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策让调皮捣蛋的不法分子得到实惠,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有的村干部想就此撂挑子不干,但因债务牵着两头使其进退两难。第三是一事一议,绝大多数议不成,很难办成一件事。税费改革后,没有向农民收费的项目,办公益事业全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比如修“村村通”,学校修缮改造,义务兵补贴等筹资筹劳项目,一事一议时只要有几个人不肯出钱,就得搁浅。第四是土地承包制度不尽合理,劳动力转移阻力多。在《土地承包法》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尽合理的地方,土地束缚了一些农民,使他们只看到土地带来了温饱,陈腐观念和旧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不愿进城务工。另外,现在土地发包权是农民,与过去由村发包相比,可能出现“插花地”,土地不连片,种粮大户机械耕作困难。并且,《土地承包法》规定30年不变,目前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死人有地种,成为家庭遗产;而活着的人没地种,甚至1986年以后出生的人连续三代没地种。
为新农村建设献策(2)
第五是农村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据县乡干部反映,现在的水利设施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防洪堤坝年久失修,水道淤积,河床抬高,平时河断流,都变成枯河。可到雨季,河水猛涨,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洪水暴发,冲倒房屋、冲毁良田屡有发生。对于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水利部应该看到水对这里更重要。第六是对农民社会保障欠账太多。大安县红岗乡党委书记对本乡进行了贫困状况分析,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户占总户数的183%,占总人口的147%。其贫困原因中劳动能力不全或丧失者占贫困户的4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92%;因自然灾害致贫的占329%;子女上学支出巨额费用的占51%,这是贫困原因的前四位。而洮南市胡力吐乡,贫困人口高达80%~90%。亟待解决的致贫因素:一是义务教育经费不足;二是尽快普及合作医疗。第七是乡村经济困难是基层党政执政能力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企业,只靠县财政拨给的人头费和办公费运行。特别是原来遗留下来的债务,更无力偿还,但讨债的成天不断,应接不暇。第八是发展农业缺乏资金支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变生产型农业为产业型农业,进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及延长产业链等都需要资金投放,理应得到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只能由贷款来解决,可是商业银行没这个业务,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不太愿意。尤其是发展畜牧业的大额资金贷款,让农民望尘莫及。农民贷款难已成不争的事实。最后是农村需进行数字打假,彻底扭转党政干部作风。农民年人均收入是农民的毛收入,当问到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时,一些乡村干部说,估计每个农民的收入,全村加起来用人口平均后得出的数再多加1000元,就是年人均收入。全社会应该呼吁数字打假,让干部实事求是的作风真正落到实处,不再刮浮夸风。
找出了制约因素,那么,我们到底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王维忠指出,首先应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帮助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就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也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但让农民增收必须给农民减负,杜绝乡村干部在建新农村过程中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让农民增收必须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路子。王维忠由此归纳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12条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防洪抗灾、水利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加快“村村通”建设,给贫困地区专项资金支持;解决农村信息不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使建设新农村整体推进;加快对农村农民实施社会保障措施的进度;出台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适时调整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积极发展乡镇民营企业,解决乡镇经济危机;繁荣农村文化,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扎根;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城镇建设以及加强农村党的工作。2006年1月22日,王维忠的这篇长达三万余字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的调研报告写好后,第二天就呈递给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同志。王云坤书记马上就被这篇披露农村现象之丰富、反映问题之深刻、调查深入独到的报告吸引住了。他被这位医学教授对“三农”的深厚感情,特别是被这位党外人士满怀赤子之心书写下的拳拳报国之意而感动不已!他在同一天时间内,连续两次在上面亲笔批示:“这份报告资料比较充实,看来王维忠同志下了很大工夫。”“这份报告资料比较充实,请庆才同志阅。”在省委书记的大力推荐下,这份报告随即被批转给吉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杨庆才。王维忠说:“亲眼看到自己的调研成果得到了决策部门的重视,觉得辛苦没有白费。”2006年3月8日下午,还在打针吃药的王维忠,早忘记了全国人大及吉林省人大有关领导再三规定的“安心休息,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嘱咐,答应了网易新闻网的访谈邀请。15时许,他在满脸无奈的小儿子王绍申的陪同下,悄悄地“逃”出了宾馆。这位身患重病的老人来到网易访谈室,与广大网友们谈起了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下面我们摘录其与主持人刘佑平的部分对话:王维忠:我从去年的五次会议以后,以及今年发表的“一号文件”和这次我们在会议期间讨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一些问题中,都谈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更贴近群众,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所以就这个问题我去年11月和12月,做了两个月的下乡调研,在调研中也确实感到群众所想的,和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来研究,那就是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思考,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撰写了这篇我们省委书记也非常重视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从中,我也选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写成了建议,供国家来参考。
为新农村建设献策(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是要让农民富起来,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农民要不富,那“三农”问题就根本得不到解决。农民现在还不富,甚至有的农民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曾多次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比如说我们吉林有一个叫洮南北部半山区的,那里十年九旱,农民没有粮吃,穿衣服都很困难。因为干旱,喝的水都得到两三公里以外拉。我的呼吁引起了省长的重视,在省长的关注下,让这个地区成为吉林省的贫困县,给予了一些政策和扶贫上的支持。另外一个,去年尽管风调雨顺,但农民的人均收入还是只有600元左右,而且这600元当中,三分之二是靠牧业收入,那么农民认为粮食收入已经不能使他们致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地区的水利进行改造,也可以说对这个地方的农村基本建设进行改造,夯实基础,这样在今后农村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个基础需要国家投入比较大的一部分,要改变过去70%用在农村的钱没有落到实处的状况,所以我觉得首先要解决这个地区的问题,解决夯实基础,首先要使这个地区必须很好地把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好,那么农田基本建设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水利问题,一个是水的污染、抗洪救灾,还有水利开发利用等。另外,农村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觉得农村的基本建设的另一方面,就是村村通公路。现在村村通公路修得是比较多,国家也给了一些投入,但是力度还不够。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有一些地方的村民还没有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咱们城市走路谁从兜里掏钱去修这条路呢?没有,可是农村只要一走路,虽然国家给你一定程度的补贴,但是你还要掏一部分钱,那么这一部分钱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个负担,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刘佑平:谢谢王教授,据我所知,您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九个根本性的主要问题,那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今天整体解决“三农”问题中最紧迫的是什么问题?王维忠:就这个问题来说,应该说首先就是使农村怎么样致富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要想摆脱这样一个困境,那就要做一些投入,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我认为现在农民的素质还不高,一个是文化素质,另一个就是科技素质,都不是太高。我们要向农村进行义务教育投入,以改变农村教育状况,这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很关键问题。现在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其实在农村最难的问题可以说是脱贫,最主要因素是因病致贫没有补助。在这项上我们国家每人拿出来20块钱再加上省和地区以及自己拿出来的补贴搞到40块钱左右,这样开展了“大病救治性合作医疗”,使农民确实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也想到,尽管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看到了希望,我们能不能尽早地为农民多拿出一点钱来补贴到这上面去。比如有的地方提出三年或者最晚到2020年的时候才能够使你完全享受到合作医疗……咱们也看到了这对农民有好处,而且也知道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渴望能够早些实现,那么国家能不能从别的地方把钱筹集得更大一点,这样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是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问题。第二个致贫的问题就是义务教育了,可以说义务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现在家里只要有一个学生马上就贫困起来,尤其有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债务累累。所以我就觉得应该在这些个关键问题上,加大惠民的力度,也可以说在这些方面要让农民得到更早、更多的实惠。刘佑平:今年是不是有更加让你感到满意的或者很欢喜的地方呢?王维忠:在十六届五次会议的时候,首先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的眼睛一亮,我觉得这里面的文章有很多需要我做的,因为现在有那么多的问题在农村需要去解决,存在着那么多问题,那么怎么去解决需要你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向农民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怎么建设?等等,这些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觉,这次会议的一个亮点问题主要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刘佑平:好,谢谢,王教授,您在提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九个问题里面,提到了很多很多好的建议,但是现在有一点我不知道您有没有考虑,就是农民的失地问题,包括他赖以生存的土地,很多农民因此致贫,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王维忠:关于失地农民今后的出路问题,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解决的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失地了,但是农民还可以转移出去,到外面去打工挣一些钱;另外,农民失地后,自己也在寻求一些办法来弥补因此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困难。他们也会多学一些科学知识,多学一些致富的本领,怎么出去打工,怎么样去挣钱,怎么样去保护自己等等。农民在党中央的指导下,会一年一个样地变化,所以我看到了农民今后致富的希望,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民确实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是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为新农村建设献策(4)
随着这些阳光政策的落实,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务、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新农村,将会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第十三章 “议案大王”调研的背后
“王代表帮我们卖粮食”(1)
我们平常所说的调研,其实也就是指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视察工作。视察,是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责、了解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为开好人民代表大会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王维忠很重视代表的视察工作。可以说,他是一位最重视调查研究的人大代表。
通过认真学习,王维忠认为,人大代表视察的主要目的有三点:首先是了解宪法、法律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的实施贯彻情况,哪些需要修改、补充和完善,哪些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可以深入地审议代表大会的有关议案,有针对性地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其次,可以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改革开放政策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以便提出更好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第三,可以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更加符合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
通过视察这种特定的活动,代表可以深入基层对各种问题进行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王维忠认为,通过代表调研后,再把相关情况通报给地方相关部门,特别是人大,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人大行使监督权,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视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由本级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的视察和代表持证就地视察。法律对代表脱产进行视察的时间没有具体规定,有的是15天,有的是20天左右,这主要是考虑到绝大多数代表都是兼职的,另有工作职务的实际情况。
正因为如此,很多代表能按规定完成视察工作就不错了,而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项工作的代表比较少。但王维忠除了每年省人大组织的有关活动外,他更热衷于深入吉林省的各基层视察,这样能更好地了解宪法、法律和法规实施情况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加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
王维忠自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的调研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在每次会议中提交的议案、建议等,都是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后完成的。
他的议案和建议都是用数字和事实说话,都是他亲力亲为,并经过认真思考得来的。他每年用于调研的时间至少都有三个月。他喜欢持证视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眼见为实,才能避免一些基层官员的空话、假话。
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他每次调研都是轻车简行,既要亲自到达现场,又要把时间安排得很紧。有时是上午到达一个乡镇开座谈会,吃完饭就赶到下一个地方,这样最多也只能在车上休息一下,到达目的地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座谈。
他深入基层调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