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80章

隋末逐鹿记-第80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面上,高畅的目光只是在徐公子的脸上略微停留了片刻,然而,就在那一瞬间,高畅已经运用了秘术观察徐公子,得出的结果让他的心中的波澜无法平静下来。

他居然看不穿面前的这个人。

在徐公子的身上,一层淡蓝色的光芒环绕,隔绝了高畅精神力的窥探,那蓝光虽然薄弱,却浩然宏大,周流不息。

高畅微微皱了皱眉头,在亲兵的簇拥下上了二楼。

在高畅用精神力窥探徐公子的时候,徐公子也在观察着高畅,高畅所用的秘术不是这个时空所有的,只有像他那样的转生者才能运用,因为,力量的本源来自无尽的黑暗,所以,徐公子并没有察觉到高畅的窥探,不过,由于他的精神力非常强大,只是略略感到难受而已。

徐公子的观察就要简单了许多,对观人望气之术他只是略通一二,远远赶不上

兄,他在门中主攻的并非这一路,而是纵横之术。

不过,即便如此,徐公子的这种本事也远比一般的相士要强。

之前,徐公子一直在游历天下,大江南北遍布了他的足迹,不过,他并不是随意走走,每去一个地方都怀有自己的目的,他并不是为了地方而去,为的是在那片土地上的某个人。

李渊,李密,翟让,杜伏威,张须陀,王薄,杨公卿,李子通,王世充,薛举,宇文化及,萧铣。

他所见的人无一不是拥有重兵,位高权重,势力强大的人物,要不就是势力虽然不算强大,却已声名远播之辈,然而,这些人中间能让他满意的少之又少。

极个别让他满意,认为值得跟随的人出于某种现实的考虑,他却不得不放弃,就拿李渊来说,徐公子认为李渊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主,值得跟随。然而,在李渊处他的能力却得不到好的发挥,毕竟李渊是关陇门阀的代表,一个外人要想加入,并且得到信任,最后独当一面是难上加难。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倒是不计较这些,三教九流,只要是有能力的,他是来者不拒,很有大家风范,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可惜,他的师兄已经和李世民成为了好友,并且,在李世民年幼的时候,精于望气之术的师兄就认定李世民有帝王之相。

徐公子是一个骄傲地人。他不会和师兄共处一地,让旁人认为自己是靠师兄的关系才能上位,况且,他虽然也懂望气之术,却认为所谓的帝王之相什么的完全是子虚乌有。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的确和他能否成大事有关,然而,决定他能不能成事的最重要的理由却并非如此。有了内力,还需要外势,更加需要运气。

徐公子这次北上,目地地是河间郡,他想要观察的人是长乐王窦建德,平原只是路过。高畅也只是他稍带观察的对象,然而,进入平原城之后,他却见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听到许多新奇的名词,以致,把他对高畅这个人的好奇心完全勾了起来。

“上楼那位是何许人?我看各位好汉对他非常尊敬!”

等高畅上楼之后,那群人再次开怀畅饮起来,过了一会,徐公子故意漫不经心地提起了这个话题。

没有人回话。那些人自顾自地端着酒碗狂饮,就当没有听到徐公子地问话一般。不一会,还是最初和徐公子搭话的汉子回应了一句。

“先生不要多问。你只要知道,他是我们这些弟兄们非常尊敬的人就是了!来!来!饮胜!”

说罢,他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老人家,还真是三生有幸啊!”

他眼神迷糊,喃喃自语。

徐公子没有听清楚他的话,只是,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怀疑。他不再就这个话题纠缠,而是主动将话题转到了别的地方。

又过了一会。一个亲兵从楼上走下来,他正是和村长相熟的那个亲兵,他刚把从村长那里听来的关于对徐公子的怀疑告诉了高畅,高畅听了之后,并没有命令他把徐公子抓起来,反而叫他下楼把徐公子请上楼来。

“这位公子,我家公子有请,希望阁下能上楼一会!”

高畅的吩咐是请,那个亲兵也就毕恭毕敬地站在徐公子身前,双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倾。

徐公子对高畅也怀有好奇心,虽然,他并不能确定自己即将所见地这个人就是高畅,不过,看那些老兵的举动,他知道那人绝对是高畅军中地高级将领,在刚才的观察中,他在高畅身上并没有得到太多地东西,唯一留有深刻印象的就是高畅的眼神。

在高畅的眼神中,他瞧不出任何的心理波动,眼神为魂灵之窗,一个人的眼神如何,他的本性就如何,然而,通过高畅的眼神,他只能瞧见一片空白。

徐公子地师兄看人,首重第一眼,徐公子则不然,他始终认为要想完全了解一个人,必须和那人长期相处,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得出大致地结论。

高畅的邀请正中徐公子的下怀,他没有假意推辞,而是慷然应许,在那群人艳羡的目光中,他随着那个亲兵上了二楼。

二楼被屏风隔成了好几个雅间,在亲兵的带领下,徐公子来到一个站着几个亲兵的雅间门前,在亲兵通报后,他走了进去。

“请坐!”

高畅站在窗前,正出神地望着窗外坊市的大街,听到徐公子的脚步声,他没有回头,仍然望着外面,淡淡地邀请徐公子入座。

徐公子没有客气,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拱拱手,在一张竹席上坐下,拿起案几上的白瓷酒壶,将碧绿的酒水注入碧绿的酒盏之中,两者皆是碧绿,倒也相得益彰。

“好酒!”

徐公子放下酒盏,这酒水的滋味依旧脱不了果子酒的范畴,不过,这味道比在楼下饮的果子酒要好到千里之外了,徐公子虽然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却是一个喜爱美酒之人。

每到一地,他总要品尝当地的名酒,去寻求个中滋味。

然而,饮下这不知名的酒水之后,以前所饮的那些名酒却让他有了徒具虚名之感。

这酒一下喉,顿时,一股热流从喉咙冒起来,在嘴里打了个转儿,转瞬不见,随后,口舌生津,让人回味无穷。

“这酒名叫碧玉,乃是我闲暇之时按照古方命人所酿,这位公子能赞一声好,本人深以为荣!”

话音落下,高畅转过身来,窗外的阳光照射进来,落在他的身上,给他全身平添了一层光晕,他的面容隐藏在光晕中,若隐若现。

徐公子抬头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低下头,拿起酒壶,手平稳地持着壶把,碧绿的酒水缓缓地从壶嘴处溢出。

第七章 酒楼上 (下)

由何种果子酿就?”

放下酒盏,徐公子的大拇指在酒盏盏沿轻轻刮过,抬起低垂的头,平视坐在对面案几后的高畅,两人之间没有礼节上的寒暄,就像是认识多年的朋友一样。

“青桃!”

高畅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两道飞扬的剑眉下,眼神隐隐闪耀寒光,如同剑锋一样锐利地刺向徐公子。

“青桃啊!没有想到滋味苦涩的青桃也能酿出如此美味的琼浆?”

徐公子脸上掠过一缕浅浅的微笑,微微摇摇头,目光却不曾有丝毫的游移,眼神浩瀚如海,高畅锐利的目光投下,却不曾引起丝毫的反响。

如此冷锋一般的目光,很少有人敢于和高畅刘平视,貌似文弱书生的徐公子却做到了,这证明他有坚强的意志,从某个角度出发,他得到了高畅的认可。

“天生万物皆有大用,只看世人能不能看到那一点罢了,毛虫尚可化,破茧而出为美丽的蝴蝶,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路径,就算一草一木,也有可取之处!”

高畅收回了目光,先前爆发的威势瞬间从他身上消散了。

“此言大善!”

徐公子脸上的笑意扩散开来,轻击手掌。

“如果阁下喜爱这碧玉美酒,我可将这酒的酿制秘方双手送上。让阁下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如此美酒!”

虽然,并不了解面前这个人地底细,高畅却把对方放在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上,对方和他一样,在某些方面是极其优秀的人。

区区碧玉美酒的配方,就当送给这个难得遇见的人的礼物吧!

徐公子微微摇头,目光掠过高畅的肩头,望向了窗外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

“美酒这东西,但求品过即可,无须沉醉其间,口腹之欲,不必过于强求!”

徐公子地婉拒让高畅为之一愣,他能看出。徐公子是真心喜欢碧玉酒,喜欢却不痴迷,欣赏却不沉醉,果然并非等闲人物。

不管对方因何目的前来平原郡,高畅并不想把这个人放走,由于他的威权日重,他手底下的人大多成了应声虫,不管他说什么都是正确的,这样对他的统治虽然有好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地。不过,暂时显现不出来而已。

面前这个人能抵挡得住自己锐利的目光。绝非唯唯诺诺之辈,高畅相信如果能将这个人收归帐下。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都将有莫大的好处。

“在下高畅,平原总管!”

高畅向徐公子抱抱拳,正色说道。

对这样的聪明人,说话兜***是没有意义的,开门见山是最恰当的做法。

“徐胜治,相熟的人都叫我徐公子,高将军也如此称呼吧!”

徐公子同样向高畅抱拳为礼。一本正经地回话。

当两人见过礼,几乎同时准备开口说话。待瞧见对方的举动,又同时欲言又止,如此,两人一笑而过。

这时,雅间外响起了几声轻扣。

“公子,管大人来了!”

高畅皱了皱眉头,沉声说道。

“让他进来。”

木门咿呀地打开,一个中年胖子笑嘻嘻地走进屋来,此人正是此间酒楼的主人,平原郡郡丞管平管大人。

木门咿呀地关上,徐公子的目光落在管胖子身上。

管平正要向高畅见礼,突然瞧见屋内还有一个陌生人,他地脸色急速的变幻,笑容更为灿烂了。

“高公子大驾光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啊!”

管平虽然担任郡丞一职,实际上只是挂一个名而已,他负责平原郡地财务大权,类似于司曹的角色。

现阶段,高畅部并没有详细地官职划分,这是由他现在身处的处境所决定的,一方面,他和手底下的大量将领名义上还属于窦建德部,另一方面,秋长天和顾旦等人担任的又是隋朝的官职,故而,为了不引起窦建德和周遭势力的敌视,高畅并没有专门用一种官制,暂时来说,行政系统的运转还没有受多大地影响,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不过,官制的建立需要非常慎重地考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个时辰,管平一向在坊市里视察自家的产业,得到有一个高级将领临自家酒楼的消息后,他从附近的当铺赶了过来,作为掌管着财权,名义上属于高畅家奴的管平自然想和高畅手底下那些领兵的将军打好交道。

他赶到之后,瞧见雅间门前的那些亲兵,才知道是高畅本人微服前来,最近,他和高畅私底下见面的机会很少,基本上都是议事时才会见面,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私下相处的机会,他自然不想放过。

于是,通报之后,他得到了进入的允许,然而,进屋之后却瞧见还有一个陌生人在里面,原本想大礼参拜的他反应及时,弯腰之时,改成了一般的礼节。

“你来了,不用多礼,过来坐下,让我给你们做介绍。”

瞧见高畅的神态温和,不像在议事时那般不芶言笑,受宠若惊的他忙屁颠颠地小跑过去,在高畅的案几旁坐下。

“这位管平管先生是平原管家的家主,其先祖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管仲公,现在,他担任平原郡郡丞一职。”

听了高畅对自己的介绍,管平立刻向徐公子拱手作揖,徐公子对他微微一笑。

“这位是徐公子徐胜治!”

徐公子保持着脸上的微笑,郑重地朝管平回了一个礼。

徐公子?

管平皱了皱眉头,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他一向对自己的记忆力感到自豪,很久以前的一件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不过,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公子这次是途经平原,还是特意来此?”

既然要想留下这个人,自然要对这人有所了解,高畅也不能免俗,难免提起对方来此的目的。从刚才那个老兵村长的报告中,这个人对平原郡的许多东西都颇为感兴趣,不过,高畅不相信对方是细作,没有哪个细作会是这般模样。

“我本是游学的士子,走到哪里算哪里,兴致好的话,会在某个地方停留一些时日,有时,只是路过而已!”

徐公子淡淡一笑。

“既然如此,公子可有兴致在平原多待上两天,四处走走?”

说话之际,高畅有些诧异地瞄了身边不言不语的管平一眼,他正皱着眉头不晓得在想些什么,以管平的机灵劲,应该知道自己想要招揽徐公子,这个时候

需要他在一旁帮腔的时候啊!他却在走神,真是奇怪

“既然高将军盛情相邀,在下就不客气,多打扰几日了,要是一不小心将高将军所酿的碧玉美酒喝光,将军莫要心疼啊!”

徐公子端起酒盏,哈哈笑道。

高畅抿了抿嘴唇,微笑着说。

“醇酒这东西,和美人一样,也是要遇见对她相惜相怜的君子,才不枉一生啊!这碧玉酒难得公子赏识,是她的荣幸!”

“醇酒美人!甚好!”

徐公子笑了笑,狂放之中却不带一丝傲气,他的一举一动,就像本该是如此一般,让身旁的人丝毫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我知道了!”

管平突然仰起头,沉思许久,他终于想起了在哪里听过徐公子此人。

“徐公子!难道你就是那个十三岁就在河汾讲经堂舌战群儒,号称辩才无双的徐公子!”

作为一个生意人,管平虽然谈不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过,要让他像现在这般失态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让管平如此失态,看来这个徐公子还真是一个名人了,高畅微微一笑,对徐公子的兴趣更加大了。

“那不过是年少轻狂之举罢了,惭愧!”

徐公子苦笑着说道,神态不似作伪。看样子,地确对管平所说之事感到自惭。

“公子自谦了,要知道当年之事,直到现在还是美谈啊!世人们都说,王通王仲淹公的子弟中,深得六经真味的只有当时年仅十三的徐公子你啊!”

管平连声赞叹后,说起了徐公子的当年事。

徐公子九岁的时候,就得以拜在河汾大儒王通门下。研习六经,从王通能收下这个九岁的弟子来看,可以得知徐公子是个年少聪颖之人。

王通,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公社)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出身于官宦兼儒学世家,曾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不久辞官归乡,开办讲经堂,以著书讲学为业。

由于他深悉六经,著了《王氏六经》,《十二策》等书,时人尊称为“王孔子”,自此声名远播,他聚众讲学之际。听讲的学生常常有百人之众。

不过,他地入室弟子却不多。也就区区十数人,计有河南董恒、南阳程元、中山贾琼、河东薛收、太山姚义、太原温彦博、京兆杜淹等人。徐公子是他的关门弟子,年岁最小,在这些人中,却深得他的器重,他常对旁人说这世上真正能传自己衣钵的只徐公子一人。

在大业八年(公元612),也就是徐公子十三岁的时候,讲经堂一年一度的讲经大会上,徐公子就孔子六经地经义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看法。这引起了众多学生的一片哗然,在他们看来。徐公子的思想是离经叛道之举,有辱师门。

于是,众学生纷纷群起攻之,然而,小小年纪的徐公子却辩才无双,一一驳斥了众人之言,说得大家哑口无言,然而,他也得罪了堂上高坐的师傅王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