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86章

隋末逐鹿记-第286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重要的事情,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几乎不见外人。

“玄成兄,你意如何?”



书房内,徐世绩与魏征相对而坐,屋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两人秉烛夜谈,几案前摆着一壶香茶,茶叶的清香随着升腾的雾气在室内缓缓飘荡。

魏征微微一笑,手轻轻一扇,将雾气散开,然后,端起茶碗,停在胸前,然后说道。

“懋功兄,魏某意下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懋功兄你怎么想?”

“很难啊!”

徐世绩长吁了一口气,心情有些低沉,要下这个决定的确非常困难,然而,他也知道,时不我待,在目前这个关键的时刻,岂能犹豫不决。

徐世绩抬头望着魏征,开口说道。

“当初,玄成兄在元宝藏帐下做事,密公对玄成兄的才华极其敬重,故而,将你从元宝藏那里要来,也算是有知遇之恩,所以,玄成兄的意见对小弟至关重要,还请玄成兄赐教!”

“嘿嘿!”

魏征苦笑两声,叹息道。

“知遇之恩?当初,密公将我从元大人处索来,然后,强行令魏某为其做事,虽然,待遇优厚,对魏某也敬重有加,可惜,这只是他李密向外人表示他的惜才之心而已,我魏某人就是那千金之马骨,马骨终究是马骨,当不得千里马啊,至少,在他李密心中是如此,他还是重要一早跟随他起事的那些心腹,特别是在杨玄感时期就跟随他的老人,密公的耳根子还是偏软,有时候,未免过于优柔寡断,当初,面对王世充的倾力一击时,裴仁基和我都提出了正确的战略计划,然而,在那些一心想要立功的武将的怂恿下,他竟然弃正确的作战计划而不顾,采用了和王世充正面一决高下的战术,最终,落得个大败而逃,众叛亲离的下场,以当前的形势,他也是在芶延残喘,当无起死回生之力了!”

停顿片刻,魏征沉声说道。

“我魏某人也算是对得住他了,他的恩德,我也报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也该是为自家的前途考虑了,至少,也要想想,当初我们是为了什么才起事打仗的?”

“嗯!”

徐世绩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如释重负。

“玄成兄,言之有理,当初我徐某人散尽家财,随翟大哥一起起兵反隋,不但是为了我徐家家族的延续,也是为了这黎民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连一只野狗都不如,为此,就算我徐某人下得阿鼻地狱又如何啊!”

“啪!”

他在几案上重重一拍,茶碗的茶水荡了出来,打湿了桌面,徐世绩长身而起,神情坚毅地说道。

“我意已决,当如是!”

第三十九章 突厥入寇

“嗷!”

马蹄声急促地响起,大地震动,随着一声古怪的吼声,一柄飞矛划破空气,尖啸而至,将那奔跑的汉民钉在了一间草屋的屋门上,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处泉涌而出,那汉民四肢微微抽搐,随即,凝滞不动。

战马飞奔而来,速度不减,从草屋前急掠而过。

马上的胡人骑士向草屋一侧俯下身,猿臂轻舒,将那柄钉在尸体上的短矛拔了出来,随着战马的远去,留下了一连串粗豪的笑声。

这是安乐郡,靠近长城的一个小村庄。

原来安静,平和的村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屋子在燃烧,火焰升腾,黑色的烟雾直冲云霄,在原野的上空凝滞,久久不散。

村里的人几乎已经死光,男人,孩子,老人他们有的躺在自己的屋子里,随着屋子的燃烧化为灰烬;有的则躺在田间,仰面朝天,大睁着一双不甘的眼睛,向苍天述说自己的委屈,然而,在强盗的战刀面前,苍天同样无能为力。

人已经死得差不多了,仍然活着的只有女子,她们被那些全身散发着恶臭的家伙掳在马背上,被绳索绑着,在高远的蓝天下,她们的哭喊声是那么的无力。

同一天,同样的一幕在安乐郡境内的这些大同小异的小村庄内不断的上演。

这是夏五凤二年的二月四日,天气,晴。

在这一天,位于东北边境的胡人部落组成了联军,从安乐郡一线的长城大举入关。进犯中原。由于事出突然,长城边境地那些关卡尚未点燃烽火,就已被胡人攻下。直到胡人进入内地,开始大肆烧杀劫掠之后,临近地烽火台才点燃了烽火,急速地往安乐郡城燕乐的方向传递,同一天,几匹快马出了燕乐城。往蓟县方向飞奔而去。

这次胡人联军的大举南下,在北方军区总管管小楼地意料之中。

去年的那场大雪,造就了一场不算太大的雪灾,草原上的一些小部落要想生存延续,就必须拿起他们的战刀,骑上战马到南方富饶的中原来劫掠,在那些蛮子地眼中,中原的汉人就是他们放养的羔羊。而狼吃羊,这是天性,从来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为此,管小楼派出了大量的斥候进入了关外的大草原。想要查探胡人联军的组成,以及南下路线等相关消息。

然而。这一次那些胡人却不再像以往那般愚蠢,还没有出兵就闹得沸沸扬扬,各个部落就在为出兵的收获讨价还价,争得不可开交,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一般。

夏军的斥候从三个方向出关,一个是从居庸关方向出长城前往大草原,这一路主要是提防突厥人,另一路则是从安乐郡出发,戒备地是奚人,还有一路则是从辽西的柳城郡出关,探访契丹人的踪迹。

在这三路人马中,唯有居庸关那一路的组成人马来自管小楼地直属部队,其他两路人马则分别隶属于张金树和邓暠部。

当初,高开道被管小楼和邓暠部击败,投奔手下大将张金树,被张金树格杀,脑袋成为了张金树降夏的礼物,至此,张金树打起了夏国高畅地旗号。

邓暠在张金树之前成为了夏国的臣子,罗艺死后,高畅让薛万彻派人联系当时驻守柳城的邓暠,邓暠见大势已去,而李唐鞭长莫及,于是投降了高畅,并且设下圈套,引高开道来攻,最后将其击败,高畅因而统一了整个东北边境。

邓暠和张金树都算是立有功劳之人,麾下也有数千精兵,高畅离开幽州返回河间后,让管小楼在幽州练兵,治所在蓟县,张金树和邓暠都听管小楼之令行事。

面对张金树和邓暠这样被迫投降,麾下有着数千精兵的外系将领,管小楼一直都比较小心地之前对待,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剥夺他们的兵权,他知道,自己若是这样做,必定会将这两人逼反,而在当前的形势下,这对夏国政权来说是不利的。

当初,高畅之所以能够开展整军行动,剥夺高雅贤,董康买,刘雅等人对自己部队的直接控制,那是因为他的声威在普通士兵中已经达到了顶点,且,那些人的部队中也有不少高畅的亲信将领,就算这样,那整军活动也进行得磕磕绊绊,最终逼反了曹旦,经过幽州一战后,高畅才彻底将军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管小楼在张金树和邓暠的部队中毫无威信可言,那两人的部队里面也没有高畅的亲

然,迫于压力,他们都接受了神官的进驻,任由神官灵宝神教的教义,不过,毕竟,时日尚浅,和平演变需要的可是大量的时间啊?

因此,暂时来说,张金树和邓暠还只是听从管小楼的命令行事,他们仍然掌握着自己部队的指挥和控制权,安乐郡和柳城郡就是他俩的地盘,在这两个郡里面,那些文官都是他们所任命的,只是象征性地向政事堂报备而已。

面对管小楼下达的命令,邓暠和张金树的反应各不相同。

邓暠听从了管小楼的命令,派出了大量斥候出关探寻胡人部落的踪迹,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关外一百多里的范围内,那些游牧的胡人部落一个不见,最后,邓暠不得不命令一小队斥候深入大草原数百里之内去侦察,一时间,没有讯息传递回来。

而张金树则对管小楼的命令阳奉阴违,他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一小队斥候出关去打探,这伙人,甚至没有行出五十里,春天虽然来了,大草原的依然分外寒冷,这些家伙才没有那么好的精神去深入草原呢!

张金树之所以会如此,这是因为在高开道麾下任职时,他和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酋长多有接触,相互之间的关系很好,并且,就算投降了高畅后,他们仍然没有断了联系,去年年底,他还分别向那些酋长送了礼物,相互之间也有密约,那就是这些胡人若要入关来劫掠的话,一定不会从安乐郡的方向入寇,他们将选择邓暠的辽西方向,而距邓暠最近的张金树部将消极怠工,缓慢救援,一定要等草原上的哥们抢好,吃好之后方赶到辽西。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和那些胡人酋长签订的密约在某些人眼中,可谓一钱不值。

这次,胡人联军入侵中原,选择的就是安乐郡的方向,由于张金树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边境的警戒下,防线一下就被对方撕破,顷刻之间,两万多胡人联军就冲破了长城,烟尘滚滚,直奔燕乐而来。

面对那些酋长的背信弃义之举,张金树自然怒不可遏,暴跳如雷,对那些家伙大声谩骂,然而,他其实有些错怪他的那些胡人兄长了,这一次,联军大举入寇犯边,他的那些胡人兄长并非主事之人,真正主事的乃是阿史那什钵苾。

阿史那什钵苾,始毕可汗之子。

年初,见李唐斩杀薛仁果尽收陇西之地,实力大增,突厥的始毕可汗决定大举入侵中原,他准备率大部进抵夏州,与他册封的天子梁师都会师,南下攻击长安,另外,他让手下大将率领数千骑兵和定杨天子刘武周会合,越句注山,攻击李唐根基太原郡。

由于刘武周担心当他进攻太原时,高畅的大军会出上谷郡,越飞狐关,超他的后路,故而希望突厥人能派兵攻打幽州,将夏军主力牵制在边境一线,无暇他顾。

这就是阿史那什钵苾出现在东北方面的原因,这一次,他带来了三千突厥狼骑,在他的强势之下,那些奚人,契丹等依附突厥为生的小部落又怎敢反对,柳城方向,居庸关方向夏军的防守都非常严密,唯有安乐郡的防守松懈,阿史那什钵苾又不是蠢蛋,自然会选择从安乐郡的方向入关了。

入关之后,阿史那什钵苾率领联军一路向燕乐进发,由于,部落联军的组成比较散乱,进入关之后,就开始分散劫掠,打起草谷来,为了将他们重新集结起来,阿史那什钵苾很是费了一番力气。

始毕可汗的交代是让阿史那什钵苾在东面采取袭扰战术,牵制高畅的北方大军,使其无法西进,然而,年少气盛的阿史那什钵苾却不这样认为,他不愿意自己这两万人被当作偏师使用,虽然,那些部落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但是,他麾下可是有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三千突厥狼骑啊!

当然,他也不认为只靠这两万人就能开疆辟土。

虽然,没有占领疆土的打算,不过,他也想乘此机会给夏国的北方大军重重一击,教训教训对方,毕竟,北方的这些势力中,唯有夏国不曾向突厥人称臣。

面对气势汹汹的胡人大军,张金树惊慌失措,他没有选择迎敌,而是不战而逃,迅速撤离了燕乐,拱手将燕乐让给了胡人大军,让它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第四十章 张金树

一月十日,管小楼率领三万幽燕精兵北上,于密云一线的胡人联军,让胡人联军的铁蹄无法突破沽河一线南下。

到达沽河后,沿着沽河一线,管小楼的三万大军扎下了营寨,就在辎重兵建造营寨之时,经过了数个月的集训,粗略成军的幽燕铁骑被他派了出去,在振威将军薛万钧的率领下,以数百人为一组,沿着沽河一线侦探,剿杀胡人的前哨侦骑。

二月十日和二月十一日这两天,在沽河以北爆发了一系列规模不算太小的骑兵搏杀,敌我双方的骑兵在广袤的原野上来回疾驰,用战刀和利箭收割着对方的尸体,在这样的战斗中,要想活下去,不仅要比拼个人的武勇,战马的优劣,同时,也要比拼团队作战的默契。

的确,草原上的汉子都是天生的骑兵,中原的孩子尚在蹒跚学步时,他们就已经被自己的父辈抱上了战马,体会疾驰的乐趣;在中原的孩子开始读书识字,或下地耕种时,他们已经能用自制的弓箭射杀天上的大雁;在中原的孩子知道所谓仁义道德之时,他们已经明白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因此,在单对单的战斗中,在骑兵对骑兵的战斗中,自幼和战马一体,与弓箭为伍的胡人骑兵的战斗力,并不是通过后天训练的汉人骑兵可以比拟的,一对一,汉人骑兵只能以完败收场。

可惜,战争并不是一对一的单挑。

不错,单比马术和马上作战的技巧。汉人骑兵不如胡人骑兵。然而,抡起团体作战地默契来,胡人骑兵就拍马都追不上了。

也不是说胡人骑兵就不讲究战阵。他们地骑兵作战还是有一定的战术动作的,由于人和坐骑地契合度非常高,因此,当他们的骑兵组成阵型冲杀起来,还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阵型并不容易被打乱打散。

只不过。高畅的军队最为讲究团体作战,就算是这只新组建的骑兵也不例外,在高畅军中,个人英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提倡,更多地时候,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如机器一般冷静地运作,一步一步地进逼。将敌人碾得粉碎。

所以,这只有管小楼统率,由薛万钧和一干长河营老兵训练的幽燕铁骑,不仅具备罗艺时期的骁勇。同样,也带着深深的夏军风格。那就是注重团体配合,以中低层军官为基础,冷静如一,不易溃散。

当然,任何军队都需要经历实战的检验,而这次胡人大军的大举入关,正好是检验这只幽燕精兵的好机会,在将这只军队调动南方争霸天下之前,让他们先与北方地胡人部落血战一场,无疑能让他们尽快地成熟为一只强兵。

那两日,胡人的前哨侦骑几乎死绝了,他们的尸体分散在沽河北岸的原野上,在风沙中化为白骨,最后,与泥土同朽。

前面断了消息,联军统帅阿史那什钵苾明白,这是遇见夏军地主力大军了,于是,他放慢了大军前进的速度,将散乱地部落联军收拢回来,缓缓向前逼近,将几只夏军侦骑驱散开后,他们在沽河北岸扎下了营寨。

敌我双方隔着沽河对峙了起来。

在胡人联军赶到沽河北岸前,张金树的部队先一步过了沽河,来到了沽河南岸,他并没有率领部队与管小楼的主力大军会合,在管小楼的主力大军赶到时,他反而拔营别走,在密云东边的鲍丘水一线扎下营寨。

管小楼到达后,在进行军议的时候,也曾经派使者到他营中让他去参加军议,而这时,张金树却抱病在床,只是派了副将前去旁听,也没有理会管小楼让他向中军大营靠拢的命令,他的部队依然驻扎在鲍丘水一线,美其名曰,与中军呈犄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

管小楼并没有强行下令张金树向本方靠拢,听了张金树那员副将对此的解释后,他点点头,默认了张金树的行为。

这个时候,张金树正在犹疑。

不战而逃,丢了燕乐,他知道自己头上悬着这样的罪责,管小楼若是要想对付自己,根本不需要再寻其他的理由,所以,他只好假装患病,不敢到大营来见管小楼。

没有打听到对面这只胡人骑兵的实力,以及他们这次南下的目的之前,张金树是不会轻易投降的,若对方只是想到中原来捞一把就走,他就万不能选择投降,除非想成为马贼,或是跟着那些蛮

外去吃沙。

若对方是想南下中原,占据这花花江山,那么,投降倒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只要能吃香的喝辣的,头上方主子是谁,又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