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

第21章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第21章

小说: 直面普京一个人的振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向国际,经贸为先(二)

  欧盟执委会主席在开幕致辞中说:“我相当高兴地宣布,欧盟将正式认可俄罗斯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国家。同时欧盟也将遵守先前的承诺。身为俄罗斯主要的经贸伙伴,相信率先认同俄罗斯近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就之举,是相当正确及适当的做法。此举对俄罗斯而言,无疑是加入成为WTO会员国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里程碑。”
  而普京对此的反应是,俄罗斯和欧盟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实行“经济一体化”
  ,他对欧盟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表示欢迎。
  普京在俄罗斯—欧盟首脑会晤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双方的合作并未止步不前,彼此的能源对话发展迅速,其中包括向欧洲供应俄石油的长期计划。
  2002年6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同普京通电话时也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
  布什说,美国商务部已决定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普京对此表示欢迎,并指出这将为俄美经济联系的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俄罗斯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沃林在评价美国承认俄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决定时指出,俄政府希望今后俄罗斯实业家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不再遇到不合理的歧视性措施和限制。他强调,欧洲和美国都承认俄罗斯经济的市场化令人高兴。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表示,美国的这项决定标志着美实际上承认了俄罗斯的改革,这种改革为俄企业在美市场上赢得了平等工作权。格列夫还指出,美承认俄为市场经济国家将为俄吸引外资提供新的机遇。
  作为近邻,中国更是成为普京对外合作的战略对象。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经贸关系尽管有所波折,但总体来说还是稳步增长的。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463亿美元增至2000年的803亿美元,2001更是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2年8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764亿美元。尽管目前中俄贸易额与每年1000多亿美元的中美贸易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是受到俄罗斯的整体外贸形势限制的。2000年俄美贸易额也不过80亿美元,中俄经贸合作与之相比并不逊色。
  尽管目前中俄经贸额还相对较小,但两国经济合作已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中俄经济合作已经具备了可靠的机制保障。为推进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两国建立了总理级定期会晤机制,成立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经贸合作分委会、银行合作分委会、交通运输合作分委会、能源合作分委会、科技合作分委会、通信和信息技术合作分委会等下属机构,全方位地推动中俄经济合作发展。
  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双边经济合作,为21世纪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确定了优先方向。《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双方将在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经贸、军事、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及其它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边境和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发展,并根据本国法律为此创造必要的良好条件。”2002年8月21~23日,中俄总理举行了第七次定期会晤。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中国工商银行向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提供两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框架协议》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两国总理商定,今后一段时期双方的合作重点是: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提高高科技、机电产品及其它高附加值商品的贸易比重;加大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力度、完善贸易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先进形式的经济联系,使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符合国际规范;强化中俄能源合作,协调实施有前景的能源项目。目前要加快审批建设从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项目,使其尽快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还将加强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的合作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深化运输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交通部门的协调;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促进两国科研机构的接触,推动联合科技园区的发展;深化航天合作,在落实已确定的优先合作项目的同时,开始研究未来新的合作项目;扩大两国银行间的合作,为双方各领域的经贸合作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开展信息通信领域的合作;深化航空航天合作。这表明,在继2001年中俄总理第六次定期会晤使中俄经贸合作进入“快行道”后,中俄经贸合作又开始了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的转变。
  参与多边经济合作将成为中俄经济合作深化的重要途径。目前,中俄都是APEC成员,在此框架下加强经济协作已被两国政府视为拓展双边合作领域的重要补充。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俄罗斯“入世”进程的加快,中俄将在全球贸易体制中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着眼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俄罗斯经济的复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可以成为促进两国经济振兴、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普京的“双翼外交”

  普京上台以后,面临着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加紧镇压车臣分裂分子,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统一。与此相应的,在外交政策上,他在叶利钦“双头鹰”外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发展和创新,制定了巩固独联体、平衡东西方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在这一外交政策中,东西方宛如俄罗斯外交的两翼,只有双翼齐飞,才能自由翱翔于国际舞台。
  普京的“双翼外交”,是对叶利钦“双头鹰外交”的继承和发展。俄罗斯独立初期,曾一度推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在外交上全面倒向西方,幻想能以妥协和让步换取西方的接纳。然而俄的一厢情愿使自己付出了沉重代价。冷战虽然结束,但西方对俄的戒心并未消除,削弱俄的图谋也丝毫没有改变。俄融入西方未成,反而丧失了在东方的传统影响,自身利益和大国形象严重受损。
  痛定思痛,叶利钦被迫调整外交战略,开始推行同时面向东西方的“双头鹰外交”。通过改善和发展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关系,俄逐步摆脱了外交困境,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了一定意义上的平衡。但由于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加之国际形势不断恶化,“双头鹰外交”的平衡性极不稳定,明显缺乏主动性、可预测性和连贯性。
  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之后,在继承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外交政策与实践中,将独联体置于特殊的地位,而欧美和亚洲则被列为优先发展方向。东西方的排列顺序虽有先后,但他们在俄外交中占有的位置几乎同等重要。这正如普京所指出:“俄外交政策的特点在于平衡性,这是由俄罗斯作为一个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决定的。”
  同时,普京的“双翼外交”也是由俄罗斯现实的需要和长远的利益考虑决定的。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因而它必须同时面对欧亚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以利于俄罗斯的复兴。特别是面对北约的继续东扩和美国NMD的发展,面对全方位的挤压,俄罗斯必须从军事安全的深远战略考虑,积极发展同西欧的合作,同时抓紧同东方发展关系,以图建立稳定的战略大后方,并努力推动经济合作,开发潜力巨大的市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普京外交以巩固独联体为依托,推行平衡东西方的“双翼外交”。
  普京执政以后,就外交问题先后签署了两个纲领性的文件:2000年4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总则》,2000年7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在《构想》中,普京明确提出:“俄联邦的对外政策应该旨在:推行积极的外交方针;巩固关键性的国际政治与经济进程多边管理机制,首先是联合国安理会;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确保全球和地区稳定;保护侨居国外的俄罗斯公民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根据国际法准则发展同独联体成员国的关系,发展独联体范围内与俄罗斯利益相适应的一体化进程;确保俄罗斯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一员加入全球与地区经济、政治机构;协助解决冲突,包括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及独联体所领导的维和行动;谋求核武器监督领域的进步,维护战略稳定,维护和加强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地位;履行削减与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常规武器领域的相互义务,实施巩固信任与稳定的措施,确保对商品和技术出口以及提供军用及双重用途服务,实行国际监督;就限制和削减军备问题修改或签订新的法律所要求的协议,就加强信任与安全措施拓宽政治义务;促进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建立;在打击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而在具体的外交策略方面,这两个文件则突出强调了几个方面:其一,愿在降低武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方面进一步与美国合作;其二,把欧盟看做是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伙伴,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传统的优先方面;其三,认为其亚洲外交是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而要发展亚洲外交,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其四,认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符合国家安全的利益,重点在于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客观对待“老对手”(一)

  俄美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最复杂、最棘手,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普京上任之后,面对俄美关系的挑战,适应不同的形势,以灵活、务实、进取的精神处理双方关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其中又以9·11事件为转折点和契机,开创了俄美外交关系的新局面。
  普京上台执政之时,正面临着苏联解体以来俄美关系的最低点。在俄罗斯独立之初,俄美关系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恶化,美国及北约对俄罗斯的不断
  挤压,俄美两国在北约东扩、波黑危机、车臣事件、科索沃危机等许多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并且由于美国加快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使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面临新的、更严重的挑战,俄美关系急转直下。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俄美关系如何发展,是继续合作还是走向对抗,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但是鉴于当前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又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这一严酷事实决定了俄的对美政策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点上。2000年经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再次确定了俄美关系应在合作框架内发展。它指出,“……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许多情况下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俄美的相互关系仍是改善国际形势和保证全球战略稳定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和美国积极对话的情况下才可能解决限制和裁减核武器的问题。为了相互的利益,要保持所有级别上的经常不断的双边接触,而不允许关系停滞。”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最严峻的外部挑战就是美国加紧研制NMD。1999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无视美苏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签署了完全违反该条约的关于建立NMD的法案。此后,美国政府一再增加拨款加速NMD的研制。同年10月,美国军方对NMD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根据美国政府的计划,美国定于2000年1月和7月再进行两次类似试验,然后克林顿根据试验结果于9月份正式决定是否立即着手部署NMD。
  俄罗斯认为美国部署NMD、推翻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计划,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企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必将打破国际战略平稳,加深国际形势的危险性,使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在俄罗斯国内还普遍存有这样一种看法:美国推进反弹道导弹系统研制计划,归根到底是要降低俄核力量的潜在能力。而俄当前的经济状况使俄没有任何可能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与美展开核竞赛。如果俄没有强大的核遏制能力,将会使俄罗斯丧失大国地位,而只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二流角色。俄领导层还认为,美国加强核力量的计划还有经济上的目的。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在《独立报》上指出,美国部署NMD,“不排除这样一种情况,即有人又想让俄国卷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企图阻碍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因此,俄罗斯为维持俄美军事战略平衡这一影响美国政策的有利因素,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和大国地位,对美国部署NMD和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计划表示坚决不能接受。因此,普京非常明确地把阻止美国部署NMD确定为俄对外政策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在NMD问题上,普京也认识到,分歧与对抗难以达到阻止美国发展NMD计划的目的,因此,他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措施,在强烈反对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并力图通过各种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普京的推动下,俄国家杜马批准了搁置多年的《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STARTⅡ)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普京通过此举强化了俄维护《反导条约》的立场。但俄罗斯同时也表示将把“STARTⅡ”与《反导条约》挂钩,即如果美国发展国家反导系统,俄将废除包括《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在内的一切军控条约。
  同时,普京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寻求英、德、法、意等西欧大国和加拿大的支持。这些国家担心核裁军进程逆转和出现新的军备竞赛,普遍对美国部署NMD持反对或消极态度。普京在2000年访问了所有的西欧大国和加拿大,寻求各国在反导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普京甚至建议与北约和欧洲联合建立导弹防御体系,并就这一建议与欧洲各国领导人交换看法。这些都表达了俄愿与各国一起认真解决所谓“导弹威胁”问题的诚意。此外,普京还积极谋求在此问题上同中国等国家的合作。2000年7月普京访华时,与中国签署了《中俄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充分表达了两国反对美国部署NMD的坚定立场。通过这些努力,使得美国坚持发展和部署国家反导系统遇到了来自俄罗斯、几乎所有北约盟国、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在此情况下,克林顿出于各种考虑宣布推迟做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决定。虽然如此,美国并没有放弃发展NMD,俄美在此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依然存在。
  此外,比叶利钦更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普京的上台,使得俄美之间早就存在的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不仅没有得到缓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化和加剧了。
  首先是在车臣问题上,美国以“人权”为由,不断批评俄罗斯的车臣政策。2000年2月,美国国务院负责人权和难民事务的高级官员在华盛顿会见了所谓“车臣共和国副议长”巴沙耶夫。俄外交部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指出这种接触只能被看做是美国“公然对俄采取的不友好步骤”,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普京坚决主张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他担任俄政府总理后不久,俄政府就于1999年9月再次出兵车臣,开始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击车臣分裂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