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85章

隋末逐鹿记-第285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这样说道。

宗罗睺部皆是陇西悍卒,将领骁勇,士卒彪悍,只有出其不意方能将其击败,所以,唐军的斩杀和俘获并不太多,要是让他们逃回高坑城,让薛仁果加以安抚重用,战事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顺利了,若是我一直穷追猛打,逃卒自然会引起城内的惊恐,薛仁果仓促之下,难以应对,自然会频出错着,也就不难对付了!

众将皆拜服不已。

十二月,秦王李世民班师长安,李渊下令将薛仁果绑到街市斩首,在上次浅水原一战中帮李世民背了黑锅的刘文静,殷开山重新得到了起用。

第三十七章 冬天的几个瞬间(上)

花从天而降,纷纷扬扬,虽说尚达不到燕山雪如席那却也铺天盖地,举目之处,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年关将近,马邑城,定杨天子府,屋檐之下,挂满了灯笼,就连府邸内大小树木的树梢上,也扎满了彩锻和织锦。

白虎堂的四个角落,各自摆着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盆,火焰闪烁,将寒冷从室内驱散开去,大门大开着,高坐堂内,可以清楚地瞧见飘飞的雪景,这时,若能就着火盆涮一锅羊肉,再闲话天下,无疑是一大快事。

刘武周和宋金刚相对而坐,在他们中间,果真摆着一个火炉,炉上架着一大肚的釜,釜内白浪翻滚,雾气升腾,发出泊泊的声响,在釜旁的小案上,摆放着几碟切得极薄的牛羊肉,以及两小碗调料。

宋金刚将小碟内的牛羊肉倒入了水已经沸腾起来的釜中,下一刻,一股肉香随着升腾的雾气袅袅升起,坐在他对面的刘武周不由抽动了一下鼻子。

这种吃法还是从河间传来的,据说是由高畅发明的,平时,宋金刚常对高畅怒骂不已,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于这寒冬之际享受高畅发明的羊肉汤锅的美味。

“主公,请!”

“宋王,请!”

推让了几句,两人开始下著,一口羊肉,一口酒,还真是这严冬难得的享受。

过了一会,酒足饭饱,让左右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撤下去后。两人席地而坐。开始谈到了正题。

“今年的雪好大啊,已经连绵了数日!”

刘武周长叹了一声,宋金刚知道他还有下文。所以,并未答话,而是静静地望着身下地织毯,脊梁笔直地挺着,正襟危坐。

“塞外那些胡人今年应该够呛,这么大地雪。明春到来,牛羊什么的也都死得差不多了吧?那些大部落倒还承受得起,他们占有着肥美的草场,今年这样地小型雪灾倒还熬得过去,那些小部落却不然,要想将部落的传承延续下去,明年开春,必定会大举南下。靠劫掠中原的财物渡过难关,而马邑将首当其冲!”

停顿片刻,刘武周望了一眼宋金刚。

“宋王,何以教我?”

宋金刚沉默片刻。说道。

“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

刘武周面露疑惑,不太明白宋金刚话里的意思。

宋金刚抬起头。侃侃而谈。

“一个多月前,李唐在浅水原大败西秦军,活捉了薛仁果,将其斩杀在长安街市,同时,唐军收获甚丰,数万骁勇善战的陇西健儿,数千匹战马,尽入李唐囊中,陇山以西,稍微大一些的势力,唯有李轨,而李轨在前段时间也向李渊称臣了,如此,李渊再无后顾之忧,随时可以抽调十余万大军出潼关,攻打中原,而这些,并不是突厥人所乐于见到地!”

“哦?”

刘武周似乎有些明白了。

“突厥人在背后支持我们,同样,他也扶持了梁师都,李渊,郭子和,突厥人之所以这样干,还不是希望中原越乱越好,谁的势力要是出类拔萃,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他就会支持别的势力去打压,前段时间,卑职向主公进言,乘李唐与薛举交战之际,南下攻打晋阳,占据晋阳为问鼎中原的基地,然而,却遭到了突厥人的反对,那时候,突厥人愿意李唐和薛举拼个你死我活,不想李唐腹背受敌,也不愿意主公的势力因此而壮大!”

“嗯!”

刘武周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现在,李唐声势大盛,隐隐有一统中原之势,突厥人绝不愿意这个势头继续往前发展,在他们没有腾出手之前,决计不愿中原出现大一统的局面,而,这就是主公地机会了!”

刘武周没有打断宋金刚的话,而是低着头,若有所思。

“主公当速派使者前往突厥的王庭,邀其明年春天出兵南下攻打晋阳,今年草原受了雪灾,那些草原上的小部落无不希望在明春南下,这样,突厥可汗可以顺水推舟,让那些小部落组成联军,随我马邑地大军南下,那些突厥人的部落联军不过是需要中原地财物,粮食和人口,以便恢复自家部落的力量,他们不需要土地,而我军需要的正是晋阳,河东肥沃的土地,两者各取所需,岂不快哉!”

“这个?李渊和突厥人的关系很好,突厥人能够答应出兵吗?”

刘武周仍然有些犹疑。

宋金刚哈哈一笑。

“主公无须疑虑,只需派人前往突厥一试,断不会让主公失望!”

“如此甚好!一切就由宋王安排吧!”

刘武周点了点头,又与宋金刚闲谈了几句天气,随后,宋金刚告辞了白

心情极其愉悦地唱起了上谷的小调,往自家的府邸而

同样是在下雪,不过,河东这场雪比起马邑来就要小了许多,黄河的上方,虽然白茫茫的一片,河水却依然不停歇地往东奔流,暂时没有封冻的可能。

河东郡守府,尸横遍野,触目之处,一片血红。

雪花纵然不间断地从天空飘下,却也淹没不了那触目的红色,在大堂前的庭院和台阶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众多身披甲冑的尸体,有士卒在尸体中走动,瞧见还未死透的,顺手给了对方一刀。

“为什么?”

~风,伸出手,手指颤抖着指着面前的那几人。

“我有何处对不起诸公?”



他大声喝道,那血涌流得更急了,他的面色越发苍白。

薛宗,李楚客不敢直视尧君素的眼睛,纷纷掉过头去,神色有些尴尬,这两人皆是尧君素的左右侍从,算得上是尧君素的心腹,今日做这背主之事,虽非迫不得已,却也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尧君素的训斥。

当初,尧君素镇守河东时,曾对众人说过。

圣上身为晋王的时候,他就伴随在圣上左右,圣上对其有大恩,在大义上,他不得不以死相报,现在,河东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因此,麾下众人不可以横生二心。

u。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城投降,他们奋勇抵抗,使得唐军数月之久,也无法攻破城池。

为了表明自己抗唐的决心,尧君素将俘获的李唐驸马赵慈景斩首,并且,将留在关中因而落在李渊手中前来城下劝降的妻子当着全城军民射杀,使得城中守军士气高涨,纷纷立誓奋勇抵抗,誓不投降。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你表表决心就能成功的。

由于唐军的长久围城,河东已成了一座孤城,无法和外界联系,城内的粮食渐渐吃光,居民互相格杀吞食。

这时,有人从外界得到了消息,说是杨广已经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大隋的江山即将不保,而这个时候,在全力固守河东又有何意义呢?

虽然,尧君素的侍卫反应及时,抢先将散播这消息的人斩杀,使得这消息没能在城中扩散,没有引起大的波动。

然而,尧君素的亲信侍卫们却得到了杨广身死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坚守河东已经毫无意义,既然大隋已经灭亡,不如就此投降李唐。

有心腹向尧君素进言,劝他开城投降,负隅顽抗乃是不归之路,为了这满城的百姓开城投降,就算是在史书上,也不会有人说他不忠,毕竟,他已经坚守到了最后的一刻,主上已死,投降并不负他忠义之名。

然而,尧君素不但没有听那人的劝说,反倒拔刀将其斩杀当场,并对左右厉声而言,若再有劝他投降者,皆杀无赦!

众人胆寒,皆不敢进言,可是,在他们心中,却多多少少有些不满。

你尧君素一人要为圣上尽忠,要为大隋帝国殉葬,尽可以去做,为何偏偏要拖我等下水呢?若是尽自己的忠心,你自己拔刀子割开自己的喉咙不就行了,却非要拖着全城的百姓陪你一起死,就连城中军民自相格杀吞食这样的人间惨剧,也当不见。

为了不致沦为别人的腹中之食,尧君素的一些亲卫侍从在暗中串连了起来,他们决定为了自己的前途,开城投降李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杀掉尧君素。

最后,他们推选薛宗,李楚客为首领,发动这次兵变,这次兵变其实也有些仓促,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可是,尧君素的大部分亲卫都已叛乱,故而,计划还是进行得非常顺利,眼看,尧君素就要死于非命了。

面对调头不言的两人,尧君素尚要大声训斥,然而,从嘴里发出的却是一阵咳嗽之声,鲜血从他嘴里喷了出来。

李楚客面色铁青,他大步向前行来,不待尧君素再言,手起刀落,将他的脑袋斩了下来,对这些叛乱的士兵来说,那一刻,整个世界清净了!

相约开城投降,这时,朝散大夫王行本得到叛乱的消息,率领本部精锐从西城赶回,将薛宗,李楚客等同党数百人,全部格杀,然后,登城据守。

新年来到,河东仍然未下!

第三十八章 冬天的几个瞬间(下)

二月下,鲁郡,任城。

徐圆朗端坐在堂上,一脸难色,眉头皱得紧紧,手指在自己盘着的双膝上有节奏地敲打着,似乎心中有什么事情难以决断。

在他的对面,一个身着青衫的文士立于堂下,正以一种炽热的眼神盯着他。

“难啊!”

徐圆朗发出了一声长叹,眉头依然紧皱。

“正因为此事极难,密公这才交付徐公去做,徐公若是能依计行事,我瓦岗恢复旧识盛景易如反掌耳!”

这个青衫文士姓贾,名正,乃是李密亲信贾甫的亲侄儿,偃师大败后,瓦岗的众多文臣武将尽入王世充之手,现在,几乎无人可用,联系徐圆朗这样的大事情也只有交付给像贾正这样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了,寄望他说服徐圆朗,也只是李密的无奈之举而已。

贾正将李密写给徐圆朗的一封信带来了任城,在信中,李密先是回忆了一番当初他与徐圆朗的兄弟情谊,然后,就当前瓦岗军的局面做了一番阐述,大概意思如下,这个困难是存在的,但是这些困难的暂时的,前途始终是光明的,未来始终是美好的,寒冬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说了一大通废话之后,李密提出了一个建议,他希望开春之后,徐圆朗能够率领大军西进东都,占阳,据虎牢,进逼洛口仓,而同时,他会率领大军进攻汲郡,东郡,与黎阳的徐世绩会合。渡过黄河进逼洛口。与其会师,在另一个方向,王伯当也会率领河阳的瓦岗军渡过黄河。越北邙山逼近东都,务必让东都地王世充首尾不顾,难以应对,如此,不仅能恢复瓦房昔日地盛景,就算夺得东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了这封信。又听了贾正一番热情洋溢的解说,徐圆朗却仍然打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按照李密信中所说的那样行事。

现在,已经不必从前了。

从前,瓦岗密公声势浩大,登高一呼,数十万人皆齐声相应。那时,李密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声势无人可比,徐圆朗虽然占据鲁郡一地。旗下也有两三万精兵,却也不得不屈从李密之势。上表向李密称臣,奉他为各路义军之盟主,随后,甚至打上了瓦岗地战旗。

而现在?

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同样,也有句话是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经过偃师一败后,十余万瓦岗军分崩离析,一遭散尽,李密退守河阳,以河阳之贫瘠,又能养多少士卒呢?虽然,在一个月前,他夺得了河内,但是,却也在汲县被王轨的部队所击退,要知道,王轨当初是没有经过任何战斗就投降了李密的,而现在,他居然敢大张旗鼓地改换门庭,投入到了关中李唐门下,而李密却对其无可奈何。

偃师一战后,王世充受降了数万瓦岗军,同样,也有数万瓦岗军向东溃逃,进入鲁郡地界,被徐圆朗收入帐下,如今,徐圆朗帐下已有六七万大军,兵多将广,势力已经隐隐在李密之上,所谓干细枝壮,就是这般了,让他继续奉李密为主,听李密的号令行事,无疑有些强人所难。

不过,好歹他也曾经奉李密为主,也不能太驳了李密地面子,因此,他并没有一口气回绝贾正,也没有表明态度,说老子已经脱离瓦岗了,而是虚以尾蛇,向贾正摆出一大通难题,什么粮食不足啊,军队尚需休整,不然没有战斗力,北面又有河北高畅,聊城宇文化及的大军威胁,很难抽出兵力西进。

话说到这个地步,贾正也明白了徐圆朗的态度,他不再强求,而是拂袖而去。

看着贾正怒气冲冲的背影,徐圆朗发出了一声长叹,毕竟是年轻人,这个时候还有火气,不过,他和贾甫也算是老相识了,也不想对他的侄子有什么不利。

李密!

徐圆朗冷笑了一声,还以为他是原来的那个密公吗?杨花落,李花开,那个李未必指的是他吧?何况,这个童谣是谁传唱出来的,值得怀疑啊!

当初,李密可以为了一己之私,杀了自己地恩人翟让,如今,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也是活该,自己没有对其落井下石,也算是好人一个了!

就在贾正来任城的前几天,宇文家的使者宇文智及刚刚离开任城,就在徐圆朗接待贾正地这个屋子里,徐圆朗和宇文智及定下了攻守同盟的协议。

和河北高畅相比,徐圆朗和宇文家地实力都远远不如,若想生存,就必须联合起来对抗高畅,如果各自为战,恐怕明年春天都无法熬过去。

两者定下同盟,决定以攻代守,断不能任由高畅发展下去,高畅占据有广大的疆土,人口众多,土地肥

方发展一个月,所积累的钱粮他们两家联合起来也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更加不堪一击,因此,绝不能坐以待毙。

明年一开春,只要天气稍微暖和一点,他们两家就会向北发起攻击,宇文家会集重兵出聊城,进攻夏国的根基平原郡,为了配合宇文家的行动,徐圆朗则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夏国才占据不久的齐郡,北海。

根据线报,齐郡,北海的高畅军只有万人左右,而徐圆朗现在的兵力达到了六七万,就算以堂堂正正之师去攻打,他也夷然不惧。

在攻打齐郡之际,徐圆朗会分出一只万人左右的偏师,奔袭平原郡,开辟第二战场,趁高畅军被宇文军牢牢牵制之际,袭取高畅军的后方粮道。

有了上述这些行动计划后,徐圆朗又怎会听取李密的号令,西进虎牢,就让他和王世充在东都打生打死,解决了高畅之后,再腾出手来对付这两人也不迟。

就在贾正意兴阑珊地离开任城时,黎阳的徐世绩也迎来了一拨客人。

并没有举行什么酒宴来招呼那些客人,除了极少数的心腹,就连他会客的消息也无人可知,那些客人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黎阳,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虽然,不知道徐世绩曾经会见过客人,不过,那段时间,徐府的那些下人们也从中瞧出了一些不对劲,往日,风度翩翩的徐世绩,做事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管对待什么人都文质彬彬的徐世绩,似乎有了一些改变。

他变得沉默了,往日那爽朗的笑声已经许久没有听见了,而且,也不到军营中陪同众将士一起训练了,大多数时候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中,就像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几乎不见外人。

“玄成兄,你意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