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最有影响力的书 >

第8章

最有影响力的书-第8章

小说: 最有影响力的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装饰是不是直接受她的影响?    
    楼庆西:对,是《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我在资料室查资料的时候在一堆图纸中发现的,装在牛皮纸袋里。梁先生去世后,林夫人把有关建筑方面的东西都放在建筑系资料室,可是这篇以前没有人注意到。已经出版的《建筑师林徽因》已经刊登了这篇论文。当年我跟随梁思成先生研究建筑史,就在旁边帮他们画图、摄影。林先生在建筑方面最感兴趣的就是建筑和传统工艺品上的图案装饰艺术,我受到影响自然就开始往这方面研究。从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建立说,研究乡土建筑也是当年梁思成、刘敦桢先生开创的,抗战时他们就调查过农村建筑。    
    记者:那现在和梁思成先生那个时代比,乡土建筑研究有什么新的突破吗?    
    楼庆西:我们这个学科是研究历史,不能说有什么突破,要辨别类别、分清年代,可以说是发现了新东西,但是没办法像物理学、生物学那样有什么大突破。80年代以来当然有发展,就是研究的领域更大了,每一个方面研究得也更深入了,研究的书也多了,但是有些书很玄虚,我看不懂,陈老师看了也说不懂。梁先生他们做学问是深入浅出,研究的问题很难,但是讲出来很简单,可是现在有些书还没有研究进去,写出来已经玄妙晦涩得很,我叫这是“浅入深出”。其实建筑是最生活化的,你就住在房子里,对建筑有自己的认识。    
    记者:您不仅研究、出去调查,还自己摄影,我们可以不管那些纷繁复杂的建筑构件名称,单单欣赏照片上的美就让人心醉,那您是怎么开始摄影的?    
    楼庆西:建筑摄影没有什么奇妙的,就是要真实地记录,不能变形,如果变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是艺术创作了。1952年我从建筑学院毕业以后,跟随梁思成先生编建筑史,他们调查的时候我就画图、拍照。这个是我的工作。我摄影都是用最普通的照相机,文革以前不用说,80年代主要用佳能,那是佳能厂到清华举行展销会,我们一个教研组买两套,我就一直用。后来为了出画册,又买了哈斯曼大相机。我还买了数码相机,现在还没有用过,因为年龄大了,手抖,不习惯。我们拍照讲究真实,比如这个窗户,在书上看上面雕刻这么漂亮,其实我们去的时候很脏,我们和学生用小刷子洗干净,铺上自己带去的白纸照相。这么一照农民也知道值钱了,现在老有文物贩子买这些东西。但是我们是做研究的,就算喜欢,我们也不能买。


第二部分爱生活,爱行路,爱河童

    爱生活,爱行路,爱河童    
    《河童旅行素描本》    
    《窥视印度》    
    作者:妹尾河童    
    版本:三联书店,2004年10月    
    定价:18。00元    
    □书评人姚媛    
    妹尾河童,日本当代具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    
    “过去经常和玉村丰男先生通电话……由于他白天要到田里,所以大多不在家,只要抓对时间找到他,我总会先学猪叫跟他打招呼,很高兴对方也跟着用逼真的‘噗——噗——’声回应,‘好吗?’‘嗯,很好。’‘在画图?’‘还有个展。’等等,猪言猪语也能通,就这样互叫了大概有一分钟之久。”    
    看到这里,大笑不止的我死心塌地地爱上了这本《河童旅行素描本》的作者——妹尾河童。    
    妹尾河童,何许人也?    
    用喜欢数目字的大人话来说,1930年妹尾河童生于神户。1954年自学成材,开始从事视觉设计,后以舞台设计身份崭露头角。此后活跃于戏剧、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电视等表演艺术领域,为日本当代具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曾获纪伊国屋演剧赏、山多利音乐赏、艺术祭优秀赏、兵库县文化赏等众多奖项肯定。    
    看罢三联出的两部妹尾河童作品集——《河童旅行素描本》、《窥视印度》——之后,顿时觉得这样中规中矩的介绍,实在不适合这个人,这个宛如再次来到地球的小王子一样童心炽烈的人。    
    妹尾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这样热衷于收集各个国家不同的生活用品。表面上看,各国的生活用品平凡而不昂贵,并无什么特别的收藏价值,但是这样人间烟火气息浓厚的物品,反而更能体现出各国不同的文化特色,更能让读者感觉到河童透过人间浮华表面的那一份洞察与热忱。说起来,其实《河童旅行素描本》改成《万国杂货铺》才比较适当,从印第安水车到意大利的火车便当餐盒,从丹麦的捕鼠器到香港的地铁车票,从形状、图案、用途到对象本身的典故,妹尾河童均一一付出无比的专注与热情,纳入自己的囊中,同时深深地看进了物的最细节最内涵里;眼界之广博、多元与涉猎之深,令人惊奇。    
    但是他却不会有一般收藏家的吝啬,有趣的是,他经常会做“在世的馈赠”。也就是说,他的收藏品,只要写上“给某某,河童”,在他去世之后,这一样收藏便会属于那个人所有。    
    他也是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窥视狂人。在韩国,曾经因为诡异的涂涂画画被警察抓起来讯问,但也因此有了一系列的窥视丛书,《窥视印度》便是其中的一本。    
    写作旅行札记,是在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活动,是让人着迷却又着实危险的。写作的人常常犯下浮光掠影,知旅游手册而不知生活,知异国风情而不知其根底的毛病,妹尾却不同。他是那种如果你说某个地方不好玩,自己一定要去试试看的人。最最难得的是,他把那些旅行生活中的不愉快,轻描淡写地以诙谐的语气写出,反而成为了一种宝贵的生活经验。比如人人都要经历的出租车司机宰肥羊事件,他却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并不会一味地谴责谩骂。再比如大家都说印度的水不好,食物不够卫生,果然他也腹泻了,但是他却能够一笑了之。当时年过花甲的他一个人在印度旅行两次,一路走一路画,整本书不只有灵动的文字,也有美丽的手绘素描插画,使得一个活生生的印度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所以说,那样的介绍实在是折辱这样一个妹尾河童,于是擅撰了一篇妹尾小传,聊供一笑:“妹尾河童,现年七十有余,热爱生活,是周伯通一样的老顽童,拥有像杀不死的蟑螂小强一样的强烈好奇心,是个十足的窥视狂和收藏病晚期患者,喜欢涂涂画画,有独门的鸟瞰式窥看秘技,最擅长和世界各国的当地人打成一片。拿手的美食是名叫扁炉的火锅料理。”


第二部分海岩的伪“煽”

    海岩的伪“煽”    
    《煽》    
    作者:海岩    
    版本:作家出版社,2004年9月    
    □冯俊杰    
    古来一字书名就少。一字难以解释清楚作者的立意,也容易混淆。不是特别自信自个儿的书精妙,不怎么用这种形式。但现在图书策划日渐新奇,一个“煽”,成了海岩新书的名字。单说名字真正是包装得水平到家,可惜浪费了这样一个好名字。全书都是选摘警句杂烩而成。    
    从书里面选摘警句结集出版的多了去了。但也要看你内容到底够不够精辟够不够警醒。近点的,韩寒虽然少年文字,思想水平不高,但文字玩得很有钱钟书钱老先生的三分神韵,出的《毒》,句子要么能逗人一笑,要么能叫人拍一拍桌子。远点的,好出警句的古龙,确实妙语如珠,前人说不出的,后人叹为观止的,俯拾皆是。《煽》里的内容,实在是良莠混合,但三七开都不到。好坏数量差别也太不成比例了,陈词滥调看得人腻味。真的,我就觉得那些个句子,啥也没煽动。论爱情,无非是“最高明最动人的爱,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粉饰和矫揉造作的”,“男女之间是没有友谊的。要么是爱,要么什么都不是”,“男人常常同时喜欢多个女人,而女人大多一个时期只喜欢一个男人”。这样的中文系大一女生都写得出的话,海岩居然也挑出来重新入书。    
    少得可怜的些许亮点,集中在《说官》、《说事》两章里。看来作为一个商人、管理者,海岩很有切身体会。“过去有个说法,金钱关系最肮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金钱关系最纯洁,人情关系最复杂,说不清有什么肮脏东西在里边。所以我跟朋友都不借钱,也决不和朋友做生意。”“一个干部必须明白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那就是你的上级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怕得罪你的下属,你不得罪就要他来得罪,要你何用?一旦他知道你不敢得罪人,你的仕途也差不多到头了。”    
    海岩的长处本来就是叙事流畅与构思情节巧妙,根本不擅长文字思辨。作为谈情的作家煽情的功夫本是顶尖,偏偏要扬短避长,说好听叫不爱惜羽毛,说不好听就是敷衍读者。要知道,海岩这样的煽情高手,从《便衣警察》到《永不瞑目》,赢得多少读者。不是他不会,也不是他不能。套用海岩自己的话:“‘煽’是一个褒贬不清,在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解释的词。用它做书名首先因为有趣,其次意思不清晰明了的书名现在也比较流行。”摆明了很清楚自己在做的是一本什么书。    
    作者可以当成游戏一笔,随意调侃,“读者大可不必当真”。谁当真啊,要听道理,每月出版的读物海了去了。不过是求一个阅读快感,能够喊一声妙。连这点基本的阅读要求都无法满足,这书也就等而下之了。该煽没煽,不认真煽,或者说是煽不起来,是为伪“煽”。


第二部分一场梦的出口转内销

    一场梦的出口转内销    
    《我的世界我的梦》    
    作者:姚明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书评人阿乙    
    北京图书大厦地下一层,专售进口原版。不通外语的我在这层的醒目位置看到“YAO”一本一本往上摞。英文版的姚明自传由ESPN资深专栏作家里克·布切费时两年整理而成,它们最终以一种荣耀的姿态出口到中国。而由张弛补充整理的姚明自传中文版则索性把书店的门口霸占——大家都看到一个山一样、奥尼尔一样的姚明眼睛上撑,端坐在书的封皮上——这个造型像是总统山。    
    有一件事佐证了这本书好卖:我携此书进餐馆时,老板把它拿过去读了大约一刻钟。这个穿着极度草根的小店经理让我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霍元甲陈真系列,彼时,无人懂拳术,但每个人都通过黑白电视知道中国人打擂台无敌手。可惜这师徒二人都没有打到国外,打到国外的是李小龙,可惜他又是另外一个悖论,他是美国籍,娶的老婆也是美国人。既是中国人,同时又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制造神话,这样的任务终于不可避免地降落在一个尚未成型的NBA巨星姚明头上。    
    姚明说,有段时间,国内每六周就有一本关于他的新书出版。为了表明自己不是一个“从不犯错”的人,他才写此本自传。但我读完后,却发现这本自传与其他人的旁观并无大的差别。和一切畅销的传记一样,这本同样难逃励志习气。姚明回望自己打青年队、CBA、NBA的历程其实和报纸电视所宣扬的并无多大区别,也许他讲出了自己的感受,不过这样的感受很多记者也替他感受出来了,因为最后出来的道理非常简单——“我认为,勤奋的工作加上一点点运气,就能达到我追寻的目标。”这句话在很多场合非常应验,在很多场合也不应验。新近被NBA淘汰下来的刘炜、巴特尔一样勤奋,能到NBA试训也是运气,但是他们都被甩出了轨道。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2米26的身高,那么这个神话就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但是在你我身高只有平均1米73的情况下,意淫的味道就出来了。我寄希望矮个子刘炜最终被NBA承认,但是一样勤奋的他却被刷下来了,这使我相信姚明的成功有着某种先天性。姚志源和方凤娣这两位高个子前篮球名将的结晶,有时候真的意味着很多。另外一个可以归入到成功因素范畴里的是商业性。姚明正好处在一个机遇的际会处:他拥有令NBA惊诧的身高,和自小开始的篮球教育背景,同时,中国经济的日益发达给NBA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跨国市场。在NBA季前赛上海、北京两站赛事里,刘炜证明了他也具有对中国市场的号召力,但是他欠缺在NBA立足的身体条件,而后天技术与姚明相仿的他则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表演机会。    
    在此书里,姚明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讲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事情,比如孔子,比如发红包。这对中国读者来说,基本上是信息重复。但这本身是一种权力,或称资格。姚明在讲这些东西的时候,身份就是在代表中国,他在向一些美国好奇者阐述中国的事情,颇类似于李安在拍《卧虎藏龙》。这一定程度上使我坚信姚明在美国的价值正好体现在他的中国性上。同时,自传也在体现着姚明体验美国文化的一面,这样,姚明的光彩一定程度上又要通过“中美文化交流”六个字来体现——这有点本末倒置。    
    在状元秀、季后赛、全明星等一系列的光环冲击下,很多人在辨别姚明时出现了某种过分的情绪。这样的一个姚明虽然有着自己的努力背景,但同时他也有很多别的中国人不具备的机缘条件,这使我明白,一个姚明的梦很难就是大众的梦。真正的力量庞大的实践也许是刘翔,他突破了田径圈约定俗成的人种规律。    
    上世纪80年代需要用霍元甲式的英雄来表达人们急欲扬眉吐气的决心,那么,现在要用什么样的英雄来完成中国人的自我证明呢?选姚明的话,我投弃权票。姚明目前在NBA做得不错,但还远远没有体现出一个巨星的本源力量来,他出现在你我眼前时仍然携带着很多泡沫。    
    鉴于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操之过急的自传。


第二部分周而复:刀割自己方觉痛

    周而复:刀割自己方觉痛    
    以论带史的思维方式只是让他写出了部分历史真实    
    □书评人陈远    
    我的两位朋友,结婚多年,双方都视我为亲密朋友,一有矛盾,便找我诉苦。要说有什么大的矛盾,也没有,只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根据我的了解,这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一直到现在,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乐此不疲。他们向我诉说对方的过错,不知情的人听了会觉得他们所说的另一方简直十恶不赦。但是我可以保证,那两个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并且都不善撒谎。但是他们在叙述对方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把不利于自己的部分事件过滤掉了。从他们那里,我觉得,要看透一个事件,应该有多方的举证,才能得到真相,否则,只能是片面之词。    
    曾出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友协副会长、对外文委副主任的已故作家周而复,在长达一百万言的《往事回首录》中,将自己长达七十年的人生经历,自觉地融合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里,这样的视角,不算独特,但是对研究现当代史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曾经集中采访了三十多位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后裔,通过他们的叙述,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命运。根据我的体会,只有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放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这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