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性、就大开圆解、就得一心不乱;没放下,这三个都得不到,这事实真相。这个经实在是太好!处处给我们提示,一遍一遍的提示,不要紧,今天不悟没关系还有明天,天天学锲而不舍,总有一天豁然大悟,我们大功告成了。可是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要你天天放下,不要有执著,知道执著是错误,你看这么多菩萨都跟我们讲,执著是错误的。他们见性,他们成佛,为什么?他真放下。这是这首偈的意思。我们再看下面第七首,这统统讲的是法,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胜。颠倒非实义。不能见正觉。】
这首偈可严重了,为什么?讲到佛。你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后一」,这讲迷,下面八、九、十是讲悟,迷里面就到这个地方,它最后的一首执著佛。「执佛中」,也是「上半执,下半损」,前面两句是执著,后面两句是损失,损害。我们现在是不是执著?执著!「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不是执著吗?这不是假的,这都释迦牟尼佛说的,祖师大德也如是说,我们也是这么执著。可是真正明白人,说阿弥陀第一有没有错?没错,阿弥陀佛确实是第一。我们讲释迦牟尼佛第一行不行?行,释迦牟尼佛也是第一。为什么?《华严》教给我们主伴圆融。好像一切诸佛在大会里面,哪个上台做报告他第一,他报告完之后下来,第二个佛去报告那又是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主,主席不是独一,是任一,任何一尊佛都是第一,没有第二。我们看,例子很多,《楞严经》上讲的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说出他自己修行的法门,每个人学的不一样,到后来都是明心见性,都成佛了。所以佛问,你们是哪个法门第一?每个菩萨都说我这个法门第一,我成就了。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常常做比喻说,譬如我们眼耳鼻舌身五官,我们眼睛第一,耳朵呢?耳朵不行,耳朵第二,鼻子第三,这人生病了。只有眼睛好,其他都坏了,这不是生病了吗?眼睛第一,耳朵也第一,鼻子也第一,样样都第一,这人健康。要知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哪有不第一的道理!不但是现在佛各个第一,过去佛也是各个第一,未来佛还是各个第一,要懂得这个道理,没有第二。所以第一是称赞的名词,我们必须知道,於是你对一切佛你都非常恭敬。
可是你学,你学得跟一个人学。八万四千法门无比殊胜,好像一个大学开了多少科系?开了八万四千科系,这学校可真了不起,每个学系都是第一。你不能一起学,你要一起学,好了,咱们依现在学校算,你念一个学系,四年就毕业了,八万四千个学系再乘上四,你学到哪一年才能毕业?所以你学一门,一门,你看四年就毕业了,你的学位就拿到;你统统都学,毕不了业。你从这一个法门修学成就了,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是最殊胜,就是第一,其他法门也是第一,我跟这个法门是第一。我们今天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选哪个法门?我们选阿弥陀的净土法门。如果我对於这一门,我说这门第二,别的那一门第一,你能成就吗?你不能成就!由此可知,世尊说这些话用意在哪里?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难易,各人根性不一样!这就像药铺一样,你看药铺里面药多少?每个药都第一,对不对?它能把病治好,没有第二的。你害的是什么病,哪几服药对你是对症,你一吃,病就好了,这就第一。不对症呢?不对症你一吃的时候病加重,甚至於吃死了、药死了。你不能怪它,它对另外一种病它第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可以称第一,你不能执著这是第一,那是第二,这错了,没有第二的。只有什么?这个法门对我的根性,那个法门不对我根性。这是事上有差别,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这总要懂得。
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执有三义」,第一个「佛佛相望」,就是佛跟佛来做比较,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佛佛相望,我们执著阿弥陀第一,这对我们的根性,所以一定要懂。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他是教主。你看看,很多教下的大雄宝殿供养的三尊佛,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东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手这一面,供的是药师佛,药师佛在东方;阿弥陀佛供在释迦牟尼佛右手,西方;释迦牟尼佛在当中,释迦牟尼佛第一。为什么?娑婆世界他是主人,那佛来的是客,客在主人的两边。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当中,东面是药师佛,西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的位置就不一样,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他是主。就好像学校,你到哪个学校,校长接待贵宾的时候,校长一定在主位,其他学校的校长他是客人,宾客,分坐在两旁。我们校长到别人学校去,别人学校的校长他是主,他第一,我们的校长也站在两旁边。所以佛法里面讲第一不是独一,独独他是第一,不是的,任一,每一个都是第一,看在什么场合,位置有变化。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礼,这是属於礼节。佛佛相望,我们一定要懂这个,懂这个说并没有情执在里头,没有分别执著在里头对的。为什么要这样说法?这是方便善巧接引众生,目的在此地。
佛所说的一切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有没有真实?没有真实,真实说不出来。你要从方便里面悟入真实,你只要悟入真实,方便法就统统变成真实法;你要不悟,不悟它不是真实法,对你讲不是真实法;对那个当机的人来讲、悟入的人讲是真实法。不是真实法,他怎么能明心见性?他怎么能大开圆解?所以它是真实法。没悟入的时候不是真实法,这里头说得再多,诸位要是细心的话,你能体会得到。什么叫当机?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当机。你心里有这些东西就是方便法,你不能悟入。看破、放下是总原则、总纲领,八万四千法门,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统统都是叫你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执著你听经就能听懂,就能契入,契入并不圆满,你所得的正觉,向上提升正等正觉,再向上一著无上正等正觉。正觉称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称为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称为佛陀,要知道这些全都是假名,不能执著,执著时就变成佛学,你还是凡夫,你什么都证不到。这个意思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
大师跟我们说第二个意思,是「三身等相望」,这个等,佛经上有四身、有五身、有十身,所以用一个等字。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应身),这是讲得最多的,大小乘教里佛讲得最多三身。在华严会上就三身来讲,法身叫毗卢遮那,报身叫卢舍那,应身就释迦牟尼,这是三身相望。三身相望哪个是第一?大家晓得法身第一,报身第二,应身第三,这也是方便说。真的呢?真的,三身是平等的,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悟入之后,应化身也是法身、也是报身,没有差别,三身、四身、五身、十身是佛的方便说。十身,那个十不是数目字,是代表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什么?无量身!没有一个身不是自己身。像我们一个身体,你看我们每根汗毛都算一个身,每个细胞是一个身,每个器官是一个身。一个器官里头多少细胞,有多少身?就是我们一身,自己身上你细细去观察,无量身。你说哪个细胞不是自己?哪根汗毛不是自己?现在科学家再分析,汗毛、细胞还可以分析,分析成分子,分子再分成电子、分成原子、分成粒子、分成夸克,现在所谓是基本粒子多少?一个耳朵就是无量无边身,何况这个身体,又何况一切万法,为什么?一切万法是自性生的,一切万法是不是自己身?是!是什么身?法身。法身是一切万法,应化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报身是不是一切万法?是,没错。分就错了,执著就错了,不执著就对了。
这一段有《钞》,我们把清凉的开示念一念,意思刚才都讲过,念一下。第一,「《钞》一佛佛相望者,如云」,譬如说,「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能摄众生,余则不能」,其他的佛没有这个。「礼於此佛,灭罪则多,礼於彼佛,灭罪则少」,这不就有分别了吗?阿弥陀佛第一,阿弥陀佛最殊胜,拜阿弥陀佛灭罪很多,低头一拜灭罪恒沙,拜别的佛灭罪就不如阿弥陀佛。下面说「不知诸佛行愿功德无不平等,随根随缘,说有优劣,故为颠倒」,这不是真的。不平等是在哪里?不是在佛,是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根性不平等,所以看到佛好像不平等。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决定不能执著外面境界,要把自己内心分别执著放下就对了。你真的放下执著,你成阿罗汉,这个时候我要告诉你真话,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能把分别放下了,你成菩萨,你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你能够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叫什么?这叫境随心转。
境界里面给你说,无佛、无菩萨、也没有阿罗汉,你自己到什么境界,你看的境界跟你相同。你成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成菩萨,一切众生成菩萨;你证阿罗汉,一切众生都是阿罗汉。你要想到如果反过来想,你是个魔,看一切众生都是魔,看佛菩萨也是魔;你是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这就是说本来无一物,这些万事万物从哪来的?从心想生。我们对於这些现象才真正找到答案,是从心想生,心要不想,什么都没有了。心想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的起心动念从来没有暂时停过。虽然生灭的念头是如此的微细,弥勒菩萨给我们所说的,这一个念头多长的时间?我们要记住,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微细四相,每一念头有微细四相,微细四相占的时间多少?再乘四。微细的四相就是生老病死,我们有情,无情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我们就用成住坏空来说,成住坏空四相,微细四相,那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上四。菩萨告诉我们,念头起灭太微细,不可执著,你执著不到,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佛说我们颠倒,我们真的错了。
第二「三身等相望者,谓念化身,功德则少,乃至法身,功德则胜等」,这讲法身、报身、应身。下面说「而言三身等者」,三身等,它有个等字,等是什么意思?「等取四身、五身、十身、无量身」。这些名相《佛学辞典》统统查得到。我们今天学的是《华严》,《华严》里面讲十身,十身前面说过,我们怕的是同学有今天才来听的,前面没听到过的,我们在此地把它温习一下,不必像前面说得那么详细,略略的说一说就行。第一个叫「菩提身,如来於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正等觉,名菩提身」。这是什么?修行证果的时候,菩提是印度话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彻底的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见性你是凡夫身,见性之后你是佛身,菩提身就是佛身。为什么说菩提?实在讲,菩提树原来它也不叫菩提树,佛在这个树下开悟,以后这个树就叫菩提树。印度人称这个树叫毕钵罗树,佛在这个树下成道,怎么成道的?降伏外魔。外魔是什么?是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名闻利养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权力、地位的诱惑,这都是外面的。也就是自性里头没有,这外面所有一切引发你的烦恼,让你造作种种的业报,都称之为外魔。佛用什么方法降伏?放下就是!佛在大树底下入定,万缘放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做给我们看的。
他十九岁出来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我们能够体会到的,他问题疑问不能解决。学了十二年,跟印度学术、宗教那个境界相等,对於六道里面的事情一清二楚。我们可以说,六道里面形相、现象,六道里面这一切状况、业因果报都清楚。你行善,三善道受报;你得定,那就是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你搞贪瞋痴,那就是三途果报,这个他统统清楚。可是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个问题在当时没有人能回答。所以他把十二年所学的放弃,这一放弃就入更深层次的禅定,所以豁然大悟,明心见性,成等正觉。这个地方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注解的文字都是四个字一句,省略了,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尊重他,称他现前这个身叫菩提身,彻底觉悟!这一觉悟,问题没有了,全都明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部现前,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他还示现跟我们凡夫一样,经典里面称作现劣应身,劣是什么?跟我们凡夫身一样。如果他要现他真正的身那是报身,这个时候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现这个身,要是现这个身,把众生吓跑了,众生不敢跟他学了。你是神,你成神,我们凡夫怎么能比得上?他示现跟我们凡人一样,那就容易亲近,而且怎么样?欢喜亲近他,看到他都想跟著他。这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想现什么身,不是,他要有想他又变成凡夫。
所谓是降伏外魔,要晓得这个外魔往深处去想,你看,见思烦恼是不是魔?它折磨你。尘沙、无明是不是魔?是,尘沙、无明是什么东西?现在所讲的知识。你追求知识辛不辛苦?做个专家学者,一生的时间都在图书馆里面,天天在查资料,天天在找寻,提升自己的知识,这在佛法叫尘沙烦恼。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为什么?学问无止境,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怎么能学得完?不要说一辈子学不完,十辈子也学不完,一百辈子还是学不完,怎么办?不学就圆满了。这怪事情,不学就圆满,释迦牟尼佛把它放弃却圆满。为什么?因为学的时候,愈学多,所知障愈严重,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透不出来,不能学。不能学,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还是叫我们学?要很用功去学习大乘,学没错,学不能执著,执著就错!执著你就变成知识,不执著呢?不执著就是智慧。你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学行,不学也行,这就随我们自在了。对我们这些根性的人说,这老师从前告诉我,学还是有好处。老师告诉我,譬如不学,你开悟要十年,十年才能开悟;如果你学,学了不执著,大概五年就开悟,你能够把你开悟的时间提前;可不能执著,执著就永远不会开悟。老师这个提醒好,我们明白了;换句话说,学佛的人,一定要常常住在清净心上。要住清净心,你就一定不能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不分别、不执著,学好,真的,世尊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不定在哪一句下就彻悟了。这叫菩提身。
第二个叫「愿身,如来本愿,周遍法界,誓度一切众生,从知足天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名愿身」。这个愿是本愿,是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不是学得来。我们从一个浅显例子里面来观察,譬如我们的左手,这里有痛痒,这个地方有痛痒,你右手会不会去帮助它按摩,摸摸它?你要问右手为什么要去帮助左手?为什么?自然的,没有理由的,这就是愿,这就是行。到你真正觉悟了,你证得无上菩提,你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你自己的身,叫法身。众生在受苦难,迷惑颠倒,你是不是要帮他?就跟左手有毛病、痛痒,你右手要不要去帮助它?右手觉悟帮助它,没条件。所以叫无缘大慈,无缘,缘是理由、是条件,没有条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