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样看来,老子的话不是今日对症的妙法吗?岂不是后日进化的真道吗?窃愿大家研究研究吧!
黄真人云:道虽自然无为,然著于无为又成顽空。须于无为植其本,有为端其用,无为而有为,有为仍无为。斯体立而用行,道全而德备矣。所谓常应常静,常寂常惺,放之则弥纶六合,卷之则潜伏寸衷。即此冲漠无朕之时,有此坐照无遗之概。虽曰无为,而有为寓其中。虽曰有为,而无为赅其内。斯大道在我,大本常存。任尊贵王侯,若无此道为根本,则万物皆隔阂而难化。唯能持守此道,则天下人物性情相感,声气相通,自默化潜移而太平有象矣。虽然承平日久,古道难敦。此亦情所必至理有固然,无足怪也。及创造频仍,繁华肇起,人心愈险,祸乱弥多,此又天谋。于文物初开之世,以无为无作,无思无虑,浑然无名之太朴,为之修诸己而措诸民。导之前而引于后,纯乎天不杂以人,所以内镇宫廷外镇天下。屯之初九,曰盘桓利,居真为草,昧初开者之一镇也。夫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凡朴之镇犹且如此,况无名之朴合民物而一,为之镇乎?倘不归浑穆,断难使会极归极,威登衽席之安。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浑忘道德,不识天下,斯为得之。故曰:“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此殆恬淡无欲,郅治无为,上不知所为化,下不知所为应,上与下两相安于无为之道,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舜之无为而治,所以独隆千古也。为民上者,可不以无为为本哉?
此论治世之道,无为为本,修身之道,亦不可外。王侯比人之身,至尊至贵。俗云:“一劫人身万劫难得”,既得人身遇已奇矣。又闻正法不更美乎?于此不修则精神必耗,身命难延,一转眼间气息泯灭,又不知为鬼为域,或兽或禽轮回六道,辗转不停,何时才得出头。今逢法筵大展,大道宏开,可不急急修持,而令岁月之蹉跎耶?万物比人身中,五官百体血气精神,能守此无为常道,则诸虑自息,百骸俱理,肌肤润泽,毛发晶莹,不啻金相玉质。候王能守,万物自化,一心内照,则变化通灵。然火候未纯,气质尚在,当此精神大整,智慧频生。或好谈过去未来,以逞其才,或喜语建功立业,以夸于其种种作为,皆由道德未纯之故。唯此玉液丹成重安炉鼎,再劈乾坤,仍以无名太朴,倾于八卦炉中,内用天然神火,外加增减凡炉,久久火化连无名之朴亦浑忘焉。此无知无欲恬然淡然,则凡身变化自返还于先天一气,而仙道成矣。所谓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者。太上治世修身之道,其一以贯之者欤?
震阳吟云:道常无为无不为,候王守之万化随。
吾将镇以无名朴,返到无极万物非。
大道在我大本存,候王守之任道尊。
万化相通同气感,持盈保泰返天真。
又云:道德真经妙玄通,字字珍珠句句全。
参透清净无为理,返朴归宗体自然。
第三十八章 论德
太上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簿。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章解' 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能有德,下德的人,勉强着不失了德,所以无有德。上德的人,无心作为,只率性而行,就不用有所作为。下德的人,有心作为,就有所作为。上德仁人行这仁,还不用有所作为。上等义人行这义,就有所作为。上等礼人行这礼,威仪繁多,人没有应答的,就不免攘臂而起争端。所以失了道以后才有德。失了德以后才有仁。失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以后才有礼。这礼是忠信的薄弱,变乱的起头,有前知的聪明外用,是道的外面,然明极必暗,是愚迷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处这浑厚,不处这刻薄,站到真实上,不站到浮华上。所以去了礼智的虚文,取这忠信的实德。
'演说' 江圣云:上篇多浑言大道,为万有说本原,和易经相为表里。下篇多细说至德,为治国平天下的大用。像这一章是下篇的纲领。所说的上德,就是中庸上说:“无是横无臭的至德”,也就是大学说:“明明德到了至善”。因为明德明到至善,便无德可明,觉克明峻德皆是以往的工夫。此时便与道为一体,还有什么德可名?夫大道循环;以大道为无极;以德为根;以仁义为树干;一礼为枝;以智为花;以信为果。所说大道循环的次序;从道上五降才有礼。因为道是无名无象的;一动转才有物的德;然又生机内伏;至生生不息才名为仁。然生物当有节制;又要有分别。节制分别便是义。然义极必严;又要品节修饰之而有礼。这也是自然的次序。圣人不得不遵的手续。但用礼范围人心;其流弊不免尚虚文;没有真诚。且礼以严为主;上天下泽尊卑上下;不容稍逾。过严人多不堪;因是就生出反抗力;千方百计多用智谋。人以智谋相对待;就变诈百出;天下就越坏了。所以孔夫子礼运小康上也说;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大同上只说讲信修睦;并不提到仁义礼智;因为道是循环的;由仁义礼智;就要转到信上。信为四端的根本。不说仁义礼智;而真仁义礼智;自在其中。信又为道的果实;礼智是道的花。所以现今世界变诈诡谲;人多半说人心太坏;抱厌世主义。予独抱乐观;以为道开了花就要结果;有诈伪就有真诚。这真是造成大同世界的现象。老子菲薄仁义礼智;崇尚忠信;也正式为今日说法;且考诸我国历史;上古的皇帝皆是浑浑噩噩;纯朴无为而自化;此时是道运。到了帝帝尧;帝舜玄德升闻;才以德化天下;是为德运。禹平水土;地平天成;利用厚生;是为仁运。汤武伐暴救民;是为义运。周公修明礼教;文化大备;是为礼运。自周朝以后;治天下的皆用智谋;是为智运。今世界各国的内政外交;士农工商的学术;可算智到极点了。自今以后;智运终;信运开;信运一开;天下大同;讲信修睦;永远和平。不信不睦的国;就要衰弱。不信不睦的人;就不能存活。这是大道由萌芽就枝疏条达;生叶开花;由开花就结成美满圆好的大果;使天下人共享幸福;自然而然的道理呢!
黄真人云:上古之风;浑浑噩噩;一任其天;浩浩渊渊;各安其性;上下无为;君民共乐;忠厚威风;讼争不起;何世道之敦庞若此乎?皆由安无为之天;率自然之性;一时各老其老幼其幼;贤其贤亲其亲;安耕乐业食德饮和。不知道德之名;更不闻仁义礼智之说。然而抱朴完贞;任气机之自动;与天地以同留。俨若不教而化无为而成;自与道德为一;与仁义礼智不相违焉。夫以道德并言;道为体而德为用。以道德仁义礼智合论;则道德又分为体;而仁义礼智又为用。后世圣人虽为化民起见;而立道德之名分;创仁义礼智之说。其实道德中有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内有道德;无彼此无欠缺也;降至后世而道德分矣。等而下之;仁义礼智亦多狃于一偏。此皆由气数使推迁;人心之变诈;故至于此。太上欲人返本还原;归根复命。乃为之叹曰;上德无为之人;唯率其性不知有德;是以其德常存。下德有为之士;知德止美;因爱其名好行其德;惟恐一失其德故丧其名。此两念分驰浑沦顿破;不似上德之一诚不贰;片念无存;由有德反为无德也。且上德无为;斯时天下之民一道同风;群安无为之世。下德有为;际此繁华;渐而俗殊政异;共乐有为之常。岂非忘机者息天下之机;好事者启天下之事乎?然时穷则复;物穷则变;人穷则返。当此多事之秋;风俗浇漓人心变乱;滔滔不返;天真汩没久矣。必有好仁之主;发政施仁清源正本;易乱为治转危为安;势不能不有为。然虽有为之迹;而因时制宜顺理行去;有为仍属无为。所以垂衣裳而天下治也。更有好义之人;际乱离之日欲复成平;大兴扫除之功;欣欣自喜悻悻称雄;不能一归淡定。虽或又安宇宙;任务一新;而上行下效;民物之相争相夺者不能已也。至于上礼之君;人心愈变;习性来之。议论施报之道;或厚往而薄来;或施恩而抱怨;则不能相安于无事。朝有因革;俗有损益;不能彼此相合远近同情。稍有不应而攘臂相争干戈旋起;不能与居与处而相安。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讫于今,人愈变事愈繁,而忠信之坏已极,不得不言礼以维持之。无如徒事外而之纷饷,不由中心之发皇,酬酢日多是非愈众。彼缘礼以为维系人心之计者,殆未思应于外不由于中,必至凶终而隙来,欲安而反危。故曰:“忠信之簿,而乱之首也。”他如智非奇计异谋,予度先知之纠察,乃由诚而明,不思而得,不学而能,自然虚明如镜。岂逆诈臆信所可比哉?然道之华,非道之实,且察察为明,必流于虚诬诈伪,而不觉在己。或矜特识,其实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有真识定力,知敦厚以为礼,故取其厚,不取其薄。知虚华之非智,故取其实,不取其华。去取攸益,而大道不难复矣。此言道德废而有仁义,仁义废而有礼智,愈趋愈下,亦人心风俗使然,无足怪者。
至于修养一事,咽津服气出,而大道一变,采药炼丹出,而大道又一变。迄于今纷纷左道,不堪言矣。谁复知玄关一窍,为修道之要务乎?吾今为人示之。人欲识此玄关,须于大尘劳大休歇后,方能了彻得这个玄机。又曰:“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又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总不外尘情杂虑纷纷扰扰,时从中一觉而出,即是玄关。所谓回头是岸,又曰彼岸非遥,回光返照即是。但恐于玄关未开之前,先加一番意思去寻度。于玄关既开之后,又加一番意思去守护。此念虑纷纷,犹天本无云翳,云翳已散之后,即现太空妙景。而欲于云翳已散之后,又复加一番烟尘,转令清明广大之天,因之而窄逼难容,昏暗莫辩矣。佛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此等玄机总著不得一毫拟议,拟议即非,著不得半点思虑,思虑即错。唯于玄关未开时,我只顺其了照之意。于玄关即开后,我亦安其坐照之常。念若纷驰,我即收回,收回即是。神如昏罔,我即整顿,整顿即是。是何如之简而捷,便而是乎。特患人于床上安床,动中寻动,静里求静。即涉于穿凿,而玄关分明在前,却又因后天思虑遮蔽,而不在矣。吾今示一要决,任他思念纷纭莫可了却,我能一觉而动即便扫除,此即是玄关。足见人之修炼,只此觉照之心,亦如天宫赤日,常须光明洞照,一毫昏暗不得,昏暗即落污黑地狱。苟能拨开云雾,青天白日明明在前,如生他想,即入凡夫窠臼,非神仙根本。总之仙家无他玄妙,唯明心见性方是修炼要决。若丹是何物?即吾丹田中氤氲元气是也。然此元气与我不二元神会合一处,即是返还太极无极,父母未生前一点天命。人能以性立命,以命了性,即可长生久视。但水府求玄,欲修成金液之丹,不得先天神息采取烹炼进退温养,而先天元性与先天元命,不能自家会合为一,攒五簇六而成金丹。虽然既得元神元命,若无真正胎息,犹人世男女不得媒妁往来交通,亦不能结为夫妇。故丹经云:“真意为媒妁”,此又云:“真息为媒妁”,岂不与古经相悖乎?不知真意者炼丹交合之工具,要皆以神气二者合之为一而已。第无真息,则真气不能自升自降,会合温养结成玄珠。既得真息,如无真意为之号令,摄持严密,则使真息亦不能往来进退,如如自如。故曰:“真意者,炼丹之要。”然真意不得真正元神,则真意从何而使?唯于玄关窍开之初,认取这点真意,于是返而持之,学颜子拳拳服应,斯得之矣。况元神所流露即是真意,即是一善,亦即得一而万事毕之道。学人认得分明,大丹之本立矣。昔邱祖云:“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吾示学人,欲求长生,先须伏气。然伏气有二义,一是伏藏此气归于中宫,如如不动。一是管摄严密,降伏后天凡息,不许内外呼吸出入,动摇吾固有之神气。久久降伏,自能洗心退藏于密,长生即此伏气中。除此别无他道,修行人须照此行持,乃不负吾一片苦衷耳。
震阳赋云:道德仁义礼智通,信运开始世大同。
万国共享和平福,修睦联欢息战争。
屋阜民丰乐融融,好生恶杀庆清平。
参玄悟道寻真理,性命双修可长生。
第三十九章 法本
太上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宁;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字解' 宁是安宁。贞是玉。裂是破裂。歇是止。竭是用尽了。蹶是跌倒。毂是车毂,为众福所辏,舆是车。
'章解' 天得了一就清净,地得了一就安宁。神得了一就灵敏,山谷得了一就满盈。万物得了一就生长。候王得了一就能正天下。所以天地人物能如此这样,是一样的道理。天不得一,没有所以清的马厩怕破裂。地不得一,没有所以宁的,就怕泄露,神不得一,没有所以灵的,就怕衰竭。山谷不得一,没有所以盈的,就怕竭尽了。万物不得一,没有所以生的,就怕灭了。候王不的一,没有所以王天下的,还居尊贵的高位,就怕跌倒了。所以贵的要不自贵,以贱为根本。高的要不自高,以下为根基。因此候王自称孤,寡,不毂,这才是他以贱为本呢。不是的吗?因为天下的事,必合起许多贱的来,才成为贵的。就像这车,必合起轮辕轸盖才成为车。要合起好几辆车来,就不能成为一车。所以候王必不自贵自高,才能正天下。不要琭琭然像玉的自贵而实自小,珞珞然像石的自高而实自卑呢。
'演说' 江圣云: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一是道的大体,所以天地人神万物皆不可失的,这一就是纯一不二的说法。清而在上无物不覆,是天的一。宁静在下无物不载,是地的一。体物不遗无所不在,是神的一。空空洞洞无所不受,是山谷的一。循环流转生生不息,是万物的一。天地万物皆能得一,人为万物之灵,为天地的心,候王又为万民的表率,是更要守一的了。候王守一,也就像天的无不覆,地的无不载,神的无不在。谷的无不爱,万物的生生不息,纯一不二就是了。要是自贵自高俯视一切,不论是非邪正,只分别高下,如何能正天下呢?
黄真人云:大道无他,一而已矣,一者何?即鸿蒙未判之元气,混沌未开之无极,生成万物之太极。要之元气无形,谓之无极,万物皆从无极而有形,实为天下之根,谓之太极。即此是道。圣人无可名而名之,故曰:“一”。若无一则无物,无物便无一。得之则生,失之则没。自昔元始以来,其得一而成形成象,绳绳不已,生生不息者,大周沙界细入微尘,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