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如玉君子+番外 作者:蓝莲君子(起点2013-10-06完结)-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婆罗门责难。佛陀说‘众生平等’。
不管那一个阶级的人,都有做善事和做恶事的人,任何阶级的百姓,只要能够谨言慎行,身口意三业清净,舍弃一切执迷,努力开展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这样的人便有资格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人。有人行善多,有人行善少,有人作恶多,有人作恶少。没有理由要求不论作恶行善。转世为人之后就要得到相同的待遇。故而众生平等是指在因果循环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林海挑起了嘴角,这圆心法师倒是真能言善辩,不过林海的脑袋也不输给他:“圆心大师的这番话,在下可不敢苟同。既然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那么更不应该有这特殊化。
在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百姓都是佛家虔诚的信徒。他们礼佛,将自己辛辛苦苦赚取来的血汗钱拜佛,他们敬佛,对佛报以一颗敬慕的心。他们有心向佛,所以才会来这里听诸位高僧论佛。
这颗真心。依照佛家众生平等一说,诚心就应该没有任何的多寡,为什么他们却只能站在台下。顶着太阳聆听。而你们这群佛家的子弟,却堂而皇之的坐在高台上怡然自得,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平等?难道就是因为你们是和尚,所有就可以搞特殊化嘛?
还有在下一不信佛,二不拜佛,甚至从来没有在佛门捐过一分香油钱,自问比不了这台下的每一个百姓,圆心大师却冒然的让我这个对佛毫无敬意的人。坐在上首这也是众生法性平等?
那在下就要问问圆心大师了,为什么我刚才想上去的时候,这位空道大师不让我上。而等着有人认出来我岳父是衍圣公后。您这位陈佛寺的主持大师,却来恭恭敬敬的请我们上去了,难道这也是大师你所说的众生平等?”林海能说会道的本事。在这一刻也表露无疑。以自己为由,表示一个毫无佛心,对佛毫无敬意的人,却能够位于众多虔诚信徒之上,以此来攻击众生法性平等。
林海在说完这番话后,不经意的扫过宣德帝所在的地方,果然眼见得看见宣德帝嘴角的那么微笑。心里有底了,就算是这圆心大师今天能能言善辩的脱身,林海的这番作为也已经映入到了宣德帝的眼中。作为一个皇上,最喜欢看见的便是能看得懂他眼神的臣子了!
至于不信佛的说法,这也是有的,林家是世代的书香之家,从小就是在四书五经里长到了,信奉的是儒家的那一套,对于佛教可不怎么信。而且因为有了国师在护国寺当道士,很多官员为了投其所好,这年头不信佛的世家弟子多着了!
林海见圆心大师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不给他思索的机会,又立刻王八之气爆发般的问道:“圆心大师说的因果之说,又因就必有果,还请问,圆心大师,这个世上是如何判断因果的了,何为虔诚的信徒,难道就是以布施大方来判断的吗?”
看见其他的僧人有人喉咙动了,林海不给别人立马开嘴道:“那在下再问圆心大师,为什么这些人有什么资格高坐这台上?不否认他捐赠的香油钱远远在其他信徒之上,但他家财万贯,所捐赠的香油钱在他身上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得一提。
可万千百姓捐赠的香油钱却是一滴血一滴汗赚来的,虽然不多,但论价值论意义远远在这些人之上。论虔诚之心,亦是相同,为什么他却高高的坐着,百姓却低低的站着?大山你又怎么说?”
这个时候台下默然无语,偏向林海的心已经越来越重的。这也是林海的高明之处,他的落脚点处处像百姓考虑,自然能够赢得百姓的赞同。尤其是林海认可他们凭借血汗赚来的钱时,更是有一种得遇知己之感。
林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虽然他不知道宣德帝打击佛教来干什么,但是林海却知道,宣德帝觉得不想因为打击佛教,而引发民间的暴动,历史那么多君主对佛教束手无策,很大程度上就有百姓这道巨大的护身符,怕引起暴动,因此不该动佛教。
只有让百姓的心里觉得自己正在被骗了,被愚弄了,才不会反对朝廷对佛教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而林海现在要做的,就是拆穿这些假和尚的真面目。
想到这里林海高声道:“听闻陈佛寺有一位大师大驾光临,在下的妻子最近给在下生了一个儿子,所说要来还送子观音的愿,因此在下尽管不信佛,特意为了妻儿来拜一拜,为家人祈福。
刚刚我去买香,却让香的价格吓了一跳,据这些了解,外面的香很便宜,一扎二十根二个、铜钱,而在这陈佛寺一扎三根,却也要两个铜钱,格相差六七倍之多。
一个纯铜小佛像,做工一样。外边卖一两银子,而寺庙里的却要卖五两银子,差价是五倍,也就是四两银子。这差价虽然在下是世家子弟出身,可以却也知道这些银子供百姓生活半个月。这还是小物件,至于大物件的价格就更离谱,更吓人了……”
说完林海似笑非笑的看着圆心大师“在下很不解,为什么差距是怎么大,于是多嘴的问了一句。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圆心大师辛辛苦苦的开了光的。
不过在下却更奇怪了,这和尚建寺庙是用来普渡众生的,还是用来给人开光赚钱的。在下不信佛,但是也曾经听说过,佛教的基本戒律。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寺庙既然是修建起来给众位信佛之人拜佛的,那么为什么如此要卖如此的高价,这不是间接地阻挡看来一些贫苦之人的信佛的行为吗,因为他们有可能一炷香的钱都没有。而且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寺庙里的经济来缘主要是香油钱,何必需要这种手段个取暴利。
在下不同佛,因此也就自以为是的以为所谓的和尚不是四大皆空嘛?既然四大皆空,那就应该有四大皆空的模样,不能这个,不能那个,一群和尚僧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不怕招来强盗吗?
我想不明白,可是看到圆心大师了我顿时明白了!瞧瞧圆心大师身上穿的僧袍,红宝石的纽扣,金线的镶边,在看看上面桌子上放的茶,如果在下没有闻错,那是与黄金同价值的上等的龙井吧!而且还是最贵的雨前龙井,那茶在下这种世家子弟都不舍得买来喝。”
林海这话说得倒是实话,林家虽然每个月要给他月钱,但是那月钱就是打赏身边的小厮都有些不够,像雨前龙井这样的奢侈品,林家无论是林老爷还是江氏都不会给他买的,想要,就只能掏自己的私房钱买,要做到这个样子,林海还真有些心痛,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不对,是金灿灿的金子。
林海所说的差价,其实在场的人他们都清楚,但这里是京城。京城的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普遍有钱,这是无用质疑的,百姓手中人人多多少少的都有余钱。在某些时候,百姓并不怎么在意是否多花一些钱。因为他们是买来安心买平安的,故而也不怎么计较寺庙里的香烛比外面更贵。
然而林海的话却如针一般,刺进了他们的身体。
百姓大多都是单纯的,他们单纯的以为自己的香油钱是用来孝敬佛祖的,以香油钱来为自己为家人买平安,买安心。他们根本想不到寺庙里的和尚用他们的香油钱来导受,来导乐的。
穿着红宝石纽扣金边的衣服,喝连衍圣公的女婿世家子弟都喝不起的最好的龙井茶……
百姓是单纯,但绝对不是单蠢。
他们都知道林海的话意味着什么。
一个个眼睛都红了,被愚弄,被欺骗的感觉充斥着他们的胸膛。
ps:【唉,最近热的不想动笔,怎么破!】
第203章 高僧?还是妖僧呀?
林海的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了老百姓的心里,其实说句实在的,对于佛教,很多理智的人在内心里都是不怎么想象的,所谓的什么众生平等在现实社会中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有权有钱的永远是大爷。
但是有些时候这种说法又是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的小老百姓内心最大的愿望,因此佛教在某些时候还是很有市场的,尤其是那个什么所谓的送子观音。要知道在古代子嗣的问题不仅仅是悬在女人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男人来说,也同样是的,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也是林海的高明之处,要是他没有说出这番话,有眼神的都知道他这是来找茬了!但是林海说出,他是不信佛教,但是家中的妻子信,他来寺庙是替妻子还愿的,那么这件事件,就可以说成他是无意中看见的,不过故意来找茬的。
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林家的少奶奶前不久生出来了一个大胖小子,至于孔嘉宜信不信佛教,也没人知道,因此林海这话还真没有任何的漏洞。
虽然林海言之有理,但是低下信佛的人还是大大的有的,因此这个时候,人们只是有些气愤,但是并没有愤怒。
而林海现在要做的就是激起民愤。
只有激起了民愤,林海才能脱身,才能永远的站在正义的这一方,日后就是在官场上有信佛的人,也不会刻意的去为难林海,毕竟他不是反佛教,而是揭穿假和尚罢了!
有时候林海很阴险,他懂得利用一切对自己有利的资源,比如现在。
林海知道自己的这副相貌很具有欺骗性,而且世人对于君子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没有戳穿他是不是一个伪君子之前,是没人多少人怀疑他说话的正确性的。
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只要林海想装的时候,他总是能很好的诠释这八个字的含义,虽然无法做到自己的大舅子孔伯书那样,由内而外,但是在陌生人面前装装样子,还是能很轻易地做到的。
林海对着下面的人。很儒雅的一笑“据在下所知,所谓的高僧虽然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是应该是诚心向佛的,应该是不会算计这些俗事的。而且依着在下的一点小见识,寺庙的香油钱。不是应该用来修葺佛像,造福百姓的吗?”
林海这话没错寺庙的香油钱,的确基本上是用来修葺佛像。造福百姓的。剩下的,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也是用来购买佛经和香的。毕竟和尚可是吃素的,而古代这蔬菜价格,真心的不贵,肉类的价格反而要高一些。
圆心法师是一位一年年过半百的和尚,但从他的面相来看却只有三十出头,保养的令人咋舌。他身材高达九尺。比一般人要高得多,身穿一身宽大的绯色袈裟,脸上的表情不怒自威。别有一番气概。
他是出身嵩山少林,幼时与很多和尚一样,有着高尚的情操。研读佛法,在佛学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来到京城之后,他堕落了。长安就是一个花花世界,城里的富户多的就如河里的鱼虾。他们为求心安,不时的到寺庙捐赠香油钱。一月所得到的香油钱,比嵩山少林一年的香油钱还要多。
但是香油钱太多太多了,修葺佛像远远要不了那么多,因为京城富庶,也不需要他们来捐赠其他穷苦百姓。故而他们手中的钱,越积越多。最后花不出去,堆成了钱山。
为了将钱花出去,不在库房中生霉,也是他们不断的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这一改就完蛋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由贫入奢易,由奢入贫难。
渐渐的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奢侈,钱山也在他们的奢侈中消耗干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想要改过来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势利,不断的依靠这种手段增加自身的名望,以便得到更多的利润。
不只是圆心法师一人。
京城其他的寺庙或者说大多数建立在繁华之地的寺庙也都是一样的,因为所在的地区富庶,他们禁受不住诱惑,成为了满身铜臭的伪和尚。
不待众和尚解释,林海就已经给他们找了一个最好的借口“之前在下陪着岳父在寺庙中时,还为这事纳闷过,还以为是这些僧人添置了什么高僧的手稿佛经。”林海这话有理,因为佛教的大兴,佛经尤其是高僧手稿的佛经现在都是价值不菲的。
“不过”还没到众和尚欣慰,林海的话锋一转“等着我听到圆莫法师的种种神奇的事情,我顿悟了!”林海故意停在了这里,将所有人的心都勾起来了,不过有的人是好奇,有的人是忐忑不安罢了!
看的出来林海的外表还是很具有欺骗性的,所有人都没有怀疑林海说出来的话,当然这也是因为林海说出来的都是事实。
停顿了一下,等着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这里的时候,林海才开口说道:“因为我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个天大的骗局,寺庙中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这群伪和尚,打着佛祖的旗号,骗所有老百姓的辛苦钱而已,他们根本就不配做一个和尚。”
林海的这番话,让底下的人哗然了,陈佛寺虽然没有多悠久的历史,也没有特别高的高僧坐镇,但是因为这圆心法师时不时的弄出什么法会,让这些僧人讲一下大家都听不到的佛经,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就是高僧的表现。
圆心法师和圆莫法师这个时候也是气愤不已,圆心阴沉着一张脸,阴霾的问道:“林施主这话可是打诳语了!老衲信奉佛教已经整整四十几年了,岂可是林施主可调笑的。”
林海要的就是圆心法师出口,只要他出口了,底下的人也就不会叽叽喳喳的乱哄了!他才没有兴趣当纪律委员了!
果然圆心法师一开口,底下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等着林海的解释,只是如果看得仔细的话,就可以看见有不少人的眼中有恼怒的火花。
林海敢说出这话自然是有把握的了,不然他也不会说出这话来,冷笑一声“有谁规定只要是一个秃头一件袈裟在身,就是和尚的。佛教有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佛教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在在下看来,这有能做到这五戒十善的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和尚,圆心法师你扪心自问,这五戒十善你做到了嘛!”说着林海对着圆心法师嘲讽的一笑“佛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十八层地狱之说,圆心法师我劝你还是考虑清楚了在回答。”
其实从圆心法师犹豫的那一刻,就有人已经相信林海的话了,所谓的五戒十善这是佛教的基本教律,要是连着五戒十善都不能做到,也的确如林海所说的那样,不配为一个和尚了!
众人之所以对和尚很尊敬,那是因为在老百姓的眼中,做一个和尚很伟大,做和尚要放下一切,摒弃尘缘一切,不吃肉不喝酒不娶老婆不贪不恼怒。有些时候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人们总是带着敬佩的眼神去看待的。
但是现在林海这样的说法和圆心法师这样的迟疑,无疑告诉大家,做一个和尚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艰难,甚至有些时候的待遇比一个世家子弟都还要好,这无疑让大家的偶像情节破灭,让人怒火中烧。
圆莫法师看着圆心法师无言了,这事也事关他的名声,连忙开口道:“林施主这番话,可是对我佛教了解不深,造成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