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下)〔法〕凡尔纳 >

第4章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下)〔法〕凡尔纳-第4章

小说: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下)〔法〕凡尔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怜的小孩!”海伦夫人唠叨说,“他是不是乘的那辆出轨的火车呀,可能他的父母都出事了,只留下他一个人了。”

    “我想,不会的!夫人,”船长回答说,“这块牌子不就说明了他单独来的吗?”

    “呀,他醒了,”玛丽小姐说。



 32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353

    果然,孩子醒了。 眼睛慢慢张开,因为阳光太强,又马上闭上了。 海伦夫人拉着他的手,他站起来,惊讶地望着这些人,脸色都吓白了。 后来,慢慢地安静下来。“你懂英语吗?”夫人问。“懂一点!”那孩子用英语回答,但外乡音很浓。“你叫什么名字,”夫人又问道。“那个小土人说,我叫陶林内。”

    “啊!

    陶林内,“巴加内尔插话了,”你的名字用澳洲话来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是‘树皮’的意思,是不是?“

    陶林内点点头,又朝女客看去。“你从哪里来,小朋友?”夫人接着问道。“我从墨尔本来,乘到散达斯特的火车。”

    “你乘的是在康登桥出车祸的那列车吗?”爵士问道。“是的。”

    “你独自一个人旅行吗?”

    “不是旅行,我在回家。巴克斯顿牧师将我交给史密斯先生照顾,谁能料到那可怜的服务员摔死了。”

    “在火车上,你还有别的认识的人吗?”

    “没有了,先生!”

    但是,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区,又没有其它人家,他为何要来这儿呢?他为什么要离开康登桥?对于这一点,夫人又问。原来他要回故乡拉克兰,想回去瞧瞧家里人。“你家里有妈妈爸爸吗?”小罗伯尔问道。“有!阿哥。”陶林内说完就和小罗伯尔握手。 小罗伯尔



 33

    45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听见叫他“阿哥”

    ,非常愉快,抱住小土人吻了吻。 他们两个就成了好朋友。这时,所有的旅客都对陶林内的谈话也发生了兴趣。 太阳已经西沉,这区域休息似乎也不坏,趁天黑赶几里路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就在此安营扎寨。艾尔通把牛安顿好了,帐篷也支起来了。 奥比尔将晚饭准备好了,大家邀请陶林内共进晚餐,陶林内虽然肚子饿了,但还是客气了一番。 大家一同入席,两个小男孩坐在一起。 罗伯尔老是往陶林内碗中夹好菜,陶林内一边接受一边道谢,那种有点胆怯,却又十分文雅的模样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大家在吃饭,但谈话未中止。个个都很关心陶林内,问这问那。 其实他的历史很简单。 他就和许多小土人的命运一样,小时候被送到殖民地里的慈善机构里去了。 澳大利亚土人性情温和,对外来人也从不仇视。 人们经常在大城市里见到他们。他们穿着相当原始的服装,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卖手工业品,如渔具、猎具、武器等,有些部落的酋长,为了省几个钱,很愿意让孩子们去受英国式的教育。陶林内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那孩子在墨尔本待了五年,一直未见到过一个亲人。 然而,思乡之情一直在那孩子心中活跃着,不会泯灭的。 他顾不得沿途的艰苦,坚决要回家看看,哪怕是看看那已流散的部落和已经死掉的家庭也好。“你看望了父母以后还回去吗?”夫人问。“回去,夫人。”陶林内用一种诚恳的目光看着海伦。“将来你要想做什么呢?”

    “我要将我的同胞从穷困和愚昧中解救出来!

    给他们以生



 34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553

    活的自由!“

    一个8岁的孩子能说出这么使人激动的话,只有轻浮的爱嘲笑打击别人的人听了才会发笑的。 但是,在他面前的苏格兰人都被小陶林内的这种勇气所感动了,对他更加尊重了。地理学家从心里受到了感动,开始对这位小英雄有了同情心。老实说吧,直到现在为止,他还不太喜欢穿欧洲服装的小土人。 因为他来澳大利亚并不是想看这种遍地皆是的欧洲服式,而是希望看到的都是赤裸着,身上刻有花纹的土人。这种“彬彬有礼”的服饰不是他的愿望。 但是经过陶林内的一番谈话,他的态度完全变了。他对小土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从此也成了陶林内的好朋友。当夫人问陶林内在哪里读书时,陶林内回答是在墨尔本师范学校,巴斯顿牧师是校长。“你们学生都学些什么课?”海伦夫人问。“有圣经、数学、地理……”

    “啊!地理!”地理学家叫起来,正合他意。“是的,先生,”陶林内回答,“在放寒假以前,我地理课考试得了一等奖。”

    “地理课得过奖,真不错!”

    “这是我的奖品,”

    小土人从衣袋里摸出一本32开本的圣经,第一页上写道:“墨尔本师范学校,地理课第一名,奖给陶林内,拉克兰人。”

    地理学家再也不能坚持了,对于一个澳大利亚的土人,精于地理学,真是叫他难以置信。 他抱起陶林内,又是亲又是吻。 陶林内对于他这种爱抚一点也搞不懂出于什么原因。 海



 35

    65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伦夫人解释道,巴加内尔是位著名地理学家,如果他是老师,一定是一位有名的教授。“一位地理学教授!”

    那个小土人说,“先生,你考考我吧?”

    “考考你,我正是求之不得呢!

    我倒要瞧瞧墨尔本师范里的地理课教得怎样!“

    “陶林内会叫你开开眼界的,小心点,巴加内尔先生!”少校略有讽刺。“岂有此理!叫堂堂的地理学会的秘书开开眼界!”

    他说着,用手指顶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和教授一样,用带着严肃的语调,开始发问。“学生陶林内,请站起来!”他说。陶林内正站着,正恭恭敬敬地等待巴加内尔的问题。“世界有哪五大洲?”巴加内尔问,那时,连地理学家也都还不知道还有个南极洲。“有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那小土人随口答道。“对极了。 那么我再问你,大洋洲划分几部分。”

    “主要是分成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主要岛屿有:澳大利亚,属于英国;新西兰,属于英国;塔斯马尼亚,属于英国;而茶坦姆、奥克兰、马加利、马金、马拉基等,则都属于英国人。”

    “好了,好了!

    怎么几乎所有大洋洲都在大不列颠的保护之下?!“巴加内尔叫了起来,”我觉得,正好相反,法国……“

    “什么法国?”那个小土人惊奇地问。



 36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753

    “难道你们墨尔本师范就教给你们这些吗?”

    “是呀,先生,难道教得不好吗?”

    “好,好极了!

    整个大洋洲都教成是他们的了。 我再继续问你。“

    地理学家那一副表情,半懊恼,半惊讶。 少校看了心里直乐。问答接下去进行着。“那谈谈亚洲吧,”地理学家有气无力地说。“亚洲是个大洲,”陶林内说,“都城加尔各答。 主要城市有孟买、马德拉斯、亚丁、马六甲、新加坡、曼谷、斜伦坡;岛屿则有辣喀代夫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查哥斯群岛等等,都是英国人。”

    “好人,好了,我的好学生,再谈谈非洲吧!”

    “非洲主要包括两个殖民地:南边是好望角殖民地,都城开普敦;西边是英国居留地,主要城市叫是塞拉。 勒窝内。”

    “答得好!”地理学家这次稍微松了一口气,开始死认这种英国狂的地理学了,“教得不错!

    至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都已经从英国版图上剔出去了,现在,我倒想让你说一说美洲!“

    “至于美洲吗!

    则分为南美和北美。 北美属于英国,其中包括加拿大,新不伦瑞克,新苏格兰,还有北美合众国,约翰逊担是当地总督。“

    “约翰逊总督!”巴加内尔叫了起来,“那就是林肯总统的继承人啊!你了解的还真不多哩!至于南美,象圭亚那、佐治亚、牙买加、特立尼达等地属于英国成为不容分辩的事实,



 37

    85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我已经知道,不必说了。 不知你们老师对欧洲怎么说法?“

    “欧洲?”陶林内不懂地理学家为何那么兴奋。“是呀,欧洲,它属于谁呢?”

    “自然属于英国,”那孩子非常自信地说。“我早就料到了,你再说说看。”

    “因为欧洲有英格兰、苏格兰、马尔他岛、泽西岛、格恩西岛,设得兰群岛等,它们都属于英国人的。”

    “好,还有些别的国家吗,孩子?”

    “恐怕是没有了。”

    “那么奥地利、西班牙,俄罗斯、法兰西呢?”

    “这些都是省份,而与国家不同。”

    “真是岂有此理!”地理学家把眼镜一摘。“不正确吗?西班牙的省会就是布罗陀。”

    “妙,妙极了,妙不可言!那么还有法兰西呢?法兰西也是英国的一个行省?”

    “是的,它的省会是加莱,先生。”

    “加莱也属于英国吗?”

    “当然是。”

    地理学家听到这里,哈哈大笑,陶林内被弄得莫名其妙。人家问陶林内问题,他尽力回答,而回答得那么离奇古怪。可是他从来没想到会答得那样荒诞。 虽然大家在笑,他却好象不惊慌,庄重地等着这莫名其妙的笑声结束。“怎么样,让你开眼界了吧?

    地理学家。“麦克那布斯说。”你说得对,少校。“巴加内尔回答,”你看墨尔本的教师教得多好啊!

    把整个世界划归他们的版图。这么巧妙的教育,



 38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953

    地方土人只好驯服了。 啊,对了,孩子,还有月球,月球也属于英国吗?“

    “月球将来是会属于英国的。”那小土人一本正经地说。地理学家一听,站了起来。 他在原来的地方再也呆不住了,非找个地方笑个够不可。 因此,他跑到宿营地以外的地方大笑一场。这时,爵士从自己的书籍里找出了理查逊著的《地理学简论》。

    这本书很受英国人重视,比小土人的教师说得科学性强些。“啊,孩子!”他对陶林内说,“你拿这本书去留着做一个纪念吧,并且也可以纠正一下你在地理学上所犯的一些错误。”

    陶林内接过了书,不回答,他带着不相信的神情,看了看书中的插图,不肯放进衣袋里。这时天色已经晚了,为了明天提前赶路,不得不休息了。罗伯尔请那小土人和他同伴,小土人就接受了。过了一会,海伦夫人和玛丽小姐也回车上去了,男客们都在帐篷里躺下。 这时,巴加内尔仍然在那里哈哈大笑,他的笑声夹杂着喜鹊的歌唱声。但是,第二天早晨6点钟,当一片鸟鸣惊醒沉睡的行人时,那个澳大利亚的小土人却不见了。 他是想早点回到故乡呢?

    还是因为那地理学家的狂笑使他生气了呢?

    谁也不知道。但是,海伦夫人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旁边放着一束新鲜的单叶含羞草,巴加内尔在衣袋里则摸着了那本理查逊著的《地理学简论》。



 39

    06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29。黄金之乡

    1814年,现在的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会长莫其逊先生,考察澳大利亚南海岸不远的由北而南的那条山脉,它的地质构造和乌拉尔山有很多相似点。 我们知道,乌拉尔山是一条产金子的山脉。 因此,这位地理学家就设想:澳大利亚的这条山脉是否也含有这贵重的金属呢?是的,他的推断很对。果然,两年之后,有人从新南威尔土寄了两块金矿标本给他。 他就想劳务输出,将送一批工人去新荷兰的金矿区。在南澳最先发现金沙的是杜通先生。 在新南威尔士最开始发现金矿床的是佛白和斯密士先生。这一轰动,世界各个角落的掘金人就都来了,形成了“淘金热”。特别是奥非尔城产金最多,发展得最迅速,真不愧《圣经》里那个金国同名。知道维多利亚省有金矿的人直到那时为止并不多。 在1851年,在这个省才掘出金沙,不久,在四个地方开始同时开采。这四个地方是巴拉刺、奥文河、奔地哥和亚历山大,这些地方含金量很丰富。 但是,当时开采条件还不够,前三个地方开采量很小。 而亚历山大,矿石质量高,分布均匀,均具备开采条件。当时,它所产生的金子价格是每斤1411法郎,成为了全世界市场价格的最高记录。现在,由南纬37度引导这个小旅行队正在走向这个金矿区,这是一个不知有多少人破产又有多少人发财的好区域。



 40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63

    12月31日,他们在崎岖不平、牛马难行的路上走了一整天以后,终于望见了亚历山大的许多圆圆的山顶了。 他们当晚就在一个山坳里宿营,系好了牛马,任他们任意在旁边吃点草。 第二天,也就是1866年元旦,牛车又走在了黄金之乡的道路上。地理学家和其他人走过这座著名的金山,都感到十分高兴。 这山名用澳大利亚土语说,叫“吉坡儿”

    ,不知有多少冒险家跑到这里,有强盗,有良民,有要人家命的,也有自己送命的。 特别是1851年,在这个黄金年中,“黄金热”就象瘟疫一样蔓延着,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获得了发财的机会,结果反而客死他乡。 大家都说,上帝慷慨地撒下了千百万黄金的种子,而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于是,那些应运而生的收获人便来收金了。 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掘金高。”累死的人固然很多,可是一锄头发了大财的也不少。看见倒楣的,大家都不说;看见发财的,却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传遍了五湖四海。不久,各种野心家便纷纷涌向了澳大利亚大陆。单说墨尔本这个城市,就来了5万4千名移民,他们是支无组织无纪律的大军,是怙恶不悛的抢劫者。在淘金热的年代里,地方上的秩序混乱得真是无法形容。然而,英国当局以他们那种惯有的沉着,竟然控制了这种局势。 那些警察和士兵都不干抢劫的勾当了,并回归正途。 所以,爵士此时路过,将不会再碰到当年那残暴的情景了。13年过去了,现在,金矿开采得井井有条,按照严格制度把着关。并且,年复一年的开采,这金矿被凿得“千疮百孔”

    ,象



 41

    26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是白蚂蚊钻得遍地皆是的洞眼,矿层都渐渐地快没了。快到11点钟的时候,旅客们抵达了矿区中心。那是一座新兴的“城市”

    ,有工厂、有别墅、也有教堂、有银行和报馆;旅馆、农庄和游乐场也有;甚至也还有剧场,那时正演着一部描绘本地风光的剧本,演得很好。 这剧本叫做“幸运的掘金人”

    ,主角在剧末时满怀着失望的情绪挖下了最后一锄,而这锄却挖出了一鸣惊人的大金块。爵士好奇心也特别强,很想参观一下亚历山大的采金区,他让艾尔通赶车先走,一会儿他就跟上去。 这措施和往常一样正合巴加内尔的意,自告奋勇地充当向导和解说员。大家由他带领着向银行走去。马路很宽,用碎石铺成,洒水车刚刚洒过水。 什么“黄金有限公司”

    ,“掘金人总办事处”

    ,“块金总汇”等等的大招牌到处吸引人。 劳动力和资本联合起来已经代替了过去的单干形式了,到处听见机器的隆隆声。再往前走,一眼望去,地面上就都是很多洞眼。 工人们抡着铁锄,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就好象天空不断打闪一般。这些工人,各国都有,他们彼此并不争吵,一声不响地劳动着。这时,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