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的俘虏对于江峰也是很头疼的问题,看着好像是快要十万的壮劳力,但是军队的搬运民夫伙计,还不能让他们去做,生怕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候还要费力的弹压,广宁的明军大部分都是蓟镇的兵马,不能分配到地方上去作为平民。
目前来说,这些俘虏消耗的粮草还都是广宁和周围的卫所被打下来之后,所缴获的战利品,所以现在还没有让华州军花钱,不过眼看着也消耗不了太长时间了。
—
看到刘顺把他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江峰也是深以为然,他目前头疼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行军打仗,反倒是这种民生政治的问题,在和大明进行战争之前,华州的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有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
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就连最谨慎的谋士刘十二都是极为的乐观,华州目前最起码已经可以保有辽镇,以山海关为屏障,海上的战舰作为支援,明军根本不可能通过下载的辽西走廊,辽镇,华州,关外和草原连成了一片,这么大土地的人口资源,都已经被华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这等规模已经是相当半个大明,何事做不得,何处去不得、
而且军队上面的优势让华州众人的心里面更是自信满满,在双沟河和广宁明军的那一场大战,最后是大胜,但是临阵指挥的几个军官,包括前锋大军的主将刘十三在内都是被召回辽阳,遭到了严厉的训斥。
教训的最厉害的就是刘十二,他对自己的弟弟更是毫不留情,虽然是大胜,但是绝不给功劳记载,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场战斗实际上打起来太过糟糕,不管是部队的调配还是临阵的决断上都有巨大的问题。
此站能够获胜,那两千骑兵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护卫队员出身的两千骑兵的悍勇,才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华州军,军官们的指挥可以说是糟糕到了极点。
不过话说回来,打的如此糟糕,还能取得这样的大胜,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差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巨大的优势,有如此前强烈的自信也就不足为怪。军事上不足为虑,总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江峰的关注点已经是放到了军事之外的东西上,比如说这次的俘虏如何处理。
在身边的亲信谋士和大将只有刘十二,赵扬帆(赵秀才)还有罗义,张亮和养大,都是在前方负责对明的攻略。
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商议,大家也都是头疼,赵扬帆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从当年在天津卫人市上一个为人做诱饵的破落秀才,变成了华州的一方司库,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尚书,这已经是文官的最高峰了。
地位天上地下的变化,又经历了许多的事情,赵扬帆变得越发的沉默寡言,刘十二精于军事政治,对于经济不擅长,罗义本就是内卫的武将对于如何处置俘虏也是没有什么主意,不过这三个人倒都是提出了不能做的事情。
华州司库赵扬帆(赵秀才)说不能继续让这些降兵白吃饭了,否则自己的粮草却也有问题,罗义说,目前亲兵营已经是把在各个民卫精干的团练都已经是发动了起来,可对于控制这些降兵还是有些吃力。刘十二说,不能杀或者是驱回这些明军,不然将来入关之后,会有很大的阻力。
这其实是华州的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作出的判断,那些奴隶商人们也完全没有考虑到什么华州,只是想到自己赚钱,江峰一边有些心不在焉的听着这些人的争辩,一边有些颓丧的叹气,却莫名的想到了当年政治课上学到的东西:私有制下面人人都是为自己考虑,那个还为集体想。
莫名的想到了这个,江峰的却猛然感觉眼前一亮,琢磨到一个法子,连忙的要求刘十二记录下来,送往华州城首辅刘顺处……
-----
在杭州的作者会,晚上去看了印象西湖,除了天气不好之外,其余的都很完美了,不好意思,今天更新一章,回到单位之后还有若干的事情,周二也是一章,请大家多多谅解。
正文 第六百一十二章 司库 侧妃 密探 财源
前,华州有两个机构属于很难在华州的财政中光明正子来,一个是都督府的司马从事系统,还有一个圣道门系统。
罗义的亲兵营也是华州的内卫武官,不过华州各州府之中衙役界限森严,不得越界办案,唯一可以在华州本岛,北府,北地,辽镇,夷州,马六甲各处缉拿犯人的机构就是亲兵营,所以尽管被称为华州的东厂和锦衣卫,但实际上也有当年刑部的职能。
正是如此,华州上下的官场军民对于亲兵营虽然是忌惮,却也是知道没有亲兵营万万不行,心中都是默认他的存在。
不过亲兵营有亲兵两个字,自然是江峰的嫡系,有些隐密之事也不会少作,做这些隐秘之事的亲兵营部众,被称为黑铁,黑的意思是保密在暗处,这个铁则是当年江峰贴身亲卫的称呼。
这个黑铁亲兵名义上属于亲兵营,实际上却归都督府司马管辖,算是司马从事的系统之中,当然,司马从事在华州内部的行事也是收到亲兵营的监视,两个部门彼此的监视,彼此的牵制。
秘密机构权力都是超越法律人情的,特别的巨大和不容易控制,江峰必须要事先有所准备,事实上,亲兵营有华王卫队这个编制,但是这个华王卫队是归江峰直领,不管是人事还是给养亲兵营罗义不能有丝毫的干涉。
华王卫队里面是整个华州最精锐和强悍的战士,不仅有高超肉搏本领,也装备着最精良的火器,全部是列装燧发枪,按照华州武力的强悍。江峰身边并没有什么危险,保持这支五千人所有的强军可以说是多余,不过。却有有心人暗地里面判断,如果在江峰地身边,不管是亲兵营还是卫戍的部队有什么乱子,江峰可以凭着自己的卫队轻易地平定。所做的这些准备并不是对谁心存提防或者是不放心,而是坐在了这个位置上,这些预备的工作都是必须要做到的,这就是所谓的政治。
亲兵营每年的预算和花费的钱粮,颇为的不少,可都还在容忍的范围之内。江峰当年穿越过来地时候,可丝毫没有什么财政的概念。但是华州统治阶级地组成部分之中,有很大部分是商人或者商人背景的人,这些人多年从商,已经有了预算和收支平衡的概念。这些人都是掌管着华州经济命脉的头面人物,他们对于耗费巨大地项目和支出,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在抵制。
对于这些人的态度,江峰即便是独裁,但也不能对于自己阵营的人苛求,毕竟对方所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华州的大局着想。
亲兵营地支出计划在华州地司库那里已经是这样难以通过了。更不要说是都督府地司马从事系统了。司马从事系统除了华州之外的情报和地下工作。还有华州本地地武器研发制造,当然有些真正黑色隐秘的事情都是交给司马从事们来做的。司马从事里面本就是有许多江湖人士,所做的事情很多不能为外人道。
司马从事每年花费的钱财比起亲兵营更加的巨大,但是这个钱却不能不花,每年的司库赵扬帆(赵秀才)都是绞尽脑汁在筹措,司马从事倒是也有些歪招,就是向倭国和大明沿海大搞走私。
他们有华州海军作为背景,属下里面又多有经年的海盗,所以比起其他的走私商人来,赚钱相对的容易许多,不过随着华州海军对于海上掌控越来越严密,再继续做这种事情,就等于是挖自己的墙角了。
好在是江峰王府自己也有巨大的财富,在这两年动用私银贴补,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总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在华州的人都知道,赵主簿目前是华州司库,相当于大明的户部尚书,掌握天下的钱袋子,可是真正对于钱财有发言权的人却是华王侧妃苏观月和苏观雪,每天司库衙门的牵扯到千两以上银钱进出的文书凭据,都要封在黑木盒子里面递送到华王府里面去,有苏家姐妹培养出来的王府侍女对这些文书筛选,抄写,然后送到苏家姐妹那里核准。
苏家姐妹如果对某事某处有疑问,还要去找江峰决断,司库赵扬帆知道扎实苦干,谨慎本份,不过对于他来说,苏家姐妹那种收到大明户部侍郎熏陶的财政才能和理财的本领是万万比不上的。
他一直是恭谨的听从苏家姐妹的指示,这个指示偏偏还都是正确不比,华州的
豪还有司库官吏决定华州收入支出的时候,按照苏家应对,都是井井有条,不会出什么问题,因此是人人敬服。
这也是华州的一个典故,华州有些大明朝过来的读书人,在大明考不上功名,来到华州却也没有做事的能力,闲散在家中,种田生活,虽然不愁温饱,但是读书人的心气高,自然是心存怨恨。
偏偏还都是自诩忠于大明,因为对华州的事情都是冷嘲热讽,苏家姐妹倚靠女官侍女,遥控华州司库财源,这个架构程式看起来和大明的司礼监极为的相似,结果苏家姐妹被称作“真尚书,真侍郎”。
苏家姐妹的别院也是被称为是华州司礼监,这司礼监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华州,只要是汉人所在的地方,都知道这可不是什么褒义的词语。
大家都有些侥幸的心理,以为华州初建,要是收拢人心的时候,必然不会以言论罪人,谁知道这些言论很快的就被亲兵营搜罗到手中,一级级的报到了江峰的手中,江峰看了之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抓人。
当时不管是刘顺还是刘十二,都是急忙的来劝谏,说是文人言论政事,言路开明,这都是历代盛世的象征,华州如此作,怕是坏了在天下士人心中的形象。
“议论别人家事,这样的文人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罢了,天下士人,这天下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朱元璋定鼎的时候,那时候天下有什么士人?”
江峰很是没有好气的反驳了一通,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多说,这件事情之后,再也无人乱说什么了,明朝有锦衣卫和东厂,但是文人墨客对于朝廷政治胡说八道,乱造八卦的传统也是极为恶劣,江峰这一通的作为,倒也不是无的放矢,算是警示一下后人。
—
江峰的内外相隔做的很是一般,内宫对于外面的消息也是很清楚,所以这件事情不知道什么途径,就传到了苏家姐妹的手中,苏家姐妹当年家破人亡本来就和锦衣卫东厂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向是极为的厌恶内卫组织。
特别是听到外面的人给自己加上这样的称号之后,就更是委屈,连带着对于亲兵营和司马从事这种机构的预算也是审查的极为严格。
而且负责制定预算的商会头面人物,商船队的首领们,司库官员们,这些负责制定预算的人员对于司马从事也是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不管是刘十二如何的奔走活动,每次批下的银子总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况,江峰却不想用特权来解决了,自己下属的部门彼此之间有制约这也是好事,而且将来这些制定预算的人也是负责天下间财源进出,谨慎仔细,甚至是刁难一些也不是坏事,而且目前来说,这些人做的还算是知道轻重,华州军民两套系统的运转经费,从来没有迟滞过下拨。
既然预算上要卡,侦缉情报,监视内部,开发武器,见不得光的行动,却不能不作,江峰这里也不能自己动用王府的私产贴补,走私和其他牟利的渠道越来越少,江峰和刘十二总要琢磨要找到一个可以越过这个体系的财源。
辽镇的七万俘虏,辽镇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发的土地田地,看起来这个财源就在眼前了,目前的俘虏们不能让他们白吃饭,也不能放还驱赶走他们,那就需要改造了,这种改造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清苦和封闭的环境之中,让这些俘虏们接受教育,清苦,只要是保证生活必需没有更多的东西,还要有不断重复的劳动,封闭的环境,自然是囚禁即可。
劳动力,田地,已经是失去自由的身份,在外界还有那些旺盛需求,虽然不能卖给他们当作奴隶,但是却可以把三年劳动的产出卖给这些奴隶商人们。
华州都督府颁布了对于明军俘虏的处理规条,所有非辽镇军兵若是想要自由,必需要在封闭的农庄之中劳作三年,方可放归。
俘虏们得到了安置,奴隶商人们得到了实惠,他们的实惠要和司马从事们分成,秘密机构的财源也得到了保证,皆大欢喜,说起来,战俘劳改营的出现,也算是划时代的……
正文 第六百一十三章 圣道门
道门在华州的地位此时有些尴尬,当初创立的本意是兰人而传播开来的西方宗教抗衡,当时创立的时候,华州从大陆迁移过来的流民里面,道士和尚的数量本就很稀少,发明无烟火药的陈冲的地位不管是从官方来说还是从私下来说,都是最高的,所以他也就是称为了圣道门的掌教。
来自陕西楼观台的陈冲道人,倒真是淡薄名利,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每天只是醉心于他的炼丹之学,所做的无非是按照华州官方的意愿写出了教义,然后对于教中的细务并不是太关心。
这个圣道门,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所以说,他的教义颇为的有趣,道家讲无为,讲今世修行,圣道门却是讲无病,讲今世奋进。实际上已经是比照真正的道家,还有所谓的道教差的千万里了。
圣道门的教义里面有个颇为附会的解释,把道家的“无为”说成是“无病”,文字不管是如何的谬误也不会这样,不过大家谁也不会去较真,捏着鼻子都认了。既然说是无病,圣道门对于医术是极为的看重,教中的子弟,大都是医生或者是医生学徒出身,这些人被称为药师。
这些懂得医术和药理的医生和学徒们,有一部分是在民间救助疾病,还有一部分是在军中作为军医。治病救人才是最实在的事情,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助别人效果来的好。
若要被药师们毫无保留的治疗,而且事后只需要缴纳比较少的诊金,那就需要你加入圣道门称为信徒,每月缴纳很少地香火钱。称为奉献。
这个东西实际上看起来和江峰没有穿越时候的医疗保险很有些相似的地方,不过江峰在其中却没有出什么大力气,华州地工商色彩让很多经济方面的东西都提前出现了。军队需要圣道门的军医,民间需要圣道门的药师,内卫机构需要圣道门刺探民间的声音,情报机构需要圣道门在大明和白莲教等等地下邪教抗衡。
有如此多的人需要,若是个热心名利,看不清形势的人主持教务,肯定是要大肆的招收教徒,不过陈冲虽然平时不管教务,把所有的事情都是丢给圣道门地道官主持。唯有此事始终是坚持不变,那些缴纳香火钱。宣布信奉的人都只能是信徒,要成为教徒,必须是懂得医术或者是有些基础。
郎中和大夫本就是比较稀缺地职业,圣道门把华州境内懂得医术的人都是搜罗到门下。然后半是高薪利诱,半是绑架威胁的,把北方的郎中和大夫什么地迁过来不少,这样依旧是不够,无奈之下,圣道门只能是模仿华州开设的各种讲堂。开了圣堂。这圣堂是选取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老师。头脑清晰的年轻人作为学生,讲授治病救人的法子。若是学业有成,就可以被称为药师。
选取严格,出来的人都是懂得医术地人才,华州对这样地机构自然也是极为地重视,对于预算极为抠门的商人和司库官员们,也不吝惜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