号是代表性德,从修才能证得性德。佛教要是不认识它,真的会当面错过,认识它你才会欢喜它,你才真正全心全力去学习它。
  我在年轻的时候,不信宗教,尤其是佛教,最反感的,认为它是迷信。我的佛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他怎么介绍给我的?我那时候怀疑,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哪里有哲学?方老师告诉我,你年轻,我那时候二十六岁。他说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我头一次听过,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从来没听说过,「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还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你老人家这个佛经哲学从哪里学来的?他老人家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好像在重庆。有一段时期他生病,生病的时候就在峨嵋山养病,峨嵋山那个地方确实环境非常好。他说在峨嵋山,山上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一般书籍想找的东西都看不到,只有佛经。每天养病没有事情就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所以他就告诉我,他说佛经哲学在经典里面。这是指出我一条路,要学佛一定要从经典下手,我就明白了,形式是另外一桩事情,经典是真的。所以没有这个指引,我们很不容易契入。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劝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书他叫我看《释迦方志》、《释迦谱》,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这样的老师很不容易遇到,我这一生从初接触到现在五十八年了,再过两年就是一甲子,可以说没走冤枉路。一生没有离开经典,为什么?方老师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离开经典,最高的享受就没有了。确确实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这是讲佛身,佛的身相,佛身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我们可以从大乘教里面看到的,十善业是基础,也是终极,它是开始,它也是圆满,这个我们决定不能疏忽。这个十条,在小乘展开,阿罗汉三千威仪,三千威仪浓缩就是十善,十善一展开是三千威仪;在大乘菩萨,这一展开是八万四千细行。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佛像,这画的佛像,圆光上面有三个字,通常是用梵文写的,三个字,也有用中文写的,它的发音叫「唵阿吽」,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三、口四、意三,你看十善在佛圆光顶上圆满了。从哪里学起?从开始学起,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