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苦,说我们给他的时间太短,三天他还来不及,要七天之前通知他们。我们一想澳洲人确实,澳洲人是动作很缓慢,大概澳洲的鬼神也不例外,所以在澳洲砍树得七天之前通知。
所以是佛、是魔,佛与魔不在外面,是自己的心,自己十善心起来,这是佛;十恶心起来,就是魔。每天从早到晚你细心观察,这十法界的相你都有。你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很虔诚,那是佛;课诵完之后,习气毛病发出来,你马上就堕落,你又是六道里的众生;见到不如意的事,看到不如意的人,你生起愤怒,你就变成地狱;见到人的时候,贡高我慢起来,你就入了修罗、罗刹,刹那刹那在变化。你细心观察,十法界,从早到晚你表演了很多次。哪一个习气深,毛病习气重,你将来这一期寿命到之后,你就入那一道去。所以六道轮回没有人主宰,不是阎罗王主宰的,不是佛菩萨主宰的,是你自己的习气主宰的,你喜欢哪一样肯定你就往那里去。为什么?你跟他们嗜好相同,志趣一样,他就到那里去了。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培养佛的气分,起心动念是佛,言语造作也是佛,念念不离佛,你不成佛你到哪里去?
佛心是什么,必须要知道,《无量寿经》教你成佛,念佛往生就是成佛。什么心?「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心,清净心不生烦恼,平等心不生傲慢,觉不糊涂。你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能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你念佛决定生净土。如果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染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那麻烦就大了,虽念佛,能不能往生靠不住!这个要知道。真正靠得住,你不要修别的,你就修清净平等觉,你看世尊把修行的纲领放在经题上。修清净平等觉,果报是什么?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个经题,上面半句是讲果报,后面清净平等觉是讲因,修因证果。所以佛跟魔的意思要辨别清楚。理上讲,佛跟魔都没有,从性上讲也没有,但是从分别执著上来讲,那就有。所以,不可以把佛经的意思错解,错解了我们自己有罪过。因为自己不成就,那是不能怪人,可是你会误导别人,那个罪就重。
第三首以下,这是法执。我们把清凉大师《疏》,就是注解,我们念一念。「余皆法执」,这个余是从第三首,偈颂第三首到第十首,而实际上是到第七首,这是专门跟我们讲法执。「於中」,就是在这七首偈里面,「初二执世法」,初二就是第三、第四,我们刚才念的这段经文,这是执著世间法。「后」是底下一段第五、第六、第七,这三首「双执世出世」,就是执著世间法也执著出世间法,全都错了。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很慈悲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你不能执著。你听,听了你不执著,你就会觉悟,执著,你就不会觉悟。我们现在读经、听讲,为什么不开悟?就是因为你有执著,你有分别。如果你真的没有执著,你会开悟!不是大彻大悟,也算是大悟,不是彻悟,彻悟是明心见性。大悟怎么样?大悟你能够超越六道,那你就是证阿罗汉、证辟支佛果,学大乘的,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一样。我们亏就是迷於分别执著,而不能够放下。
下面,注解下面说,「今初」,初就是第三首。第三首「初二句」,初二句是『诸取著凡夫,计身为实有』,这两句说明执著。执著什么?他计较「蕴」,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身一分解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色是物质,我们身有物质现象,这是色。还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受想行识,这部分是精神现象,这个不是物质。受是什么?感受,身有苦乐的感受,心有忧喜的感受。身没有苦乐,心里头没有忧喜,苦乐忧喜没有的时候叫舍受。舍受很好,心平气和,舍受。为什么叫它做舍?因为它不能长久,如果他能保住永远没有苦乐忧喜,那就叫得定,那叫三昧,佛经里面叫三昧,三昧就是定,那就得定。所以佛讲五种受。三昧是在哪个地方?三昧是在四禅八定,还是在六道。你看六道,色界天得到了,无色界天得到了,他们住在三昧里头,有没有苦乐忧喜?苦乐忧喜的根有,它不起作用,他在定中。欲界天跟我们一样,有苦乐忧喜。从这个,我们讲一般经典上说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叫欲界天,有苦乐忧喜。「不能观身实相」。后面,「余皆明过」是后面两句,『如来非所取,彼终不得见』,这是过失,为什么?你见不到佛法,也见不到如来。
这首偈我们细心去看,我们是不是有这个毛病?虽然是通说,「诸」,诸是多,「取著凡夫」,取相、执著,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来由。我们在学习这几十年当中常常提示,学佛从哪里开始?要从我们自己内心,首先放下跟一切众生的对立,这是根本。对立不能放下,取著自然就有,取是什么?是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是取;著是执著,绝不放松。对人的占有、控制,对事、物的控制占有,这就麻烦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把真相看错了,他以为身、事、物都是真有,都是实有,这个看错了。怎样才能看破?这先要看破,看破真不容易,什么时候真看破,原来全是假的。外面一切事物是假的,我身也是假的,我起心动念也是假的,我对立的念头不是真的,我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也不是真的,一场空。
在从前我们确实很难体会,看到《仁王经》上佛跟我们讲的,看到弥勒菩萨所说的,我们逐渐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明白之后,真明白之后的现象是什么?是放下;没放下,不明白,这一点自己一定要承认,为什么?你才会有进步。死不肯放下,说「我明白了」,这个人我们就能断定他还要搞六道轮回,他不能脱离。能不能往生?肯定不能往生,为什么?往生要放下,往生不能带业,说带业往生,是带旧业,不带新业。旧业是什么?你没有明了之前的业可以带,明了之后就不能再带了。天天还在造这个业,那你怎么能带得去?这不能不知道。「如来非所取」,如来你能够取得到吗?这就是你用妄想分别执著心能见到如来吗?见不到。不是如来不慈悲,不是如来不让你见,是你有障碍,你把障碍去掉,如来就见到了。障碍没有别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讲得非常清楚,都在《华严经》上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没智慧!他真有智慧,他怎么会没智慧?智慧是有,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你有如来智慧,你跟十方诸佛如来智慧是平等的,你不次於任何一尊佛。但是现在就是你有障,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烦恼障、所知障,我们前面学过二障、三障,还有三重障。我们放下从哪里放?从重障放,就跟治病一样,我生很多病,哪个病最重、要命的先治,先救命。三重障是什么?这诸位都知道,第一个就是傲慢,第二个是嫉妒,第三个是贪欲,欲望。这三重障有一个,智慧就没有了,不要说三个,只要有一个,慧眼就没有了。此地讲「不能得见佛」,这个意思里头含著佛的经你看不懂,我们在这里研究讨论,你听不懂。为什么?看不懂,你没有慧眼;听不懂,你没有慧耳,你没有智慧,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要肯定智慧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智慧也不是学来的,你认真努力去学习,学的是什么?学的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知识只能用在世间法里头,不能用在出世法里,你知识再高,你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智慧能,智慧能帮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学佛要学智慧,求智慧!智慧一定从放下得来,你放不下,哪有智慧?表面上放下,心里没放下,佛是教给我们,心里放下,事相上不放下没有关系,这个不碍事,为什么?事是假的,最重要是心里放下。事相放下,心里没放下,他还常常念著,还常常想著,还常常想尽方法还要来继续暗中去控制住,这就造罪业了。所以控制的行为、占有的行为,都是造业,都是造很重的业,自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没有智慧,所以他不知道。如来所说,讲的这是超世间的,他完全不会懂,天天在听也不懂,没有入这个境界,所以说「不能得见佛」。
清凉大师在前句的注解,只有七个字,「执实乖理不见佛」。乖是违背,违背了真理,违背理是什么?就是性,违背了自性,所以你不见佛,不见佛就是不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成佛,这是障碍自性,所以要知道。要记住前面偈子所说的,「此中无少物,但有假名字」,这个要记住,就是《六祖坛经》里面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个意思。就怕执著,执著是染污,分别就有高下,就不平等,执著就不清净。我们现在要修的就知道了,回归、还源就是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智慧就现前。第四首偈前面两句说「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清凉大师讲「无慧不见佛」。末后两句,『於无量劫中,流转生死海』,清凉大师只有四个字,「但益流转」。益是什么?益是帮助,帮助你在六道里搞轮回,无量劫中,你搞生死轮回,什么原因?没有智慧,才变成这个样子。
这两首偈是讲对世间法的执著,我们再往下面看,后面第五、第六、第七这三首,「双执」,就是执著世间法,也执著佛法。三首偈前面二首,第五、第六,执著法;第七首偈,执著佛,佛也不能执著,不是说换个对象就行了,那就错了。可是这个地方必须要补充,我们念阿弥陀佛执不执著?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执持名号」,这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决定不能执著,净土法门可以执著,这个不一样。这是叫特别法门,稀有的法门,一切诸佛都没有这种说法,哪有执著能见佛的?哪有执著能了生死的?只有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叫普度一切众生。我们没有能力放下分别执著,你修这个法门,但是这个法门往生还是有条件的,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了。那是什么?只许你执著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要放下,你才能往生。你看《华严经》在此地说,我们底下第七首偈就讲到,你执著佛,执著佛就不能成就,不但是你见不了佛,你也不能开悟。你看这多严重?
净宗这叫方便法门,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成佛了?不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得很清楚,他说念佛,执持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说他凡夫,他又不是凡夫,他真的到极乐世界去了;你说他是佛,他又不是佛,为什么?他烦恼习气没断,生凡圣同居土。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我们只是换个地方,现在讲移民,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有分别执著,就是凡圣同居土。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很特别,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土有六道,它那里只有两道,就是人天两道。那个地方没有修罗,没有饿鬼、地狱、畜生,没有,只有人天两道。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会堕落,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人家修学的环境好,虽然有烦恼,到那个地方烦恼都不会起现行。譬如你有贪欲,到那个地方,贪欲的念头会断掉,为什么?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你就不贪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它东西都现前,你还需要贪吗?不需要贪了。住的房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们还要摆好多家俱,还有许多,它都不要了,为什么?要什么,它立刻就现前;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所以那个世界,你的住处干净,一尘不染,也不需要天天打扫,那是个特别的世界。
我们这些人,如果是往上面去,真困难,成就真困难,凡圣同居土就不难。善导大师讲得好,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可是你还是要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就是执著,分别执著就是对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放下,它的方便在此地。如果能把分别执著放下,那你就不是在凡圣同居土。你放下了执著,没有执著,你生方便有余土;放下了分别,你就生实报庄严土。我们想想还是放下得好,放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级别不一样,为什么不放下?这个世间是假的,决定不要留恋。好事,纵然是弘法利生,护持佛法,随缘就好。随缘,你就事情照做,分别的心、执著心放下了,你天天纵然工作很忙,你心是清净的,你没有染污;你心是平等的,你没有高下;你心是觉悟的,你不迷惑,清净平等觉都有。不妨碍弘法,也不妨碍护法,也不妨碍与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的交往,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尘。守住佛在大乘的教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重要,不要让众生因我而生烦恼,那我就错了。如果众生因我而烦恼,菩萨怎么办?菩萨躲避,菩萨看到这个众生来了,生烦恼这个众生来了,他掉过头就走了,躲避他,让他生欢喜心,要懂。
我们这些年来离开了新加坡,新加坡的同修很多,我们在那边讲经,听众非常兴旺。离开之后,很多同修、道场来找我,希望我回到新加坡去讲经。我说不行,我不能去。他说什么原因?我怕一个人生烦恼。哪个人?居士林的李林长。所以我跟那边同学说,如果李木源居士请我去讲经,我马上就去。他不请我讲经,别人请我讲经,我感觉到他心里会难过,所以我决定不去。这个话传到李居士耳朵,李居士也很感动。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尤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他有影响力,不可以让他生烦恼,他什么时候回心转意请我,我就去了。这是一个例子,我们必须要记住,要真正能落实,能做到。下面第五首: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盘。生死及涅盘。二俱不可得。】
『诤』是什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他说第一首「立理」,把这个道理建立起来,底下跟我们解释。「上半」,就是前头两句,『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盘』,这两句是「假立」,假设的,「谓待前流转生死以立涅盘,烦恼名诤,触动善品,损害自他,故名为诤,此有漏法,诤随增故,名为有诤,有彼诤故,故生死者,有漏为体,无彼烦恼,故称涅盘」。这是这两句话,清凉说得很清楚,「诤」是烦恼,有烦恼这属於生死。哪里来的烦恼?六道凡夫都有烦恼,烦恼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分别、执著,执著是烦恼障,分别是所知障,都是属於烦恼。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太多了,执著叫见思烦恼,就是你的见解错误、你的思想错误。这是三大类的烦恼,障碍你自性,障碍你不能见性。所以菩萨在此地讲,「有诤说生死」,你有烦恼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面就有生死的现象。
清凉说得好,有烦恼你就造业了,你把你心里面的性德、善德都障碍住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恶相应,与十善不相应,所以说损害自他。对自己的损害是造不善业,将来堕三恶道,这是对自己的损害,也伤害别人,跟别人结怨。如果别人不舍,他的怨恨要是不放下,不舍弃,会惹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这就是损他。实在讲,损他当然就损自己,为什么?来生他报复!这一生你的福报比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