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恶明 >

第323章

恶明-第323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州每到一地受降,除了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团练之外,还有宣布政策的收支文书和农官,每到一地都是丈量土地,重新分派。把各地的土地都是平均的分派在每个人的手中,之所以说是平均分派。 
    那是因为每个卫所,千户所和堡垒耕种的土地里面都有所谓的公田,军户除了修筑城池防御工事,训练服役之外,还有就是耕种公田,这个工作完全都是义务性的,收成完全的上缴。 
    公田的收成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到了大明朝廷和官府的仓库之中,这些公田实际上是辽镇总兵和副将参将的私田,这些高级将官按照自己的级别的高低,在这个公田之中拿到自己应得的一份。 
    这也是辽镇的总兵身边的家丁亲兵的能有几千人这么大的数目,就是因为辽镇有这么一份收入。 
    这些田地往往都是在距离卫所,千户所和堡垒最近的,距离水源最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田地都是公田,辽镇总兵和各级的军官就是从大到小的地主,地主和佃户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的,佃户对地主永远都有怨气。 
    华州把这些公田分配到当地军户的手中,并且是确定了田赋的比例,等于是一下子送了一件大实惠给他们,人人手中多了些好田地,而且要少缴赋税,利益这种东西是最实在的,顿时是惶恐不安的人心就转了过来,偏偏这些好处只能是华州手中才能给,只有华州长胜这些政策才能长存。 
    不知不觉之间,那些辽镇军户开始盼着华州军一路长胜,当然,华州的政策不可能总是以招抚为主,每个千户所抽百丁,原来的千户和各级军官,带着自己的亲兵家将接受华州的重新编练,变为团练。 
    但是不能驻守本地,需要离开原来的驻地二百里,而且每地团练,关外和辽镇出身的人,人数比例必须是一半一半,团练使是关外的华州旧民,团练副使是辽镇的辽民。 
    前面是华州的军队徐徐推进,后面是华州的招抚政策一项项的实施,辽镇的一半以上的底盘,都被华州牢牢的控制住了。   
      正文 第五百九十九章 辽阳城内 
       
    檄而定,这是古时候战争最让将领们喜欢的一个境界不用打了,直接派人过去喊话招降就可以轻松的让对方放弃抵抗,目前在沈阳以北的辽镇就是这样的局面,按照排到各个居民居住地区的官吏们统计回报,战争中那些溃散的,除去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人都已经是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安心的领取了自己的土地,准备做个华州治下的顺民,败兵流落为匪,这也是让历朝历代头疼的事情,不过华州军却有足够的自信,就是当日溃散的时候,不肯放下武器的怕都是被人砍掉了脑袋。 
    剩下的人只有丢下武器才会被骑兵放过,这些人肯定不会拿着木棒去做土匪,何况天气逐渐的变冷,在北方的野外带呆着,和找死是差不多的。而且就算是去做土匪,怎么和那些准备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辽民斗争,打仗的时候都是不值一提,更不要说忍饥挨饿的去打劫了。 
    江峰的军队在辽镇之中就好像是在华州的地盘上一样,那些投降的辽镇军民都是心里面感叹,江峰果然是有王者之风,对降将极为的相信。 
    却没有想到,江峰和华州的军官和明军大队的战争之后,对于辽镇的军民的战斗力已经是不屑一顾,江峰心里面明白,就算是有人在后面做什么,掀起变乱之类的事情,仅仅依靠关外北府的团练就可以扑灭,何必担心。 
    虽然说辽镇原有可以称得上有战斗力的将校和他们亲兵,都被当作团练来训练。按照华州的训练体系。不久或许也会有战斗力,不过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地融入华州地体系之中了。哪里会有造反的道理。 
    辽镇地势平坦,官道和大小的道路都是十分地便捷,加上相对发达的水路,大批的物资和士兵运动的非常迅速。 
    所谓的据守坚城已经是变成了一个笑话,在辽镇总兵率领残兵退入沈阳第七天,华州军的大队就已经到了沈阳城下。这期间,明军甚至连城门都还没有堵塞起来,而且因为华州地司马从事的运动下,也是那些商行商号多年积攒的人脉和影响,沈阳城中的人都是知道华州军乃是不满朝廷的暴政,准备有所改变的军队,此时虽然那些华州在地方上的“民三公七”“千户抽百丁”的政策还没有传过来。 
    可辽镇军民心里面对这支突如其来地军队恐惧已经是消失了不少,相对于辽镇居民的感觉来说。李孤峰和他率领的亲兵家将的感觉,可就仅仅剩下了畏惧地心情,短短的几天战斗,看起来强大无比。将近十万地军队迅速的土崩瓦解,一路被追杀着南下。看看自己的身边也就剩下五千多惶恐不安的亲兵。 
    辽镇总兵李孤峰看到北边正在靠近的华州军队,一点布置防御的心情也没有,直接就是带着亲兵从沈阳南门出城直奔辽阳。华州军中分出两千军入城守备,其余的大军并不停留跟在后面直奔辽阳。 
    现在的沈阳是整个中国排在前十的大城市,整个东北的最大城市,在这个时代,他的规模和地位远远不如辽阳,这个时候的辽阳才是整个辽镇的中心,历代的辽镇总兵和大小官员的行署都是驻在这里。 
    城池经过历代的修筑加强,经营的好似铁桶一般,当然是这个时代的铁桶。 
    现在的“铁桶”里面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蓟辽总督和监军的太监,根本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个结果,事实上败阵的消息还是辽镇总兵带过来的,蓟辽总督许论是个书生,只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一般。 
    那个监军太监更是知道自己完蛋了,也不知道要送给京师里面的公公多少银子,才能抹去自己身上的罪责。 
    这个时候,这两个人还在琢磨,李孤峰在沈阳固守,自己两个人在辽阳守备,同时派出信使直奔京师求援,看看事情还有没有什么反复,这些人心里面都是想的明白,沈阳以北的偌大地盘被华州军占领,平定和治理总需要很多的时间,等到进军沈阳和辽阳,早就是几个月或者说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 
    书生阉人对于兵事的认知大都是天真可笑,这次也是差不多,等到辽镇总兵率领手下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进入辽阳的时候,才知道华州军已然是兵临城下了,这时候的李孤峰命令全城封锁,开始布置城防,除了报信的信 
    ,其余的人严禁出城。 
    沈阳到辽阳的路程也就是一天半的时间,还没有等到辽阳城的人做好准备的时候,华州大军已经是到了。 
    在这时候,辽镇总兵李孤峰终于开始布置士兵们堵塞城门,准备各种城防的武器,没有人知道这城池倒地还能不能守住,反正是尽人事知天命了,不过李孤峰不督促,蓟辽总督许论和监军太监不明白,下面的士兵也都是应付了事,做的马马虎虎。 
    三江商行的总号就在辽阳,原本在京师分号的掌柜黄立平因为经营的成绩出色,被提拔到总号来做大掌柜,这么大的买卖没有官方的关系显然是不成,三江商行的总号在京师官员和辽镇上下早就是挂上了联系。 
    在辽镇的许多商号买卖之中,都有明军军官的干股在其中,要不然从关外北府过来的货物到关内也不会如此的畅通无阻。 
    这次的封城,整个的辽阳都是躁动不安,如果不是李孤峰亲兵的维持秩序,早就有人趁火打劫或者是乱起来了,反倒是三江商行的掌柜的平静异常,除了让城中的店铺关门戒备,不要被人趁乱抢。 
    从黄立平到下面的几个帐房和伙计头目,都是安然无事的样子,倒是让周围的人颇为敬佩,大难当前如此的镇定,真是大店铺的气质风范。 
    — 
    这镇定还不算什么,三江商行的大掌柜黄立平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让下面的帐房和伙计结算银两,说是要把辽镇总兵李孤峰赚的银子都给他送过去,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是觉得这黄立平是不是傻了。 
    这等兵荒马乱的日子,谁还会记挂的这些银子,这么明算帐的话,真是太傻了,没准辽镇总兵李孤峰根本想不起来这件事情,银子就是归自己的了。 
    所有人的劝解和冷嘲热讽都没有对三江商行的黄立平造成什么影响,他还是凑出了足够的现银,命令伙计们带着现银一起去辽镇总兵府第拜访,大家都说这黄立平脑筋有些不清楚,却没有什么注意到,监军太监和蓟辽总督的也有干股在里面,为什么黄立平不主动的给他们送银子。 
    总兵府第一片死寂,和几个月前的门庭若市完全不同,守备在门口的亲兵们无精打采的站岗,总兵李孤峰回到辽阳后,就闭门不出,城防的安排完全都是下面的几个军官来进行,完全是一派等待失败的模样。 
    本来总兵的命令是所有的客人都不见,但是守门的士兵们看着三江商行的掌柜黄立平居然是来送银子的,他们平常也都是知道这大掌柜的是总兵的财神爷,手眼通天,这些亲兵也都是多少有些好处到手。 
    还真是不好阻拦,外面的亲兵首领拿了点好处之后,急忙的进去通传,不多时,那亲兵头目一脸惊讶的跑了出来,辽镇总兵李孤峰传见。 
    这时候一队士兵紧张的从总兵门前跑过,为首的军官口中大嚷着“敌军的兵马已经是把辽阳城四门都围住了”,看起来应该还没有开始进攻,要不然,这军官就不会这么说了。 
    大掌柜黄立平昂然的进入了总兵府,辽镇总兵李孤峰在内堂等候,李孤峰倒是没有什么颓然的样子,丝毫看不出来辽阳城已经是被大军团团围住的样子,李孤峰一身便装棉袍,看到黄立平进来,就挥手斥退了左右,盯住了躬身施礼的黄立平一会,突然开口笑着说道: 
    “黄掌柜是来劝降的?本帅当日曾想,若是得胜归来,第一个就是抄没你的商行。” 
    被对方一口喝破来意,黄立平也不惊慌,反倒是直起身来,笑着说道: 
    “辽镇百万民,十万兵,千里土地,总兵大人丢了干净,难道还想继续忠心报国吗,这项上人头都不稳了,又或大人觉得还有胜的可能?” 
    “若是胜,黄掌柜你岂敢如此的对本帅说话,只是……只是不知本帅若是归顺过去,能做个什么职位?” 
    “我的总兵大人,到了如此的地步,你还想着什么职位,做一富家翁,保你全家太平,这已经是华王的大恩典了。”   
      正文 第六百章 轻易 
       
    镇总兵府邸大门的守卫看到黄立平送银子进去,然后的管家客客气气的送了出来,辽镇总兵官已经是辽镇最高的军政长官了,平日里面能叫管家相送的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今日却主动的送黄立平,着实的让这些卫兵惊讶了一下。 
    不过也有人肚子里面暗骂,你这个总兵的位置都要坐不牢了,还有心思收银子。真是要钱不要命。 
    华州对于辽阳城的包围就是这么毫无声息的进行,也没有什么杀声震天的攻城,甚至连劝降的信笺都没有一封,就是把辽阳城出城的道路堵住,然后静静的对峙,前三天辽阳城内还是有些纷乱。 
    然后反倒是镇定了下去,辽阳城内全是军户军人,守城的人手足够,而且本身就是辽镇的腹心,城池坚固,并且城内的粮食最起码可以吃上一年左右,此时最让军官头疼的就是攻城,因为除了围攻之外,强攻的伤亡太大,而且久攻不下的话即为的损伤士气,只能是围攻,可这样的方式实在是太耗费时间了。 
    中国历史上的围城战,耗时一年已经是寻常的例子,还有耗时十几年的战斗,城内的居民看到华州军围而不攻,慢慢的也就是镇静了下来,左右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要过,这段时间有什么变数也未可知,现在着急也没有用处。 
    蓟辽总督许论和监军太监此时却真真正正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是好,在他们看来辽镇总兵的闭门谢客,等于对城外的围困也没有什么办法能拿出来,可这个局面。不管是胜负,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难洗清了。 
    蓟辽总督和监军地太监几次去李孤峰府上拜访,到最后总是以吵架收场。三个人之间都要把战败的责任推出去,却没有一个人肯认账。 
    总督在辽阳的别业之中,已经是炮制了若干份关于总兵罪状地文书,并且派遣敢死之士准备送出去,不过辽阳城外围的好像是铁桶一样,派出去的人只不过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罢了。 
    围城的第八天,城内已经是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也不知道总兵府出于什么目的。每日里面派出军法官和兵丁在街上维持秩序,平抑物价。如果有借机囤货居奇的立刻是军法从事,结果城内搞的比起没有被围的时候,还要平静,老百姓不着急。市面很正常,一切都是安稳。 
    就在这个第八天地深夜,整个辽阳城除了在城墙上的守军轮班地值守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渐渐的陷入了睡眠之中,突然间,在城墙上的守军听到有些嘈杂响动。站在他这里地高处看过去。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城中移动。渐渐的在城墙上的守军也都是躁动起来,爬在城墙的内部朝外观看。 
    因为这些守军的家眷财产都是在城内由不得他们不紧张。士兵们喊来了军官,指给他们看城内地景色地时候,却被军官一顿乱骂,说是我等守城,看城内作甚,都给我盯着城外,城内事自有军兵维持。 
    看着军官虎视眈眈地模样,还有身后的那些亲兵手举利刃地凶恶,这些兵丁都是不情愿的转过身去。 
    城内的嘈杂越来越大,已经是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喊杀叫骂的声音,火光闪动的也是厉害起来,不过四面城墙上的军官几乎都是上墙维持秩序了,大声训斥士兵,总得来说就是一个意思,城内无事,不需惊慌。 
    这么过了一会,尽管城内还在乱,士兵们的心里倒是隐约的觉察出了什么,知道城内怕是辽镇卫所自己搞出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 
    果然没有多久,一切又都是沉寂了下去,各处城墙上已经是调派人手到城内去维持秩序,刚才的纷乱让许多民户都以为是华州军攻城,虽然没有牵扯到他们,但是很多人都是大乱了起来。 
    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这些惊慌了一个晚上的民户走上街头,却发现街道上没有什么打斗搏杀的痕迹,看起来一切如常,这些人在街上互相打听昨晚发生了什么事情,却发现不管是什么地方,貌似都只听见了声响,没有见到什么实战。 
    大家都有些糊涂,心想难道昨晚做了噩梦,发了症不成,可是若是有什么惊动,也不能是大家都发觉有这个事情。 
    慢慢的辽阳民户也觉察出来了什么,各自购买了生活必需品之后,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中,在辽阳有几处地方是 
    户居住的,一是兵营,二是总兵府,监军太监的府邸总督的别业。 
    到了下午,在城头上的士兵突然是接到了命令,说是大帅体恤他们的辛苦,决定安排士兵换防,守城的士兵自然也不愿意呆在第一线送死,听到这个命令都是欢天喜地的,不过看到那些轮换的士兵倒是让他们惊讶了一下。 
    — 
    却都是帅府的亲兵家将,守城的士兵普遍惊讶的是,这些人居然也要守城,平实这些骄兵悍将的都牛气的要翘到天上去了,每日里面只是知道拱卫在大帅的身旁,那里愿意干守城这样的下贱活计。 
    不过亲兵过来守城,让聪明人愈发的证明了自己昨晚的判断,判断归判断,谁也不会傻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