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仪礼注释 >

第3章

仪礼注释-第3章

小说: 仪礼注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7)西坫(di4n):坫:土台,在堂角,堂东、西各一坫。西坫南:在堂下对着西站的南边。执以待以西坫南:有司三人各执一匴在西坫南边等候。   
  (58)从“主人玄端”至“立于外门外”,述主宾各就内外位之仪。阼阶:堂前东阶。阼犹酢,为主人答酬宾客之位。西阶则为宾位。   
  (59)东序:正堂东西两面墙称东西序。两序外是东西夹、廂。   
  (60)毕袗(h5n)玄:毕:尽;袗玄:玄衣玄裳,上下同色。即同穿玄衣玄裳、缁带■。   
  (61)负:相背而立。东塾:此指庙门内东堂。负东塾:即背向东塾站立。(62)将冠者:指加冠的对象。此时尚未加冠,称“将冠者”,始加之后,称冠者。采衣:未冠时的童子服,缁布衣,其衣服之缘饰、大带及束发溃杂弥旖酢<仯╦@):束发为髻。   
  (63)房中:室东房内。   
  (64)外门:大门。士二门,即大门和寝门。冠礼行于庙,相对于庙门而言,大门为外门。   
  (65)从“摈者告”至“西面南上”,述迎宾之仪。告:出请事于宾,入告主人。   
  (66)门左:大门东侧,出以东为左。   
  (67)每曲揖:曲,折,转弯。周制,左庙右寝,庙在寝东。故进大门必向东转以至庙。进外门转弯东行,到正对庙门时转弯北行入庙门。每转一个弯都相对而揖,叫做每曲揖。   
  (68)三揖至于阶:阶:庙堂前东西二阶。进庙后主人与摈东行,宾与赞者西行,相对一揖;主人东行至垂直于东阶堂途的位置时,北转弯,宾西行至垂直于西阶的堂途时亦北转弯,此时又一揖;门至堂间的庭中有碑,临碑又一揖。故说三揖至于阶。   
  (69)三让:让:主人让宾先登阶。三让然后登阶上堂。   
  (70)序端:序南头。主人立于东序端。   
  (71)从“主人之赞者”至“如加皮弁之仪”,述三次加冠之仪。筵:布设筵席,此处作动词用。   
  (72)奠:停、置于地。   
  (73)坐:席地而坐,两膝跪地,双脚向后,臀部坐于脚跟上。栉:梳理头发。设溃菏崂砥岳{束发。   
  (74)宾降,宾降,由西阶下堂。   
  (75)宾辞:主人亦随同宾由阼阶下堂,宾辞谢之,大意是说主人无事不必降。   
  (76)盥卒:盥洗完毕。   
  (77)正溃赫菏苟苏G霸拚咭焉枥{,宾是主持冠礼的人,这里的正溃潜硎厩灼涫碌囊馑肌!  
  (78)一等:一级台阶。   
  (79)项:冠后侧叫作项。进容:讲趋行时的容止。容:仪容端正,舒扬。郑玄注云:“进容者,行翔而前,а伞!毙稳菪凶呤闭趴奖郏衩彩嫜铩!  
  (80)祝:有祝辞,见下文。   
  (81)赞者卒:卒:终。指完成加缁布冠所需的设缺项、结缨等事。   
  (82)栉:二加皮弁之前,除去缁布冠,需重新梳理头发。设笄:笄有二,此指束发髻所用的笄,非指用以固冠的笄。固冠之等,在加冠时由正宾自设。   
  (83)卒纮:把纮系结于笄的左右两端。   
  (84)从“彻皮弁”至“宾答拜”,述宾醴冠者之仪。   
  (85)筵于户西:布席于户西。户西:寝庙以室为主,故此户西指室门的西边。   
  (86)侧酌:自酌。侧:特,无偶。   
  (87)加柶,覆之:用觯盛醴,把柶口朝下放于觯上。柶不用时口朝下放,用时则口朝上。面叶:面:朝前;叶:柶头。面叶,即柶头朝前,柶柄在后。   
  (88)面枋(b@ng):柄朝前。枋即柄。此处面枋,是为了冠者接枋祭醴方便。   
  (89)荐:进,献。荐脯醢:赞冠者将脯醢进置于筵前。   
  (90)右祭脯醢:用右手祭脯醢。祭脯醢:谓食前祭创造此食物者,凡祭食,皆表现此不忘其初之意义。   
  (91)以柶祭醴三:用柶舀醴而祭之,凡三次。   
  (92)啐(cu@):尝。啐醴:只尝但不尽饮。   
  (93)建柶:建柶。即把柶插于觯中。   
  (94)奠觯:放觯于地上。   
  (95)从“冠者奠觯”至“母又拜”,述冠者见母之仪。荐东,脯醢的东边。荐即献脯醢。   
  (96)适:往。东壁:屋东宫墙,东壁有小门叫闱门,母在闱门外。妇人入庙须从闱门入。   
  (97)拜受:拜而接脯。男女间行礼,妇人拜两次,男子拜一次,称作侠拜。子已成人,故母对子亦侠拜。   
  (98)自“宾降”至“冠者对”,述宾为冠者命字之仪。   
  (99)字之:命字。字在此为动词。男子二十而冠,根据原名之涵义取一别名叫作字,或叫表字。   
  (100)对:应。   
  (101)从“宾出”至“如见母”,述冠者见兄弟、赞者及姑姊之仪。   
  (102)次:门外更衣处,用布或竹席搭成。   
  (103)入见姑姊:姑姊在寝不在庙。入见即出庙门入寝门见之。   
  (104)从“乃易服”至“乡先生”,述冠者见君等礼仪。易:更、换。   
  (105)奠挚:奠:献、停、置。古时卑者见尊者,礼物不亲授,奠于地。挚:初见的礼物。士挚用雉。乡大夫:周代官名,掌一乡之政教。或谓乡大夫乃“卿大夫”之误。乡先生:年老致仕归乡的卿大夫。   
  (106)从“乃醴宾”至“归宾俎”,述醴宾、送宾之仪。醴宾:礼宾。壹献之礼;主人酌酒敬宾叫作献。壹献,敬酒一次,无亚(二次)献。   
  (107)酬宾:主人献宾毕,宾回敬主人,叫作酢,主人复答敬宾,叫作酬。一献、一酢、一酬,礼成。   
  (108)束帛俪皮:束帛:帛五匹为束,每束从两端卷起,共十端。俪皮:两张鹿皮;俪,两;皮,鹿皮。饮宾又赠财物,是为表达主人对宾的厚意。   
  (109)赞者皆与:此处赞者,指众宾;与:参与。众宾亦一同饮酒。   
  (110)赞冠者为介:赞冠者即上赞宾行加冠礼者。为介:指为正宾介,非指众宾。   
  (111)归宾俎:俎:设筵或祭时盛牲器。归宾俎,即使人将牲送至宾之家。   
  (112)从“若不醴”至“取笾脯以降如初”,述冠于醮法。   
  (113)醮用酒:加冠之礼有醮、醴两种仪式。饮酒无酬酢叫作醮。醮法与醴法仪节稍有不同。   
  (114)房户之间:房之西,室门之东。   
  (115)禁:承酒尊的器具。名为禁,取禁戒,饮酒有所节制之义。   
  (116)玄酒:即水。按后人解释,太古无酒,以水当酒。水色黑,故称玄酒。玄酒不用而设立,乃不忘古始之义。   
  (117)南枋:柄向南。   
  (118)洗有篚:洗指设于东屋翼前之洗。洗西置篚,用以盛勺觯。   
  (119)南顺:以北为上。   
  (120)宾降取爵于篚:爵在洗西篚中,酒在堂上。醮法,宾自酌酒,故降取爵。与上醴法不同。   
  (121)彻荐爵,筵尊不彻:荐、爵,每次加冠须更设。故彻;筵尊三加并用,故不彻。醴法三加共一醴,醮法则三加三醮。此亦醴与醮的一个不同之点。   
  (122)摄酒:对酒加以整理、挠搅、添益。   
  (123)折俎:将牲体解节,折盛于俎,称为折俎。   
  (124)哜(j@):尝。   
  (125)杀:杀牲。   
  (126)特豚:特:一;豚:小猪。特豚即一只小猪。   
  (127)载合升:牲煮于镬(无足鼎),叫作烹;由镬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载;合牲之左右体,叫作合。载合升,谓用整牲。   
  (128)离肺:离:割开。把肺切割开,以便于祭时用。   
  (129)扃(jiōng):贯通鼎的两耳,用以抬鼎的横杠。鼏(m@):鼎盖。   
  (130)葵菹(&):一种腌菜。蠃(luǒ)醢:蠃:蜗牛。蠃醢即蜗牛酱。   
  (131)从“若孤子”至“受脯于西阶下”,述孤子、庶子冠法。孤子:此处指无父的嫡子。父兄:指冠者的伯父、叔父及诸从兄。   
  (132)主人:指将冠的孤子,无父,故以主人身份迎宾;此时尚未冠,故紒。  (133)冠主:冠者亲父。   
  (134)举鼎陈于门外:门外指庙门外。父在则鼎不陈于外。   
  (135)直东塾:正对着东塾。在东塾之南。   
  (136)庶子:与嫡子相对,即妾所生子。   
  (137)母不在:不在,谓因故(或归宁,或有外戚丧服未除等原因)而不在,非谓去世。死称作“没”。   
  (138)从“戒宾曰”至“仲、叔、季唯其所当”,述行冠礼时各种应对之辞。  (139)加布:即加冠。初加为缁布冠,故称。   
  (140)吾子:吾:主人自称。子:对男子之美称。   
  (141)不敏:不才,不聪明。乃自谦之辞。   
  (142)病:犹辱,亦谦辞。   
  (143)莅:临。   
  (144)令:善。   
  (145)元:首,头。   
  (146)弃尔幼志:弃:除掉;尔:你;幼志:童稚之心。   
  (147)顺尔成德,寿考惟祺:顺:与慎通;成德:成人之德。寿考:长寿。祺:祥,福。   
  (148)介尔景福:介:助;景:大。   
  (149)申:重复。   
  (150)淑:善。   
  (151)眉寿:长寿。眉,指老人的长眉毛,象征高寿。   
  (152)胡:远。   
  (153)咸加:皆加。指三次加冠。   
  (154)厥:其,此指冠者。   
  (155)黄耇(gǒu):老人,此言长寿。黄:老人白发落后而生黄发;耇:老人面如冻黎,其色如浮垢。   
  (156)嘉荐:嘉:善;荐:脯醢。   
  (157)休:美。   
  (158)旨:味美。   
  (159)亶(d3n):诚。   
  (160)孝友时格:孝:敬父母;友:善兄弟;时:是;格:至。谓极尽孝友之道。(161)湑(xǔ):清。   
  (162)伊脯:伊:惟。脯:脯醢。四字成句,脯谐音,故略去醢字。   
  (163)祜:福。   
  (164)楚:陈列貌。   
  (165)昭:明。   
  (166)爰,于;孔:甚。   
  (167)髦士:俊士。攸:所。   
  (168)于假:为大。于:犹为:假:大。   
  (169)伯某甫、仲、叔、季:即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之略。伯、仲、叔、季:排行的次序。某:代字。甫:男子之美称。   
  (170)自“屦,夏用葛”至“不屦繐屦”,述三服所用之屦。屦:古时一种单底鞋。屦与裳同色。夏用葛:葛:葛布。夏天用葛布制成的屦。   
  (171)青絇繶纯:絇(q*):鞋头装饰,形如刀鞘鼻,有孔,可系鞋带。繶(y@):缀于屦牙底相接的缝中用以饰屦的圆丝带。纯(hǔǔn):屦缘的镶边。以上三种饰物,皆青色。   
  (172)博寸:宽一寸。博:宽、广。   
  (173)以魁柎之:魁:大蛤;柎:涂注。即以蛤灰涂注之使白。   
  (174)繐屦:用细而疏的麻布做成的服丧所穿的屦。   
  (175)从“记”以下至篇末,为本篇后《记》。《记》是对经文的补充和阐发,其中有对古代礼仪的补记,有关于礼的意义和凡例的说明等。《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四篇之外,余十三篇皆有《记》。传统认为《记》为孔子后学作,其写作年代在孔子之后,子夏之前。   
  (176)大古:大,通“太”。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庙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即太古,指尧舜以前年代。冠布:戴白布冠。   
  (177)齐(h1i)则缁之:齐,古通“斋”。斋戒。缁之:染成黑色,即言将祭斋戒,染之成黑色。   
  (178)緌(rul):冠的缨饰:结在颔下用以固冠的带子叫作缨;结后剩余下垂作为装饰的部分叫作緌。“未之闻也”:是说没有听说过缁布冠有缨饰之事。此引孔子语说明太古冠无缨饰。   
  (179)冠而敝之可也:敝,弃。缁布冠只在初加冠时用,其意义在于重古始,平常不用,故说“冠而敝之可也”。   
  (180)著代:著:明。即表明子将代父之义。   
  (181)加有成:加礼于有成德之人。使甫成年之士知其对国家、宗庙的责任。  (182)三加弥尊:弥:益、愈、更。次加皮弁尊于缁布冠;三加爵弁又尊于皮弁,是后者尊于前者。   
  (183)谕其志也:教导劝谕,使其立志于修德,不断上进。   
  (184)敬其名:名受于父母,在君父前称名,他人之前称字,此显示对受之于父母之名的敬重。   
  (185)委貌:周代冠名,以黑色丝织品制成,或谓即玄冠。委:安,取安正容貌之义。“委貌”及“章甫”、“毋追”,皆常服,犹上加冠毕服玄冠之义。   
  (186)章甫:殷代冠名,或谓即缁布冠。章:明。章甫,取表明丈夫之义。   
  (187)毋(móu)追(du9):夏代冠名。毋:无义,发语词。追:即堆。此以形名冠。   
  (188)周弁、殷冔(xu)、夏收:此因上三加爵弁而记之。弁:爵弁,经专言弁,即指爵弁。殷称冕作冔。冔与■音近,■即覆,取覆首之义。夏称冠作收,取收敛发之义。   
  (189)共皮弁、素积:此再加所同用。再加之所以在三加后记之,是因为前始加、三加,三代不同,此则三代相同。   
  (190)五十而后爵:五十岁才能命为大夫,此论“士冠礼”亦行于大夫。   
  (191)夏之末造:造:作。此言公侯冠礼与士同,无独立的冠礼。公侯冠,夏末始作。   
  (192)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   
  (193)象贤:法贤。此言元子能取法先祖之贤德,故继世立为天子或诸侯。此以说明“天下无生而贵者”之义。   
  (194)德之杀(sh4i):杀:等差。即言德有高低之不同,德高者命以大官,德下者命以小官。   
  (195)谥:死后追加称号叫作谥。   
  【译文】   
  士加冠的礼仪:在祢庙门前占筮加冠的吉日。主人头戴玄冠,身穿朝服,腰束黑色大带,饰白色蔽膝,在庙门的东边就位,面朝西方;主人的属吏身着与主人相同的礼服,在庙门的西边就位,面朝东方。以北为上首。蓍草、蒲席和记爻、记卦所用的卜具,都陈放在庙门外的西塾中。约在门外的中部,即门槛外,门中所竖短木(闑)偏西的地方布设筮席,筮席面朝西方。筮人手持蓍草,抽开装着蓍草的蓍筒盖,一手持盖,一手持蓍筒下部,进前接受主人的吩咐。宰在主人右方稍靠后的地方佐主人发布占筮之命。筮人应答后右转弯回到筮席,就席坐下,面朝西方。卦者的位置在筮人的左边。占筮完了,筮人将筮得的卦写在版上,拿去给主人看。主人接过去看毕,还给筮人。筮人回至筮席,面向东方,与他的属下共同占筮,占筮完毕,进前报告主人筮得吉卦。如果占筮结果不吉,就占筮以后的日期,其仪式与前相同。占筮结束,撤去筮席,宗人宣布筮日之事结束。   
  主人至众宾家门告以“冠礼”日期,并请参加,他们辞谢一次便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