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恶明 >

第338章

恶明-第338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又先后,京师照着南京城来建造,这里是大明地经济中心,大明对江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核心。   
    南京城内外也可以调集起十万左右的兵马。也都是天下间数得着的强兵,当然这个强兵也仅仅是相对于大明地兵马而言。   
    四十艘船,也就是八千人左右的规模,按理说南京城内还有可以抵抗地余地。南直隶还可以从山东,河南。江西和浙江调动兵马勤王。   
    此时的南京城能够调动的兵马不到两万,即便是调动周围的勤王兵马,也就是能调动三万左右的兵马,可惜能调动的也都是些老弱残兵,平日里面都是用来种地的。因为江南军队的精华差不多都被在福建打散了。   
    船只停在长江之上,两岸没有什么兵马敢去撩拨对方的锋芒,可这个船也不去进攻南京城,就在那里等着。   
    南京城中六部官员,守备衙门还有镇守太监在那里着急的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却拿不出什么规程,派出一批批的信使去往各地调兵,但是这个调动却是病急乱投医,北方大部分的兵马都是被调往天津卫和蓟县一带布防。   
    南方,南方的兵马都在福建了,云贵和广东的兵马一时半会根本过不来,其他的兵马已经是没有了。   
    福建大败的消息并没有那么快的传到南京城,因为台州和杭州一线的路程也已经是被封锁了,一直是安心做买卖的六横岛双屿的海商们,突然作乱,率众在宁波卫登陆,宁波卫的明军兵马甚至没有抵抗,甚至还主动的提供方便。   
    浙江和福建的海商和大族,纷纷的起事,江南重商,这些年的商人们在地方上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从前都是说某士绅良田千顷,现在则是商铺多少,雇佣多少人,从前以耕读传家的世家大族都是偷偷摸摸的做生意,生怕别人说他们不务正业,   
    现在则是光明正大做起了买卖,大家都以为这就是正途。   
    商业积蓄财富的速度可不是农业能比,这些家族的势力迅速的膨胀了起来,但是要做工商,在这个时代就无法避开华   
    在,生产出来东西,要想销售出去,就必须要通过华路,还有那些和华州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船主们。   
    华州没有起事的时候,大家都是闷声发财,华州起事,这些大族一个个都知道自己已经是和华州拴在一根绳子上了。   
    当三江商行和华州钱庄派出的伙计一个个的找上门去的时候,就算有侥幸心里的人也知道不能逃避了,本来这些人还都是害怕明军的兵马,华州军自然不怕,但是这些民间的大族却心存畏惧。   
    直到华州军在福建歼灭了大批的明军之后,这些人的胆子才大起来,泉州和漳州之间那场战役,浙江的官员大多是放弃衙门,四处逃散,残存的那些地方镇守的军队也是惊慌不已。   
    地方上这些大族聚集家丁私兵起事之后,这些残余的兵马更是没有抵抗的力量,纷纷溃散,浙江省很快就不在明军的控制之中。   
    浙江的起事和福建的战役发生的时间控制的极为好,几乎是一步赶着一步的时间,福建能跑出来的明军想要向南京报兵败的消息,却根本不能顺畅的赶路,因为遍地是起事的大族世家。   
    此时的浙江甚至比战败自后的明朝更加的混乱,很多地方的大族和世家起事之后,对地方上的局势,都是无法约束。   
    凡是官府军兵服饰的人都是受到攻击,也许是有心,也许是无心,华州舰队在停驻在南京边的江面上,和报福建兵败消息的信使前后并没有差几天出现在南京城内外。   
    江南明军在福建大败溃散,浙江地方无法控制,南京附近江面上出现大舰队,让城内顿时是乱作一团。   
    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尽管想要抵抗,先不要说什么军心,目前是连军队也没有了,浙江和福建对于华州来说,还需要时间稳固,但是这个消息传到南直隶,就变成了浙江福建陷落。   
    —   
    整个南直隶都是大哗,在江面上停驻了三天的华州舰队终于有了动静,四十艘舰船逐一靠岸,水兵们纷纷下船,在岸边扎营列阵,这也算是气焰嚣张,丝毫不把不远处的明军卫所放在眼里。   
    不过明军的军营确实是不敢动弹,尝试着想要放船靠近肉搏,却被对方的火炮劈头盖脸的轰的稀烂。   
    现在华州的士兵靠着的就是战舰,船身那密密麻麻的炮门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靠近了不是去当靶子吗?   
    南京镇守太监的手中有四千亲兵,以南京卫的名义驻扎在南京城中,这算是整个江南最精锐的部队,因为每一任的镇守太监都把这个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舍得花银子进去,每日的打熬训练,素来号称南军之冠,只是强则强,可惜既然是安身立命的本钱,那太监们都是放在身边,轻易不肯放出去作战。   
    士兵不见血,不打仗,训练再好,装备在精良都不值一提,这支军队也是如此,事到临头,镇守太监想要拿这些军队出城作战,却没有一点的把握,先不说人数,城内的各家势力,除了兵部手中直接掌握着三千多兵马,其余的勋贵势力竟然没有一家赞同出战的,你让他如何放心。   
    镇守太监的亲信将官给他出了一个注意,只要杀掉几个为首不愿意出战的,掌控住他们手中的军队,然后在南京城中搜刮壮丁,打开武库发下装备,也可以凑出十万兵,靠着这些力量出城和华州的万兵作战,把握可就是大了许多。   
    南京城的勋贵很多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候的人了,平日里面这样做,形同谋反,不过现在事急从权,什么也不顾得。镇守太监答应下来,准备在夜间去各家府上传令,凡是不愿意交出兵马的一概是以私通反贼的名义拿下。   
    这计划从华州的战舰开始上岸就开始制定,一天之内就是定下来实行,原因是在岸边的华州部队,得到的给养竟然是那些本地的田庄和船行,这些产业大部分属于城内的勋贵大臣们。   
    南京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心里面明白,如果自己不先动手,怕是对方就要动手了,华州舰队开到南京城外的江面上,一直没有大的动作,可南京城内先乱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 
    驻在长江边的华州舰队将近一半的兵员都是开始铺路的庄园之类的本地人提供许多方便和帮助。   
    半天之后,就修筑了一条三百步左右的道路,在城墙上守城士兵的注视下,华州战舰的士兵开始在船上拆卸火炮,向岸上运送。华州军距离城墙又靠近了三百步,尽管还在火炮射程之外,可是城内的人又是开始惊慌。   
    南京城内此时是真正意义上的乱成一团,不是人心,而是局面有些压不住了,南京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合议的那个收拢世家兵马,打开城内武库武装壮丁的方法,不知道被谁流传了出去。   
    这下子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所有有私兵的大家大族都开始闭门自守,绝不听从任何官府的命令,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家本就有两千私兵,全部的动员了起来,和其他各个家的兵联合起来,在街上筑垒而守。   
    应天府的衙役已经是压制不住局面了,本就是惊慌无比的南京士民看到勋贵大族尚且如此,更加印证了那个流言的真实度。   
    各个街坊的平民都不敢出门,一些在城内的大商人和工场主,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法子,并不是和从前兵乱的时候那样,把工人和伙计们遣散回家,自己拿着金银细软躲在宅子里面,而是按双倍发工钱,把伙计和工人们都是组织起来,以商铺和工场为依托,结社自保。   
    这倒是有些效果,自从华州的战舰出现在长江江面上的时候。南京城内已经是出现了趁火打劫。更准确地说是趁乱打劫地无赖匪徒,不过这些人去商铺,工场他们认为有钱有便宜可赚的地方。都是撞的灰头土脸。   
    普通地民众看到富贵人家都是各自有自保的方法,他们是是最恐惧抓丁流言的一批人,却也是自保能力最弱的一批人,本来已经是听天由命的态度,但看到城内的商铺,工场各自地动员起来抱团自保。这些人也是被激了起来,同乡同族同街坊的平民丁口,都是互相交接,准备抵抗。   
    可怜南京镇守太监和南京兵部尚书,两个人仅仅是在计划之中,全城已经是完全和他们对立起来,两个人的兵马合计六千兵背靠皇城,此时不是出去破家掳人。而是要防备来攻打他们。   
    华州战舰出现在江面上的第四天中午,城外远比城内安静许多,南京城周围的区域也都是异常的繁华,大族的庄园。商会的店铺,民户都是连成一片。田地反倒是看不见有多少,华州舰队停驻在江面之上地时候,那些民户们也惊慌失措的朝着城内跑,可是到后来却发现商铺和庄园安之若素,一切照常。   
    平民一向是非常盲从,看到这些家大业大的尚且不怕,他们也就不那么恐慌了,话说他们也没有机会进城了,因为舰队一被发现南京的城门就全部地关闭,城门还是在镇守太监的掌握之中。   
    就好像是日常阅兵一样,几匹从民间临时征伐来地挽马拉着从船上卸下的火炮,朝着城墙的方向移动过去,就在城墙上守备士兵的注视之下,从容的卸下,装填弹药,点火发射,毫无悬念的轰然大响。   
    南京城的城墙高耸厚重,这门火炮也就是六磅左右的口径,而且也没有太精确的校准,炮弹呼啸着落在了城墙上,打碎几块砖石,激起一片尘土。   
    城墙上趴伏在垛口后面的明军士兵,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很是战战兢兢的露头朝下看,看着在城下拉着火炮的炮兵嘻嘻哈哈全然不当回事,在那里慢悠悠的装填弹药,然后点火,不瞄准显然不会有什么准头。   
    对付南京这种大城,要用火炮的话必须要把火炮的下面的土地垫高,这样火炮才能打到城头或者城内,而且对南京城这样的城墙,六磅炮的作用很小,最多也就是打碎几块城砖,这么打也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打开口子。   
    只是这一声声的炮响,对城内的军民官商来说,就好像是不停敲打在心口的重锤,响一声心跳就快一分。   
    差不多间隔一炷香才打出一炮,就这么不间断的响了整整一个下午,原本浮躁异常的南京城内,变得死寂异常,街上没有什么人,就那么一门炮,十几个人,在城下极为嚣张,他   
    作丝毫没有把城内的军队当回事。   
    守城的军官几次想要打开城门杀出去,可还是强自忍住了,他们的上司南京镇守太监和兵部尚书都是咬紧牙关,说是外面有可能是诱敌之计,不可轻易打开城门。而且距离火炮也就是五百步左右的距离,就是华州舰队下来的水兵的营地。   
    要是出去,确实是以身犯险,还是忍下这口气吧!   
    外面一声声的火炮响,在沉寂南京城中回荡,好像是催促什么,南京镇守太监终于是意识到不能继续的拖延下去,今天一门炮,明天可就未必是一门,那船上多少门大炮,在城墙上看着都让人心悸。   
    镇守太监甚至没有知会南京兵部尚书,直接就给手下的军官下令,今晚就全城大捕,收拢世家私兵,开武库武装壮丁,尽管镇守太监也知道这样做,很有可能引起士兵们的溃散,造成极为灾难性的后果,至于什么灾难,历史上有过许多次,武装的匪徒和控制不住的士兵们在整个城市烧杀抢掠。   
    就连主官都无法控制住,第二天城市往往就变成了一堆的废墟,实际上在炮声响起的时候,城内的局势已经是有大乱的势头,无赖子和乱兵们结合在一起,蠢蠢欲动,这里甚至还有锦衣卫参与在其中。   
    应天府和兵马司的老弱病残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其中的人或者是固守衙门,或者是跟着出去打劫。   
    —   
    衙役们把自己的家眷什么的领导衙门里面,然后关上大门据守,城外的炮声轰鸣,每响一声,就感觉城内的紧张气氛又是多一分,黎民百姓就越发的心惊胆战,不过郁闷的不光是黎民百姓,那些无赖匪徒也是郁闷异常。   
    这些年看着商人和工场主发家发到不像话,富的流油,实在是让人眼红,而且势力也都是越发的膨胀,从前的商人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敲诈勒索也比较容易,可这些人官府都要讨好这些人。   
    揩油和占便宜的机会也是少了许多,而今城外大军压境,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改朝换代也许就是在明天,一到这样的时候,大都是无法无天的时刻,趁这个机会捞上一笔,等到鼎革的时候也做个富家翁。   
    但是商人们手中的家丁护院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大都是退伍的老兵或者是从良的盗匪,这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乱局下面没有起打劫主人家的心思,反倒是忠心耿耿的护卫。   
    有钱人聚居的区域早就是筑起了街垒,全副武装的护院家丁们都是被集结了起来,看到有势头不对的地方就立刻的戒备森严,而且还主动出击,城内最大的几伙无赖匪徒,本以为自己的团伙里面有老兵,有武器,城内又是人心惶惶,必然是战无不胜,可没有想到刚刚到了跟前。   
    望楼马上敲锣敲鼓,接着就是弓箭射了下来,外面的匪徒还没有进一步的反应,在里面已经有骑马的护院家丁恶狠狠的冲出来,一阵狠杀,这些人怎么能够抵挡的住,立刻是抱头鼠窜。   
    城内富人们聚居的地方不少,本以为这里麻烦些换个地方会有好收获,却没有想到都是如此,有些兵丁觉得不对,这些富户人家分明是组织好的样子,而且看这个准备怕是在华州舰队出现之前就开始准备。   
    富户们抢不了,那么去平民那里赚赚便宜也是好的,伤亡不少,疲惫之极的匪徒们准备换个目标,街面上冷冷清清,根本看不到什么人,这些人虽然是丧气,可也自在,听着城外的炮声,他们在那里已经是不怕了,胆子大的还朝着炮响的方向吐口吐沫,表示自己的不屑。   
    折腾了一天,天色已经是偏黑,这些人已经开始琢磨着去平民居住的地方如何的放手大抢,好好的舒服舒服。   
    只是这城中愈发的安静了,安静的都让人感觉有些害怕,这些匪徒反倒是大声谈笑,凸显自己的存在。   
    突然间,安静的南京城开始爆发,一阵阵的喊杀声迸发出来,这分明是大军才有的动静,莫非华州军要攻城了?   
    不对,这声音是在南京城内……   
第六百二十九章 内讧 
    国公徐家为首的六家勋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起事,私兵家丁,杀气腾腾的冲了出来,大明制度,勋贵领兵作战,这些勋贵之家都是军中为将多年,身边的私兵家丁都是最精锐的士兵。   
    武器装备也都远远的超过寻常的军兵,这些人都是老兵,彼此之间只要是稍作联系之后,就合成一股。   
    一队人冲上靠近江面的城门,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冲向皇城所在,现在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富贵人家筑垒自保,平民百姓闭门不出,只有想趁火打劫的无赖匪徒,这个时候就算是想要找躲藏的地方都没有。   
    勋贵家的私兵步骑混合,要得就是一个速度,路上有人阻拦而且看着其中还有些拿着兵器的士兵,第一个的反应就是杀过去,别让他们跑掉,这些无赖匪徒,惫懒的兵丁怎么可能抵挡过得勋贵家里面养了多年的精锐。   
    只被杀的好似看瓜切菜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