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恶明 >

第183章

恶明-第183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绣甲虽然是简陋,但是团练们手中的武器却不含糊,仁川的兵器作坊现在要工匠有工匠,要人手有人手,要材料有材料,对于一万名团练的兵器还是配备的起来,所以他们手中拿着的虽然是江家军的旧货多了些,可也是能杀人的真家伙。 
    说来有些奇怪的是,对方的那些人穿着的也是竹甲,在朝鲜南部除了江峰民卫的团练之外,就只有一种人也是这样装备了,他们的装备可不是像团练这样装备不久,而是有颇为悠久的传统。 
    这些人就是日本的士兵,他们可不是在海面上抢掠的海盗,他们实实在在的是日本九州诸侯大名手中的士兵和武士,定期在朝鲜劫掠补充自己的物资,这不属于临时的抢劫,而是属于他们的正常行动。 
    团练们遇到的这批人大概有四百人左右,由十几个武士带领着,正在左顾右盼的前进,这段时间来,九州大名派到朝鲜来的士兵,经常是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是找不到,甚至连人都很少发现。 
    这些倭兵隔着好远就是看到了在那里放哨警戒的团练,隔着那么远自然是不会看到对方是是兵还是民,还以为是朝鲜的村民,顿时是大喜过望,朝着这边急奔而来。 
    三十五卫的团练使在隐秘的地方朝着那边打量,看着对方的人数明显是比自己这里多不少,禁不住心里面犯了嘀咕,对面的人比自己多,可是自己这边的团练们虽然是平日里面练的勤快,实战的经验几乎是等于零,这要是一接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不过自己这里赶了四天的路,身体都已经是疲惫异常,看着对方跑过来的那个架势,恐怕要跑是跑不了了。 
    刚才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团练们现在可都是有些脸色发白,他们当年可都是从兵荒马乱的山东坐船来到仁川的,那时候的残酷和战斗都是看到过,一想到自己也要遇到这样的场面,个别人都是腿肚子开始颤抖起来,突然间,有个年纪小的带着哭声喊道: 
    “俺家里面还有老娘和妹妹……“ 
    团练使冷着脸快步走到那个说话的人跟前,狠狠的抽了一耳光,顿时把他剩下的话打到了肚子里面,团练使黑着脸转过身来,低声的喝道: 
    “咱们要是跑,恐怕都要死在对方手里面,都老老实实的按照平日里面教你们的,现在……“ 
    这名团练使在山上又是看了看下面的动向,转头说道: 
    “先坐在地上休息,谁要是想要有什么举动,咱家手中的刀子可就是顾不上平时的情谊了。“ 
    团练使的本领大家都是见识过,三五个人也是靠近不了,而且即便是大家合伙杀了团练使,江家军的凶神恶煞可不是闹着玩的,团练使的这番话倒是把大部分的人都是震住了,老老实实的坐在了地上。 
    倭兵们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刚才发现的人的那些地方,却愕然的发现竟然同样有几百名穿着竹甲的是兵拿着武器在那里严阵以待,作为倭兵首领的武士上下打量了对面的士兵,身上的竹甲和发髻的样式完全不是自己国家的样子,而且他也看出来了对方好像是非常的紧张,是铁青着脸喘着粗气的状态,只是觉得这个样子非常的诡异,也不知道该如何的举动。 
    民卫的团练们也是按照江家军的方阵战术,结成了三个方队彼此呼应,虽然是阵型有模有样,可是一个个紧张无比。 
    但是倭兵们上来后,看着这些倭兵们的模样,也是觉得有些奇怪,倭兵的精锐是武士,武士统领着农兵出战,农兵们的武器就是一根削尖的绣子,有些条件好的在竹子上面有个铁头就是所谓的竹枪。 
    而且农兵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模样,民卫的团练看看自己手中的白蜡杆长枪和钢刀,这一年多吃饱吃好,身体状态也是不错,倭兵们气喘吁吁的追上来,自己这里以逸待劳,不知不觉间,团练们的信心开始充足了起来,对面的倭兵们显然也是看到了团练们的模样,渐渐的心虚,团练使看着时机,大喝一声: 
    “冲!” 
    六天后,仁川的奴隶市场上多出了新种类…… 
    ------------   
      正文 第三百四十四章 布置 刘府大火 
       
    峰对于在朝鲜南部的那次小冲突也是清楚的知道,三和同样数量的倭兵冲突之后,死了十几个人,但是却抓到了将近一百五十人的俘虏,杀了对方七十多个人,自己这一方的死伤都是对方的武士造成的。 
    不过有件事情让人哭笑不得,这一百五十多人的俘虏里面,居然有一百二十多人的朝鲜人,三十多个九州的农兵。 
    江家军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朝鲜的小朝廷勾结倭寇准备翻天,刘十二最为的警惕,立刻是命令江家军驻扎在汉城北面的两千人带着火炮进城,围住王宫,刘十二一般都是很少越过江峰做这样的命令。 
    特别是在刘十三的那件事情出来之后,他更是谨小慎微,这次调兵之后,主动的找到江峰请罪,江峰倒是没有怪罪他,反倒是把江家军的大部分力量都是动员了开来,就算是京师商团在仁川安排的护卫也是被命令戒备。 
    几艘小的炮船都是开到了汉城周围,这般的如临大敌,朝鲜的小朝廷压根是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白山君李仁弓更是魂不附体,连夜的派来使者请罪,并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知道了朝鲜南部的事情之后,朝鲜的大小官员们都是哭笑不得,连忙的小心解释,江峰听到他们的解释之后,将信将疑,还找到了一些朝鲜的工匠求证这才是放心。 
    就和所谓的倭寇大多是大明自己的走私商人一样,朝鲜南部很多为非作歹的倭兵都是倭寇和本地的朝鲜匪徒勾结起来的作为,这些人仗着自己的地头熟悉,专门的祸害自己的同胞,倭兵们自然是乐不得有这样的人给带路,一切的事情可都是变得方便了许多,这才出现了江峰那里的情况。 
    这件事情也就是这样的无声无息的下去了,知道了没有经过实战的团练都可以对倭兵们有这样的战果,江峰手下情绪都是颇为的高涨,朝鲜南部和济州岛距离日本九州非常的近面他们很了解。 
    现在朝鲜人的抓捕近乎是极限了,大部分的朝鲜人都是被驱赶到了汉城的北面,而且因为北面煤矿和铁矿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江峰这里也不不可能太过涸泽而渔的掳掠劳动力,毕竟还要保证自己的资源供给。 
    山东因为刘十三和闻刀的作乱,已经是破坏的不像样子,不过大批的人被江峰和京师商团瓜分之后,现在那里倒也没有剩下流民可以运来了,现在江峰在南直隶和山东都是许诺耕牛和田地来招募人口,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很是一般,一月最多的时候也才有两千多人来这里,一年不到三万人。 
    在夷州也就是台湾北部,夏家的一千多户人家,在那里已经算是初步的安顿了下来,他们在那里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种植甘蔗,种植甘蔗作出糖来,卖到西洋人手里,卖到日本人手中都是暴利。 
    江峰的中型战船,有五艘派到了那里驻守,杨石头率领了一千人到了那里,夏家将近两千户人家,四五千人,除了大门岛还有在福建老家的那些人,都是被江峰和夏翠玉一起圈了过来。 
    夏家有一千人在仁川那里,或者是在水军中,或者是在商船上面,也是一年一轮换,这样避免在台湾的夏家人产生异心,也便于控制。 
    虽然是在山东和江苏招募农民不方便,但是杨石头按照和仁川一样的条件,在福建招募却效果不错,福建北部多山贫瘠,那里的山民知道这么好的条件,纷纷是拖家带口的出海求生。 
    此时的台湾除了土著之外,完全就是蛮荒之地,土地肥沃,气候也是适宜,只要是你按照大陆上的把式把庄稼种下去,收成比起大陆来要好上许多,至于甘蔗,这里更是适合气候适合,初期安顿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好过许多了,而且江家军的一千兵丁在这里戍守着,也不用担心土著的骚扰。 
    虽然说是赵秀才计算,在台湾开拓的前期,会要花大批的钱财进去,现在又是造船造炮,又是招募流民,银子花的也是太多了一些,不过江峰心里面有数,自己脑袋里面少数的地理知识还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毕竟没有穿越的时候,海峡两岸的事情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所以江峰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那个省有什么特产,反倒是对台湾有些什么了解不少,而且海贸这几年坐下来,糖的价格他也是多少了解,不需要什么太过出众的经济知识,也是能够判断出来,台湾的移民在安顿下来之 
    给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出产也会有大批的利润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台湾这里的地理位置,这里悬在海外,距离大陆的距离又是颇为的近面,而且不管是从什么方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很好的基地,加上江峰自己手上强大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现在的浙江杭州府市面比起两年前要繁华许多许多,农民的不断破产让手工工场的劳动力来源并不缺乏,海上的秩序逐渐的安定下来,让海贸做的愈发的火热,海贸的火热对于货物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货物的需求直接就是带动了手工工厂的繁荣。 
    海上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的发财,让本地的各种服务业也都是跟着兴盛起来,同时间,大批的银子用来购买土地,这又是一个循环。 
    现在江浙闽粤的各个沿海府城都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过刘顺却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他现在属于在家养病的,原来门庭若市的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的府邸门前,现在冷清的很。 
    刘顺的养病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他知道江峰的贸然失踪已经是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麻烦,之所于现在自己府上还没有什么锦衣卫上门抄拿,想必是那些人和江峰也有些生意上的纠缠,不愿意把事情掀出来太多。 
    刘顺的家里面颇为的不安宁,他的夫人是大家闺秀,自然是对这等的境况特别了解,心里面知道自己的老爷恐怕是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自然是不会给刘顺什么好脸色,刘顺也是明白自己的夫人不回到京城去也是很不错,所以也不去招惹,每日里面只是跟着自己的姬妾在一起。 
    在府中闲居的日子,刘顺也是经常的想自己,在四年前还是一个下品的翰林学士,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山东的参政,布政使,浙江的布政使,算得上是平步青云,本以为就要入阁拜相的,谁想到突然就是到了这样的境地。 
    他对江峰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婿开始颇为的怨恨,后来人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也是想明白了这个事情,自己的富贵恐怕还是来自自己女婿的告诉他的,应该是投向陆炳那一方,所以飞黄腾达,而且这些年给他大批的银子让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在杭州也有民壮帮助自己平定倭患,自己的官声和富贵都是来自江峰。 
    现在因为江峰的突然失踪而失去富贵,倒也怪不得谁,不过刘顺虽然是在人前抹过几次眼泪,私下里面却是在琢磨,自己的女婿女儿到底是去了什么地方,难道是落草为寇了,不过这么大股的匪徒早就震惊天下了。 
    在刘顺府邸周围,总是晃荡着几个小商贩,这些小商贩丝毫看不出来什么买卖人的样子,已经是能让刘府的仆人都看出来他们是锦衣卫的探子了,不过他们自然是不会跟一个失势的官员客气,还是肆无忌惮的监视。 
    但是这种监视的效果实在是差的让人发指,刘府里面现在已经是多了四五个陌生人,可是外面丝毫没有发觉。 
    “刘大人,这宅子里面你要带谁,给我一个名单出来!” 
    刘顺坐在书房里面,张大了嘴看着面前刘府的家丁,刘管家陪笑着站在一边,等到为首的家丁说完,在那里连忙的解释说道: 
    “老爷,这些人都是姑爷安排在府中的人,也是为了老爷的安全!” 
    居然被自己最亲信的人隐瞒了这么长时间,刘顺怒火腾腾的冒了起来,想要站起来发火,不过随即也就是泄气了,在那里无力的说道: 
    “问我这些做什么,我要带的人,你们早就是清楚了吧!” 
    站在那里的家丁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大人府上还留着的亲信家人,以及四位夫人和家人,一共三十五人,这里是名单,大人还有什么要添加的吗?” 
    刘顺在那里看了看那份颇为详细的名单,苦笑一声,也不发怒直接就是抬头说了几个名字,那个家丁接过来之后,脸上挂上了一丝笑容,开口说道: 
    “小姐一直很想念老爷,所以特请老爷过去见面。” 
    次日晚,闭门养病的浙江布政使刘顺府邸突然发生大火,全家四十五口不知所踪,疑葬身火海……。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 边塞大捷 疑忌 
       
    城以北草原上,鞑坦部的察汗率领三万左右的兵马开规模最大的一次犯边,明军在正德皇帝驾崩之后,就很少进行军事冒险了,不管是嘉靖皇帝还是边关的将领们都是采用保守的军事政策。 
    保守的军事政策用更加浅显易懂的白话来解释就是,不管是朝廷还是边军,都不会进攻,他们所做的都是守住自己的岗位,严密布防。 
    鞑坦蒙古和瓦刺蒙古的活动范围都是开始大大的增加,不过草原上面严酷的气候和环境,活动范围的增加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若是想要过的好些,还是要进入关内劫掠,九边边军的消极防御,说白了就是被动挨打,让这些年的蒙古鞑子的日子非常好过,不过最近五年来,就有些奇怪的迹象了。 
    如果严格计算面积话,蒙古鞑子各个部落在草原上的活动范围相当于大明领土的将近一大半的面积,当然都是草原和荒漠。在明初持续不断的北伐,已经是摧毁了鞑子在草原上的聚集地,现在的部落之间平日里面都是分散游牧,只有在大规模出动的时候,才由可汗的使者四处召集。 
    也就是说,部落和部落之间联系其实颇为的不通畅,如果不是每年定期对明朝的劫掠,双方都是生死不知。 
    察汗自己的金帐发出召集的时候,赫然发现在蓟镇和靠近原来的奴尔干都司的草原上,许多部落凭空的消失了,大概一算的话,竟然是五六千人不知去向,草原上面的人力资源是珍贵的,损失这么多的人丁实在是割肉一般的疼痛,原本准备的南下也是推迟了,全力的在草原上搜寻这些部落的踪迹。 
    草原上的牧民和骑兵对于踪迹的判断十分的神奇,所以在一个百人左右的搜寻骑兵队,被关外垦殖庄园的捕奴队打死了四十多人,剩下的人都被抓走之后,终于是判断清楚了这些失踪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惊怒异常的察汗立刻是纠集了三万多骑兵准备去夺回人口,而且这一次察汗通过一些山西的商人们知道,关外的垦殖庄园都是富饶无比的地方,那里面有大量的人口,大量的金钱,而且还不是大明的理论上的领土,按照常规,明朝的军队根本不会理会。 
    这次的蒙古鞑子们的行动是将近二百年来,蒙古的军事行动第一次朝北而不是朝南,而且起因不是劫掠,是为了讨还‘公道’。 
    这样的不寻常不光是草原上,大同和蓟镇的边将们都是受到了朝堂上的压力,民间疾苦无论如何,海贸和奴隶庄园的建立,让大明的财政不知不觉的宽裕了许多,而且控制京师商团的那些勋贵们,迫切的需要战争来掳掠人口。九边在山西和河北的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