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73章

隋末逐鹿记-第273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元文都等人决定和李密休战。让其进入东都来执掌朝政后,王世充对手下的亲信说,我们和李密多次交战,彼此之间仇深似海。李密若是进入东都执掌朝政,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亲信们深以为然。他们都赞同王世充的意见,那就是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话,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八月三日,就在李密率军从洛口出发朝东都进军时,王世充在洛阳发起了一场预谋已久地兵变。

王世充兴兵攻打东太阳门,围困皇泰主杨于紫微观,请杀主持和李密媾和的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皇泰主慑于王世充的武力,被迫交出元文都。文都被押解而出,在兴教门为王世充部将乱刀砍死。元文都及卢楚的儿子也同时遭到杀戮。从此,东都之中王世充再也没有劲敌,杨侗以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势倾内外,皇泰主仅为傀儡而己。

元文都一死,李密大军停止了前进,退回了洛口仓。

局势回到了最初的情形,李密和王世充之间的对峙,不过,现在的情况对王世充更为不利了,瓦岗军的实力远比他庞大。

东都兵变这件事情对天下地最终走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原本,李密唾手可得东都,而现在,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不多久,在幽州之北也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天下的影响虽然没有东都兵变那么大,对高畅建立的夏国政权却至关重要。

九月初二,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无边。

从北平郡到柳城郡地大道上,一群士卒身着颜色不一,形状不等的衣甲正在向东行进,士卒大约有一万多人,万人同时行走,脚步声响天动地,激起了大量灰尘,从高空往下望去,就像是一条土黄色地巨蛇在原野上蜿蜒爬行。

高开道位于队伍的最前方,他驻足山岗,勒马回身,望着行进中的钢铁巨龙,踌躇满志。准备两个月之后,他终于下了决心,进犯打着李唐旗号的柳城郡。

不过,瞧见那面比自己的帅旗还要大,上面书写着一个偌大的夏字的大旗后,他的好心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只是表面上称高畅为主,他仍然觉得向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俯首称臣是一个莫大的耻辱。

等着吧!

他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待攻下柳城,占据辽西全境之后,他会给那个自以为是的小子一个教训的,乱世之中,所

,连狗屁都不如。

当然,他也不会真以为高畅就相信了他的投诚,对他丝毫不加防范,任由他进攻柳城郡,扩张他的势力。

高开道相信,如果现在驻扎在幽州的管小楼能够腾出手来的话,绝对会派兵袭扰北平,渔阳,拖他的后腿,使其不能顺顺利利的扩张版图。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高开道早就有了准备,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他相信,此刻的管小楼肯定焦头烂额,没有功夫来管他的闲事,他可以轻轻松松地吞并柳城郡,将已死的罗艺最后的家当夺过来,以便日后与高畅一争高低。

法子还是老法子,不过,只要能管用不就是好法子了!

他向边境的胡人部落提供了大量金珠和女人,让他们骚扰长城一线,做出一副将要长驱直入,进犯幽州的势头,现在是秋季,正是草长马肥的季节,草原上的胡人部落往常也是在这个季节进犯中原的,所以,幽州的高畅军绝对会如临大敌,将重兵全集中在长城一线,绝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高开道在幽州安排有不少斥候,从中得到了不少消息,就在胡人应邀出兵,在长城外活动时,蓟县城外军营的高畅军在一个深夜突然拔营,向北进发,大军行进时,戒备森严,为了避免暴露,斥候不敢马上跟着追下去,只能在大军走了许久后,跟随他们的痕迹而行,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蓟县的高畅军已经全体北上,赶往了边境。

根据所得的情报推断,高开道断言,此刻的蓟县兵力自保有余,进取不足,故而,他才敢于率领大军东征,几乎是倾巢而出。

就在高开道壮志满怀,指点江山之际,他派往前方打探的斥候从远处打马狂奔而来。

“报!”

随着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不待战马停下,那斥候从马背上飞身而下,一溜小跑跑到高开道身前,倒头就拜,大声说道。

“禀大王,前方五十里,柳城军已经布下阵势!”

“可见旗号,兵力何如?”

“禀大王,柳城军打着的是辽西太守邓暠的旗号,观其旌旗,队列,兵力五千不到!”

“好!很好!”

高开道摸着下颌的络腮胡,仰天大笑。

他最害怕的是对方踞城死守,他军中攻城的器械不多,士兵们也不擅长攻城,对方若是踞城死守,还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在野地摆下堂堂正正之师对阵,正中他的下怀。

看来,上天若是要一个人成功,就会什么好事情都能让他碰上。

九月初二,午时。

高开道率步骑一万余人与辽西太守邓暠率领的柳城军在柳城西南百里的黄粱岭对阵,此战,高开道打着的是夏国旗号,邓暠打着的是土黄色的李唐旗号。

邓暠原是罗艺部将,罗艺起兵反隋后,罢免了柳城太守杨林甫。改郡为营州。以邓暠为太守,自己则进驻蓟县,自号幽州总管,罗艺降唐之后,邓暠也随之降唐,自称辽西太守,所以,这次对战,他打着的是李唐的旗号。

双方对峙一段时间后,高开道还是没有找到对方的破绽,未免夜长梦多,他命令小股轻骑先冲阵,寻其破绽,不多久,见到邓暠部阵脚稍乱,他立刻命令全军突击,战斗猛然间进入了白热化。

随后,战事的发展就显得颇为诡异了,简直出乎高开道的意料。

战斗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眼看就要击垮对方的阵型,这时,插在山头上的李唐大旗却突然倒下,换上了一杆夏国大旗。

高开道以为自己的前锋攻下了敌人的中军阵地,正当他欣喜雀跃时,突然间风云突变。

一只军队突然从一旁杀出,打着夏字大旗,主帅的大旗却书着一个薛字,为首之将正是薛万钧,这只军队乃是高开道以为北上了的那只部队,他完全没有料到对方会突然出现在此与柳城军突然夹击自己。

事实上,邓暠在半月前已经投降了高畅,只是为了设下这个圈套对付高开道,方才没有改换旗号而已!

此战,中了管小楼之计的高开道大败,率领几个亲兵杀出重围,狼狈而逃。

同日,北平郡陷落。

五日后,率军镇守渔阳郡的高开道部将张金树将高开道的头颅送到了蓟县,渔阳降,至此,黄河以北的土地大部已落入高畅之手,天下四角,他已得其一。

第二十二章 王世充的赌博

月初七,雨!

阴雨绵绵,从天而降,回首西望,洛阳城那高大的城楼静静地矗立在一片烟雨之中,城墙蜿蜒,宛如一条巨龙在雨幕中爬行。

王世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回过身,转头望向山坡下正默默向东行进的大部队,道路有些泥泞,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行走,脚步声参差不齐,偶尔传来了一声马嘶,平添了几分悲凉之意。

旌旗大多耷拉着脑袋趴在旗杆上,原本写在军旗上用来激愤军心的永通二字,此时都不得见,雨,笼罩着整个天地。

七月,王世充发动兵变,诛杀了政敌元文都,跟随元文都的东都本地派纷纷投入他的旗下,至此,他完全控制了东都的军政大权,皇泰主杨侗彻底被其架空。

王世充之所以能够夺得大权,是因为他手中有兵,不然,朝堂上的那些大臣才不会听从他这个胡儿的号令,因此,夺得大权之后,他对士兵多有赏赐,士兵皆知有王大人,不知有皇泰主。

东都长期被瓦岗军围困,缺少粮食,占据了兴洛仓,黎阳仓的瓦岗军粮食众多,但是,缺少绫罗布料,以及金银财帛。

李密击败宇文化及之后,自然要对手下论功行赏,他虽然有粮食,却缺少钱币和绸缎,所以,无法赏赐部属,因此,他在谋士元真的劝说下,答应了王世充派来的使者的要求,双方行进互市,互通有无。

王世充用金银绸缎。布匹钱币等物向瓦岗军购买粮食。表面上看,这个交易是个双赢地局面,李密有了金银财帛之后。就可以赏赐部属,安抚他们地情绪,而王世充得到了粮食,他的军队就能吃饱饭,东都的民心也能得到暂时地稳定。

然而,从长远来看。李密无疑是吃亏的。

从前,由于东都缺粮,那些东都的官吏为了活命,纷纷暗中向李密投诚,甚至,每天都有上百人离开东都,前来投奔李密,自从王世充用金银财帛换得粮食后。投降李密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通过这件事,李密才察觉出了不对,再加上。他已经不需要金银财帛赏赐部下了,于是。关闭了集市,终止了和东都之间的交易。

虽然,在童山大战中击败了宇文军,但是,李密的瓦岗军也损失惨重,精兵良马多半死在了沙场,他地内军骠骑中的有些营竟然战损到了失去建制的地步,未战死的士卒也多疲病交加,损失了的战马更是无从补充,虽然,有数万骁果投降,但是,要想让那些人真心投靠瓦岗,却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为了招揽那些骁果军,李密对他们甚是优待,这种优待甚至引起了旧部的怨言,新旧部属之间,隐隐有针锋相对的意思。

可以说,瓦岗军这个庞然大物此时是最为虚弱地时候。

并且,王世充也非常清楚,等待对本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想生存,只能寄希望一战定乾坤,绝处逢生。

李密不需要集重兵来攻东都,他只要徐徐扫荡东都周边,断绝东都和外界的联系,缺乏粮食的东都只能不战而降。

正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王世充这才毅然决定向瓦岗军发起进攻,这次进军,他挑选地全是精锐悍卒,步卒两万,骑兵两千,这已经是他全部的家当了,此战,对王世充来说,是孤注一掷地赌博,胜利了,就什么也好说,若是失败了,也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由于屡次败在瓦岗军的手中,王世充的部队,不仅普通士卒,就连他的亲信悍将也对瓦岗军甚为畏惧,知晓要和瓦岗军交战,军中人心颇为不安。

为了怕军心涣散,王世充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人在军中大肆宣传,说是左翎卫军里面一个曾经做过巫师身有神通的卫士张永通曾经三次梦见周公,周公在梦中对张永通说,大军应该出东都,攻击瓦岗军,此战天神庇佑,必胜,若是龟缩不出,必有大患。

于是,王世充盖了一个周公庙,让东都当地有名的巫师在庙中做法,然后,向士兵们传达周公的指示,说是若再不出兵,老天爷将在军中降下瘟疫,将士们全都会死光。

当初,窦建德率领敢死队前去袭击河间七里井薛世雄的幽州军大营,就曾让巫女荷花仙子作法,说是此战必胜

唐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登高坛祭祀苍天,告诉士兵们,这是自己的祖宗道教圣人李耳的指示,子民们需要他解救他们于暴政之中。

至于,夏王高畅干脆自认为是神君转世,在领地内广建神庙,还有专门的神官学校,到处宣传灵宝神教的教义,收集信徒。

天下其他那些大小势力,无不都有这样的举措,或是神灵托梦,或是祖宗有灵,就连李密,也制造了不少童谣,让小童到处传唱,什么杨花落,李花开什么的,不然,瓦岗军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就接纳他,翟让甚至把头领的位置都让给了他。

所以,在这个时代,在普通人大多一字不识的大环境下,装神弄鬼是大有市场的。

果然,听信了巫师之言,王世充的部下纷纷要求请战,省了他的许多功夫,于是,他顺水推舟,选择了九月初七这个巫师认为的黄道吉日祭祀天地,从东都出兵,前往偃师,攻击瓦岗军的大营。

可惜,这一日,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使得这次出征颇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味道。

“哀兵必胜!”

王世充握紧右拳,重重地在左掌心一击,按捺下内心的忐忑,挥动马鞭,策马朝前方疾驰而去,身后亲卫手中的大旗随风飘了起来,在雨幕中向后飞扬,上面那两个鲜红的大字分外地醒目。

永通!



九月十一日,王世充抵达偃师,在洛水南岸扎营,列下阵势,然后在河面上搭建浮桥,使其和后方的联系变得畅通无阻。

王世充的出兵非常隐秘,瓦岗留在东都的斥候得到这个消息时,大军已经离开东都半日有余了,李密得到斥候传来的消息时,王世充已经率军逼近了偃师。

得到这个讯息后,李密不敢怠慢,他将王伯当留在后方镇守金墉城,保护自己的后路,他则亲率大军,向偃师而行,封锁了邙山要道,挡住了宇文军的去路。

李密率领的大军兵力众多,足有七万余人,和王世充的两万人相比,兵力无疑要强盛了许多,但是,在瓦岗军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隐患。

童山大战后,李密的嫡系精锐损失惨重,这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足以让其恢复元气,军中新兵众多,战斗力和从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其他那些杂牌军队更是不可靠,战事顺利的时候,他们也能派上一些用场,战事进入对峙阶段,他们也可以虚张声势,帮主力扎场子,战事若是不顺,这些家伙不但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给主力部队添乱,在童山大战中,就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不是那些杂系部队抵挡不住宇文军的猛攻,临阵脱逃,瓦岗军也不会胜得如此艰难,说是胜利,也不过是堪堪将其击退而已。

至于新投降李密的那数万骁果,的确,他们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粮草辎重的供应全靠李密,也不得不听从李密的号令,只是,这些骁果真的甘愿为李密拼死效命吗?区区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密就能让他们对自己忠贞不二,那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瓦岗军虽然人多势众,这次交锋,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李密自然也清楚这些隐患,虽然,自从杀了翟让,击败宇文化及,他颇有几分意气风发,认为平定天下,舍我其谁,不过,他到底是个知兵的人,也知道行军打仗不能被情绪影响的道理,因此,他并没有急急忙忙地摆下阵势,立刻投入决战,而是先紧守要道,扎下营寨之后来再说。

九月十二,李密召集各路将领在偃师城北的北邙山大营举行军事会议,与会将领有裴仁基这样的实力派将领,也有单雄信这样的翟让旧部,以及程咬金,秦叔宝,罗士信这样的亲信将领,和陈智略,樊文超,张童儿刚刚投降过来的旧隋将军。

瞧见满堂器宇轩昂,杀气腾腾的武将,李密颇为志得意满,感觉有了这些将领的跟随,自己一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管面前挡路的敌人是谁,王世充也好,高畅也好,李渊也好,他定能将其压为齑粉!

第二十三章 帷幕拉开

岗军和东都王世充部在偃师形成对峙时,李靖和腾珏郡会师,东莱,高密两郡皆不战而降,高畅军在北海郡休整一段时间后,李靖决定继续率军南下,然而,在鲁郡受到了徐圆朗的阻击,无法前进。

徐圆朗,鲁郡人,豪族出身,家产丰富,其为人仗义疏财,喜爱结交江湖好汉,在当地颇有名声。

天下大乱,流民四起,徐圆朗曾被鲁郡郡守授命兴建郡兵,抵御变民军的侵袭,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徐圆朗见大隋大势已去,故开仓放粮,收拢流民,起兵反隋,攻占东平(今山东鄂城东),:不多时,就聚众二万余人。

此时的徐圆朗打着的是瓦岗的旗号,根据地在任城,得知夏军大举入境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