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遍布吉林的每一个地方,他像一个被“上帝”赋予了某种正义的精神和指令奔忙的游侠,与狂妄的黑恶势力,与污浊的小丑和违法乱纪的官员,与态度冷漠的官僚作风等,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对峙和斗争。这其中充满了变局,充满了游戏,自然也带有不少传奇的色彩。可是,传奇毕竟不是传说,王维忠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带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努力行使自己职能与责任的人大代表,他凛然的正气、坚持的精神、果敢的形象已经被石野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真实事件描绘得非常生动和清晰了。但是,当一个人大代表在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的过程中显露出传奇的色彩,这或许就要引起人们的深思了。
在人生经历和行为观念上,石野同王维忠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他们都出生于社会底层,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子,他们都历经坎坷曲折。王维忠早年因为家庭的富农成分而屡遭歧视、排斥、打击的经历和石野生于贫苦家庭、少年因家贫而含泪辍学,近些年来又以“中国第一卧底记者”的特殊身份,以新闻记者独特的正义和良知,以笔为刀,以文字为子弹,多次勇敢地和犯罪团伙、作恶的歹徒,甚至是无恶不作、杀人如麻的黑恶团伙搏斗,为弱者伸张正义,屡屡将一些人不愿、不敢暴露的真相公开于天下,而遭到生命威胁、恶意陷害和非法拘禁等情形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所以,他们在有机会和可能影响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某些人们的命运的时候,自然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维护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权利、尊严和利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
所以,在我看来,由石野这样一位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记者来写王维忠的传记,是一种天合之美,是两颗同样为追求真实、公正和平等的心的靠近。这样的结合,不像许多现象告诉我们的那样,是一种宣传任务,是利益的完成和索取过程。石野对王维忠教授的人生和人大代表经历过程的追踪记忆,就必然摆脱了通常传记写作中常见的那种人为的避讳,肉麻的吹捧,奴性的献媚情形,而强调以事实述事,用事实记人的方式。王维忠的“传奇”,不是一个人生的流水账,它是用大量的事实对一个真正的人大代表精神和职能行为的阐释,是对人们的某种追求、期望和期待的慰藉与满足。
传记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司马迁的伟大著作《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一直影响福荫着后人。传记文学是对真实人物对象的选择记述,是一种带有明显史性的书写。所以,选择什么对象,怎样书写,就特别关键和重要。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早就指出,历史学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史才、史学和史识。而这其中又以“史识”为灵魂。所谓“史识”,就是强调史德和史观,解决选择对象和认识理解对象的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历史、树碑立传的。历史的书写,只适用于那些以自己的精神、作为或特异的经历影响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人,而不是谁有权、有钱就写谁。正义的卧底记者石野选择了正直的人大代表王维忠,这是因为王维忠作为一个医学专家,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他在两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的结果。特别是在后一个领域,王维忠的表现尤为突出,具有值得人们尊敬和效仿的丰富价值。为人们提供这样的典型对象,对于检省和改进发展我国的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石野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纯粹的王维忠个人传记,而且是满足现实社会生活和民主建设需要的作品。这样的书,既是一个人的历史记述,又是富有现实影响力的真实人物报告,庄重而珍稀。
推荐序二:人民代表的好榜样(2)
传记作品有许多不同的写法,在本书中,聪明的石野采用的是时空穿梭,以人带事,以事表人的写法。所以,这部传记是在不断的事实陈述中,努力地凸现传主的精神、情感和性格,又以人物的作为勾连出许多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整个作品,庄严、厚重、激情、生动,我以为是超越了石野以往更多新闻特点的作品,融大量的社会信息和作家的审视判断于一体,非常具有警示作用和感召力。
石野是一位出身寒门,有过军旅经历,又先后在《南方都市报》、《首都公安报》、《京华时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做过政法记者的年轻人。从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如《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我在北京做记者》等作品,人们就能够了解他和别的新闻记者的区别,感觉到他的强悍、执著、敬业和独立的性格。他经常是在危险的现场采写新闻,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给正义以支持,在一次次生命和职业的抉择中选择职业……所以,有人称他是“以笔为刀的流浪记者”,有人称之为“打虎记者”、有人称赞他是“我们社会的一把明铮铮的利剑”。我以为,今天有石野这样的新闻记者,那些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就会感到不安,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就会不宁,那些道德败坏的非法小人也许能够感到威胁,而正义的人们也不会感到孤独。可以说,在许多次可以放弃的时候,石野选择了坚持;在很多次可能倒下的时刻,石野坚强地站立起来。只可惜的是,像石野这样的记者,却无法完全摆脱黑夜的吞噬,在不断地解救别人的时候,他却时常感到无奈和孤独。他的这种无奈和孤独,也正是王维忠作为人大代表在依法监督腐败过程中所遇到的。
在2008年的春天,我衷心地祝愿石野以后写得更多、更好的同时,也希望中国能更多地涌现出像王维忠这样敢为人民说真话的好代表。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
2008年1月28日于北京
目录
无声的序幕
第一章重症病房里的接访
重病中关注沉冤20年命案
病床上记录女法官炮制的离奇诈骗案
患病期间为百姓讨回公道
第二章莫道人生多坎坷
从中医学徒到医学博士
步履维艰的青春
走上参政议政路
第三章呼吁〃新闻监督法〃的出台
中国首宗新闻记者自诉案
央视敬一丹舆论监督专访
为冤屈记者仗义执言
为〃新闻监督法〃提议案
为政法记者推荐弘扬正义之书
第四章医学教授最恨医院渎职
女护士长状告任职医院
上书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
北戴河医院女院长终于落马
第五章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初次参会就放了一个响炮
从〃一无所知〃到〃议案大王〃
用生命换来的议案
第六章只有立法,才能治国
〃老虎吃牛〃事件引出两例法律议案
四年时间为〃拆迁法〃议案调研
第七章向非法医疗广告开刀
让名人从药品广告中消失
赵忠祥,你不该做这种广告
非法医疗广告害人不浅
第八章不辱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跟踪记者的正义之旅
监督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监督违法执法,不惧威胁
第九章监督司法腐败
为做好事反被伤害案亲笔上书公安局长
〃我代表人民和你讲话〃
关注新源县刑警副队长刑讯逼供案
监督河南神秘〃杀人喂狗〃案
为浙江商人朱建洪冤情大声呼吁
第十章〃较真〃的人大代表
最满意的答复,最不满意的结果
依法行使人大代表的监督权
第十一章人大代表要对人民负责
痛斥〃害群之马〃桑粤春
不要让〃哑巴〃当代表
敢直言、敢碰硬、敢反映
第十二章农民的贴心人
为〃三农〃问题呼吁
“我是农民的儿子”
为农民讨权益
为新农村建设献策
第十三章〃议案大王〃调研的背后
〃王代表帮我们卖粮食〃
〃我的议案都是用汗水换来的〃
第十四章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长期关注〃反家庭暴力法〃
用良知保护受害女性
第十五章热切关注民办教育
别对民办教育说〃不〃
谁把民办学校变成公办学校
教师节,谁在孔孟之乡审判女教师
第十六章春天里的期待
他是温暖的传播者
有的人走了,他还活着
元宵夜,又想起了王维忠代表
枕着未结的议案长眠
秋天的怀念(代后记)
无声的序幕(1)
2006年12月日,长春
今天是令人极为沉痛的日子。头天早上,急匆匆的我从北京赶到长春,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来送别我最尊敬的良师益友。
今天,有一位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老人,将永远长眠于他所热爱的土地。
今天,历史将会把这个流泪的时间永久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今天,全国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忠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长春殡仪馆举行。
今天,是长春群众最后一次瞻仰这位可敬的老人遗容。
不到6点,我就和前来送行的几百名群众,早早守候在长春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区里,这是王维忠生前居住了20多年的家。
今天,长春的气温最低零下10摄氏度,凛冽的寒风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脸颊。清冷的月亮畏缩在西方天空,将忧伤的光辉撒播在一张张泪脸上;几颗瘦小的星星在晨曦初现的天空中闪烁着悲哀的光芒,映射着大家悲伤的心情。
王维忠家那百多平方米的旧屋子里,早挤满了特意赶来送行的亲朋好友,以致那本来就不宽敞的住处更显得窄小。
半小时后,大家坐车前往长春殡仪馆。马路四周停满了前来送行的各色汽车。记得昨天王维忠的儿子王绍坤和王绍申两兄弟说过,一切尊重老人的遗愿,不搞任何排场,不请社会的人,更不惊动官方,除了父亲生前的亲朋好友和单位领导同事,一切从简。这样才让老人走得安心……
尽管当地的新闻媒体没有发布相关报道,甚至连讣告都没有,但是,天还没有亮,自发来为老人送行的群众还是络绎不绝。
长春市十几位出租车司机特意赶来了,他们是义务来送客人的。他们说,王代表这人太好了,他的心中总是装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利益。现在他去了,我们说什么也得送送老人家。几位个体户开着私家车来了,他们说,王代表太正直了,他为我们尽到了一位代表的职责,听说他走了,我们要最后看他一眼……
这些五颜六色的车流,排着寂寞的队列,井然有序地到达了长春殡仪馆。在殡仪馆二楼的218房间,早就被前来送行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走廊外面更是挤满了送行的人们。大家都想最后看看尊敬的王代表。
上午8时30分,悲痛欲绝的亲人们向王代表作最后的告别。我和绍绅、绍申兄弟站在老人面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老人安静地睡在水晶棺里,神情极为安详,他戴着蓝色的帽子,身着蓝色的衣服,口中含着一枚铜钱,好像还在思考着又一篇新议案。凝视着老人和蔼可亲的面容,泪水止不住悄然流淌。
绍霞大姐紧拉着我的手,轻轻来到老人的灵柩前,俯下身子,凝视着老人的遗容,忍不住失声痛哭,边哭边道:爸爸,石野特意从北京看您来了,他是您最牵挂的记者。
我强忍着钻心的悲痛,隔着水晶棺轻轻地告慰老人:王教授,请您安心地去吧,我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事,那几宗投诉案,我一定会去跟踪调查……我一定把第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书送到您的面前……
在阵阵哀乐声中,王维忠的长子王绍坤和长孙王寅轻轻捧着老人笑容可掬的遗像,含泪走在最前面;六位流着热泪、身着一样黑色西服、胸前别着小白花、手上戴着白色手套的年轻人,慢慢地抬起了水晶棺。他们是王维忠教授生前悉心栽培出来的医学博士孟繁波、祝金明、辛华、吕俊峰、张连波和张玉成。
大家默默地护送着老人来到殡仪馆的西边告别大厅,撕心裂肺的哀乐在大厅弥漫。里面早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黑压压的送行人群;四周摆满了芬芳扑鼻的数百个花篮;睡着王维忠教授遗体的水晶棺静静地停放在鲜花丛中。大厅正前面,是黑底白字“沉痛悼念王维忠教授”的字幕;字幕两边是老人生前好友、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亲笔书写的一副对联:“师道品高敬业乐群身心同乾坤共耀,人格德厚精诚报国肝胆与日月同辉”,这也正是王维忠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大厅四周,摆放着全国人大多位领导、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全国人大副秘书长何晔晖、吉林省政协主席王国发、吉林省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及多位省市领导敬献的花圈。一千多只花圈昭示着各级领导对这位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的党外人士、全国人大代表和优秀人民教师的无限爱戴和敬重。
9时许,吉林大学领导在送别仪式上,高度评价了王维忠教授光辉的一生:
〖HTK〗
王维忠教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所热爱和为之奋斗的医学教育、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并为之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18项,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66篇。他作为一名医生视病人为亲人,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王维忠教授1993年加入中国农工党,历任中国农工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党吉林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任职期间,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积极带领农工党党员,为我省、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声的序幕(2)
王维忠教授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以忘我的工作、努力的奋斗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人大代表的全部内涵。他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好朋友,是我省、我市统一战线的重大损失,是吉林大学的重大损失。我们为此感到深切悲痛。悼念王维忠教授,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进步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坚持党的领导,长期与党“同心同德,真诚合作”的优良品格;学习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造就国家栋梁为己任、模范执教的敬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HT〗
是的,人民是不会忘记这位一心为民说真话的好代表的。面前这黑压压的送行人群就是一个佐证。在这些悲伤的面孔中,我看到北戴河的沈淑萍大姐正在抹泪,两年前,她状告北戴河医院的案情,在王维忠代表的关注下,终于有了好的进展,她不顾路途遥远,特意从北戴河赶到长春,来为这位仗义执言的好代表送行;辽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