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04章

隋末逐鹿记-第204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占领的城池宋金刚自然舍不得放弃,然而,他也明白毒蛇噬手,壮士断碗的道理,所以,再是不舍,也只得放弃,他根本没有实力守住那些城池。

待到来年,他若再次率军南下,就绝不会像现在这般轻率了。

若是能在突厥借兵,与突厥人组成联军南下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可以西联雁门刘武周,东结幽州罗艺,共抗高畅。

大家既然坐在了一方之豪的位置上,都不是鼠目寸光之辈,刘武周姑且不论,主要是罗艺,他肯定清楚,在幽州之南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对幽州来说不会是什么好事。

若是自己占据上谷郡,根本没有能力威胁幽州的安全,然而,要是换了雄踞冀州的高畅占据上谷郡,罗艺恐怕就要寝食难安了。

所以,一旦高畅攻打上谷郡,罗艺绝对会出兵相救,就算不相救,也会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出兵河间,形成威慑之势,迫使高畅退兵。

宋金刚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很好,然而,计划就是计划,计划若是不能实现也只是空话而已!当然,若是按照常理,宋金刚的计划自然有实现的可能,然而,这一切必须要等他回到上谷郡之后方才有机会施行。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无知,特别是当一个绳套在他的脖子上套牢的时候,他依旧懵懵懂懂,浑然不觉。

酉时末。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大营内,篝火相继点燃,整个土坡上,全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在夜色中远远望去,分外的漂亮!

高畅勒住马缰,注视着远方的那片火光,在他身旁的范子同连忙停了下来,很自觉地按捺住身下的坐骑,使得自己稍微落后高畅一点。

夜风吹来,远处的山林在呼呼作响,黑暗中的队伍,战马在小声地打着响鼻。

几点火光从黑暗的前方移动了过来,火光在黑暗中上下跳跃,越来越近,那是宋金刚安排在大营外的斥候。

“前方可是范子同范将军的队伍?”

暗夜中,随风飘来了斥候们的喊声,传至此处,清晰入耳。

第六十一章 高畅大战宋金刚

的一个时候,范子同选择投降,在他看来虽然是无可,却也是最明智的决定,而一旦投降了高畅,范子同立刻转变了过往的立场,死心塌地地为高畅办起事情来,一句话,现在的他从宋金刚走狗这个角色转化成为了高畅的忠犬。

首先,他将本部人马中还忠于宋金刚的将领们挑选了出来,以议事的名义召集到大帐之中,然后全部拿下,交由高畅的人看管,不服者全部格杀,由他自己亲自动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范子同入伙的投名状,只不过就算他这样做了,高畅是否信任他却仍未可知。

出于保险起见,范子同的这三千人和马拐子的士卒并不在高畅的行动计划之中,他们没能参加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战斗,那些降卒放下了武器后,被高畅军押进自家大营看管起来,不过,范子同和马拐子以及他们的心腹手下到是随着高畅军一起朝北行进。

这次作战,高畅动用了两万左右的兵力,加上苏定方和顾子文的一万人,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以夏国目前的财赋,在这冬末初春之际,这是他能动用的兵力的极限。

在高畅率领的这两万主力大军中,有五千来人是骑兵,其余都是步卒,他自己的嫡系力量有一万,另外一万人分别由高雅贤,董康买,刘雅三人率领。

作战计划非常简单,首先高畅率领三千精骑化妆成范子同的部队,在范子同的帮助下进入宋金刚大营之中,然后,趁夜突击,杀宋金刚一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高雅贤,董康买,刘雅等将领带着各自的军队从旁协助,杀入营中,而管小楼则率领其余的高畅军在半途设伏,拦截宋金刚的溃军,近可能地将宋金刚的兵马截获下来,如此,就算宋金刚逃脱了天罗地网,失去了军队,也就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击溃宋金刚的主力部队之后,高畅的眼睛瞄上了上谷郡,他会命令一只精锐北上上谷郡,将上谷郡掌控在自己手中,作为明年攻打幽州的前哨基地。

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如此!

沿途所遇见的那些斥候小队都将这支军队当做了范子同的部队,有范子同在军中,那些斥候这支军队自然也就没有一丝怀疑。

那些朝大营快马回报的斥候高畅并没有派人拦截,很简单,因为那些斥候只是在向大营禀告范子同的后军行踪,以便为后军安排宿营地,准备食宿,至于那些仍然留在野地准备继续担任嘹望任务的斥候则被高畅军裹挟在了军中,凡有反抗者,一一格杀,毕竟,在这三千人的后面,是高畅军的主力大部队,这一点千万不能被敌军的斥候知晓。

安排给后军的营地在土坡下面,那处大营与中军的大营有着数百步的距离,现在,在那所大营之中,只有少量杂兵,他们负责迎接后军进营,安排食宿。

这些杂兵的头目是一个校尉,四十好几的中年人,一张脸苍老得就像六十多的老汉,他带着几十个手下站在大营之外,火把的光亮在他脸上闪烁,一张脸诚惶诚恐。

马队缓缓靠近营门,范子同位于最前方,高畅伪装成他的亲卫紧跟其后。

“范将军,小的有失远迎,恕罪则个!”

那个校尉朝范子同行了个礼,随后走上前来,为范子同牵着马缰。

范子同神情骄傲,他并没有下马,坐在战马上,轻轻挥动手中的马鞭,在那个校尉的肩上点了一点,鼻子昂得高高地说道。

“我手下的儿郎们已经疲困不堪了,让弟兄们进营之后再说吧!”

“是!是!是!”

那校尉连连点头,就这样牵着范子同的战马将其迎入营中,高畅驱动坐骑,一干人等鱼贯而入。

大军进入营地之后,那些杂兵很快就被高畅军控制住了,算算时间,后续的大部队也该进入了各自的预备阵地,高畅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首先,范子同以向宋金刚复命的理由骗开了中军大营的营门,守卫营门的士卒对此一点也没有生疑,于是,高畅军跟随在范子同身后一拥而入,大肆烧杀起来。

经过长距离行军之后,宋金刚手下将士大多疲惫不堪,身上的盔甲也多半解了下来,士兵们大多围坐在篝火旁边,喝着热汤,吃着粟米饭,有的在高声说笑,有的则背靠背地在打着盹。

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会遇见敌军突袭,自然没有作战的准备,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仓皇奔逃,寻找安排在营帐旁的战马,翻身上马准备逃跑。

宋金刚箭伤未愈,再加上心情低落,故而早早就进入营帐休息了,他准备小息片刻再召开诸将议事,然而,事情

打乱了他的安排。

他是被一片嘈杂声吵醒的,那时,他正在做梦,梦见自己站在一处高台之上,面朝东海,头上带着九龙冠,看样子是在进行某种祭祀,然而,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海浪汹涌,浪花足有好几十丈高,朝他铺天盖地扑来。

当浪头袭来之时,他醒了过来。

虽然醒了,海浪的咆哮声却依旧响在他耳边,许久,他才明白,那是现世的声音,整座军营仿佛变成了坊市,人声鼎沸,夹杂着哭喊声,厮杀声。

“大帅,敌袭!”

亲卫们闯进大帐,宋金刚这才从恍惚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亲卫们一拥而上,飞快地将甲冑为宋金刚穿戴整齐。

走出大帐,夺目而来的乃是一片火海,到处都是燃烧的营帐,火光冲天而起,将头顶上蓝黑的天穹映照得分外艳丽,星光似乎也变得亮丽了许多,它们俯视着雪中的火焰,一眨一眨地,眼神意味深长。

宋金刚只觉内心冰凉一片,他的心惶恐不安,不晓得该怎么办?

“大帅!大帅!”

亲卫们在身旁七嘴八舌地喊叫着,将宋金刚的魂喊了回来。

宋金刚的目光在亲卫们脸上一一掠过,他知道自己是这些人的主心骨,要是自己表现不堪,这些人也不用指望了。

宋金刚定了定神,仔细望着那片火海,火海中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喊杀声以及人临死之际的惨嚎。

宋金刚的大帐在山坡顶上,此时,火势还没有延伸过来,不过,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火势不久就会延伸上来,火势延伸上来的同时,敌军也会杀将过来。

反击?

宋金刚虽然很想这样做,不过,在目前这样糟糕的状况下,反击只能是天方夜谭,他现在能够掌握的军队只有身边的这数百亲卫,至于各营的将领则根本指望不上,他手底下的那些士卒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只想逃离这地狱一般的火海,为了夺取逃生之路,自相践踏无数,根本不可能组织起来,就算有小股部队在战斗,也陷入各自为战之中,很快就被敌军吞没了。

这股敌军是怎样出现的啊?自己明明在大营周遭安排了不少斥候,就算是天寒地冻,夜色苍茫也没有将那些哨探撤回营中,敌人是怎样冲进大营之中的呢?

敌军要出现在此,首先必须通过马拐子的阻击,然后还要击溃断后的范子同部,若是出现以上的情况,自己不可能茫然不知啊!

面对当下的困境,宋金刚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想不明白。

大势已去啊!

宋金刚的嘴巴微微颤抖着,接下来,他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半晌,从他嘴里颤抖着蹦出了一个字眼。

“走!”

“大帅!你说什么?”

亲卫们并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刚才的声音不过是耳语那般大小而已!

“快走!”

宋金刚高声喝道,在亲卫们的簇拥下,圈马朝一侧奔去。

在大营中安扎下来之后,宋金刚的亲卫们就打探好了地形,准备好了逃生之路,此时,宋金刚一行就踏上了这条路。

他们不知道敌军有多少,也不知道那些敌人身在何方,反正四周都是喊杀声,为今之计,他们只能冲出火海,一路向北,绝不回头。

由于宋金刚反应及时,逃跑的速度过快,在高畅军还没有合围之前,他就冲出了高畅军的阻拦,远离了熊熊燃烧的大营。

士卒们的哭喊声随风传来,宋金刚伏在马背上,低着头,冒着凛冽的寒风亡命飞驰,他不敢向后回头张望,若是可能,他希望能将今日发生的一切全部抛诸脑后。

“杀!”

从两侧的山坡,分别窜出了两条条火龙,喊杀声如海啸般回荡在黑暗的原野上空。

“活捉宋金刚!”

宋金刚心惊胆寒,险些从战马上跌了下来,他抬头高呼。

“天亡我也!”

“大帅快走!”

宋金刚的亲卫头子在宋金刚的马屁股上重重地抽了一鞭,战马发出一声惊呼,猛地向前窜去。

亲卫们分成了三股,一些亲卫随着宋金刚继续向北奔去,另一只队伍则自觉地留了下来,分成两部,迎着两侧的火龙冲杀过去,将火龙的来势阻了一阻。

在两侧火龙合拢之前,宋金刚堪堪窜出了那道山谷,而这个时候,仍然紧跟在他身边的亲卫只有数十人而已!

第六十二章 收敬德(上)

四年,二月八日,天气,晴。

时至正午。

阳光穿越云层,直直地落下来,照射在高阳城的城头上,没有风,城楼上的旌旗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贴在旗杆上,城楼的檐角依稀残留着少许的碎雪,冰屑,反射着星星点点的阳光,远远地投射到了四面八方。

尉迟恭站立在城楼上,手伏在冰冷的墙垛上,手指慢慢地在壁上摩挲,阳光落在他身上,在地上投下了一小截黑影,他眯着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

皑皑白雪平铺在原野上,就像给原野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白雪反射着日照,使得尉迟恭眼里的世界银白一片,天地之间模糊了边界。

但是,这世界还是有别的颜色的!

除了天空是蓝色的以外,在距离城池三里远的坡地上,是一片连绵的营地,灰黑色的帐篷沿着坡地一直延伸到了尉迟恭视线所不及之处,那是敌方高畅军的大营,时至今日,不时有新的部队加入进来,那些营帐是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将整个高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了。

无路可逃!

尉迟恭一直没有抛掉逃离这里的想法,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他的性格,然而,事到如今,纵然他再是不甘,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

高阳只是座弹丸小城,敌军只要有两三万人,就可以将城池围个水泄不通,夸张一点来说,目前的局面,就连一只耗子也不要想溜出去。

原本,尉迟恭还期盼前线的宋金刚收到这里的消息,火速回援,与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合,将围城的高畅军击溃。

就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希望,所以高阳城内的守军才没有丧失掉士气,在敌军只是围困没有攻城的情况下,依旧能苦苦支撑。

然而,就在昨天,这残存的一点士气也全部消耗干净了。

昨日下午,高畅军的主力大军抵达了高阳城下,随这支大军前来的还有六七千被解除了武装的降卒,那些降卒被全副武装的高畅军赶到了高阳城下,绕着城池走了一圈,城内的守军,不时有人在那群降卒中瞧见了熟悉的面孔。

顿时,城楼上喧哗一片。

看样子宋金刚虽然收到了讯息,也率领大军回师了,却在半途被高畅军伏击全军覆没了,不然,城下的俘虏也不会有六七千人之多,要知道宋金刚的主力大军一共才两万人。

然后,范子同,马拐子等尉迟恭熟悉的将领纷纷来到城楼之下,朝城头的守军喊话,让他们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否则,大军一旦攻进城去,绝不会手下留情。

对城下的那些降将,尉迟恭打心眼瞧不起,他喝令城上的守军乱箭齐发,将那些人赶得了开去,尉迟恭耻于听见那些人的声音,同样也耻于和他们为伍。

既然无路可逃,只有死战一途了!

高畅军没有将宋金刚的人头拿出来示众,也没有将宋金刚本人捉到城下来,这证明宋金刚逃脱了高畅军的追杀,此时多半已经逃出生天了,这几天来,唯一让尉迟恭觉得庆幸的也只有这点而已。

虽然,在南下河间时,尉迟恭和宋金刚在战略上有一些冲突,并且被宋金刚冷藏,让他留守高阳,负责粮草辎重,不让他上阵杀敌,不过,就算有小小的一点误会,尉迟恭并没有忘记宋金刚的知遇之恩。

最初,尉迟恭只是一名铁匠而已,后来天下打乱,流贼四起,朝廷四处征兵拉夫,尉迟恭被强征入军中,成为了官兵中的一个小卒子,他初次从军的地方就是高阳,也就是现在将他困住的这座小城。

由于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尉迟恭很快在军中声名远播,因公被授予了朝散大夫一职,一个武将,如果被赐予文职,也就证明这个文职不过是一个虚衔而已,根本就不管事,尉迟恭非常清楚,自己一不是世家子弟,二不是读书人,三在朝中也没有人,(他的父亲不过是区区一个镇将,武夫一名,并且早已逝世。)所以,不管自己战功再多,也无法步上青云之路,再加上,天下大乱,群豪逐鹿,朝廷中则奸佞横行,忠臣孤苦,堂堂大隋天帝被困于江都,政令不出江都城外,尉迟恭深知,大隋这只破船不久就会沉入水中了。

当尉迟恭所属的军队被宋金刚击溃之后,尉迟恭也就改弦易辙,投靠了宋金刚,宋金刚并没有因为尉迟恭是官兵就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对他推心置腹,言听计从,将他一举推到了军中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上。

所以,尉迟恭认为不管怎样宋金刚对自己是有恩的,作为一个汉子,有恩必报,为了报答宋金刚的恩德,自己也只好将自己这条命交代在此了。

一次踏上征途是在高阳,然后最后一战也是在高阳,爷开的玩笑吗?还是某种宿命?

“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