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仪礼注释 >

第33章

仪礼注释-第33章

小说: 仪礼注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0)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有余,指常用之余,不足,指用有不足。盛世佐:“支庶之赢余匮乏皆宗子总揽其大纲,而为之裒益于其间。”意即有余归宗,不足向宗求助。   
  (71)以名服:伯母、叔母因为伯父、叔父相婚配而有母名,所以为她服丧服。   
  (72)父之所不降:指身为大夫的父亲不因自己尊贵而降低为嫡儿媳的丧礼。是重嫡。   
  (73)昆弟:指兄弟。包括在父亲家中的姐妹。   
  (74)众子:长子的弟弟,妾生的儿子,在父亲家中的女儿。   
  (75)大夫之庶子为嫡昆子:庶子,指嫡妻所生的第二子以下的儿子及妾生的儿子。昆弟两言,因为嫡子有可能为兄,也有可能为弟。   
  (76)有適子者,无適孙,孙妇亦如之:周之道,嫡子死,立嫡孙,是嫡孙将承上为祖的继承人。嫡子在,就都为庶孙。孙妇也是这样,嫡妇在,也都是庶孙之妇。   
  (77)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指做为大宗继承人的人,为自己的生身父母服丧。   
  (78)野人:乡野之人,指未开化的人。   
  (79)都邑之士:城都里的人。   
  (80)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统上统下是比拟之辞。指由尊祢、尊祖以至祭及始祖之所自出,是天子之尊,比诸侯大夫所统为上,由继祢继祖以及继别子之所自出则大宗之尊比小宗所统为上,故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尊者,指天子、诸侯。卑者,指大夫、士。上,指远。下,指近。   
  (81)收族:指别亲疏,序昭穆。收合族人,使不乖睽。   
  (82)从:从其教令。   
  (83)妻稚:指年龄不满五十。   
  (84)子幼:指年龄在十五岁以下。   
  (85)子无大功之亲:大功之亲,指同财的亲属。   
  (86)此节讲国君为父、祖服丧。国君一、指始封之君;二、如果是继体之君,也是父或祖有废疾没做国君,或者是父或祖应当做国君而早卒,国君受国于曾祖。上述二种情况下,身为国君而有父或祖之丧。   
  (87)妾为女君:妾,指国君的妾。女君,指国君的嫡妻。   
  (88)舅姑:妇人称丈夫的父母为舅姑。因舅与父、姑与故有相通之义。取其父老、故旧之意。   
  (89)命:加爵服之名。自士至上公,共九等。国君命其丈夫,则后夫人亦命其妻。所以有六命夫,六命妇。   
  (90)无受者:指服齐衰三月后脱掉丧服不再换轻服。凡丧都是在葬后用轻服换下重服,称为受。受有承、接的意思。   
  (91)寄公为所寓:寄公;失国之君。寓,寄。失国的国君寄居在他国,为所寄居国的国君服丧。   
  (92)丈夫、妇人:指同一宗的男子、女子。丈夫,指男子。妇人指已嫁和未嫁的女子。   
  (93)宗子之母、妻:宗子,嫡长子,宗法制度,嫡长子承继大宗,称为宗子。宗子有君族之道,所以族人都为他服齐衰三月。宗子的母亲、妻子统族人中的女子,所以族人也为她服丧。   
  (94)为旧君、君之母、妻:此句是就曾为仕官、如今退归田里的卿大夫而言。旧君,旧时为官时的君王,在国而称旧君,表明现在自己已不再是臣。古时卿大夫有见小君的礼节,妻子的爵服又由国君的夫人所命,所以不能无服。   
  (95)大夫在外,其妻、长子为旧国君:大夫在外,指大夫离本国到他国。旧国君,是就大夫在外而言。   
  (96)大夫去,君扫其宗庙:大夫离开本国,国君命大夫的长子打扫他的宗庙,以示望他归守先祀,使他受到感动。   
  (97)何大夫之谓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犹未绝也:为什么大夫已离开本国还保有大夫的称谓。这是因为大夫离开国君是由于与国君的主张不同,而君臣恩义未绝,所以称大夫。以道去君,指臣大夫三谏,君不听从待放于郊。未绝,臣待放于郊,冀君觉悟能用自己的主张。国君不绝他的俸禄,以示不让他离去。   
  (98)大功布衰裳:功,指人功,用灰锻治。大功,丧服五服之一。大功服,用熟麻布做成,较斩衰(用粗麻布做成左右和下边不缝)、齐(9)衰(用粗麻布做成,缉边缝齐)稍细,小功丧服粗。衰裳布,七升,冠十升。   
  (99)长殇、中殇:殇,指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哀伤。殇有三等制服。中殇从上,其服制相同。   
  (100)文缛:缛,犹数。文数,指变除之书。   
  (101)不樛绖:不绞带而垂。   
  (102)以日易月:生一日,哭一日。殇而无服,哭泣他而已。   
  (103)即:就,是去故就新之意。即葛:指三月变服后,换上小功衰及葛绖带,直到九个月丧期结束。   
  (104)从:《尔雅》“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即兄、弟之子相互称从。  (105)姪丈夫妇人:指姪男、姪女。称丈夫妇人,为别男女。   
  (106)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道,行。妇人弃姓无常秩,嫁于父行则为母行,嫁于子行则为妇行。   
  (107)治:理。指父母兄弟夫妇之理。   
  (108)先君余尊之所厌:厌,通压。此句是解答“公之庶兄弟为母妻昆弟”大功之义。胡培翚《仪礼正义》:“国君绝期于妾及庶子庶妇皆不为服,故君在则公子厌于父之尊,于昆弟无服,而为母若妻,在五服之外。下礼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为其妻,縓冠,葛绖带麻,衣縓缘是也。君卒,向之公子今为公之庶昆弟,然犹厌于余尊,止服大功而已。”余尊,国君以国为体,人虽亡,国犹存,所以有余尊厌降。   
  (109)妇人子:指女子。不称女子,是因她已出嫁。   
  (110)君之党:指国君的亲族。   
  (111)不得祢:不能立祢庙以祭祀自己的父亲。   
  (112)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这句是讲诸侯的臣下为天子服丧。天子死后七个月下葬,已经下葬就除去丧服。繐衰裳,用繐布做衰裳。繐,布细而数。繐衰用四升半,冠用八升,绖带与大功相同。   
  (113)澡麻带绖,五月者:澡,去掉麻皮连同麻根的污垢。把麻濯治使其洁白。腰带,头绖也用澡麻做成。五月,指服丧五个月后就除掉丧服,不再更换。   
  (114)从上:比本服降一等。   
  (115)从下:比本服降二等。   
  (116)从祖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从(òng),堂房亲属。   
  (117)从母:母亲的姐妹,称为姨母。   
  (118)娣、姒妇:兄弟的妻子间的相互称呼。兄妻称弟妻为娣,弟妻称兄妻为姒。   
  (119)君母:父亲的嫡妻。   
  (120)从母:父亲嫡妻的姐妹。   
  (121)不在:指或出门在外,或死。   
  (122)君子子:大夫及诸侯的嫡妻的儿子。   
  (123)缌(s9)麻:五种丧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三月。缌,细麻布。   
  (124)抽:去。   
  (125)事:治。   
  (126)贵臣、贵妾:贵臣指公、士大夫的家相、邑宰;贵妾,即姪娣。姪是妻子的兄长的女儿,娣是妻子的妹妹随妻子嫁过来做妾。   
  (127)公子为其母:指国君的妾所生的子为生母。   
  (128)练冠:练为湅缯(li4n 5ng),即把丝帛煮制得柔软洁白。练冠,即用练熟的布为冠。   
  (129)麻:指缌麻的头绖、腰带。   
  (130)麻衣縓缘:麻衣,用十五升小功布做的衣裳,相连之衣。縓,浅绛色。缘,饰边。   
  (131)君之所不服:指国君不为妾和庶妇服丧。   
  (132)君之所为服:指国君为夫人和嫡妇服丧。   
  (133)昆弟:指族亲。   
  (134)兄弟:指昆弟,即族亲。   
  (135)兄弟皆在他邦,加一等:指行仕出游,或者辟仇出到他邦。在本服之上提高一等。   
  (136)不及知父母:父母早卒,孩尚小,没有得及知道父母。   
  (137)袒免:袒衣免冠。露出左臂曰袒,去冠括发曰免。丧礼,凡五服之外的远亲,没有丧服之制,唯袒衣免冠,以示哀思。   
  (138)朋友、麻:朋友虽不是亲属,但有同道恩谊,所以相互服吊服。麻,用澡麻为首绖、腰带。   
  (139)亲:指在五属之内的人。   
  (140)算:数。   
  (141)当室:做为父亲的继承人,承担家事,做为家的主人。   
  (142)锡衰:用细麻所制的丧服。锡,滑易,治其麻使滑易。   
  (143)凡衰:衰,指丧服的上衣。凡,指五种丧服。   
  (144)外削幅:削,割削,剪裁。外削幅,即剪裁布的边幅向外。   
  (145)袧(kōu):丧服下裳幅两侧的褶裥。袧,指辟两侧,空中央。   
  (146)齐:缝衣边。   
  (147)负:丧服背上的一块方布。上端缝在领上,下端垂放,因在背上,所以称为负。   
  (148)适:丧服的领子。   
  (149)博:广,宽。   
  (150)衰:缀于丧服前当心的布。表示哀戚于心。   
  (151)衽(r8n):衣的两旁掩裳际处。   
  (152)袂(m8i):衣袖。   
  (153)属幅:属,连,连幅不裁。属幅,整幅二尺二寸,不裁去其边。取其与衣长宽都是二尺二寸,正方。   
  (154)受冠七升:指用七升布为既葬后受冠的布。   
  【译文】   
  丧服:把粗麻布斩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带,用黑色竹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编成绞带。用六升布做丧冠,用枲麻做冠带,用菅草编成草鞋。   
  《传》说:斩是什么?是丧服不缝边。苴绖,是用结籽的麻做成的麻带,系在头上的麻带的长短为九寸。麻根放在左耳上边,从额前绕到项后,再回到左耳上边,把麻尾与麻根相接,麻根搭在麻尾上,根朝外。把斩衰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斩衰的腰带。齐衰的头带和斩衰的腰带长短相同。把齐衰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齐衰的腰带。大功的头带和齐衰的腰带长短相同,把大功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大功的腰带。小功的头带与大功的腰带的长短相同。把小功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小功的腰带。缌麻的头带和小功的腰带长短相同,把缌麻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缌麻的腰带。父亲去世,用竹子做孝杖,母亲去世,用桐木做孝杖。孝杖的高度与孝者胸部平齐,都是根部在下。孝杖是什么?是爵位。没有爵位而拿孝杖的是什么人?是假借孝杖尊其为丧主。不是丧主而拿着孝杖的是什么人?是为扶持病体。孩童为什么不用孝杖?孩童不会因丧事累病。妇人为什么不用孝杖?也因为妇人不会因丧事累病。绞带就是绳带。丧冠用一条绳子作系冠的带子,从前额绕到项后相交,再到耳旁,最后结在颐下。丧冠的褶皱缝在右边。丧冠用六升布做成,冠的前后两头在冠带下,向外反折缝在冠带上,六升布是把麻用水洗濯没有加灰染制,然后织成的。衰服是三升布制成。菅屦是用菅草编的草鞋,编完后把余头向外结。孝子居住在倚庐,睡草苫,枕土块,昼夜哭泣没有定时,喝粥,早晨一溢米,晚上一溢米。睡觉不脱绖带。已经举行过虞祭礼,把旧庐改建,向西开窗,翦夫窗旁两厢屏的余草,把前梁用柱子支撑,睡觉可以有席子,吃粗米饭,喝水,早晨哭一次,晚上哭一次,就可以了。十三日举行练祭后,住在垩室,开始吃菜、果,吃素食,哭泣没有定时。为父亲服斩衰。   
  《传》说:为什么为父亲服斩衰?因为父亲是家中至尊的人。诸侯为天子服斩衰。   
  《传》说:天子是天下至尊的人。为国君服斩衰。   
  《传》说:国君是国中至尊的人。父亲为嫡长子服斩衰。   
  《传》说:为什么三年呢?因为嫡长子是承继在上的先祖的正体,又将把宗庙主的重任传给他。庶子不可以为自己的嫡长子服斩衰三年,因为庶子的嫡长子不继承祖父。做为大宗的继承人为被继承的人服斩衰。   
  《传》说:为什么三年呢?接受祭祀宗庙重任的的人,必须为授己重任的人服斩衰。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为他的继承人呢?同一大宗的就可以做他的继承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某人的继承人?某人嫡妻所生的次子以下及妾所生的子。做为某人的继承人,为某人的祖父母、妻子、妻子的父母、兄弟、兄弟的子,做为某人的继承人,为这些人服丧,如同某人的亲子一样。妻子为丈夫服斩衰。   
  《传》说:丈夫是妻子至尊的人。妾为夫君服斩衰。   
  《传》说:夫君是妾至尊的人。在家未嫁的女子为父亲服斩衰,用布把头发束起,用竹制的簪子插在头上,麻发合结的丧髻露出。服斩衰三年。   
  《传》说:束发的布六升。束发露出发髻后垂下的布长是六寸。丧礼竹制的簪子长一尺,吉礼的簪子是一尺二寸。女子已出嫁,被夫家休回父亲家的,为父亲服斩衰三年。公卿、大夫的家臣,为他们的主人服丧,带是布带,鞋是绳子编结的。   
  《传》说:除公卿、大夫的家相、邑宰贵臣外,其余的都是众家臣。   
  君是指有封地的人。众家臣拿着孝杖,不是早晚都到哭泣的位置上哭泣。近臣,君穿什么样的丧服就随着穿什么样的。绳屦是用绳编结的鞋。   
  齐衰,用粗布制成上衣和下裳,缝衣边。用牡麻做头绖和腰带。丧冠用七升布做系冠的带子。垂下做冠缨。用桐木做孝杖。布带,粗草鞋。服丧三年。   
  《传》说:齐是什么?指丧服缝边。牡麻是不结子的麻。牡麻头绖,麻根放在右边,搭在麻尾上。丧冠用粗加人工的布制成。粗屦是用藨蒯草编成的鞋。父亲去世后,母亲又去世,为母亲服齐衰三年。为继母服丧如同为生母。   
  《传》说:为继母服丧为什么如同为生母?继母和父亲婚配,和亲生母亲相同,所以孝子不敢两样对待。为慈母服丧如同为生母。   
  《传》说:慈母是什么人?旧传说:失去儿子的妾,妾的儿子失去母亲,父亲命令妾说:“你把他做为儿子。”命令儿子说:“你把她做为母亲。”如果是这样,那么活着时就要供养她,终她的一生都如同生母般待她,死去就为她服丧三年如同为生母,这是尊重父亲的命令。嫡母为自己的长子服齐衰。   
  《传》说:为什么嫡母为长子服丧三年?父亲不因自己是父亲降低对承继祖祢正体的长子的丧服,母亲也不敢降低。用粗布制作齐衰衣裳,缝衣边。用牡麻做头和腰的麻带。丧冠用布做冠缨,用桐木做孝杖,布带,草鞋,服丧一年。   
  《传》说:有人问:“戴什么冠?”回答说:“齐衰、大功,戴的冠和它的丧服的上衣的升数相应。缌麻、小功,戴的丧冠和它的丧服的上衣升数相应。布带的边饰,齐衰以下的要看它的丧冠的升数。”父亲在世,为去世的母亲服齐衰一年。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儿子屈于父亲的至尊。至尊的父亲在世,儿子不敢伸张自己对母亲的尊爱。父亲必须三年后才可娶妻,通达儿子痛伤失母的心情。为妻子服齐衰一年。   
  《传》说:为妻子服齐衰为什么一年?妻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