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 >

第6章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第6章

小说: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的记忆18、关于周小姐

      我有个初中同学王文良,加上另一个同学林恒裕,有一段时间,我们三人固定相约每天早上九点多十点就一起到K书中心读书。那时候我并没有摩托车,王文良都会骑摩托车来载我,一方面我怕自己早上睡得太死爬不起来,耽误太多读书的时间,跟别人约了,有个起床的压力。    
      到了K书中心之后,通常睡眠还不够,我会先趴在桌上小睡半个小时。那段时间的生活      
    很单纯,我们就在K书中心吃早餐、看报纸,然后整天的读书行程就开始了。如果光是看读书时间表,就是──念书、小睡、午餐、念书、晚餐、回家。    
      那段时间我们都尽量不再上补习班,除非是重要的考前猜题或总复习,能够打听到一些考题趋势。所以最后一个月在K书中心的时间很多,这时,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啊!修正,这句话不是这么平静的,应该用英文的惊叹语句来写。    
      她姓周,静修女中商科毕业,但是想要继续升大学,所以也很用功读书。真的没办法,她太漂亮了!我一眼就看到她,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男孩子,但是她是一个家教很严、个性很好的女孩子。在我以往的刻板印象中,漂亮的女孩子通常比较野、比较爱玩,不是顶爱读书的;而且很会交男朋友。但是她不一样,那些男生都是主动来黏她的,她并没有怎么理会他们。    
      在K书中心,她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字条,男孩子之间也纷纷传说这种好女孩并不好追。送花给她的人始终不断。我想想,这么多人喜欢她,觉得还是算了,自己打退堂鼓。后来我终于鼓足勇气去认识她,没想到她也蛮喜欢我这种感觉的男孩子。当时我很兴奋,觉得很好玩,我的同学中也有人喜欢她,但他们都知道不是我的对手,大家只是都玩在一起。    
      那些过程很像“追赶跑跳碰”,在K书中心远远地看到了,双方的眼睛互对了一下,又赶紧避开,回到自己的座位躲起来。想见面,见面了只是擦过侧肩,就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想讲话,又不肯先开口,不断地猜测对方心里怎么想。    
      传一句话,经常要通过我的同学、同学的同学,再传到她的女同学那里,由她的女同学转述给她。她的意思怎么样、答不答应一起出来碰个面或是决定要约在什么地方,也从她的女同学那里照原路径一个传一个地送回来。约好地方,又怕别人先扭曲事实传出绯闻,或是拿来当闲话碎嘴,所以我们不敢一起从K书中心出门,走出电梯还要一前一后,到餐厅也要先说好谁先到、谁慢十分钟到,让别人看起来像是不意间的巧合,我们是不小心才刚好混在一起吃饭的。    
      她是我在联考前记忆里一段很可爱的部分。她有一个好朋友帮我们传话,我们就叫传话的是“青蛇”,周小姐是“白蛇”,当时连K书中心绰号叫“小爱”的柜台小姐都帮我们递纸条、传话。六月十五日是建中的毕业典礼,也有些歌迷来献花,但是我已经可以不受这些外在事物的干扰,也不觉得是压力,心里念念不忘的,除了读书和联考,还有一股甜甜的、说不清楚的感觉。    
      当天也是周小姐的毕业典礼,但是在我被同学提醒要买花送她时,已经是第二天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买花送女孩子,到了花店才知道玫瑰花真是要命的贵。没想到第二天送花反而好,因为听说六月十五日当天,周小姐到K书中心时,给她的礼物和花束已经堆满了她的位子,在第二天送,我的花就不会和其他人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当时追求她的人非常多,其中还有我的同学,而我竟然追到了,觉得跟她在一起很快乐。但是联考后就没有结果了。到现在我还很怀念她,但是她已经是我一个高中同学的女朋友,据说两人的感情很好。    
      那时候的我们对爱情只是懵懵懂懂的憧憬,并没有时间去细想那是怎么一回事。除了我之外,也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同时坠入情网,感觉上不论是补习班还是K书中心,成双成对的机会都蛮大的。那种感情的发展并不带着任何目的或玩乐的性质,也许只是压力太大、心灵上空虚,需要了解同样环境压力的异性同伴。大家聚在一起,也会谈谈彼此女朋友的事。    
      我另一个姓陈的同学,就常常提到他读北一女的女朋友,两个人纠纠缠缠,像朋友又不是朋友,像爱情又不是爱情,很困扰。这些类似的话题算是我们除了读书之外另一种心境上的转变。在读书之余,同学们的女朋友们也常常和我们玩在一起,大家都是好朋友。    
      联考的第一天,在考场上发生了一段插曲。有一家电视台派七点半新闻的记者带了摄影师来采访我,他们主要想采访考生对题目难易的感想,这是他们每年都会处理的新闻,只是当时他们觉得由我来讲会更好。    
      同学远远地看到记者朝着我们这边过来了,赶紧告诉我。那时我很生气,不想让他们找到,就要同学COVER,遮着我到另一个角落读书。我成功地躲过了考试中场休息的时间,但是在进教室前还是被他们发现,我只丢下一句:“考试要开始了!”就直接走进教室,不想理他们。没想到那个记者就站在教室外等了我一个小时,我作答时他也请监考人员通融进来摄影。下课后,他访问我,问我题目做得怎么样,好像把我当做考生代表。那时候一直觉得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他实在不该来打扰我。    
      晚上回到家,在七点半的新闻里就看到这一段。在我考试座位前面的前面的前面,刚好就是那位周小姐,所以在电视新闻上也看到她匆匆从屏幕上晃过去,那时候心里已经不是那么生气了,因为看到周小姐,还觉得有点好玩,很快地用手指在屏幕上,回过头去跟妈妈喊了一声:“妈!你看,这就是周小姐!”    
    


永远的记忆19、太吵了,可不可以停一下!

     我习惯念书戴耳塞,这样,就算外在的环境再吵,也可以充耳不闻,专心在书本上。一旦坐定了,转笔有的时候比读书时间更持久。书读到一半遇上难题时一定转笔,考试考到一半写不下去了,就急得转起笔来,想事情想得没有头绪时转笔,发呆的空档也转笔。    
      转笔,在某种程度上有去除焦虑的作用。    
         
      转笔虽然不是读书必备的习性,但是那时候所有的同学几乎都会转笔,连最用功读书、上课最不分心的人也不例外,仿佛不会转笔是不太对劲的。起先看到别人会,自己不会,直觉自己也要加强勤练。开始的时候很菜,只能转半圈,而且常常掉下来。大家都在填试卷或鸦雀无声地念书的时候,转笔掉在桌上发出的声音显得十分突兀。不过,也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不熟练,上课时笔撞在桌上的声响此起彼落。后来练得比较厉害了,可以从头转到尾、尾转到头,这样是一圈。    
      技术更好的同学可以让笔绕着中指在空中转两圈,掉在拇指和中指间时还是笔头。有时候我不想练花样,边念书,却也能一心二用地转半圈不掉在桌上。最后习惯了,只要坐下来,不管想什么,不知不觉手里边就转了起来。有一次在K书中心,一时忽然觉得书念不完了,情绪烦躁起来,转笔转得太凶、太急,三两下就掉桌上一次,逼得在隔壁位子念书的人跑来告诉我,太吵了,可不可以停一下?    
      在学校,大家也流行转课本、转参考书。转课本风所向披靡地流行时,随便从哪条走廊过去,都可以看到每个教室里成堆的同学聚在一起比赛转书的花哨。厉害的人可以把大开本的生物课本转得很漂亮,有的人还可以先用食指转,食指转完换中指,中指转完换无名指,无名指转完还有小指,小指转完,往上一丢,掉下,接住,继续从食指开始转,持续多久都不会掉下来。课本封面因为常常被手指头摩擦着转动,那个固定的圆形范围都脱色发白了。还有些同学把课本用圆规在中间戳一个洞,有了往下凹的着力点可以转得更久。    
      我们就在除了读书之外还是读书的萧瑟气氛里,找这样一些小小的、不怎么花费体力和时间的生活调剂。    
    


永远的记忆20、非拜不可

      考试的前一天去看考场,我的考场在台北商专,考场外面有很多补习班派人在那里发一些考前猜题、总复习之类的仿真试卷,还有人卖2B铅笔、软垫板、橡皮擦之类的考试用品。我的考场在二楼,那天去看考场的人很多,人声杂沓,纷乱不堪,上下楼都觉得和别人摩来挤去的。    
      我心里想着,眼前那么多人,那么多座位,到了明天都会一一被这些人填满,其中多      
    半是来“陪考”的吧!我的气势锐不可当,充分的准备使我抬头挺胸,很兴奋。走进考场,又警告自己要小心,不要轻敌,熬了三年,决战的这天终于就要到了,心里因为解脱的时间快要到了,非常开心,但是又很复杂,想到为了准备联考忍受了所有的煎熬就是为了这两天,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那一瞬间,我似乎把自己想成是一支军队,双手、眼睛和身体各部位都领受着大脑司令的指挥,全员就战斗位置,全力进攻。我一直以“行百里半九十”这句话来鼓励自己,提醒自己千万不可在最后一刻出什么差错,导致功亏一篑。一定要支持到最后,就是输了也要尽全力抢救,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千万要咬着牙撑过去。    
      想着,我真的用力咬咬自己的牙齿,提醒自己,和别人比胜负就在这时候了!    
      我走在考场中,自觉高人一等,有不可一世的感觉,整个人都充满自信,我告诉自己“我可以,而且一定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但这种自信的背后必须有真正的实力支持。    
      看完考场后,我勉强妈妈骑摩托车载我到行天宫拜拜,骑着骑着就飘起细雨来了。行天宫拜的是关圣帝君,香火鼎盛,在庙门外都可以闻到烧香的气味。    
      那天庙里面人不少,很多人也都是去求保佑考试的,还有人拿准考证的影印本压在供奉的素果下面。其实我们都还搞不清楚怎么拜,拿几炷香。问了在那里义务帮忙的老婆婆,才知道天公炉先拜,再面向神明从中间的炉拜,再拜左边和右边,每个香炉插三炷香,还要用左手插。对这种事比较清楚的是我爸爸,我妈妈不信这个,但是我执意要去,因为我一向认为能让我心安、对我有帮助的我都要做,免得有任何遗憾。    
      在庙里,我真的拜得很虔诚。心里面偷偷许愿,我不奢求会成为怎么样的黑马,或是出现什么奇迹,超过所有的人成为榜首。只要保佑我能够念多少发挥多少实力,不要在考场失常,得到我应得的成绩就可以了。    
    


永远的记忆21、最后的前一天 

      就在联考前一个晚上,我在家里准备化学,还在背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背着背着,突然觉得我完蛋了,还有那么多,一定背不完,放下书在架上找了一些前几届联考考题来做。题目做了一些,信心又逐渐回来了,发现考题原来没那么难,不需要钻牛角尖地准备到那么细的地步。    
      准备考试常常就是这样,一头栽下去,变得盲目了,绝对会看不清楚事情的真面目和      
    应该准备的方向。其实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里面,也仅仅只是少数人有解非常艰深题目的能耐。所以太艰深的题目我都放弃,即使真的出来,也一定会被所有的考生骂,我很能丢东西,觉得不会考的,就不去念。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忽然又开朗起来,觉得不必那么紧张,大概翻过重点记起来就好了,因为做了那些考题,使我感到轻松容易。准备考试真的不能闭门造车,要衡量现实状况才不会浪费时间,太难的东西只要掌握原理和解题技巧,在考试现场我有把握、有信心可以做出来的题目,平时就不一定要花时间去准备。    
      在学校放假前,老师通常会一再叮嘱我们,联考前一天早点上床睡觉,因为很可能会失眠,所以八点多九点睡下,刚好在十二点左右睡着,恰到好处。听说班上有同学到了考前在考场附近包个饭店房间,这样早上考试就不会因为睡得晚,或者塞车等等因素迟到,甚至来不及考第一节。那段时间的报纸和电视媒体,都会提醒考生运用各种方法,要你千万不要忘了带准考证、圆规、2B铅笔、尺,如果忘了带,还可以拜托考场警察替你赶回家拿等等。    
      那天晚上我也仔细地检查了两遍,算是把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到顶了,完美无缺,像一个守法守分的考试王国公民。然后带着安安稳稳的心去睡觉,没有失眠,轻轻地就睡着了,在睡梦中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觉睡得好,第二天就觉得精神很好,也不像平常那样,一旦早起就显得脑筋迟钝,随意翻书复习,也都可以联想到其他读过的东西。考中文作文、英文翻译的时候,反应都很快。做其他理化理解性的题目时,速度也都蛮令自己满意的。    
    


永远的记忆22、走吧,看场MTV去!

     从第一次钟响到考试哨子吹动之前几分钟,考生和家长都在走廊上整装备战。哨子一吹,教室里就开始发考卷,考生们把读得烂熟却还总是嫌读不够的书本交给陪考人之后,陪考的闲杂人等就必须离开,只剩下考生们在走廊上吹凉风。到了第二次钟响,大家立刻鱼贯进入考场。    
      在发考卷到进入考场中间的几分钟,技术好的人如果贴着窗户仔细瞧,还是可以看到      
    靠窗座位上反面盖着的试题,薄薄黄黄的纸背隐约透着黑色印刷的试题内容,大家都觉得先看到的先赢。    
      第一天,我们几个同学的家人在考场楼下找了一个较大的地方,铺上报纸,大家在那里“集体”陪考。第一天第一节考的是数学,我考得不是很好,只有五十二分,但是也超过高标准十分,后来的其他科目平均都在八十分以上。    
      数学才考到一半,心里一想,班上的数学小老师就在我的头顶只隔了一层天花板的楼上应考,而我在解题的过程中却不断遇到困难,有时解到一半才发现路径全走错了,解题公式也用错了,再不然就是答非所问。我忽然慌起来,七十分钟的考堂里,题目做一做,手里的笔就停一下,眼睛偷偷环顾周围一圈,每个人都在埋头苦干,不看则已,看了更心惊,觉得自己糟透了,可是又不能不做下去。    
      临场状况有时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这一堂考数学,我到最后十分钟才做出好几题,心情非常慌乱、万念俱灰,心里想,第一节课就这样完了,原本可怕的梦魇又要出现了。下课铃声响了,下楼梯的时候,我听到走在身边的另一些考生的交谈,他们也觉得今年的数学考题比较难。所以我又开始用那一招骗自己:“嗯,没关系,今年大家一定都考得很差、很烂。”这样整理一下糟透了的情绪,对于后来几节的考试很重要,如果第一节就气虚了,很可能接着几科都会考不好。    
      下楼后,所有的陪考人都问:“考得怎样啊?”我回答:“没问题!看下一科!”这下子包括我妈妈在内,大家都认为:“哇,苏有朋好像考得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